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_第1页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_第2页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_第3页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_第4页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xxx公司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U型曲线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L型的发展。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来看待儿童画,在解释儿童画之前,要先了解他们的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情况,综合判断,就可以很好的通过绘画来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三、儿童画中的无意识心理状态在儿童画中,儿童有一种奇妙的能力,所进行的独特创作是不可小看的,以为它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能力就是先天存在的无意识。通过绘画和原始艺术可以得到证明,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都有一种简略性,其共同心理是无意识。儿童用眼睛看世界,以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只表现自己的无意识的心理感受(快乐),而忘记表达的技巧。这份淳朴,这份自然,赋予了儿童创作的幻觉性以及自主的冲动创作、激情创作和美感创作。而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第一、隐藏的神秘性。无意识现象,古人称灵感!,近代美术学称为直觉!,在研究中发现,曼荼罗是最典型的图案,它反复出现在人类所有的艺术造型之中,我们可以在幼儿的涂鸦中看到类似曼荼罗造型的圈圈线!封闭的类圆形!等。这样意象潜藏在儿童心理结构最深层,具有很强的神秘性,以致于我们对其认识和研究的相对缺乏。由于一直以来无意识被忽视,导致美术教育变成工匠式的技能技巧式的训练,无法触及儿童心灵,无法深入儿童的情感世界。(注:曼荼罗图形是一种印度教和佛教所用到的帮助禅定的象征宇宙的几何图形。)第二、浓缩的遗传性。人脑的进化是筛选与淘汰相结合的过程,有些极为简化的形态被记忆储存,在不断的积淀和简化过程后,大脑随身带着它的全部历史。儿童的无意识就有来自遗传,在原始人的壁画和儿童早期作品中都有着想象成份,看不到的记忆中的、想象的物体都错杂在一幅平面的画中,缺乏透视!而有着透明性!,每个儿童都并非是空白的,他们的大脑都蕴含着高度进化的历史,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潜藏儿童大脑的无意识,去开发其潜能,挖掘其遗传。第三、积累的丰富性。除了先天的无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儿童的后天无意识也通过沉淀转成意识贮藏起来,这样一来,儿童美术表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就不断丰富起来了。其美术创造能力也在这种丰富性表现中逐步形成。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讲民主,尊重儿童的独特审美感受和表达,呵护童心和无拘无束的表达热情和积极性。第四、奇异的创造性。波克特洛夫说无意识代表真正的心灵!,儿童创作进入无意识状态,才真正涉及到儿童的心灵和情感,才是最美好的。儿童的无意识审美创造从表情、形式、意味等都充满着奇特的创造性。正如康定斯基说的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构造的形式难道不比那样希腊式的模仿者的作品更富于创造性么!儿童美术活动应在民主、轻松的氛围里展开,不应指责儿童的稚柮和违背常理,让所有的儿童都能沉浸在无意识状态的美术创作中。四、儿童画中的自主性心理研究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儿童画中的自主性心理表现为儿童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和求新求异的能动表现的动态结合。第一、儿童绘画中的自主性表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经验、情感和愿望。儿童画是艺术,但儿童从来不为了艺术而艺术,他们在画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基本符号。所以,在一幅自主性绘画中也浓缩了儿童的德、智、美等多维素质。第二、自主性是创新的灵魂。创新是对已知的知识的解构,重组,而需要思维模式的转换,自主性正是着眼于这几方面来启迪儿童的心思,帮助儿童提高绘画水平,并使作品有着新颖性和独创性。第三、自主性绘画的发展,儿童绘画本来具有自组织发展规律,具有生成自发展的特性,教师实际上是协助儿童的主体行为,让其绘画能适时超越自我。同时也要丰富儿童的知识和技能,画内功夫画外学!,让儿童在自主性绘画中有更好更坚实的基础。五、促进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几点教育建议根据儿童绘画的无意识,自主性等心理特点,在这里提出几点促进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几点教育建议:第一、开拓资源,开展多样的艺术活动,培养陶冶儿童的审美心理意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现实并经过作者亲身体验的材料比间接的知觉要重要得多。教师可以多组织开展多样的艺术活动,如走近大自然,参观画展,用语言交流情感,看书和影视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等,以丰富其审美的心理意象。为更好的自主性绘画提供基础。第二、因材施教,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绘画、审美环境,重视其发展的个性差异。给予儿童宽容自主的空间,让儿童的天赋和无意识心理更自由的发挥,让他们不受更多束缚,完全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并不机械地进行教育,而是因材施教,重视每个儿童的个性差异,让他们以自己的个性方向去发展。第三、注意体验,关注儿童画创作,引导其想象,体验和再造的审美心理意象。儿童的绘画过程中,不应只注重结果,而要关注整个的自主性创作过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创作意图,选择适当的时机,因势利导他们进行各种相关的体验,如身体的摇摆来表现树叶飘落的过程;通过对铁丝的弯折体验直线和折线的情感,通过对舞动丝带的体会领悟曲线的情感。让儿童能更充分地理解他们的创作,并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进行自主性创作。第四、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提供多种方式,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但又要防止过早地灌输高难度的专业技巧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如水粉与油画棒的区别,用不同的工具作画的笔触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来丰富儿童的多种经验技能,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并掌握必要的知识,比如用三色水的互相调和变出新的色彩等。但要注意防止过早地灌输高难度的专业技巧知识,以符合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为自主性绘画打好基础。第五、体验成功,让儿童拥有个人的绘画成长资料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