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彝族的相关概述_第1页
有关彝族的相关概述_第2页
有关彝族的相关概述_第3页
有关彝族的相关概述_第4页
有关彝族的相关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那些事有关于彝族的目录

彝族的概况简介

彝族的人口及地理分布彝族族称的含义及语言文字

彝族的族源与社会发展

彝族的经济生活

彝族的宗教与民俗

彝族的文艺艺术

1234….……………........………………....….5….彝族的概况简介

彝族的人口及地理分布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彝族吧一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彝族总人口为776.23万人,其中:男性398.94万人,女性377.29万人;性别比为105.74。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彝族人口增加了118.37万人,增长率为17.99%,平均年增长率1.60%。在彝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80.34万人,占总人口的10.35%;乡村人口695.89万人,占总人口的89.65%。与10年前相比,彝族城镇人口比率提高了2.16个百分点。彝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云南省,共有470.57万人,占彝族总人口的60.62%。另外,彝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地区彝族的人口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总体上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地理分布格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19个自治县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云南彝族占彝族总人口的60%以上。此外,大抵北自大渡河,南到云南国境线,东自乌江,西抵澜沧江都有彝族人口以村落为单位的零星分布,这些地区的彝族一般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彝族分布的西南地区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山岳所在地。这里群峰叠翠,江河纵横,气候类型多样,山川坝子相间、河谷纵深交错,海子星罗棋布,资源丰富厚足。有巍峨的大雪山、大凉山、乌蒙山、哀牢山、无量山等山脉;有汹涌奔腾的大渡河、鸭绿江以及安宁河、元江、澜沧江、南盘江等河流;有风景如画的邱海、泸沽湖、滇池、草海、马湖等高原湖泊;还有昆明、曲靖、宜良、蒙自、玉溪及“凉山十坝”等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山区和半山区及部分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是彝族生活的主要地彝族人口地理分布彝族族称的含义及语言文字

1.彝族族称的含义:彝族从古至今有着不同的称为,其含义也不尽相同名称一:尼能从云贵高原扩展到今宜宾为中心的部分哎哺群体,由“哎转化为尼”(崇尚青色)称“尼兹”;扩展到今成都为中心的部分哎哺群体,由“哺转化为能”(崇尚红色)称“能沽”;尼为青,能为红;合称“尼能氏”。

名称二:实索

尼能氏经过长期“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公社漫长历史之后,有实阿武、索麦遮两氏,率先兴起“开亲与嫁娶”,合称“实索氏”。“实索”称谓,在汉文史志中,还有嶲叟、氐叟等同音异写。

名称三:卢鹿、倮罗在彝语文中,卢或倮为龙;鹿或罗为虎。彝族父系一世希姆遮于周初率部退出黄土高原,从希姆古戛(今西安一带)经喽姆密尼(牦牛徼外)返回“入居邛之卢”,发展成为崇拜龙和虎的“卢夷之国”后,称谓以卢鹿或鹿卢、罗罗或倮罗出现于汉文史志名称四:可蒙、昆明

父系始祖希姆遮13世迫勒道与分布在今川西和滇西、滇中一带的弥可蒙部联姻(部落联盟),弥可蒙之女可蒙舍楚,为道氏9房的母亲。长房道赤叩(又随母系称弥赤叩)按宗法继承了部落联盟宗法主祭地位,兴起纪,莫、布(君臣师)三位一体行政制度。掌握了可蒙(昆明、古莽)部君权。其余8房,除道慕尼被尊为后来的“六祖”直系先祖外,有7房融入蜀地汉族或成为《中国彝族通史纲要》中所称“古莽国”所属的彝语支民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中,常说“哈尼族和彝族,是同一个妈妈的弟兄”。

名称五:夷人、彝族

民国以前,几乎所有的汉文文献,都把崇拜龙、虎的卢鹿或鹿卢、人称作夷蛮或蛮夷;甚至用“猓猡”辱称;引起无数的纠纷和争斗事件,造成很深的民族隔阂。

中华入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政治协商会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于公元1953年作出决定,正式公布倮罗或夷人为:彝族。2.彝族族称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属彝语支的语言还有我国的哈尼语、拉祜语、僳僳语、纳西语、白语、基诺语、桑孔语、怒族怒苏语、怒族柔若语,以及泰国的阿卡语、姆比僳语、姆比语,老挝的普诺伊语、西拉语,越南的彬语等。

◆彝语支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韵母日趋单元音化以及紧喉音的发生。彝语是比较典型的韵母单元音化语言,大多数方言元音分松紧;声母多,韵母少;声母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有的方言有鼻冠浊复辅音和清擦边音;一般有三个或四个声调,调值平直。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名词、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量词丰富,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声母辅音清浊交替表示。

彝族语言文字1彝族语言文字2彝族语言文字3彝语分六大方言: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大小凉山一带;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西部;东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东南部;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南部;西部方言,分布在云南西部;中部方言,分布在云南中部。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其次是语音上。说不同方言的彝族彼此不能通话。.彝族的族源与社会发展二一、彝族的族源彝族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彝族源自古羌人彝族族源问题,由于汉文史志记载甚少,故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各种说法:南来说,即古越人和马来人种说;东来说,楚人说;西来说,西藏或藏缅交界处说;云南土著说;河湟古羌人北来之说;另外还有濮人说、卢人说及云南土著说。在6000—7000年前,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沿金沙江在安宁河流域的邛都和普渡河流域的滇池定居。滇池和邛都的居民,史称“越雟羌〞、“青羌〞、“蛮夷〞、“郡夷〞、“叟〞等,并不断和当地的僰(濮)人、僚、汉人等融合,成为彝族的先民。◆在古羌人与西南土著部落融合为僰的基础上,昆明人与僰(濮)的融合是形成彝族过程中一个新的发展。

魏晋以后,昆明人与僰(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那么以叟、濮并列。◆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各地彝族都有出自仲牟由的同一传说,据传世较完整的水西安氏谱系计算,至清康熙初年已历传85代,约可上溯至战国前期,所生6子发展为“六祖〞部落。二、彝族的社会发展◆彝族的社会生产力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自给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尤其是在聚居区内一直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仅用少量的牲畜、粮食、山货去换取针、线、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耻于经商’’的观念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在彝族人民的观念中,牛羊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衡量贫富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或一家人)能干与不能干、强与弱的标准。拥有百头牛羊是一般彝人的追求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彝族人民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经建起了钢材、生铁、煤碳、采矿、发电、伐木、化肥、农机、食品加工等轻、重工业部门,形成了一支本民族的产业队伍。云南个旧的云锡公司,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一个重要企业,贵州西部的六盘水特区,已发展成为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四川渡口也成为著名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交通运输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各地普遍修建了公路,成昆、贵昆铁路干线也通过了彝族地区。政府还在各地设立了一些贸易机构和集市,使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经济上实行搞活的政策,彝族的城乡商品经济有了飞跃发展,彝人中建企业、经商者逐年增多,落后的自然经济正受到严重冲击。三彝族的经济生活新中国成立前,包括云南大部、贵州部分以及广西的全部彝族地区,以土地个体私有为基础的封建地主经济早已占着绝对统治的地位,实物地租是地主对佃农最主要的剥削方式。此外,对佃农一般还进行额外劳役剥削,雇工与高利贷剥削也十分普遍。部分地区由于某种历史原因,土司仍得到保存,或在“改土归流〞时保全了大量的土目与中小奴隶主,因而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较长。如在乾隆初年,贵州威宁地区的彝族群众仍然“半为夷目家奴〞。及至建国以前,所属百姓仍然保留某些农奴的特点,奴隶主的剥削虽以实物地租为主,仍不同程度地残存着奴隶制的痕迹。云南武定、禄劝以及红河南岸等地当时也保存不少大小彝族土司,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地主经济已有取代领主经济的发展趋势。农业是广大彝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荞麦、土豆、小麦、水稻、大麦、燕麦、元根等。农具主要有犁、耙、条锄与板锄。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牧草丰富,适宜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牧养牛、马、猪、羊等。山地森林资源、山货资源十分丰富。河流湖泊中有各种鱼类和水产。狩猎,采集药材、木耳,捕鱼等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基本上作为家庭副业而存在,主要采取定期赶集的形式进行商品交换。丰收的玉米丰收的小麦彝族的宗教与民俗四一、彝族的宗教信仰◆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人们认为大自然中许多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附有精灵,一个家庭中凡是祖先遗留下的一切东西如衣服、首饰、银子、用具,都可附上精灵“吉尔〞,认为它具有保护家人的魔力。●彝族与虎有着密切关系。云南巍山、南洞一带的彝族自称是虎族。男人自称“罗颇〞〔颇,雄性〕,女人自称“罗罗摩〞〔摩,雌性〕不分性别那么自称“罗之〞、“罗罗〞。他们称虎为“罗〞或“罗之〞,称公虎为“罗颇〞,称母虎为“罗摩〞。他们的族称与对虎的称法相同,即以虎自命。

彝族的“十二兽〞历法,不与干支相配,只用十二属相,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历法。彝族纪日“十二兽〞历法,一定要把“虎〞即“寅〞排在最前,因为彝族自称是“虎族〞。彝族还有的以虎作地名,给自己的子女取与虎有关的名字。每逢红白喜事,还有要虎像的习俗。他们重视虎,甚至视之为祖。他们以虎命名的地名中,没有一个以雄性的虎来命名。除中性的“罗〞之外,全用母虎“罗摩〞。不难看出,对虎的图腾崇拜,是彝族母系社会的产物。彝族与虎●米孙叭彝语音译,“祭龙〞之意,是彝族自然崇拜的一种祭仪。每年夏历二、三月的一个龙日〔也有定为正月十五者〕祭奠以“龙树〞为代表的“龙〞。或以水塘为象征的“龙〞,以祈丰年。◆彝族祖先崇拜的思想基础是“三魂说〞和“祖界〞观念。彝族人普遍认为已故祖先具有三个灵魂。这三个灵魂各有不同的归宿,其中一魂守焚场或坟墓,一魂归祖界与先祖灵魂相聚,一魂居家中供奉的祖先继位上。而无论哪一个灵魂,其安适与否、清洁与否以及受到相应的供奉与否,都能影响和左右子孙后代的祸福兴衰。与“三魂说〞密切相关的是“祖界〞观念。祖界在各地彝人的信仰中是本民族先祖发祥分支之地,是始祖笃慕和后世各代先祖灵魂聚集之所。彝文文献?指路经?中描绘的祖界“草上结稻穗,蒿上长荞麦,背水装回鱼儿来,放牧牵着獐麂归,〞是一片美丽丰饶的乐土。祖界,在祖先灵魂的诸归宿中也是最理想、最高的归宿。

粗旷的祭龙舞蹈◆彝族社会除存在本民族宗教外,历史上道教、佛教等都曾传入彝区,为有些地区的彝族所接受,昆明附近郊区彝族与汉族一样出入于佛寺、观音庵、关圣庙、老君庙等。有的地区彝族传统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道教、佛教已结合在一起,如巍山等地彝族家中除供奉自己祖先外,还供奉“天地〞的牌位,敬本主外信佛祖、信老君、信观音、信灶君等。

19世纪末,天主教传教士曾在凉山、云南、贵州进行传教,建教堂,办教会学校。法国神甫保罗•维亚尔在云南路南彝区传教30余年。因此,有部分彝族信仰天主教。喇嘛二、彝族的民俗1.衣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凉山彝族服饰

彝族的传统服饰(1)凉山型

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彝族服饰的几种样式凉山型服饰(2)乌蒙山型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乌蒙山型(3)红河型

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4)滇东南型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红河型滇东南型2.食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鸡坨坨肉饮酒3.住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那么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一般彝族人家,那么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土掌房3.婚姻◆彝族的抢婚彝族的抢婚,分暴力抢婚与摹拟抢婚两种。前者往往不经过媒聘,纯粹诉诸武力。抢亲后通过媒人说合,如果男女两家得到谅解,便可正式成婚;如果说合不成,也可能因此结下怨恨,有的甚至男女两家进行械斗,长期打冤家。这种暴力抢亲的习俗今天在彝族地区已很少见到。更多的情况下是摹拟式的带闹剧色彩的“抢婚〞。●摹拟式的带闹剧色彩的“抢婚彝族的摹拟式抢婚常常以“泼水为媒〞。在婚前两三天,男方家在亲友中挑选精壮男子数人,由新郎的兄弟带领,赶上一头猪,抬一桶酒,到女家去迎亲。这支队伍在女家要经受种种考验。第一个考验是泼水,即当女家闻知男家前来迎亲时,新娘的姐妹和至亲好友早就做好了储水准备,专等男方家接亲的人一到门口,一瓢瓢,一盆盆清水劈头盖脸泼来。第二考验是摸黑战,新娘的女友们用和着辣椒面的锅烟,趁迎亲者毫无准备时,涂到他们脸上,使迎亲者当众出丑,这常常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第三考验是棍棒之礼,彝族地区在娶亲时,对迎亲者施以棍棒之礼,或挥动双拳追打迎亲者。迎亲者面对这些突然袭击,只能忍受,不能还击,要表现得宽宏大度,忍辱受礼。因为每个迎亲者都明白,泼水、摸黑和棍棒之礼,只是对抢婚者的一种象征性的考验,并非真有敌意。一旦新娘抢到手,自然会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欢,重开喜楚。抢婚“姑娘房〞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彝族姑娘房彝族的婚姻制度彝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建国前,盛行包办婚,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的习俗。现在,彝族的婚姻制度中落后的习俗己有很大的改变。●换裙子女孩子年幼时着童装,头上梳成一单辫披于脑后,当年满17岁时,已长成青春少女,也就到了换裙子的年龄,从此头上梳成双辫披于脑后,穿上青年衣裙,不再与父母一道参加祭祀活动,意即不再是家庭成员,而是长大成人待嫁的姑娘了。当男子在17岁左右,便由父母作邀请其亲族,媒人洽谈婚事。●订婚首先由男方的兄长、长辈和媒人到女家,去时带公母鸡一对和酒食及其他礼品。订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猪胆卜。女方这一天一定要钉一头猪,取出胆,视其胆汁多少和颜色,看是否吉利,胆汁多而且黄那么吉,经过卜算双方皆认为吉利时,男方向女方交部分彩礼银子。随后女方也请媒人和长辈到男方,再次举行猪胆卜的仪式,进一步商定婚事,双方无异议,订婚才算完成,然后双方酬谢媒人●婚期彝族青年的婚龄一般在17岁以上,女单岁为好,婚期的最正确时间是彝族十月,彝家常说:“十月雁来才结婚〞,已形成传统,除非占卜推算的婚期限制,才会有少数例外。婚期从新娘的“绝食〞开始,绝食实为节食,即每日节减顿数只吃少量食物,一般3—9天,也有长达十多天的,主要以距婆家的路程远近而定。它表示对母亲的崇敬,对少女生活的依恋。婚期前一天,男女要选出“献目苏〞〔最先接近和背新娘的人〕。参加献目苏的人,不能与女家同姓。他们带上送给新娘的制裙布二三匹,一对仔猪,几十斤白酒。头戴精致的“罗扑〞〔斗笠〕,身披蓑衣,往女家迎亲。在男方挑选“献目苏〞的同时,女方也要挑选一批姑娘,准备好荆条,凉水和锅烟灰,“严阵以待〞迎亲队伍的到来。当迎亲队伍来到女家门口,“献目苏〞在前,背猪、酒的达石〔小伙子〕在后,姑娘们便伺机出击,泼水,抽荆条,掺藿麻,抹锅烟灰,弄得小伙子们满脸乌黑,浑身水淋淋,四外躲避,顿时男妇逗闹,笑语盈门,喜气洋洋,机灵的小伙子便乘机把猪、酒背进女家,这时女方有声望的老妇便出来解围,闹剧结束,迎亲队伍进了屋,主人款以酒食,殷勤招待,客人彬彬有礼,直至酒醉肉饱,便举行摔跤比赛。4.彝族的节日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赛装节〞、“插花节〞、“虎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火把节彝族年插花节赛装节5.彝族的丧葬◆彝族的丧葬,古代实行火葬,明清后斩改为土葬,夭折者有树葬、路葬、弃葬等葬法,老人死后有“接气〞、“报丧〞、“吊丧〞、“献药〞、“祭奠〞、“指路〞、“招魂〞、“起灵〞、“献水〞、“制祖灵〞等仪式。

◆在彝族文化里,“一家有事全村帮。凡有去世,全村成年男女都来帮助办理丧事;在治丧期间,全村停止劳动,也不见欢歌笑语,表示全村男女对死者的哀悼。凡死者亲友无论远近,只要闻讯,都要前往吊唁。有的携带白酒,有的牵羊,富裕而有名望之家甚至牵牛,以为祭品,吊唁者常达数十或数百人。前来吊唁的亲友,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行至望见死者家的房项,便开始啼哭,进屋后,便依次坐于遗体两旁,更是放声痛哭。这时死者亲属捧来水酒,进献吊唁都,并表示感谢,吊唁者便边饮酒,边叙说死者生前的美德和友情,情意切切,以示对死者的怀念。〞“遗体停放约2—3日,接受亲友吊唁后,便举行火葬。火葬前先在郊外选一理想地点,挖一个坑,坑上堆架木柴,作好葬前准备。火葬这天上午吉时,死者亲属分坐遗体两旁,哭泣着向遗体告别,执事者将遗体放在木板上或担架上,送往火葬地。先将遗体侧卧停放于柴火堆上,男子左卧,女子右卧,停放妥当后,盖上树枝,举火焚烧。举火时,送葬亲友聚住于距土坑百米之外,边饮酒边哭泣,情意切切,直到遗体体火化完毕,才慢慢散去。执事者在焚烧完毕后,拾取一些骨灰,将火坑盖上泥土,垒上3—5块石头,以作坟志。骨灰有的洒在竹林衫树林中,有的安放在山洞内以供凭吊,以求死者保佑子孙如松竹之繁茂。“明清以后,彝族逐渐以棺木土葬代替了传统的火葬,即以棺木盛尸,挖墓穴,将棺木深埋土中,并以土丘为标记,垒砌坟冢。〞而这一切活动是离不开毕摩的,所有活动均是以毕摩为核心的。

彝族的文艺艺术五一、彝族的舞蹈◆?打歌?:包括“打跳〞、“跳脚〞、“左脚舞〞、“跳歌〞、“跌腿〞、“跳月〞〔即“跳乐〞〕等圆圈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