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案及反思_第1页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及反思_第2页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及反思_第3页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及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熟练阅读先秦经典文本的基本素养。2.理解孔子经世济民的政治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学习有针对性并且艺术地阐明自己观点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语言是学习的重点,论说的穿透力和感染力都是由语言的力量传递的,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语言活动方式,品味语言,揣摩深意。体会孔子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是学习的难点,要使学生“入得其里”,在对话推进过程中细细品味内涵,还要使学生“出得其外”,将孔子的思想精华放在整个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读解。三、教学策略1.朗读涵泳。2.辨词积累。3.语感品析。4.活动感悟。四、教学流程1.导入。《季氏将伐颛臾》短短250字,字字珠玑,简洁动人,好文不厌百回读。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朗读全文,初步感受、理解文章内涵。【说明】本文充满先秦散文独特的气韵和魅力,值得一读再读。在朗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句读节律的处理。2.基础的厘清。你觉得哪些字词和句式,是这篇文言文里需要我们重点去掌握的?【说明】疏通字词和句式是走进文本,进行学习性阅读的第一步。本文的语言表现形式多样,值得细细推敲。3.任务型朗读。再次朗读全文,揣摩文体特征。【说明】《季氏将伐颛臾》属于对话体文章,这在学生的学习认知中属于一个空白点,教师需要在这里给力,填补知识空缺。4.梳理全文核心话题。全文话题概括起来只有一个字:伐。《季氏将伐颛臾》就是以“伐”作为话题的对话体议论文。【说明】将本文的内容和形式统一在一句话之内。5.穿插孔门轶事。(1)孔子弟子三千,得意门生七十二人。这七十二人之中,还有“四最”。颜渊(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子贡是孔子最富有的学生,冉有是孔子最善战的学生,子路是孔子最可爱的学生。(2)“伐”就是孔子和这“四最”之二冉有、子路一起探讨的一个话题。(3)孔子的形象。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是百折不挠的跋涉者,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是礼仪大师。【说明】将孔子及其学生的轶事作一次穿插,能让学生明确和孔子在谈论“伐”这个话题的是孔子的优秀学生。他们在孔子心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可是他们的思想境界与孔子的还存在着这样的落差,可见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困难、逼仄的境地。结合孔子具体的生平事迹,对孔子形象进行补充介绍,能够让孔子走下圣坛,让学生可以接住伟人的思想之臂。6.再读课文。分角色演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对孔子、冉有、子路的性格特征的理解。【说明】这次朗读带有研读性质。在基本把握全文内容、文体特征、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将阅读的重点放在对孔子(核心人物)的关注上,这是学习的关键。7.问题探究。师生对话的三个回合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1)师徒过招第一回合。得知季氏将伐颛臾之后,孔子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补白:孔子当时的心理活动。(挨批的应该是你们。为什么挨批的应该是你们而不是季康子呢?你们接受我的教育,我希望你们在各国的政治舞台上推行我的政治理想。你们太令我失望了。)除了批评,孔子是怎么对学生讲道理的?明确:高明的老师以理服人。孔子告诉学生:从历史观照,颛臾的国君是贤明高尚的;从现实来考察,颛臾是归附鲁国的;从关系上考虑,讨伐社稷之臣,那就是自毁墙角(老爸和儿子打内战,那成什么体统)。如果季氏坚持打这一仗,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明确:师出无名:无道之战。那就是“不义”。那么,我们从这一回合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明确:讲原则。用朱熹的话来评价:理之至当。这一回合师徒谁胜出?明确:孔子。(2)师徒过招第二回合。当冉有推托是“夫子之欲”时,孔子为什么还要“咄咄逼人”地对自己的弟子说“是谁之过与”?明确:冉有、季路是季康子的家臣,做“臣”要有“臣”的担当啊。孔子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学生?明确:引用名人名言(史官周任的话)讲道理,比喻的方式(老虎逃、龟玉毁)讲道理。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明确:拥有丰富的历史掌故和生活常识,用历史人物的经历和常识来说服学生,绝不是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说教者。这一回合又是孔子胜出了。(3)师徒过招第三回合。冉有真是个聪明的人,他在三个回合中,从没有说过这是“我”的意愿,第一次陈述事实,第二次推托“夫子之欲”,第三次又将谁抬将出来了?明确:子孙后代。孔子棋高一着,孔子说他最讨厌怎样的男人?明确:“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一个好男人的标准是什么?明确:君子坦荡荡。有国有家者真正的“忧”应该是什么?明确:不均、不安。孔子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的担忧有没有变成现实?明确:不久,季氏家臣阳虎内叛,完全印证了孔子的预见。在第三回合,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明确:高度的政治觉解,仁爱的经世理想。【说明】将对话的整个过程分成三个回合,实际上是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孔子的形象在每一个回合中清晰饱满地凸显出来,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三个回合中所有探究的问题,都可以交付给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自行研讨、解决。8.学习小结。学完《季氏将伐颛臾》之后,如果再要我们在孔子之前加一个定语进行修饰,你会加什么?【说明】这个教学环节是对第五个教学环节的回应,主要是考量经过第七个教学环节的集中、深入、具体学习之后,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是否可以到达一个新的维度,也是对文本主要探究的话题“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的总结提升。9.诵读全文。提出朗读的最高要求:化境。入得文本,浸淫人物,走近伟人孔子,涵泳他卓尔不群的政治襟抱和人格力量。【说明】课堂教学起于朗读,收于朗读,如扇面打开,移步换景,虽不能“沂水春风”,师徒其乐融融,但也乐音铮,余味莞尔。教学反思为了达成“培养学生熟练阅读先秦经典文本的基本素养”这个目标,我设计了多次的朗读,有感受性、感悟性的朗读,也有任务型的朗读,有通读,也有演读。通过朗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文言文嗅觉,反复暗示学生文本语言模式的特殊性。这是我在教案设计时第一次的自觉追求。文言文教学必定绕不开字词、句式的话题,偏离了这个话题,实际上就隐没了文言文最显性的文体特征。在设计教学时,我比较关注《季氏将伐颛臾》中独特的语言现象,甚至还刻意地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使字词、句式的学习不至于落于浮浅的表面。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时第二次的自觉追求。文言为“体”,孔子的思想为“用”。文言的样式是承载孔子思想的载体。教学的重点当然应该放在孔子的政治襟抱上。怎么表现孔子的襟抱?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更多的考虑是贴着人物教、贴着学生教,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核心话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话题的答案藏在师徒三个回合的过招中。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第三次的自觉追求。这三个回合的学习是有侧重的,不能均衡用力。孔子的形象是渐入佳境,渐渐丰满起来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第三回合是最表现孔子思想的,要讲深讲透,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认知。这样的教学设计,最大的担忧是教师牵引了学生,也限制了学生,学生缺少主动建构的空间。教师容易成为问题话柄的持有者,决定着问题的走向甚至结果。要弥散这种教学的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