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12篇)[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乐府民歌诗的有关学问以及《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的根本特点,克制文字阅读障碍,体会通过冲突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熟悉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锋利的冲突冲突和曲折的情节进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消退阅读这首古代长篇叙事诗的畏难心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后人传唱、传写时有所加工,是一首流传很久、脍炙人口的好诗。但由于内容背景和成诗年月离今比拟长远,学生自然会遇到一系列文字上的障碍和内容理解上的困难。以语言而论,虽说《孔雀东南飞》的语言接近汉末到六朝时期的民间语言,比拟通俗易懂,但它究竟是1700年前的民间语言,而且又是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语句,由于受“五言”的限制和其他缘由,含义不非常清晰,即使是各家所注也往往莫衷一是,以今日学生的古汉语水平来说,要消化这些诗句是很困难的。以内容而论,涉及古代的一系列的职官、名物、礼仪、习俗方面的学问,尤其是对当时的封建家长制度、婚姻制度、习俗习惯,学生所知甚少,至于对诗中所写的男女主角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动更有理解上的难度。以上这些,往往就造成了学生阅读这首古代长篇叙事诗的畏难心理,不消退这种畏难心理,对提高这首诗的阅读质量就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帮忙同学消退阅读《孔雀东南飞》的这些畏难心理呢?
重要的是确立“化难为易”的学习方略。如对待这首古诗的语言问题,我们可以依据已有的文言学问,充分利用课文的解释,对古诗的文字予以疏通。又如对这首叙事诗内容的把握,我们可依据《小序》提出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问题来主动地研读课文,把握全诗的根本内容、情节进展、人物对话、中心主题。本诗的一个鲜亮特点是故事性强,简单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假如以上这些问题处理得好,不仅可以消退畏难心情,而且会增加读好这篇课文的深厚兴趣。
二、查找这首诗学习上的难点
(1)查找这首诗语言文字学习上的难点。这首诗语言文字学习的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义疏通,二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关于词义疏通,阅读时特殊要留意一些词古今意义的差异,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的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相”的诸多用法。二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本诗的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共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要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怎样通过诗句表现出来的,要体会本诗起兴的特点、民歌气息、抒情意味和艺术夸大的运用。
(2)查找理解这首诗思想内容的难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例如这首诗着力赞颂刘兰芝、焦仲卿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抵抗精神,那他们二人为什么在很多地方却表现出特别服从呢?如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名节几近苛求,那为什么刘兰芝被休仅十来天,门第反比焦家高的县令太守却又遣人来刘家说媒?再如焦母如此专横固执,为什么在刘、焦爱情悲剧发生后又“求合葬”呢?这是否示意焦母有反悔之意呢?由此还可引发出这样的问题,即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毕竟是人物性格的冲突,抑或有极其深刻的社会缘由?
三、启发学生解疑析难
解疑析难应着眼于解析真正的疑难。在此之前,我们已要求去查找这首诗学习上的难点,解疑析难之前首先应对所查找的疑点难点作一番区分和筛选。一些形似疑难而实际上只要通过课文解释或查找有关资料稍加思索即可解决的问题,应鼓舞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行解决。局部或个别同学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可作为解题析难时的非重点或次重点带过,重要的是启发这类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解疑析难应落实在多数同学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上。如在熟悉刘焦二人是否有逆来顺受和脆弱的一面时,我们应当首先看到他们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对于封建礼教的抵抗与斗争精神,尤其要看到他们外柔内刚的共性。固然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中,他们的抵抗和斗争形式也无不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至于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即有官宦人家前来骋婚,这样的情节安排是为了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他的素养和品德是有口皆碑的,这也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结局“两家求合葬”正是对封建家长制的绝妙挖苦。这样的结尾处理也使得这场爱情悲剧更具有震撼力。还必需了解的是,《孔雀东南飞》是一篇历经传唱多有加工的古诗,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集体创作的才智,也表达了广阔人民的愿望。诗歌中很多基于生活的艺术夸大和一些独到的表现手法,本应看作是这一古代优秀作品的艺术制造,不必像对待史实作品那样去严厉考证。领悟了这些,《孔雀东南飞》一些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也就可一一迎刃而解了。
四、创意说明
《孔雀东南飞》这首古代叙事长诗,其写作年月离开我们特别长远,语言文字也有诸多的阅读障碍,而且在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难点,因而采纳查找难点、确定难点、解决难点的学习方法是相当相宜的。这则教学设计的创意就在于能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动身,抓住教学中的主要冲突,引导学生独立思索,解疑析疑,在阅读力量上寻求提高和突破,这是很有见地的。其实,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他们缺的不是阅读文言作品的学问,缺的也不是使用解释和查找资料的技能,他们缺的是独立思索、探究讨论的学习方略,这个问题不解决,他们就难以进入主动学习的境地,也就难以使自己的综合阅读力量有质的提高。这则教学设计能在这一点上作有探究意义的努力,应予确定。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先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许惆怅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回迟疑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莫让那悲剧又重演
那悲剧又重演
眼前温顺的灵魂
岂不是梦中的倩影
为什么无可奈何
只当她是窗外一朵浪漫的云
几千年来的故事
竟不曾唤醒迟疑的你
为什么无可奈何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刚刚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
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来了激情,谈论纷纷。
(好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接下来,在营造良好气氛的根底上,学生的情感较为投入,理解也较为深刻,思想在不时的碰撞中有才智的火花消失,为这个课走向胜利奠定了扎实的根底。)
二、根底落实
1、通假字。
2、文言实词。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文言句式。
三、讨论探讨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开掘学生的思维力量,增加学生的批判意识。)
1、人物分析:(主要由学生争论完成,教师不作详细分析)
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
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
温顺、贤淑、勤劳
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
忠贞而有抵抗精神
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
温情、脆弱
愚孝
忠贞
人物形象之三——焦母:
专横跋扈
2、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焦母出于什么心理而一意地要休掉这个难得的媳妇?(以下是学生争论的结果)
无子说(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更年期说
恋子说(焦母与仲卿相依为命,兰芝的到来,使氏母子的感情依恋大不如前)
嫉妒说(兰芝太优秀了,做婆婆的与之相比,大为逊色)
厌烦说(兰芝是焦父在世时作主娶进门的,焦母始终不喜爱)
煎熬说(有道是“堂上交椅轮番坐,十年媳妇熬成婆”,但兰芝却不服焦母“管教”)
隔膜说(焦母在家很孤独,而兰芝不理解,只知劳作,婆媳间缺少沟通)
无行说(在焦母眼里,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三者说(县令与太守公子均看上了兰芝,故对焦母施加压力)
另娶说(焦母喜爱东家贤女罗敷,并与之达成某种默契,故需休掉兰芝)
能干说(焦母担忧儿子过于脆弱,家里的大权会落到能干的兰芝手里)
门第说(焦母为仲卿前程计,想休掉无背景的兰芝,娶个门第高的小姐)
美色说(焦母担忧儿子沉溺于兰芝的美色,胸无大志,耽搁了仕途)
3、如何理解刘、焦之死?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定性。由于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反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行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当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存的缘由。这缘由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们的封建意识形态。
《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由是观之,焦母迫害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的威压。
可以说,焦仲卿彻头彻尾就没有抵抗过,而刘兰芝虽说有抵抗,但不是太明显。
两人最终的双双殉情只能说是得意的、珍贵的,但不明智,其精神可嘉,做法缺乏取。
4、两家的合葬有没有现实可能?
有可能:从焦家
没有可能:
四、拓展延长
1、假设刘兰芝不沿着课文表达的路子走,还有他法吗?
2、和焦刘爱情悲剧极为相像的陆(游)唐(琬)却没有走上自杀徇情的道路,这是为什么?
五、总结收束
这首首叙事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是一个简洁、一般但也更宏大、更普遍的东西,即对人的生命的宏大关心,小序中的“时人伤之”的话便表达了记叙这件悲剧故事的原初动机。这种对人的生命的宏大关心恰恰是对于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
为了强化《孔雀东南飞》中焦刘悲剧的震撼力,也使这一课文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在完毕全文前播放了另外一首流行歌曲——屠洪江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飞到天际去不回
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
秋声非常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
我愿生死相随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
情深的时候
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见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曲,满含激愤,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久久地沉醉在这千古悲音中,难以释怀。
六、作业沟通
全文完毕之后,布置学生选取文中最感兴趣或最有心得的一点,写一篇讨论性小论文。
【教后】
1、本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先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再设计出若干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放手让学生争论,教师只作适时的点拨,真正表达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真正表达了新教法的“四性”:开放性、群体性、合作性、交互性。
3、课文分四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新课导入、根底落实一课时,讨论探讨一课时,拓展延长一课时,总结收束、作业沟通一课时。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3
设计思想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出色的长篇叙事诗,在艺术上,布满了深厚的抒情颜色,表达了悲剧美。“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消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久的生活”,因此,在第一、二课时初步把握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根底上,应引导学生感悟这种悲剧的美,进而感悟悲剧的生活。在感悟中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力量和探究力量,从而提高文学审美品位。为此,立足于文本,以诵读为帮助,以片段鉴赏为纽带,深入词句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力求使学生把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同时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体会本诗起兴的特点、民歌气息、抒情意味和艺术夸大的运用。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把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4、理解的感情,提高学生端详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品尝情境中的抒情意味。2、把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争论、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二、指明方向,明确目标
(一)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二)提出探究要求:
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语段,在书上圈点批注,将你的解读和感悟与大家共同共享。(屏幕显示)
(三)学生指出所找到的语段后自由选择几个片段作为鉴赏内容。
三、品尝鉴赏,探究悲意
方法提示:从微小处读书,品尝鉴赏时应就文段本身中的环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谈你所感受到的悲情。
(二)指名鉴赏
表达要求(屏幕显示):
(1)从这一段的“”中,我感受到了。
(2)把感悟通过朗读呈现出来。
语段举例:(只作参考)
1、开头(想象“五里一徘徊”的画面,感受悲凉的气氛;体会起兴的特点)
2、“严妆”片段(从“鸡鸣外欲曙”和“事事四五通”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形象美,体会铺陈和本段在内容、构造上的作用)
3、被遣时两人的话别(抓住词语“隐隐”、“甸甸”、“劳劳”、“依依”,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进入情境,感受人物的爱情美)
4、两人殉情的场面(抓住“奄奄”、“寂寂”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并联想殉情前后的情景,体会两人性格的差异,体会的感情)
5、结尾(体会浪漫主义颜色)
(三)实践反省
你是如何得到这种体验的?
明确:从字词句入手,抓住诗歌的意象,绽开想象和联想,再现画面,进入诗歌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受和体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的感情。
(四)小结:
我们确实被它打动了!究竟是什么力气如此之大?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我们清晰地熟悉到这个力气来源于诗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过渡:然而有人却说,悲剧往往比喜剧更经典、更打动人心,这里并不是说它会怂恿你的眼泪,那是什么呢?是用它消灭的美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启发。)
四、体验反思,情感熏陶
(一)教师结合本诗讲解悲剧的特点和创作意图(引用鲁迅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二)对现代生活中的男女殉情,你如何对待?
指名发表看法,师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端详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师作本课小结(小声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
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一种美妙的消灭。这虽然令人圆满,但却留下了一份至真至纯的情感美和惊心动魄的悲剧美。悲剧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更让我们端详生活,珍惜生活。(教师朗读歌曲《孔雀东南飞》的第三段歌词)我们庆幸自己没有生在古代,就更应仔细对待婚姻,信任你们肯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五、课外讨论,猎取新知
六、作业(屏幕显示):
1、也为《孔雀东南飞》写一首歌词,写出你对悲剧美的感悟,对悲剧生活的感悟。
2、将课外阅读中最令你感动的一个悲剧故事推举给大家,说说理由。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把握乐府诗歌的根本特点,把握重点字词,学会诗歌发的分析与鉴赏
过程与方法:实践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分析本诗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的爱情赐予确定,对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婚姻制度赐予否认。联系现实,在确定这份忠贞爱情的同时也要明确生命是珍贵的,要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
1、把握重点字词
2、把握乐府诗歌的特点
3、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诗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介绍并了解乐府诗歌
2、熟读全诗,概括其主要内容,解决疑难字词
3、理清诗歌线索,划分层次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进展线索
三、教学方法:讲授、争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从古到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从文学、影视作品中接触到许多关于爱情的传奇。说说你们知道的爱情故事。(学生答复,教师总结,明确“四大民间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爱情故事多以喜剧开场,以悲剧告终,感人至深。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汉末建安中,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
二、介绍乐府诗
问题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一首乐府诗。那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乐府诗?
明确::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爽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问题2: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长篇诗歌。《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那么《孔雀东南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三、熟读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解决疑难字词(订正字音)
明确:槌床
哽咽
伶俜
葳蕤
纤纤
踯躅
奄奄
2、二读课文,要求: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根据故事进展的挨次将全诗分层。(将学生6人分为一组,读完课文之后小组争论,展现结果)
成果展现(例如):
引子(第1段)以“孔雀东南飞”托物起兴
开端(第2段)刘兰芝自请遣归
经过(第3——12段)兰芝与焦仲卿离别
进展(第13——21段)兰芝抗婚
高潮(第22——31段)两人殉情
尾声(第32段)劝诫后人
3、再理清诗歌故事情节的根底上,总结诗歌主要内容。(学生自己总结,要求线索要清楚)
明确:本诗以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进展为线索,依次写了兰芝遣归、夫妻话别、兰芝抗婚、两人殉情的情节,表现了两人对爱情的忠贞。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1、熟读全诗,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偏义复词”及其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小组争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首诗歌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亮,能够运用共性化的语言说明诗歌进展的成熟。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全诗的故事情节,这节课针对诗歌中的人物,我们来分析其性格的特点。
二、人物分析
(一)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各组从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刘母五位人物中选择自己要分析的人物。要求:找出原文,分析概括。
成果展现(例如):
刘兰芝:1、第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第十三段“十三教汝织……十六知礼仪”,第23段“左手持刀尺……晚成单罗衫”——心灵手巧,勤劳,聪明
2、第九段“指如削葱根……精妙世无双”,第14、17段,兰芝回家后媒人络绎不绝——容貌漂亮
3、第十段“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第26段“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知书达理,和善明理
4、其次段“便可白公姥,准时相遣归”,第20段“兰芝仰头答……”,从刘兰芝应对婆婆、兄长的逼迫,看出她的不卑不亢,坚决坚决
5、从刘兰芝拒绝其他说媒可以看出她不为荣华所动,忠于爱情
焦仲卿:
1、第五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第11段“誓天不相负”,第31段仲卿殉情——忠于爱情
2、第七段“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性格脆弱,优柔寡断
焦母:第六段“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第十段“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蛮横无理,专横
刘兄:第19段“阿兄得闻之……其往欲何云”——粗暴,趋炎附势,冷漠
刘母:第13段、第15段、第17段——和善,疼惜子女,但本质上还是封建家长
总结:焦母、刘兄以及刘母都是封建家长的代表。在当时社会,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刘兰芝在婆家受到婆婆的逼迫,丈夫焦仲卿性格软弱,回到娘家则凡事都要听从兄长。而刘焦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个人性格使然。
(二)选取文中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兰芝自遣”,“仲卿求情”、“夫妻话别”、“刘兄逼婚”等,将其改写为短剧,分角色扮演。要求:自取短剧名称,小组合作,改写短剧并表演。
三、偏义复词
本诗中有些词语很有意思,大家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1、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劳作休息,这里指休息
3、我有亲父兄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兄长
4、逼迫兼弟兄弟弟和哥哥,这里指哥哥
5、其日牛马嘶牛和马,这里指马
从这些词语的解释中大家发觉什么问题?(学生答复,引出偏义复词)
明确:这些都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一样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1、熟读全诗,分析本篇诗歌艺术特色
2、探讨本诗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乐府诗歌大多来自民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而魏晋时期又是诗歌进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汉乐府有着自身的特点。本节课就本诗的艺术特色我们来进展鉴赏。
二、鉴赏本诗
问题: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从其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来鉴赏。针对这首诗,我们从其表现手法上,看看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争论并归纳总结)
成果展现(例如):
第一,运用比兴手法。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其次,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以时间为挨次,表现出刘兰芝从小聪慧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示意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第九段兰芝离开焦家时也有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兰芝刚毅镇静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后面写太守家迎亲的队伍:“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处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示意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行。
第三,善用比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方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前后照顾。文中屡次消失前后照应的诗句,如以“孔雀东南飞”开头,以鸳鸯双飞结尾,增加了诗歌的意蕴;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与后文刘母“十三教汝织……”相照应,强调了兰芝的聪明;刘焦分别时“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与兰芷出嫁前“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相照应,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转折。
三、争论:联系社会现实,你怎样对待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做法?
成果展现(例如):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生命诚珍贵,爱情价更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是值得确定的,况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两人都有封建家长逼迫,重新在一起几乎是不行能的。其次种看法,“爱情诚珍贵,生命价更高”,从本诗中可以看出两人婚姻完毕之后完全可以找到更适宜的人,各自组建家庭。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充分理解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两大艺术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留意把握本诗以人物语言共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3、学习体会本诗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4、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锋利的冲突冲突和曲折的情节进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敏捷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拟深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爽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局部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一样,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原因,也被雅称为乐府。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根底上消失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到达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进展,消失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敏捷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进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二、探海导航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拟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育良好的艺术鉴赏力量。这首诗在锋利的冲突冲突和曲折的情节进展中塑造了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特殊是刘兰芝,她的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她的遭受和抵抗精神很具有典型性。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共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要留意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哪些主要言行表现出来的;同时还要留意其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三、思路构造
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表达,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抵抗精神。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进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挨次层层绽开叙事,以大量生动详细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全诗共33节可分为六大局部,构造如图:
一.①托物起兴,以物喻人;
二.②兰芝自诉,妻贤母恶;
③-⑥仲卿求情,贤夫孝子;
三.⑦-⑧决心自遣,自珍自爱;
⑨-⑩告别阿母,有理识礼;
11-12、夫妇明誓,情深意重;
13、兰芝见母,得母怜悯;
四.14-19兰芝拒婚,忠于爱情;
20-24、阿兄逼嫁,见利忘义;
25-27、生人死别,两情不渝;
五.28-30、仲卿别母,忠孝难全;
31-32、两人殉情,生死相约;
六.33、化鸟双飞,美妙憧憬。
四、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刘、焦之死?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定性。由于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反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行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鲁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条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当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缘由。这缘由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白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标准。他们的熟悉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仲卿与焦母刘兄不同的是:刘焦的爱情抱负与这些封建教冲突,而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明显,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定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由于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消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消灭。假如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抱负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抱负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进展的必定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怜悯与敬重,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忱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抵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予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闹憧憬。
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通过有共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亮的人物形象,是《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一样,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和善、备受压迫而又富于抵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共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脆弱、但又有进展的性格。此外,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颜色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语言揣摩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评析: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别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构造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照应关系,表达了构思的匠心和专心的良苦。
运用:这种比兴手法在现代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开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肯定还有梦。”
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评析: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对人物行动表情作了简洁的刻划并穿插了精炼的抒情性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亮,行文更有情韵,增加了悲剧气氛。
运用:配画示意。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掩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评析:最终这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掩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将来自由幸福的憧憬,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进展,出现无比绚烂的抱负光芒,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运用: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白居易《长恨歌》)
六、名题讲析
1、这首诗中突出地运用了夸大和渲染手法的有两处,一处是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装束和仪容,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静和外柔内刚;一处是在刘兄逼婚后,着力写迎娶的排场,这是为了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凄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讲析:此题选自原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所谓夸大和渲染手法实际上也就是赋的手法,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用排比、铺陈手法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用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心情。赋,一般可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此题两处赋属赋人物形象,要能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来。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要留意留心体会。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留意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区分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见今义:自由拘束
可怜体无比古义:得意今义:怜悯别人
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一再嘱咐
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尽
讲析:中国古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而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的,好多古汉语中两个单音节词到现代汉语演化为一个双音节词。书写形式虽然一样,但含义区分很大,要留意其区分。如“自由”“可怜”。此外,古代白话(口语)的一些词汇和现代汉语的一些词汇书写一样但含义不同,也要能区分。如“千万”等。
七、风景剪辑
剪辑1:
《孔雀东南飞》一诗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人们从未疑心过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事实却是,这首产生于公元三世纪,最早被收入《玉台新咏》的长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判家——从曹丕《典论》、刘勰《文心雕龙》到钟嵘《诗品》,都从未提起,直到宋代才偶有提及,但毁誉不一。它的命运在近代开头转变,最先将它收入《全汉诗》的是近人丁福保,五四时期这首诗的地位发生戏剧性变化,胡适在其辟荒作《学史》中称之为“不朽杰作”、“古代民间最宏大的故事诗”,钱玄同、傅斯年、刘大白、刘大杰、朱湘等一批新文学运动提倡者均盛赞此诗。由于新文学运动者的提倡,它被纳入文学史家的讨论视野,通过进人文学史和文学教材等途径,到达现在家喻户晓的程度。这首诗是在产生了一千多年之后,通过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边缘进人中心,从隐性存在进人显性传统。
剪辑2: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级学生合编的《孔雀东南飞》,……剧本由业余创作,业余学员演出,反映的是群众关怀的社会问题,1922年2月25日在北京教育部礼堂公演即引起轰动,“观众多至千余人,竟有很多人牺牲了四个小时在那儿恭候开幕”。演罢《晨报》附刊上即有评论家总结这个剧的“问题”所在:“我看此剧的用意,是要说明‘在宗法家庭制度下,不能容真正的恋爱”。这个剧在当时屡次上演,并传至东南亚一带,被认为是“事情真确,足以讽世”的社会剧。在当时一批问题剧中,它因三个特点取胜:一是内容特殊契合当时反对封建家长制,追求婚姻自主,妇女解放等主题;二是采纳了大家熟习的传统故事,许地山观剧后说:“我们对倾动一时底女高师学生底创作孔雀东南飞,必不能缄默着容他过去;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本国的古事上留意,和寻常所谓新剧不同”。三是在创作演出方面较胜利贯彻“爱美的”精神,徐慕云《中国戏剧史》在提到“爱美的”社会问题剧时指出,“当时女高师学生演出之‘孔雀东南飞’尤为知名”。此剧可称这批创作中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⑴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⑵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力量目标⑴培育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力量。
⑵培育学生结合语境观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力量。
3、德育目标:
让学生充分熟悉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育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冲突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提醒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争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学问。
2、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
3、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开端”及“进展”局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终几组镜头,并配以小提琴曲《梁祝》。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吗?
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缺乏为奇,我们现在就要看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
板书: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显示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进展的顶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进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根底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习诗前的小序,概括其内容。
明确: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诗歌的写作挨次、线索、概括诗歌的内容。
明确:本诗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冲突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进展线索来表达,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抵抗精神。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进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板书明确: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准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进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进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2、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肤浅悲伤的基调,形成一种覆盖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示意全篇的作用。
3、研读“开端”局部:
⑴集体朗读第一局部
⑵提问: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提醒出她同焦母之间的冲突。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受,意在说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受,说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
⑶要求学生体会“非为织作迟……准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明确:从兰芝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毅性格,我们还可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进展有着糊涂的熟悉,精确的推断,这是一个头脑糊涂又具有剧烈抵抗精神的我国古代女性形象。
4、研读“进展”局部:
⑴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说这局部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仲卿对兰芝自请遣归的态度;兰芝遣归时装扮及她和婆婆、小姑的告辞;兰芝和仲卿话别,相约来日三个方面的内容。
⑵体会仲卿对她母亲及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用。明确:作用有三:
第一,通过仲卿之口证明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芝和仲卿夫妻恩爱。
其次,初次展现了焦仲卿软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不敢抵抗,只好休了兰芝,对将来还抱有一丝梦想。
第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对儿子的恳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A”显得专断而又顽固。但也颇有心计,训斥之后又抚慰仲卿:“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A”企图以此打动仲卿,动摇他对爱情的专一态度。
⑶要求学生集体朗读“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局部,争论:这一局部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辞,和小姑告辞,有何作用?
明确: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大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沉着镇静,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顽强。和婆婆告辞:表现了她沉着镇静,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外表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亮的对比。与小姑告辞:“泪落连珠子。”由于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哀痛使她最终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和善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地表现。
⑷提问:“夫妻誓别”这一情节构造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相互理解,相互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忧自己那共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进展来看,这是个必不行少的过渡段落。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开端”和“进展”局部,人物的性情及悲剧剧情初现端倪,结局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揭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一局部。
2、阅读课文后所附“汉乐府”的有关资料,对“汉乐府”有个大致的了解。
3、朗读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进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仆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颜色。
3、熟识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把握文中消失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进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把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根底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缘由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商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布满浪漫主义的抱负颜色: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见”)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以下问题:
1、根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冲突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留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构造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局部: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其次局部: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进展
第三局部: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进展
第四局部: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局部: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挨次,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冲突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进展线索来表达,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抵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胜利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打算性的作用。
1、刘兰芝:顽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薄情,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共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消失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消失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得意(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见(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阅历)
处分适兄意:处理(惩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学问与力量训练》
八、教学后记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积存文言根底学问: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育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育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力量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教学重点:
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
教学难点:
赋、比、兴手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疏通文本,理清情节构造,初步熟悉作品思想内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很多美丽的诗篇讴歌漂亮的爱情。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很多漂亮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从而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今日就让我们走近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感受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不屈追求。
二、学生自己阅读注解,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乐府”。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3、本诗出自南朝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有关文言学问
1、学生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和解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做出记号
2、就自己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争论沟通
3、教师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并指导学生理解归纳本课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互文等文言学问
出示例如:(前两类现象各出示一个例子,其他让学生自己去整理)
①古今异义词
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见今:没有束缚)
可怜体无比(古:得意今:值得怜悯)
叶叶相交通(古:交叉相通今:指运输)
本自无教训(古:教养今:失败的阅历)
处分适兄意(古:处理今:惩罚)
②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如:
昼夜勤作息(只取“作”之意,“息”只为陪衬)
便可白公姥(只取“姥”之意)
我有亲父母(只取“母”之意)
逼迫兼弟兄(只取“兄”之意)
③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掩盖,叶叶相交通
四、在扫清文字障碍的根底上,再扫瞄课文。
1、结合诗前小序,了解故事梗概
2、理清情节构造,给故事进展的每一个阶段拟一个小标题
学生答复后教师出示:
故事开端(1-2段)自请遣归提醒冲突
故事进展(3-12段)夫妇誓别推动冲突
连续进展(13-22段)被迫改嫁连续推动冲突
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冲突到达顶峰
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解决冲突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
五、通过情节初步熟悉作品主旨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熟悉两点:①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②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抵抗)
六、课后作业
将本课重点实词、多义词加以整理,制成学习卡片
其次课时
活动内容:熟悉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形象,感受封建专制制度下青年男女的不屈追求,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活动过程:
一、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刘、焦爱情故事
二、熟悉刘兰芝
1、诗中焦母遣归刘兰芝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2、对此刘兰芝是如何辩白的?
明确:“事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3、事实究竟如何呢?你认为刘兰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结论:
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有礼有节(严妆辞母“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顽强自尊(“徒留无所施”、“准时相遣归”)
不慕富贵(拒绝与县令家为婚)
忠于爱情(“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黄泉下相见”)
4、小结: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刘兰芝虽聪慧能干,但性格顽强倔强,这是当时一般妇女身上少有的,或许正由于这一品行才使她为焦母所不容。《礼记》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逼迫刘兰芝就是用的第一条。这样一个有着漂亮外貌和美妙心灵的女子就这样被焦母以“莫须有”的罪名驱谴回家,封建家长的蛮横专制由此可见一斑。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焦母、刘兄的言行再进一步熟悉封建家长的这一特点。
三、进一步熟悉封建家长的专制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出表达焦母、刘兄专制蛮横的句子,留意读出人物的性格
(见课文第4、6段和第20段)
2、学生评点:这两个同学是否读出了人物性格?
3、小结:焦母蛮横无礼、独断专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刘兄性情暴戾、趋炎附势、冷酷无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们正是靠着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拆散了这对对爱情有着美妙追求的青年男女。
四、熟悉刘、焦抵抗性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1、刘、焦二人并未屈服在封建家长的淫威之下,看看他们是怎样执著于自己的爱情、维护自己的爱情的?(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语言答复)
出示: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2、小结:漂亮的誓言表达了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举身赴死的行为维护了爱情的至高尊严。虽然在现实社会里他们是被摧残致死的失败者,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是无可置疑的成功者。化鸟双飞,鸳鸯和鸣的浪漫结尾既寄予了人民群众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又昭示了这对青年男女在精神上的成功。在封建礼法日益严酷,“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时代气氛里,他们敢于举起抵抗的旗帜,坚决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这无疑是茫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
五、拓展联想,进一步熟悉作品社会意义
1、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下,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苦痛挣扎?
学生应当能说出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牛郎与织女、张生与崔莺莺、贾宝玉与林黛玉等等。
3、小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甚至生命患病无情的摧残!虽然他们大都进展过剧烈的抗争,但在封建势力相当强大的时代,他们根本无法摆脱被吞噬的命运。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任凭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忱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抵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予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憧憬。
六、朗读体会
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刘焦盟誓、举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作品内涵,在高涨的心情中完毕本节课。
七、课下作业
结合本节内容以“美哉,刘兰芝!”或“悲哉,刘兰芝!”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争论本诗的艺术价值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设疑、解疑让学生了解汉乐府民歌常用的赋、比、兴手法
1、关于“兴”
(1)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气氛,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出示“兴“的诠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
”所谓“他物”,即起兴之物;所谓“所咏之词”,是着重要表达的大事或要着重表达的思想感情。两者并非同一事物,内容上不直接相连。“他物”的作用是或渲染气氛,或启发联想,或引起过渡。
(3)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如: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忘了季节,从不轻易让人懂。(《花心》)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回延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关于“比”(即比方)
⑴出示“比”的诠释: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⑵从诗中找几个运用“比”这一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关于“赋”
⑴其次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慧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怜悯。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⑵出示“赋”的诠释:
“赋者,铺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
即铺陈直叙。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严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根据肯定的挨次组成一组构造根本一样、语气根本全都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心情。
⑶你能从诗中再找出几段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并说说其作用吗?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镇静冷静、镇静自若的性格。
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喧闹盛大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的确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4、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浪漫主义的结尾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颜色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布满了浪漫颜色,而中间表达焦刘悲剧采纳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掩盖交通,是为连理枝;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予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妙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全都的。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纳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应当能举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见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
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很多抱负、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很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予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妙愿望。
三、本节课小结
总之,《孔雀东南飞》继承和进展了《诗经》和《楚辞》的优秀创作手法,成为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不朽的价值。
四、课下作业
拓展思索:前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人才纷纷涌向沿海开放城市,一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人才流淌的主要潮流。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会不会转而向西南飞去?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同学沟通。
唐华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9
教材概述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故事情节是以真人真事为根底创作的: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缘由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变频器维修技术培训课件
- 建筑企业员工行为培训
-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项18~20题对点提分训练(三)课件
- 2025蛇年年终总结新年计划工作总结模板
- 15.3 串联和并联(8大题型)(含答案解析)
- 期中模拟检测(1-4单元)(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T-ZFDSA 22-2024 芦根蜂蜜饮制作标准
- 【山东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编舞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中国书法简史
- 血透病人心力衰竭护理查房PPT
-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
- 磷石膏综合利用调查报告
- 银行业务模拟
- 《观沧海》说课(课堂PPT)
- SF305无卤阻燃型聚酰亚胺薄膜挠性覆铜板-PCBGlobal
- PET瓶片再生纺制涤纶长丝工艺和设备的研究
- 政府采购会议领导讲话稿
- 聘书模板可编辑
- 新建国际学校项目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