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件6_第1页
初中历史-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件6_第2页
初中历史-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件6_第3页
初中历史-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件6_第4页
初中历史-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件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定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新世纪的中国外交

中国的外交历程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定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197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福建沙县五中伍成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福建沙县五中伍成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一、联合国是在何时成立的?它的宗旨是什么?

想一想?二、中国是如何重返联合国的?一、联合国是在何时成立的?它的宗旨是什么?想一想?二、中国一联合国概况成立时间宗旨二重返联合国背景过程三“小球转动大球”乒乓外交中美建交六作业四“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五课堂练习意义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一联合国概况成立时间宗旨二重返联合国背景过程三联合国概况一概况:二战结束前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主要由苏﹑美﹑中﹑英筹备的。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告成立。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苏﹑美﹑中﹑英﹑法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二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人类进步。联合国成立之初,长期为美国所控制,但在亚非拉许多国家努力下,该组织对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人类进步仍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国际组织所无法取代的。联合国概况二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

图片反映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的背景是怎么样的?

图片反映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的背景是怎么样的?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的反统治后,理应由新中国的代表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席位。但是,美国长期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之中。中国政府为了重返联合国一直不断的努力,经过二十余年的奋斗,终于在1971年进入联合国这一世界大家庭。中国是如何重返联合国的?

背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

当你看到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说一说当你看到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的时候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和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提案以压倒多数的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重返联合国的过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中国代表团笑逐颜开。左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右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想一想?“小球”是指什么?“大球”是指什么?“小球转动大球”比喻什么?答案:“小球”即乒乓球,“大球”即地球。“小球转动大球”指的是从乒乓外交开始,中美关系改善进入正常化的阶段。想一想?“小球”是指什么?“大球”是指什么?“小球转动大球

美国在六十年代末,因美苏争霸处于不利位置,而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再加上亚非拉一大批弱小民族纷纷独立等因素,美国迫切要改变中美关系。1969年上任的美国总统不到十二天就决心“探索改善中美关系之路”。中国在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双方在边境陈兵百万,而台湾问题又悬而未决,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安全。中美改善长期敌对关系是双方共同愿望。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

历史性的握手1972年2月12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握手1972年2月12日,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为毛泽东主席尼克松访华一、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他,双方进行了会谈。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二、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双方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以后,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尼克松访华一、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两国进入了正常化发展阶段。中美建交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了«建交公报»。197

中美建交过程1971年的乒乓外交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了«建交公报»。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过程1971年的乒乓外交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中日建交(1972年)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正式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中日建交(1972年)初中历史_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件6中日关系中日关系二、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英国1972年3月1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72年10月11日澳大利亚1972年12月21日二、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加拿大19

三、与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坦赞铁路是当时中国援外的最大项目。三、与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坦

同中国建交的新热潮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了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到1972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88个,其中有31个国家是近两年内建交的。在此期间,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国外交的新局面逐步形成。同中国建交的新热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1.尼克松总统访华是在()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4年2.1972年访华的日本首相是()A.铃木B.田中角荣C.中曾根康弘D.田中义一课后练习1.尼克松总统访华是在()课后练习

3.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是在()A.1971年B.1972年C.1975年D.1979年

4.我国重返联合国是在那一届联合国大会上()A.第25届B.第26届C.第27届D.第28届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是在()4.我国重返联作业一、中国是如何重返联合国的,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二、中美建交的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历史意义?作业一、中国是如何重返联合国的,有何重大历史意义?谢谢!再见!谢谢!再见!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2、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3、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6、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7、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12、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