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论课件_第1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论课件_第2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论课件_第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论课件_第4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

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之三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

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内1第一讲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第一讲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2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二、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三、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四、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一、哲学的基本问题3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存在或物质思维或意识关系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4二、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独占统治地位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社会根源: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根源:阶级利益的左右认识论根源:社会规律的特殊性

第一,只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探究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第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二、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唯心主义在社会唯心史观的社会根源:生产5三、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相互影响且各有其

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内容产生变化三、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6社会存在

==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3.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和发展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人口生产人类社会社会发展7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个体意识群体意识

==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社会社会意识形式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生活的精8○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它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四、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四、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9第二讲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讲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0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人类社会尽管有特殊性,但其本质与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2、人类社会由于内部固有矛盾的推动,其发展也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过程。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1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12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3生产方式社会生产的内容社会生产的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生产的内容社会生产的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人14科学技术及管理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管理等劳劳动劳动生产资料生产力15生产关系狭义: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

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生产关系狭义: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人们在16性质和变化促进或阻碍(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相互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性质和变化促进或阻碍(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相互作17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方向和形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从而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性质水平发展要求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从18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当不改变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客观标准?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9(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新生产方式建立之初生产方式发展变化中生产关系的改革或以新代旧适合→不适合→新的适合……过程原因生产力——变动不居生产关系——相对稳定(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新生产方式建立之初生产方式发20(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展开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21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2(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由一23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上层建筑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实质组织形式管理形式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24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机器社会政治组织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政治

上层建筑观念

上层建筑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机构政党上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思想社会意识形态政治

上层建筑观念

上25国家——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其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其政体是指统治阶级的政权构成形式国家——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6(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27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及其方向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8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9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性质

(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30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生31(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新社会形态建立之初社会形态发展变化中上层建筑的改革或以新代旧适合→不适合→新的适合……过程原因经济基础——变动不居上层建筑——相对稳定复杂(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新社会形态建立之初社32(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展开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的33三、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三、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34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的基础

意识形态政治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制度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形态(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政治形态35(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表现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多样性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表现决定(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36第三讲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讲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7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的内部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领域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8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39一、社会基本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二)两对基本矛盾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一、社会基本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40(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观念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贯穿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基本性质制约其他矛盾发展涵盖社会基本结构(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41(二)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决定

影响制约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最基本的矛盾(二)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42(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形态更替同一社会形态内的改革社会发展

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

不同社会集团的矛盾表现形式解决方式结果

解决方式结果(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社会基本矛盾阶43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就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44(一)阶级就现象来说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就实质来说阶级首先是经济范畴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阶级是由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而形成的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一)阶级就现象来说就实质来说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45(二)阶级斗争

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阶级斗争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46(三)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力量的对比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三)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依据4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结构的变化基本的生产方式非基本的生产方式生产资料公有制私营经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资产所有者、劳动者)变化、分解并非中产阶级或新生资产阶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结构的变化基本的生产方式非基本的生产方式48《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

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社会阶层的分类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

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社会阶层的分49十六大报告的阐述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下新的社会阶层:十六大报告的阐述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改50●人员构成●分布领域●估计人数●整体实力●社会作用●基本特征●人员构成51新社会阶层■人员构成——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分布领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估计人数——大约5000万,加上相关行业人员,总数在1.5亿左右。■整体实力——掌管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社会作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新社会阶层■人员构成——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521.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形成;2.大部分是知识分子;3.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4.聚集了大部分高收入者;5.职业和身份不稳定性大;6.政治诉求逐步增强;7.多数是非中共人士;8.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新社会阶层的八大特征1.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形成;■新社会阶层的八大53

尽管中国已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但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现阶段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并不是合理的,因为“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尽管中国已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54“洋葱头型”→“橄榄型”调整阶层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洋葱头型”→“橄榄型”调整阶层关系55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社会制度以新代旧国家政权发生转移社会形态实现更替群众作用得以发挥社会基本制度不变旧的社会体制变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56

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57四、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四、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58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全球问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科技革命

影响■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全球问题”生产方式59第四讲人民群众在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第四讲人民群众在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60一、两种历史观的主要分歧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两种历史观的主要分歧61一、两种历史观的主要分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史观)前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肯定否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结论结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英雄史观)一、两种历史观的主要分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前提:社会存在决定社62从事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能动性现实的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在于劳动人与人相区别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科学方法——群体性、必然性、层次性从事实践活动现实的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在于劳动人与人相63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范畴的涵义(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范畴的涵义64(一)人民群众范畴的涵义■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民群众量的规定——人口中的大多数质的规定——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一)人民群众范畴的涵义■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民群众65(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66(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和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2、党的根本宗旨,苏共亡党的教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3、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新意——群众史观的价值取向(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7

党的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68

2001年8月17日,一篇标题为特大号黑体的文章出现在《南方周末》的头版,这篇文章被很多人争相传诵,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2年4月,同名书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这就是黄苇町的《苏共亡党十年祭》。该书受到上至中共最高层﹑下至普通党员的赞誉,获得国外三十余家新闻机构的报道,被数次再版和不断重读。一篇应时的纪念文章,能产生如此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并不是偶然的。2001年8月17日,一篇标题为特大号黑体的文章69

该文(书)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的历史悲剧,深刻阐述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线,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执政资格所在这一重大主题。该文(书)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70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71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二)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72(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

合力作用的结果个人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正面人物杰出人物反面人物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

合力作用的结果个普通个人历史人73孙中山邓小平毛泽东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二)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决定个别历史事件影响局部历史进程历史人物的个人才干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不能决定社会总进程不能改变历史总方向孙中山邓小平毛泽东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二)历史人物74(四)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维护领袖权威与反对个人崇拜(四)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历史分析法7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

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之三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

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内76第一讲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第一讲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77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二、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三、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四、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一、哲学的基本问题78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存在或物质思维或意识关系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79二、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独占统治地位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社会根源: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根源:阶级利益的左右认识论根源:社会规律的特殊性

第一,只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探究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第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二、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唯心主义在社会唯心史观的社会根源:生产80三、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相互影响且各有其

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内容产生变化三、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1社会存在

==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3.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和发展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人口生产人类社会社会发展82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个体意识群体意识

==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社会社会意识形式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生活的精83○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它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四、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四、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84第二讲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讲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85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人类社会尽管有特殊性,但其本质与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2、人类社会由于内部固有矛盾的推动,其发展也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过程。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86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87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及其规律88生产方式社会生产的内容社会生产的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生产的内容社会生产的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人89科学技术及管理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管理等劳劳动劳动生产资料生产力90生产关系狭义: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

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生产关系狭义: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人们在91性质和变化促进或阻碍(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相互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性质和变化促进或阻碍(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相互作92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方向和形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从而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性质水平发展要求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从93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当不改变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客观标准?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94(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新生产方式建立之初生产方式发展变化中生产关系的改革或以新代旧适合→不适合→新的适合……过程原因生产力——变动不居生产关系——相对稳定(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新生产方式建立之初生产方式发95(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展开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96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97(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由一98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上层建筑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实质组织形式管理形式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99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机器社会政治组织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政治

上层建筑观念

上层建筑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机构政党上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思想社会意识形态政治

上层建筑观念

上100国家——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其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其政体是指统治阶级的政权构成形式国家——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01(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102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及其方向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103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04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性质

(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105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生106(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新社会形态建立之初社会形态发展变化中上层建筑的改革或以新代旧适合→不适合→新的适合……过程原因经济基础——变动不居上层建筑——相对稳定复杂(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新社会形态建立之初社107(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展开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的108三、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三、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109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的基础

意识形态政治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制度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形态(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政治形态110(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表现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多样性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表现决定(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111第三讲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讲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12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的内部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领域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3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114一、社会基本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二)两对基本矛盾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一、社会基本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115(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观念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贯穿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基本性质制约其他矛盾发展涵盖社会基本结构(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116(二)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决定

影响制约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最基本的矛盾(二)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117(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形态更替同一社会形态内的改革社会发展

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

不同社会集团的矛盾表现形式解决方式结果

解决方式结果(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社会基本矛盾阶118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就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119(一)阶级就现象来说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就实质来说阶级首先是经济范畴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阶级是由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而形成的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一)阶级就现象来说就实质来说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120(二)阶级斗争

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阶级斗争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121(三)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力量的对比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三)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依据1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结构的变化基本的生产方式非基本的生产方式生产资料公有制私营经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资产所有者、劳动者)变化、分解并非中产阶级或新生资产阶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结构的变化基本的生产方式非基本的生产方式123《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

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社会阶层的分类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

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社会阶层的分124十六大报告的阐述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下新的社会阶层:十六大报告的阐述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改125●人员构成●分布领域●估计人数●整体实力●社会作用●基本特征●人员构成126新社会阶层■人员构成——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分布领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估计人数——大约5000万,加上相关行业人员,总数在1.5亿左右。■整体实力——掌管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社会作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新社会阶层■人员构成——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1271.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形成;2.大部分是知识分子;3.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4.聚集了大部分高收入者;5.职业和身份不稳定性大;6.政治诉求逐步增强;7.多数是非中共人士;8.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新社会阶层的八大特征1.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形成;■新社会阶层的八大128

尽管中国已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但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现阶段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并不是合理的,因为“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尽管中国已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129“洋葱头型”→“橄榄型”调整阶层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洋葱头型”→“橄榄型”调整阶层关系130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社会制度以新代旧国家政权发生转移社会形态实现更替群众作用得以发挥社会基本制度不变旧的社会体制变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131

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32四、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四、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13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全球问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科技革命

影响■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全球问题”生产方式134第四讲人民群众在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第四讲人民群众在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135一、两种历史观的主要分歧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两种历史观的主要分歧136一、两种历史观的主要分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