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件 第七章_第1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 第七章_第2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 第七章_第3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 第七章_第4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 第七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分配理论第一节生产要素分配的原理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三节收入不均等1第七章分配理论第一节生产要素分配的原理1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1.竞争市场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2.竞争市场劳动、资本、土地的供给3.为什么均衡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4.为什么工资水平的差异普遍存在5.资本和土地如何得到报酬6.如何衡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2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2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本章分析的分配理论,又称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主要说明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三种生产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为了使分析简便些,我们只考察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3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3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传统经济学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一般被认为是派生性生产要素。土地的价格被称作地租。劳动的价格被称作工资。工资是一切生产要素价格中最重要的。资本的价格被称作利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被称作利润。4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生产要素的需求4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1.引致需求。需求来自厂商,是间接需求。即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例如,购买生产原料并不能直接提高厂商的效用,而只能是增加生产能力,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所谓“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例如,消费者对汽车的直接需求引致汽车厂商对钢铁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需求。5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5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共同性。

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这个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因为生产要素往往不能单独发生作用,只有多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产品。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共同性。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特征相同

。论述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时,假定: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而且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既然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那么,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要服从于它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因此,企业在确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时也要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在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决定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就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就是要素的价格。8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既然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VMP的定义为:边际产品价值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边际产量与该产品价格的乘积,即VMP=MP·P。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品价值也是递减的。9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注意:边际产品价值VMP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的区别在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通常是对产量而言,边际产品价值VMP是对要素而言。1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注意:1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根据所谓“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即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边际产品曲线MP(L)向右下方倾斜。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P固定不变,则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L)与边际产品曲线MP(L)同样向右下方倾斜。

11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根据所谓“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即随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设所使用的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为W,在完全竞争条件下,W是既定不变的常数。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何厂商单独增加或减少其要素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价格。则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的定义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12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注意: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与产品的边际成本MC的区别在于产品的边际成本MC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是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13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注意: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与产品的边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图形上表现为从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水平出发的一条水平直线。14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图形上表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厂商均衡/利润最大化)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VMP=P15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1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1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注意:

1.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一是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二是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1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注意:1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虽然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但两者含义不同,表现在:一是,两者包含的变量含义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L表示要素使用量,作为要素需求曲线,L表示最优要素使用量或要素需求量;二是,两者反映的函数关系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边际产品价值VMP是要素使用量L的函数,作为要素需求曲线,要素需求量L是要素价格W的函数。18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虽然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居民,居民掌握有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等。居民向企业提供多少生产要素取决于他们所获得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种报酬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也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都取决于其价格。当然,劳动供给可以看成是这个供给规律的一个例外。19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生产要素的供给19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劳动的供给劳动供给问题涉及到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在每天固定的24小时之中,有一部分必须用于睡眠而不能挪为它用。剩余部分是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除必须的睡眠时间和劳动供给之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为闲暇时间。2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劳动的供给2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例如,用于吃、喝、玩、乐即各种消费活动的时间。劳动供给问题则可以转化为消费者如何决定其固定的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消费者选择一部分时间作为闲暇来享受,其余时间作为劳动供给。闲暇直接增加了消费者效用,劳动供给则可以带来收入。就实质而言,消费者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或者更一般地说,是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21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例如,用于吃、喝、玩、乐即各种消费活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表示消费者随工资的上升,劳动供给量是先增后减。如图所示,在S曲线的b点以下部分表示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增长,消费者愿意提供的劳动量也增加,这段供给曲线斜率是正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工资涨到W1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值L1。S曲线的b点以上部分表示工资进一步提高,劳动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段供给曲线的斜率是负的,劳动供给曲线从工资W1处起向后弯曲。22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劳动供给曲线22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3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3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劳动供给曲线的解释:用闲暇需求曲线进行说明1.将劳动供给看作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在时间资源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二者之间成反方向变化。2.工资可以看成是闲暇的价格(机会成本)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意味着失去本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24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劳动供给曲线的解释:用闲暇需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3.闲暇需求曲线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闲暇商品的替代效应与其他正常商品相同。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当工资增加,使闲暇的成本(价格)增加,消费者会放弃闲暇去工作。

收入效应:闲暇商品的收入效应与其他正常商品不同。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当工资增加,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即提供同样的劳动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也增加对闲暇商品的消费,从而减少工作。

25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3.闲暇需求曲线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4.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闲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工资较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工资较高: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2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4.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闲暇的替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例:如上图所示,

横轴表示每天的闲暇时间,纵轴表示工资收入。开始工资率是10元/小时,预算线由PQ给定,如果一个工人全天24小时工作,则得到240元的收入。如果该工人效用最大化选择是A点,则每天有16小时的闲暇,8小时工作,有80元的收入。当工资率为20元/小时,预算线由PQ变动至RQ,该工人在B点选择每天20小时的闲暇,4小时工作,同样有80元的收入。若只有替代效应起作用,较高的工资率会鼓励该工人工作12小时(C点所示),而不是8小时;然而收入效应起相反的作用,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使工作时间从8小时降低至4小时。2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例:如上图所示,横轴表示每天的闲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

资本的供给资本通常表现为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但是这些实物形态的资本是企业向居民借钱购买的。企业所能筹集的货币资本主要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给,也就是居民储蓄的数量,储蓄越多意味着借贷资本的供给越多。

28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资本的供给28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决定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是利息率。利息率是为了诱使人们抑制或推迟眼前消费,进行储蓄以提供资本的一种报酬。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利息合理性的一种说法是,人们具有一种对时间的偏好,即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偏爱现期消费。由于对未来难以预测,人们认为,现在多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将来多增加一单位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用。所以,人们总是喜爱现期消费。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补偿。利率越高,资本供给者得到的补偿越多,人们愿意更多的储蓄,资本的供给量也就越多。

29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决定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是利息率。利息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图所示。资本的市场供给是所有居民供给的总和。因此,把所有居民的资本供给曲线横向加总就是资本的市场供给曲线。OKr图资本的供给曲线SN图土地的供给曲线SRO3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劳动价格的决定(工资的决定)劳动要素的价格是工资。在完全竞争市场,工资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供给所决定的。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是递减的,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将劳动的需求曲线和劳动的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即可得到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可以用图来说明这一点。31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劳动价格的决定(工资的决定)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如果劳动价格为W1,高于市场均衡工资W0,这时,劳动的供给量大于劳动的需求量,市场工资水平下降;反之,如果市场工资为W2,这时,有些企业就得不到所需要的劳动,结果市场工资上涨。市场工资的调整一直到劳动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为止。这时,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并相应地决定了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图劳动市场的均衡32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如果劳动价格为W1,高于市场均衡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二、资本价格的决定这里分析的是个人为在有限时期内使用资本要素而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称为利息。利息是资本要素所提供生产服务的价格,资本所有者提供了资本,得到了利息。利息的高低可用利息率来表示,利息率是指对借入的资金所付的价格,它等于利息与借入资金的数额即本金的比率。33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二、资本价格的决定33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资本市场上,利率是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根据生产要素需求原理,企业对资本的需求量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即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企业总是根据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等于借贷资本利率的原则确定资本的需求量。因此,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曲线就是资本的需求曲线。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随投资增加而递减,所以,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与每一借贷利率相应的投资者对投资资金的需求量。

34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资本市场上,利率是由资本的需求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图中,如前所述,资本的需求曲线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曲线,资本的供给取决于其价格,即利息率,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两条曲线(D和S)相交于E点,均衡利率为r0,它表示利率为r0时,投资者对资本的需求量恰好等于储蓄者愿意提供的资本量两者均为K。

OKK0DSrr000图利息的决定35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图中,如前所述,资本的需求曲线就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当市场利率不等于均衡利率时,资本需求量和供给量会调整,市场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一直到资本的需求量等于资本的供给量为止,这时,所有的借款都得到了满足,利率水平处于均衡状态。

36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当市场利率不等于均衡利率时,资本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三、土地价格的决定这里所分析的土地价格也是指个人为在有限时期内为获得土地要素的使用权而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称为地租。地租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所提供生产服务的价格。这里讲的土地可以泛指生产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地租也可以理解为使用这些自然资源的租金。37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三、土地价格的决定37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地租的高低由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与劳动、资本的需求曲线相似,租地人对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率,即土地的边际产量价值。土地的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前所述,土地的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地租水平。

38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地租的高低由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因此地租率有上升的趋势。在图中,当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为D1时,土地的供给曲线仍然是S,这时D1与S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的地租水平由R0提高到R1,说明随着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地租上升了。OQR1R0N0图地租的决定D0D1E0E1RS39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呈上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一、不平等的衡量(一)、洛伦斯曲线洛伦斯曲线是用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曲线。我们可以通过该曲线直观的观察一个经济的收入分配状况。如果把社会上的人口分为五个等级,各占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按他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可以作出下表:40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一、不平等的衡量40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个人收入分配级别占人口的百分比(%)合计占收入的百分比%合计12020662204012183206017354208024395201004110041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个人收入分配级别占人口的百分比(%)合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I(%)806040O2020406080100P(%)100BAY图洛伦斯曲线图洛伦斯曲线的应用42第三节收入不均等I(%)806040O202040608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在图中,OY为45º线,在这条线上,每20%的人口得到2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Y曲线表示最后一个家庭占总收入的100%,其余家庭收入为零,它代表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称为绝对不平等线。OY曲线就是反映实际收入分配状况的洛伦斯曲线,它位于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之间。洛伦斯曲线表示在现实经济社会,占人口一定百分比的人究竟得到了多少百分比的收入。经济学家认为,洛伦斯曲线越接近于OY对角线,收入分配就越平等;洛伦斯曲线越接近于OPY曲线,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如果将收入改为财产,洛伦斯曲线反映的就是财产分配的平均程度。43第三节收入不均等在图中,OY为45º线,在这条线上,每2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来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果我们用A表示图中洛伦斯曲线与绝对平等线之间的面积,用B表示洛伦斯曲线和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面积。那么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是:基尼系数=A/A+B44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二)、基尼系数44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这时洛伦斯曲线与绝对平等线重合,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1,这时洛伦斯曲线与绝对不平等线重合,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45第三节收入不均等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这时洛伦斯曲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按国际通用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46第三节收入不均等按国际通用标准:46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二、收入不均等的原因和对策(一)、收入不均等的原因第一,要素所有权的分布不均。如前所述,市场经济是按照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决定个人收入的。而生产要素所有权分布不均,必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等。第二,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先天能力、努力、受教育程度不同。第三,其它因素。例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经济政策的倾斜、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中风险与机遇的存在,都可能导致人们收入上的巨大差异。47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二、收入不均等的原因和对策47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二)、缓解收入不均等的政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来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政策选择。第一,所得税。政府实行累进的所得税可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状况。累进的所得税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48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二)、缓解收入不均等的政策48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第二,社会福利政策。比如失业补助、养老金、残疾人补助、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的补助、对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和个人的补助、对有未成年人家庭的补助等等。补助金主要是货币形式,也有发放食品券和给穷人提供医疗保健的形式。其资金来源,或者是个人或企业缴纳的保险金,或者是政府的税收。

49第三节收入不均等第二,社会福利政策。49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第三,提供低于成本的物品与劳务。例如,政府对教育的资助,包括兴办国立学校,为每位学生支付一部分学费,设立奖学金和大学生贷款,帮助学校改变教学条件等等。再如,政府以低房租向穷人出租国家兴建的住宅;资助无房者建房,如提供低利息率的长期贷款,低价出售国家建造的住宅,实行住房房租补贴;等等。50第三节收入不均等第三,提供低于成本的物品与劳务。50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下表比较了美国和其它6个主要国家的收入分配。这些国家的排序从最平等到最不平等。该表的最上端是日本,最富的五分之一人的收入只是最穷的五分之一人的4倍左右。该表的最下端是巴西,最富的五分之一人的收入是最穷的五分之一人的30多倍。虽然所有国家都有相当大的收入不平等,但各国的不平等程度并不一样。51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下表比较了美国和其它6个主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当各国根据不平等排序时,美国大约排在中间。美国最穷的五分之一人赚到了总收入的4.7%,相比之下日本为8.7%,巴西为2.1%.美国的收入分配几乎和英国的收入分配相同。这两个国家经济制度的相似性反映在收入分配的相似性上。52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当各国根据不平等排序时,美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世界各国收入的不平等国别最低五分之一第二个五分之一中间五分之一第四个五分之一最高五分之一日本韩国中国美国英国墨西哥巴西8.77.46.44.74.64.12.113.212.31111107.84.917.516.316.417.416.812.38.923.121.824.42524.319.916.837.542.241.841.944.355.967.553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世界各国收入的不平等国别复习题一、判断正误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2.利润最大化企业所使用的要素数量要使要素的边际产量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3.企业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4.劳动的供给和其它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5.如果工资提高,替代效应就会引起劳动者增加劳动,而减少闲暇。()6.如果工资提高,收入效应就会使劳动者增加对闲暇的需求。()7.某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价值曲线就是企业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8.资本供给曲线表明了利率与资本供给量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9.资本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资本要素的平均生产率。()10.土地要素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54复习题一、判断正误54复习题11.熟练工人的边际产量价值高于非熟练工人。()12.工会一般是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来维持本行业工会会员利益的。()13.利息率与资本的供给成正比,与资本的需求成反比。()14.土地要素的价格主要由需求决定。()15.洛伦斯曲线表明,这条曲线弯曲幅度越大,说明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弯曲幅度小,说明社会收入分配越平等。()16.基尼系数介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反映收入分配越不平衡。()17,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越小,反映收入分配越平均,收入分配状况越理想。()18.A、B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30,那么,A国的收入分配要比B国平等。()55复习题11.熟练工人的边际产量价值高于非熟练工人。()复习题二、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里)。1.派生需求的例子是()。A.对经济学学生派生的衬衣的需求B.对劳动和资本生产的衬衣的需求C.生产衬衣中使用的劳动的需求D.对钮扣的需求2.生产要素和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的边际效用递减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A.劳动的价格B.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C.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D.劳动替代资本的程度56复习题二、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复习题4.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保酬递减D.要素的边际效用递减5.随着工人工资的不断提高,单个劳动供给会()。A.不断增加B.不断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6.假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雇佣劳动。如果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大于工资,企业将()。A.提高工资B.降低工资C.增加雇佣的劳动量D.减少雇用的劳动量57复习题4.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复习题7.企业产品价格的上升将引起()。A.劳动的供给增加B.所用的投入量减少C.边际产量增加D.边际产量价值增加8.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教育的成本大幅度增加,我们就可以预测到()。A.熟练工人的边际产量价值减少B.非熟练工人的供给减少C.熟练工人得到的工资增加D.所雇佣的熟练工人的人数增加9.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引起工资差别的原因()。A.是否加入工会B.家庭人口多少C.受教育程度差异D.性别歧视58复习题7.企业产品价格的上升将引起()。58复习题10.工会为了提高工人的工资所采用的最理性的方法是()。A.要求政府限制移民入境B.排除其他行业的劳动力进入本行业C.要求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法D.协助企业提高边际生产率11.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A.向右上方倾斜的线B.与横轴平行的线C.与横轴垂直的线D.向左下方倾斜的线12.使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增加B.土地的供给不断减少而需求不变C.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给不变D.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给减少59复习题10.工会为了提高工人的工资所采用的最理性的方法是(复习题13.用于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的曲线是()。A.收入消费线B.洛伦斯曲线C.恩格尔曲线D.菲利蒲斯曲线。14.反映收入分配贫富差异的常用指标是()。A.恩格尔系数B.消费率C.储蓄率D.基尼系数。15.当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等于零B.等于C.大于D.小于1。16.在以下的基尼系数中,哪一个说明了收入分配最不平等()。A.0.35 B.0.41 C.0.50 D.0.7560复习题13.用于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的曲线是()。60第七章分配理论第一节生产要素分配的原理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三节收入不均等61第七章分配理论第一节生产要素分配的原理1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1.竞争市场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2.竞争市场劳动、资本、土地的供给3.为什么均衡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4.为什么工资水平的差异普遍存在5.资本和土地如何得到报酬6.如何衡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62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2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本章分析的分配理论,又称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主要说明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三种生产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为了使分析简便些,我们只考察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63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3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传统经济学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一般被认为是派生性生产要素。土地的价格被称作地租。劳动的价格被称作工资。工资是一切生产要素价格中最重要的。资本的价格被称作利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被称作利润。64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生产要素的需求4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1.引致需求。需求来自厂商,是间接需求。即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例如,购买生产原料并不能直接提高厂商的效用,而只能是增加生产能力,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所谓“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例如,消费者对汽车的直接需求引致汽车厂商对钢铁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需求。65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5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共同性。

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这个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因为生产要素往往不能单独发生作用,只有多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产品。6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共同性。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特征相同

。论述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时,假定: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而且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6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既然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那么,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要服从于它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因此,企业在确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时也要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在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决定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就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就是要素的价格。68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既然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VMP的定义为:边际产品价值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边际产量与该产品价格的乘积,即VMP=MP·P。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品价值也是递减的。69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注意:边际产品价值VMP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的区别在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通常是对产量而言,边际产品价值VMP是对要素而言。7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注意:1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根据所谓“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即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边际产品曲线MP(L)向右下方倾斜。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P固定不变,则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L)与边际产品曲线MP(L)同样向右下方倾斜。

71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根据所谓“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即随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设所使用的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为W,在完全竞争条件下,W是既定不变的常数。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何厂商单独增加或减少其要素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价格。则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的定义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72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注意: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与产品的边际成本MC的区别在于产品的边际成本MC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是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73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注意: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与产品的边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图形上表现为从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水平出发的一条水平直线。74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图形上表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厂商均衡/利润最大化)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VMP=P75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7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1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注意:

1.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一是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二是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7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注意:1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虽然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但两者含义不同,表现在:一是,两者包含的变量含义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L表示要素使用量,作为要素需求曲线,L表示最优要素使用量或要素需求量;二是,两者反映的函数关系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边际产品价值VMP是要素使用量L的函数,作为要素需求曲线,要素需求量L是要素价格W的函数。78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虽然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居民,居民掌握有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等。居民向企业提供多少生产要素取决于他们所获得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种报酬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也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都取决于其价格。当然,劳动供给可以看成是这个供给规律的一个例外。79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生产要素的供给19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劳动的供给劳动供给问题涉及到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在每天固定的24小时之中,有一部分必须用于睡眠而不能挪为它用。剩余部分是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除必须的睡眠时间和劳动供给之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为闲暇时间。8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劳动的供给2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例如,用于吃、喝、玩、乐即各种消费活动的时间。劳动供给问题则可以转化为消费者如何决定其固定的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消费者选择一部分时间作为闲暇来享受,其余时间作为劳动供给。闲暇直接增加了消费者效用,劳动供给则可以带来收入。就实质而言,消费者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或者更一般地说,是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81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例如,用于吃、喝、玩、乐即各种消费活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表示消费者随工资的上升,劳动供给量是先增后减。如图所示,在S曲线的b点以下部分表示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增长,消费者愿意提供的劳动量也增加,这段供给曲线斜率是正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工资涨到W1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值L1。S曲线的b点以上部分表示工资进一步提高,劳动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段供给曲线的斜率是负的,劳动供给曲线从工资W1处起向后弯曲。82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劳动供给曲线22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83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23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劳动供给曲线的解释:用闲暇需求曲线进行说明1.将劳动供给看作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在时间资源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二者之间成反方向变化。2.工资可以看成是闲暇的价格(机会成本)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意味着失去本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84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三)、劳动供给曲线的解释:用闲暇需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3.闲暇需求曲线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闲暇商品的替代效应与其他正常商品相同。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当工资增加,使闲暇的成本(价格)增加,消费者会放弃闲暇去工作。

收入效应:闲暇商品的收入效应与其他正常商品不同。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当工资增加,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即提供同样的劳动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也增加对闲暇商品的消费,从而减少工作。

85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3.闲暇需求曲线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4.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闲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工资较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工资较高: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86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4.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闲暇的替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例:如上图所示,

横轴表示每天的闲暇时间,纵轴表示工资收入。开始工资率是10元/小时,预算线由PQ给定,如果一个工人全天24小时工作,则得到240元的收入。如果该工人效用最大化选择是A点,则每天有16小时的闲暇,8小时工作,有80元的收入。当工资率为20元/小时,预算线由PQ变动至RQ,该工人在B点选择每天20小时的闲暇,4小时工作,同样有80元的收入。若只有替代效应起作用,较高的工资率会鼓励该工人工作12小时(C点所示),而不是8小时;然而收入效应起相反的作用,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使工作时间从8小时降低至4小时。87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例:如上图所示,横轴表示每天的闲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

资本的供给资本通常表现为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但是这些实物形态的资本是企业向居民借钱购买的。企业所能筹集的货币资本主要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给,也就是居民储蓄的数量,储蓄越多意味着借贷资本的供给越多。

88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二)、资本的供给28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决定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是利息率。利息率是为了诱使人们抑制或推迟眼前消费,进行储蓄以提供资本的一种报酬。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利息合理性的一种说法是,人们具有一种对时间的偏好,即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偏爱现期消费。由于对未来难以预测,人们认为,现在多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将来多增加一单位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用。所以,人们总是喜爱现期消费。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补偿。利率越高,资本供给者得到的补偿越多,人们愿意更多的储蓄,资本的供给量也就越多。

89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决定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是利息率。利息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图所示。资本的市场供给是所有居民供给的总和。因此,把所有居民的资本供给曲线横向加总就是资本的市场供给曲线。OKr图资本的供给曲线SN图土地的供给曲线SRO90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劳动价格的决定(工资的决定)劳动要素的价格是工资。在完全竞争市场,工资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供给所决定的。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是递减的,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将劳动的需求曲线和劳动的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即可得到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可以用图来说明这一点。91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劳动价格的决定(工资的决定)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如果劳动价格为W1,高于市场均衡工资W0,这时,劳动的供给量大于劳动的需求量,市场工资水平下降;反之,如果市场工资为W2,这时,有些企业就得不到所需要的劳动,结果市场工资上涨。市场工资的调整一直到劳动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为止。这时,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并相应地决定了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图劳动市场的均衡92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如果劳动价格为W1,高于市场均衡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二、资本价格的决定这里分析的是个人为在有限时期内使用资本要素而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称为利息。利息是资本要素所提供生产服务的价格,资本所有者提供了资本,得到了利息。利息的高低可用利息率来表示,利息率是指对借入的资金所付的价格,它等于利息与借入资金的数额即本金的比率。93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二、资本价格的决定33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资本市场上,利率是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根据生产要素需求原理,企业对资本的需求量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即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企业总是根据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等于借贷资本利率的原则确定资本的需求量。因此,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曲线就是资本的需求曲线。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随投资增加而递减,所以,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与每一借贷利率相应的投资者对投资资金的需求量。

94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资本市场上,利率是由资本的需求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图中,如前所述,资本的需求曲线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价值曲线,资本的供给取决于其价格,即利息率,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两条曲线(D和S)相交于E点,均衡利率为r0,它表示利率为r0时,投资者对资本的需求量恰好等于储蓄者愿意提供的资本量两者均为K。

OKK0DSrr000图利息的决定95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图中,如前所述,资本的需求曲线就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当市场利率不等于均衡利率时,资本需求量和供给量会调整,市场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一直到资本的需求量等于资本的供给量为止,这时,所有的借款都得到了满足,利率水平处于均衡状态。

96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当市场利率不等于均衡利率时,资本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三、土地价格的决定这里所分析的土地价格也是指个人为在有限时期内为获得土地要素的使用权而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称为地租。地租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所提供生产服务的价格。这里讲的土地可以泛指生产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地租也可以理解为使用这些自然资源的租金。97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三、土地价格的决定37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地租的高低由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与劳动、资本的需求曲线相似,租地人对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率,即土地的边际产量价值。土地的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前所述,土地的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地租水平。

98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地租的高低由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因此地租率有上升的趋势。在图中,当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为D1时,土地的供给曲线仍然是S,这时D1与S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的地租水平由R0提高到R1,说明随着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地租上升了。OQR1R0N0图地租的决定D0D1E0E1RS99第二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呈上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一、不平等的衡量(一)、洛伦斯曲线洛伦斯曲线是用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曲线。我们可以通过该曲线直观的观察一个经济的收入分配状况。如果把社会上的人口分为五个等级,各占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按他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可以作出下表:100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一、不平等的衡量40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个人收入分配级别占人口的百分比(%)合计占收入的百分比%合计120206622040121832060173542080243952010041100101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个人收入分配级别占人口的百分比(%)合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I(%)806040O2020406080100P(%)100BAY图洛伦斯曲线图洛伦斯曲线的应用102第三节收入不均等I(%)806040O202040608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在图中,OY为45º线,在这条线上,每20%的人口得到2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Y曲线表示最后一个家庭占总收入的100%,其余家庭收入为零,它代表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称为绝对不平等线。OY曲线就是反映实际收入分配状况的洛伦斯曲线,它位于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之间。洛伦斯曲线表示在现实经济社会,占人口一定百分比的人究竟得到了多少百分比的收入。经济学家认为,洛伦斯曲线越接近于OY对角线,收入分配就越平等;洛伦斯曲线越接近于OPY曲线,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如果将收入改为财产,洛伦斯曲线反映的就是财产分配的平均程度。103第三节收入不均等在图中,OY为45º线,在这条线上,每2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来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果我们用A表示图中洛伦斯曲线与绝对平等线之间的面积,用B表示洛伦斯曲线和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面积。那么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是:基尼系数=A/A+B104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二)、基尼系数44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这时洛伦斯曲线与绝对平等线重合,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1,这时洛伦斯曲线与绝对不平等线重合,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105第三节收入不均等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这时洛伦斯曲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按国际通用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106第三节收入不均等按国际通用标准:46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二、收入不均等的原因和对策(一)、收入不均等的原因第一,要素所有权的分布不均。如前所述,市场经济是按照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决定个人收入的。而生产要素所有权分布不均,必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等。第二,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先天能力、努力、受教育程度不同。第三,其它因素。例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经济政策的倾斜、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中风险与机遇的存在,都可能导致人们收入上的巨大差异。107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二、收入不均等的原因和对策47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二)、缓解收入不均等的政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来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政策选择。第一,所得税。政府实行累进的所得税可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状况。累进的所得税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108第三节收入不均等(二)、缓解收入不均等的政策48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第二,社会福利政策。比如失业补助、养老金、残疾人补助、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的补助、对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和个人的补助、对有未成年人家庭的补助等等。补助金主要是货币形式,也有发放食品券和给穷人提供医疗保健的形式。其资金来源,或者是个人或企业缴纳的保险金,或者是政府的税收。

109第三节收入不均等第二,社会福利政策。49第三节

收入不均等第三,提供低于成本的物品与劳务。例如,政府对教育的资助,包括兴办国立学校,为每位学生支付一部分学费,设立奖学金和大学生贷款,帮助学校改变教学条件等等。再如,政府以低房租向穷人出租国家兴建的住宅;资助无房者建房,如提供低利息率的长期贷款,低价出售国家建造的住宅,实行住房房租补贴;等等。110第三节收入不均等第三,提供低于成本的物品与劳务。50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下表比较了美国和其它6个主要国家的收入分配。这些国家的排序从最平等到最不平等。该表的最上端是日本,最富的五分之一人的收入只是最穷的五分之一人的4倍左右。该表的最下端是巴西,最富的五分之一人的收入是最穷的五分之一人的30多倍。虽然所有国家都有相当大的收入不平等,但各国的不平等程度并不一样。111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下表比较了美国和其它6个主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当各国根据不平等排序时,美国大约排在中间。美国最穷的五分之一人赚到了总收入的4.7%,相比之下日本为8.7%,巴西为2.1%.美国的收入分配几乎和英国的收入分配相同。这两个国家经济制度的相似性反映在收入分配的相似性上。112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当各国根据不平等排序时,美案例分析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世界各国收入的不平等国别最低五分之一第二个五分之一中间五分之一第四个五分之一最高五分之一日本韩国中国美国英国墨西哥巴西8.77.46.44.74.64.12.113.212.31111107.84.917.516.316.417.416.812.38.923.121.824.42524.319.916.837.542.241.84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