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过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a9160937279fa1e2ac987b7cf59de8/48a9160937279fa1e2ac987b7cf59de81.gif)
![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过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a9160937279fa1e2ac987b7cf59de8/48a9160937279fa1e2ac987b7cf59de82.gif)
![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过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a9160937279fa1e2ac987b7cf59de8/48a9160937279fa1e2ac987b7cf59de8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过度张菊荣,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215200笔者曾经在市教育局教科室工作过六年,接触了区域内的几乎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深深地知道在所有学校中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随笔〞。这些“教育随笔〞既是老师们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是能够进一步深切进入研究的资源与素材。虽然高水平的“教育随笔〞也是颇不容易的,但是教师们以为“教育随笔〞的入门门槛较低,“比较容易上手,能够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教育主张,能够很快找到写作的自负〞,[1]但对教育论文的写作仍然有着许多苦恼。其实,“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是老师们能够经历的主要门径,藉此,老师们能够找到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教育随笔与教育论文,都是对教育问题的考虑,但是它们的考虑方式不同,因而“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经过,是老师思维方式不断优化的经过。而思维方式的优化,对老师发展乃至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我们所要经历的不仅仅仅是“写作之路〞,更是“教育之路〞。那么,“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这条路该如何走呢?一、聚焦问题教育写作不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写“教育随笔〞还是“教育论文〞,我们都要不断地考虑一个问题,必需要回答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的这篇论文需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是你的论文的价值,也是你的论文的“灵魂〞。而问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随笔写作〞的经过中不断地“聚焦〞,逐步构成的。2006年9月,当时我在市教育局教科室工作,为了开展“课堂观察〞的研究,不断地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始,我将研究的经过以“随笔〞的方式记述,写了〔用课堂观察改善教研活动〕、〔寻找一种合适学校的课堂观察方式〕、〔课堂观察应该在协作中进行〕、〔观察主题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等八十多篇随笔。2007年1月份,我开始“聚焦问题〞,考虑“我在回答什么问题〞。比方要回答“课堂观察终究有什么意义〞,就写〔课堂观察的四重意蕴〕;比方要回答“课堂观察的关键点在哪里〞,就写〔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比方要回答“课堂观察终究应该如何做〞,就写〔课堂观察的操作要求〕……这些文章能够称之为“毛坯式论文〞,是在大量的“随笔〞的基础上构成,是在随笔的基础上不断地聚焦于“我要回答什么问题〞而进行的考虑,每篇考虑都聚焦于一个“问题〞。2007年5月下旬,在对15余万字教育随笔不断“聚焦问题〞的经过中,我完成了〔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与初步理论〕一文,对一线老师、普通学校开展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与初步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回答,后来,这篇文章在〔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9期发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是漫长的,也是不断生成的,但有一种规律是很明晰的,那就是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就是不断“聚焦问题〞的经过,当我们聚焦了“问题〞并能够作出自己的回答的时候,“教育随笔〞也就走向了“教育论文〞。从教育随笔中聚焦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原有随笔的聚焦式叩问,研究自己原先的随笔,寻找主题,在原先的“随笔〞中提取出“论文〞来;另一种是围绕“问题〞,有意识地进行系列化、专题性的随笔写作,最后凝聚成“论文〞。前者是从“无心〞到“有意〞,后者则完全是一种“自发〞的类似于“课题研究〞的经过。既能够从多篇随笔中聚焦问题,可以以从一篇随笔中聚焦问题,还能够从点点滴滴的“碎片式〞随笔中聚焦问题,比方笔者发表在〔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7期的〔核心价值观:团队建设的第一主题〕一文,就是从我微博上的片言只语中“聚焦〞而成的。二、提炼观点“聚焦问题〞,相当于找到了文章的“题目〞,明白了我的论文要写什么;而“提炼观点〞,则是在考虑“从哪些方面去回答以下问题〞。“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难度最大的、至为关键的就是“提炼观点〞这一步。“提炼观点〞,就是透过现象看实质的经过,就是对规律、经历体验的“发现〞的经过,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经过。我们的“观点〞经常藏在“随笔〞中间,我们对于自己的“好东西〞,也经常会熟视无睹,而要写好论文,我们必需擅长将他们“提炼〞出来。2010年10月开始,我聚焦了一个问题:关于课堂教学目的。这个问题看似老生常谈,但在教学中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问题。我开始深度卷入教研活动,与教师们一起观察与研究“教学目的〞所存在的问题,一起研制教学目的及落实,两个月的时候,我撰写了关于教学目的的系列随笔20篇,5万余字,记述每次加入活动的收获与领会,在这样的随笔写作的经过中,我不断地“提炼〞观点,提炼了一系列的观点。比方,我们发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我们老是喜欢“先考虑方法〞,先考虑“我应该设计一个什么情境〞、“我的课件该如何做〞,而不是“先考虑目的〞——我在随笔中描绘叙述这个现象,而在最后构成的论文中,我是这样表述观点的:“教学设计时目的意识缺失:不讨论‘要去哪里’,专门讨论‘如何去’〞。——这就是从现象到“观点〞。之后,我又提出“教学经过中目的意识缺失:以己昏昏,怎样使人昭昭〞、“教学评议时目的意识缺失:不断在解决‘点’上的问题,无法替代系统的改善〞等观点来描绘叙述关于教学目的现在状况的认识[2]。这些观点不是从别人的什么著作上抄来的,而是我对自己的随笔进行研究后提炼出来的。这里我也建议大家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不要依靠于书本上的“理论〞,要擅长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观点。1.“本文关键词语法〞是“提炼观点〞常用的方法。观点通常是用句子、词组来表达的,而“句子〞与“词组〞是由“本文关键词语〞构成的,所以,在“提炼观点〞的经过中,我们经常采取“本文关键词语法〞。有时候,提炼了本文关键词语,也就提炼了“观点〞。比方2004年6月23日,我加入了一个由两个学校联办的关于“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观察〞的主题沙龙,在参与活动的经过中,我边听边考虑,记录了11个本文关键词语,这11个本文关键词语好似“书签〞一样记录在我的笔记中。第二天,我写了一篇随笔〔关于课堂观察:我的11枚“书签〞〕,对这11个本文关键词语进行简单的展开,这11个本文关键词语是:主题、坚持、改变、日常、情境、系统、质量、反思、多元、合作、自我。这些“本文关键词语〞就是“观点〞,在写作论文的时候,我又表述成“基于主题〞、“关注情境〞等观点[3]。2.“提炼观点〞要坚持“从理论出发〞。我们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为什么经常会感觉没有新意,就是由于没有养成“从理论出发〞的思维习惯。论文是以“观点〞的方式来呈现的,但这些“观点〞的背后一定蕴藏着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固然在“背后〞、在“随笔〞中,但恰是它们培育了“观点〞。我们千万不能先有“概念〞再去套“理论〞,而是要安身理论,在对理论的解读中提出观点,要擅长发现“随笔〞所蕴含的智慧。我们有一位教师写了一个“随笔〞:〔骑牛竞赛〕一课的教学反思,题目叫〔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反思了两项内容:联络上下文,通过比较理解“技艺高超〞;联络上下文,结合生活经历体验理解“野性大发〞。我研究了一下文本内容,发现这则“反思〞的主题并不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而是举了一些“联络〞的例子,我帮助她提炼一下,是四种“联络〞:一是句中联络(“公牛〞与“骑手〞),二是文中联络(“好几个〞与“只要一个〞),三是文外联络(与前一课“高手〞一词的联络);四是与生活联络(“野性大发〞一词理解)。这样,整个的“反思〞就有了“观点〞:〔在联络中学习语文〕。这样,“教育随笔〞也就走向了“教育论文〞。三、架构构造直面教育理论,这是教师思维的优点;但是,缺少系统思统,习惯于“点式思维〞,这是教师易有的思维弊端。架构构造是“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思维变化。假如我们把论文比作是一幢房子的话,“观点〞好似是“砖瓦〞;假如我们把论文看作是一条项链的话,“观点〞好似是“散落的珍珠〞。能不能把“观点〞逻辑性地组织起来,决定了“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工作能不能最后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与随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构造化水平的不同——随笔当然也有内在的构造,而论文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构造化了的,论文写作是一种构造化考虑。如前述的随笔〔关于课堂观察:我的11枚“书签〞〕,后来,我又将在这11个本文关键词语在“构造化考虑〞下修订成12个,并进行了归类,构成了〔基于老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的框架构造:全文分四个方面展开:(1)明确目的:质量、改变、自我。详细观点表述为:聚焦质量、促进改变、成长自我。(2)把握特征:主题、情境、反思。详细观点表述为:基于主题、关注情境、精于反思。(3)把握方法:多样、系统、灵敏。详细观点表述为:提倡多样、系统考虑、灵敏运用。(4)优化文化:合作、日常、自发。详细观点表述为:走向合作、走向日常、走向自发。[4]这四个方面是对整篇论文的构架,这个构造是用来说明“文题〞的:同时,我们还必需对论文中每一个观点的论述进行“构造化〞架构,关注“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络,使各部分之间构成有逻辑关系的构造。“构造化〞是论文最重要的表达特征。假如说“提炼观点〞是“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基础工作、核心预备的话,那么,建立“有逻辑的构造〞则是“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临门一脚,这临门一脚使“教育随笔〞走向了“教育论文〞。架构构造是一种系统考虑,这种思维方式的建立,必定会提升老师对教育理论的考虑能力。当然,十分欣喜的是,这样的考虑能力是从“教育随笔〞中开始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所架构的构造、建立的系统考虑不会是空洞无物的“空架子〞,不会是对日常教育生活的回避与漠视,而是一种超出意义上的理性回归:让我们对日常教育生活、日常教育理论看得愈加明白。四、磨砺语言从“聚焦问题〞、“提炼观点〞、“架构构造〞到“磨砺语言〞来说明“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的经过,是“从大到小〞的一种叙说线路。其实,我们在进入写作之中开始动笔的时候,首先碰到的是“语言〞问题。“教育随笔〞与“教育论文〞的语言特征是有些不同的,假如“主题关〞、“观点关〞、“构造关〞都过了,“语言关〞过不了,那么,我们仍然不能“从教育随笔〞走向“教育论文〞。语言的功夫,是最没有秘诀的,只要靠多练习、多揣测,能力改变的,但我们也不必以为论文写作一定要摆出一付“论文面孔〞,在我看来,“论文〞语言可以以在规范之外有各自的风格的。关于“磨砺语言〞,我们要留意三个特性:1.构造化。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需要语言的构造化。教育论文论述观点与教育随笔在“构造化水平〞上是不同的,一个观点如何展开,一个小节如何展开,也要考虑到“构造〞——是分哪几步展开的,这展开的几步有什么内在的关联?——这种“构造〞,这种“论述的顺序〞,有时候要通过“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再次〞等标明,有时候是内隐于其中的,但一定是有明确构造的,必需杜绝“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无主题变奏〞。2.规范化。教育论文的语言要十分强调规范化,除了遵守一般的语言规范之外,还要留意避免三种情况:一是过于“随意化〞,相关“术语〞、观点的用词、表述方式前后不一致,一会儿一个说法,或者为了“创新〞去生造词汇;二是过于“情境化〞,缺少“读者意识〞,教育论文的可能读者是报刊的读者,是不知道写作者背景的人,因而,要使用“规范化〞的表述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就我们学校来说,也经常会看到“只要自己学校的人才看懂的论文〞,这样的文章只能发表在“校刊〞、“校报〞上,而不能成为公共知识传播的“论文〞。3.风格化。教育论文的语言也是能够风格化的,我们教师在写作教育论文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在写作教育随笔时的语言特色丢弃掉,其实,只要我们的语言有规范化、构造性的“保障〞,在这样的基础上,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4496-15:2024/Amd 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5: Carriage of 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 (NAL) unit structured video in t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承包合同
- 2025年度生物制药工艺保密协议
- 2025年血液灌流吸附器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度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运输与维护服务合同
- 品牌创新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计划
- 仓库退货管理的改进方案计划
- 主管工作总结的绩效任务安排计划
- 志愿者活动中的个人成长计划
- 市场营销活动的经验与教训计划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知识培训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讲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 (2024年)师德师风学习内容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内容通用多篇
- 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5篇】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年金方案
- 跟单人员绩效考核表
- 常用伪装方法组训方案
- 浅谈干熄炉预存室压力调节与控制
- 无尘室静电衣穿着标准
- 《A Christmas Carol》大猫英语绘本pdf资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