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垦企业的发展战略_第1页
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垦企业的发展战略_第2页
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垦企业的发展战略_第3页
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垦企业的发展战略_第4页
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垦企业的发展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垦企业的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分析农垦企业内部的优劣势,提出符合新农村建设,适合农垦企业发展的产权战略、绿色战略、品牌战略、机械化战略以及信息化战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垦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6—0024—02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概括了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1〕,意义非常深刻,内容非常丰富,任务非常艰巨。[刘志澄,2006]而作为拥有农业比较优势的国有农垦企业应分析内外部优劣势,制定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

1新农村建设对农垦企业的影响分析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新农村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动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分散单一的种养业向产前产中产后缓解相连、农产品加工运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对农垦企业的发展形成产业政策上的优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水、电、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村市场环境,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还可以促进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现代农业发展,这会对农垦企业发展形成外部环境上的优势。新农村建设由政府投资、企业等社会资本的投入,都将为农民大幅度增加现金收入,为农村地区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引发农村新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产业的大发展,为农垦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普及科学知识,为农垦企业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事实上除了机遇之外农垦企业还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上带来的挑战和威胁。

1.1新农村建设与国际接轨,农垦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进程在全球范围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农业企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抢占我国市场,我国农垦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动态特点。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农业的强烈冲击使农业企业首当其冲。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面对发达国家农业企业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和长期积累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和能力等诸多优势,我国农业企业在WTO原则下失去政策支持与保护后,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

1.2新农村市场准入制度,农垦企业面临严峻的质量挑战

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较大,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普遍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了农副产品进入的门槛。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6%左右,还呈继续下降的趋势。大中城市市场和消费层对以粮食为原料的初级农副产品,特别是国内生产的质量、标准不稳定的低档粮食及农产品的需求继续下降,相继出台的市场准入制度,反映了我国有效消费层基于对自身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更趋向选择质优价高的国外农产品和国内名牌的有机、绿色食品的导向。尽管近年来,农垦在优势产业发展,在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方面取得明显的成绩,但同国外农产品的质量与市场消费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3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这对农垦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我国农垦企业未来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农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农民的现实利益,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势,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农垦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促进和推动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2农垦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农垦企业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拥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拥有丰富的农业、矿产、旅游自然资源,便于综合开发,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国有农垦企业土地资源丰富,尤其是耕地和牧草地资源,分别占全国的4%和5%(如表1);国有农垦企业农业GDP总量增长具有比较优势,2001~2005年来国有农垦企业农业GDP总量增长百分比是全国农业GDP总量增长百分比平均的2.86倍(如表2);国有农垦企业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平均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率的1.27倍(如表3)。

表1资源优势比较表

(数据来源:2001~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统计公报,2001~2005年全国农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垦企业除了具有以上优势外,其劣势突出表现在农垦企业管理、农产品生产、技术研发、营销以及农垦企业资金等几个方面。

2.1

管理劣势

近年来,农垦在农场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产权制度等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也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对农垦系统扭亏为盈、经济全面振兴起了推动作用;但与中央要求国有企业尽快创建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尚有较大的差距,个别垦区依旧习惯用行政的手段与模式指挥企业的经营,习惯于用脱离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的党政机关的思维模式来判断所属企业经营优劣和进行奖罚。同时农垦企业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到管理策略、管理组织等都较为传统管理目标短期化、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僵化、管理创新严重滞后。

2.2农产品劣势

目前,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价格竞争为主正在转变为以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全方位竞争。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突出品牌优势和特色优势是发达国家在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取胜的法宝。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基本上是以能量高耗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主要表现为农垦企业生产和出口的产品质量不高、品种单一、

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缺乏特色,品牌意识淡薄,当前虽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名牌产品,但总体来看,品牌数量较少,特别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更少,不利于农垦企业创造品牌效应。

2.3技术劣势

我国大部分农垦企业科技力量单薄,各类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低、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较少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缓慢。我国的农产品优良品种和大多数先进加工技术设备主要依靠国外引进,在技术的吸收、消化和提高上较为被动。技术落后的制约还致使农垦企业在营销中大多采用相互竞价的低水平营销策略,品牌营销手段落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新农村建设下农垦企业发展战略

3.1产权战略

产权战略主要指公司制改造和股份合作制。对规模大,领导班子强,整体素质好的农垦企业,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组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必要的政策、资金扶持和加强管理,使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鼓励职工以各种形式购买企业股份,也允许职工以辞职取得的安置费购买企业股份,将农垦企业改制成股份合作制企业,转变职工身份,使职工同企业形成财产关系,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

3.2绿色战略

绿色战略包含绿色农产品、绿色生产力、绿色营销三大部分。绿色战略来自于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主要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文化、绿色管理、绿色认证等内容。通过创建绿色文化,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农垦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前提和出发点,使农产品的绿色生产实现源头控制,同时抓好产后管理,防止农产品二次污染。此外,还要加快绿色认证工作的步伐。绿色营销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市场营销观念上的反映,农垦企业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如收集绿色信息、拟定绿色计划、进行绿色定位、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渠道、开展绿色促销等,为农垦企业塑造良好的绿色形象。总之,绿色战略是适应时代要求,反映全球消费趋向的战略。农垦企业通过实施绿色战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强农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品牌战略

随着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竞争日渐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焦点。我国的农垦企业经营者必须摒弃那种产品无需品牌的旧观念,按照品牌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势出发,培育富有地域特色和差异性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打造品牌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品牌质量管理,运用品牌营销战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和产品赢得品牌竞争优势。

3.4机械化战略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开辟了国家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新渠道,催生了先进适用的农艺技术,为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创造条件。农垦企业实施机械化,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需要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也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增强“藏粮于地”的能力。

3.5信息化战略

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是指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化、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化和农村社会和经济信息化。当前我国农垦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局部先行”的原则,实施以管理系统为应用突破口、以信息资源为应用重点、外包服务为技术支持的策略。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对农垦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做到与机制、技术、管理和体制等创新活动相结合;又要抓紧制定出台农业企业信息化政策框架体系,为农垦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还要考虑资本、劳动力、信息、知识等经济要素和非经济要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卢良恕.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C].2006年中国农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