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考前必看(一)【甲】《小石潭记》

【乙】余尝【曾经】游于【在】京师【京都】侯家【王侯之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蓄养,收藏】,自【从】绝徼【最远的边境地方】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罗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把……当作柴草】之,其为【建,造】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有的人】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吝惜】。然【表转折,但,却】有竹据【占据】其间,或【或许】芟【锄除】②而去焉【代指竹子】,曰:“毋以【用】是【这,这些】占【侵占】我花石地!”而【表转折,但,却】京师人苟【如果】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只,仅】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因为】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更加】贵【宝贵】之。而江南人甚【甚至】或笑之曰:“京师人乃【竟然】宝【把……当作宝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真正,确实】为【是】京师与【和】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探求它的原产地。】③,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意思】其亦无以甚【非常,很】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或许】素【向来,一向】不产竹之地,然【表转折】使【让】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超过,胜过】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尽】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任君治【修建】园于荆溪④之上,遍【全,都】植【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偶尔】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有财力的人】争池亭花石之胜【美景】,独此取诸【相当于“之于”】土⑥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足够】适⑦也。因【于是,就】自谓竹溪主人。甥其【加强语气,一定】为我记之。”(选自唐顺之《竹溪记》)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看到他们所收藏的,从极远的边境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头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块石头,有的用百钱买一棵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至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哎呀!奇花异石虽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我们在江南看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我的舅舅任光禄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此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一定为我记述一下吧。"注:①绝徼(jiào):最远的边境地方。徼,边界

②芟(shān):锄除。③穷其所生之地:探求它的原产地。穷,彻底追求。④荆溪:水名,在江苏南部,经溧阳、宜兴,注入太湖。⑤间:间隙。这里指偶然。⑥土:这里指本土,本地。⑦适:乐。11.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全石以为底【用】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因为】B.乃记之而去【离开】

或芟而去焉【去除】C.或千钱买一石

或以为死【有的人】D.其岸势犬牙差互【代词】

甥其为我记之【加强语气,一定】1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凄神寒骨

使……凄凉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美景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遍植以竹

到处种竹

14.“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

写景或描写小石潭凄凉的环境

,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

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

的道理。(二)【甲】《小石潭记》【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夜】。一日之盛,为朝烟【早晨的烟雾】,为夕岚【山中的雾气】。今岁春雪甚【非常,很】盛【多】,梅花为【被】寒所勒【抑制,制】,与杏桃相次【依次】开发【开放】,尤【格外】为奇观。石篑数【多次】为【对,向】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被】桃花所恋【迷恋】,竟不忍去。湖上由【自,从】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粉汗为雨【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罗纨【穿着各色丝织品游客】①之盛【多】,多于堤畔之草,艳冶【艳丽】极矣。然杭人游湖,止【指,仅】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才】极其浓媚。月景尤【格外】为清绝【清妙绝伦】:花态柳情,山容水意【情趣,意趣】,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怎么】可为【对,向】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风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是

梅花为寒所勒抑制,制山岚设色之妙着,涂。11.翻译下面的句子。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12.两文在写景时都用到了侧面描写,各从文中找出一例加以赏析。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通过写小石潭中鱼的情态看得清清楚楚,侧面描写水的清澈透明。乙文中“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一句,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侧面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13.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试分析。【甲】文通过写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表达了作者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三)【甲】《小石潭记》【乙】登百丈山三里许【表约数】,右俯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左控【连接】①垂崖【陡峭的山崖。】;叠石为磴②十余级乃【才】得度【渡过,过去】。山之胜【美景】盖自此始。循③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虽然】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④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⑤,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俯视】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停止,消失】。(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注释】①控:连接。②磴(deng):山道的石阶。

③循:顺着、沿着。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⑤山门:寺院。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在下面∕向下】

自高淙下

【向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能容十许人【表约数】C.心乐之【代词】

山之胜盖自此始【助词】

D.怡然不动【……的样子】

然前瞰涧水【表转折】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卷石/底/以出

B.皆若空游/无所依C.登百丈山/三里许

D.其声/溅溅然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C.【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13.请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跟游览的人相互逗乐。(2)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涧边)都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且口使在盛夏正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四)【甲】《小石潭记》)【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执掌政权。】①,尤奇待【器重礼遇】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引荐】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适逢,恰好】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遣遇放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两人格外器重柳宗元。他和监察御史吕温一起被秘密召入宫中,一起商讨国家革新大事。柳宗元转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名同辈一同被贬。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遇贬逐,又经历蛮荒之地瘴疠之苦,身处崎岖道路阻塞的环境,内心积聚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他写了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闻:隔篁竹,闻水声【听到】/不求闻【闻名】达于诸侯B.出:卷石底以出【露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游:皆若游【游动】无所依/似与游【游玩,游览】着相乐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环绕】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陷时现。

16.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可以石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橡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在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17.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潭环境凄清。(五)【甲】《小石潭记》【乙】三月一日,偕【共同,一起】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山中的雾气】,水与堤平,丝管【泛指音乐】夹岸【两岸】。趺坐【盘腿坐】古根上,茗饮以【把】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劝人(吃,喝)】,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取独】往来【来来往往】,以为戏具【具备】。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情趣】,了不相属【类】,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游高梁桥记》(节选)

袁宏道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和客人拜别出来,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9.解释加点的词。下见小潭向下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斗折蛇行指北斗,这里翻译为“像北斗星一样的”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相互逗乐。

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11.(3分)仿照下面示例,请赏析【乙】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中“鱼影”的侧面描写的妙处。示例:【甲】文中“浪纹树影以为侑……”,不直接写春游之乐,而是从“树影”等景物的可人温馨来侧面烘托,尤其是赋予“树影”以人的性情,成了劝食劝酒的人,起到了情景交融、意趣盎然的艺术效果。我的赏析:【乙】文中

作者不直接写潭水清澈透明,而是写日光照射着鱼,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一动不动,清清楚楚,以“影”之黑衬“水”之清亮,彰显了间接描写的用笔之妙。12.(3分)按要求,任选一题作答。①请从修辞的角度,简析【甲】诗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②请从听觉的角度,简析【乙】文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③请从炼字的角度,简析【丙】文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我选择第

题,简析:示例1:我选第②句,简析:“闻水声”,突出听觉,未见其水,先闻其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如鸣佩环”,以人的“佩环之声”来比喻“泉水之声”,拉近了“人”与“水”之间的距离,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亲切动人。示例2:我选第③句,简析:“柳梢新翠”,一“新”字,千锤百炼,写出了柳梢之早、之嫩、之鲜;“丝管夹岸”,一“夹”字,更是形象生动,写出了“丝管”弥漫,其声之多、之浓、之美。总之,这一句作者惜墨如金,锤词炼字,极具功夫,表达了对高粱桥初春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13.(3分)袁宏道对“堤上游人”发出了“山情水意,了不相属”的遗憾;那么,面对大自然的山水美景,三诗文作者的“山情水意”又分别是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甲】文:对小石潭景物的喜爱、留恋和淡淡的失落之情。【乙】文:对高粱桥新春景色的惊喜、热爱和赞叹之情。(六)【甲】《小石潭记》【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如连环、如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镜子】、如琅②【美石,诗人多以青琅玕来比竹】、如绿沉瓜【颜色像镜子,像美丽的石头,像绿沉瓜】,窈然【幽深的样子】深碧、潆回【水流回旋的样子】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江河下游】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名字】,则以【因为】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幽深碧绿的样子】,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平望过去,树木像荠菜一样】⑤。水木清华【水光树色清幽美丽。】,神肤洞达【指清新舒爽。】.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溪水所流经的桥有三座】,相距各不半里。舁(yú)夫【抬轿子的人】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罢了。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平望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lánggān):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水尤清冽

寒冷

佁然不动静止西折纤秀长曲

向西

尽溪,平坦如荠

走到……尽头

10、翻译下列句子。(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倒映在石上。(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11、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2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七)【甲】《小石潭记》)【乙】以岁【在这年】三月上旬,步【步行】循溪西入。积雨【长时间下雨】始霁【天放晴】①,溪上大声漎②(cóng)然【形容流水声响】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cōng)、槐、枫、栗、橡,时有鸣巂(guī)【子规鸟】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刚洗完澡站起来。】,振鬣【形容马脖子挺伸着】④宛首【回头】而顾【看,视】其侣。援【攀附】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低头看水中倒影,天空的云好像溶化在水里,飞鸟好像在往下坠落】。复西循崖可【表约数】二里,连石【崖上岩石连绵】若重楼【两层楼房】,翼乎临【居高面下】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辨认】,被而名之【这是被后人用"李公麟垂云沜"来称呼这块岩石的】。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树荫之大,可以遮蔽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可以铺开席子在上面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完成】⑨,要【同“邀”邀请】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同"猝",突然】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风吹得岩壁上的丛杂草木都失色抖动,连水都冲击山石叫喊起来】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桐城的西北方向,重山叠岭大概有好几百里,一直到县政府所在地才开始平坦。平地和山地交界的地方,两座山崖合立一起,像屏障一样耸立,高的横的缝隙几乎不能走人。像龙一样曲折的溪流,从这里边流出来。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杜鹃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于是就称这块石头为'李公麟垂云沜'。"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左丈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也去了,我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石出潭中大石/出潭中8.解释文中划线词语。水尤清冽

清凉

乃记之而去

离开

被而名之

命名

要客九人饮于是

同“邀”,邀请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翼乎临于溪右像鸟的翅膀一样高居在溪水的右边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参考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