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_第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_第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_第3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_第4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本节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微粒观等一些基本观念,提高化学变化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应用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化学变化现象的方法。3.体验物质构成价值和意义。本节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材料超强钢四氟乙烯(ETFE)材料超强钢四氟乙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活动天地你能将下列材料按一定的分类方式分成两类吗?①木材②塑料③棉花④玻璃⑤石料⑥不锈钢活动天地你能将下列材料按一定的分类方式分成两类吗?①木材活动天地

教室中的物品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比例?活动天地教室中的物品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一、化学改变了世界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光导纤维芯片光导纤维芯片煤炭和石油的用途……煤炭和石油的用途……活动天地吃穿住行设想我们教室内没有了化学制品,会是什么样子?活动天地吃穿住行设想我们教室内没有了化学制品,会是什么二、神奇的化学变化二、神奇的化学变化你能将下列变化过程按一定的分类方式分成两类吗?①木材制成课桌②木炭燃烧③榨取葡萄汁④葡萄酿成酒⑤铁块制成铁锅⑥铁矿石炼成铁你能将下列变化过程按一定的分类方式分成两类吗?①木材制成课桌神奇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神奇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交流共享分辨下列各组变化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铁钉生锈和受热熔化(2)咬碎食物和消化食物(3)火柴折断和点燃(4)蔗糖溶在水里和加热变黑变苦交流共享分辨下列各组变化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铁钉生锈你能举出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吗?我国历史悠久,化学工艺也辉煌,下列过程涉及了化学变化的是1、制造青铜器2、造纸3、制造火药4、烧制瓷器5、活字印刷6、指南针指南我国历史悠久,化学工艺也辉煌,下列过程涉及了化学变化的是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活动天地观察各种变化的现象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银白色的镁条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燃烧的上方有浓烈的白烟,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温馨提示:注意观察反应前、反应进行中和反应后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变化活动天地观察各种变化的现象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银镁带在空气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①镁带消失了,②看到耀眼的白光,③放出大量的热,④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镁带在空气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现象: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现象: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实验3、锌粒加入盐酸中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实验3、锌粒加入盐酸中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实验4、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产生蓝色沉淀……实验4、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产生蓝色沉淀……通过上述实验我知道了……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等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生成沉淀通过上述实验我知道了……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最根本依据是:

是否生成新物质!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课堂练习分辨下列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1)矿石粉碎(2)木炭燃烧(3)铁丝生锈(4)汽油挥发(5)剩饭变馊(6)湿衣服晾干(7)蜡烛燃烧(8)水变为水蒸气(9)火药爆炸(10)钢铁熔化(1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12)滴水成冰课堂练习分辨下列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1)矿石化学能光能电能热能储存能量释放能量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光能电能热能储存能量释放能量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三、物质构成的奥秘闻到水果的香甜味三、物质构成的奥秘闻到水果的香甜味可以闻到花香味可以闻到花香味

这说明有一些看不到的粒子挥发到空气中进入到了人们的鼻孔。一滴水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能有一种仪器能把水分子放大到一定程度,你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结构。这说明有一些看不到的粒子挥发到空气中进入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氢气球为什么能飞起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说明气球里不是空气,只能是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氢气。氢气球为什么能飞起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我们在医院常见的氧气瓶,里面装的是氧气,是很多个氧气分子的聚集体。我们在医院常见的氧气瓶,里面装的是氧气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能够借助高科技手段看见以分子为单位的物质,而且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对分子进行重新排列、复制、改造,创造新的分子组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能够借助高科技手段看见以分用STM技术拍摄的硅原子排列图像用STM技术拍摄的硅原子排列图像用STM技术拍摄的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图形用STM技术拍摄的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图形用STM技术拍摄的一氧化碳分子排列的图形用STM技术拍摄的一氧化碳分子排列的图形如何学习化学,学好化学?1.课前认真预习,重视实验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3.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4.学会阶段性的总结,注意知识的积累及迁移。5.准备一本错题集,收集错误的习题。如何学习化学,学好化学?1.课前认真预习,重视实验2.祝同学们学习愉快!祝同学们学习愉快!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重难点解析1.实验是化学主要的研究方法。2.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化学。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科技、新成果。易错提醒化学研究不仅能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能制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重难点解析考例精选【例】(达州中考)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人类可以无限制的开发利用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生产,可以尽量多用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但会造成“白色污染”D.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考例精选【点拨】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人类不可以无限制的开发利用,故错误;B.农药和化肥可以促进粮食的生产,使用过量会带来污染,要合理使用,故错误;C.塑料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会带来“白色污染”,故正确;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错误。【答案】C

【点拨】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人类不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1: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____________、生命过程探索等。知识点2:化学的发展史2.人类发展与化学密不可分,从钻木取火的_______时代到_________时代、___________时代,从钢铁、化石燃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业时代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都依靠化学。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环境保护石器青铜器铁器计算机互联网知识点1:化学改变了世界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环境保护石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B.人类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C.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D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2.第一堂课的化学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为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B2.第一堂课的化学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下面是某同3.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顺序正确的是()①钻木取火②青铜器③铁器④纳米材料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DD3.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5.(自贡中考)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A.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D5.(自贡中考)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6.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自然界里天然存在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运用化学工艺制得的是____________。A.玻璃B.黄金C.塑料D.石油E.铁器F.纸G.天然气H.黄沙I.酒J.火药BDGHACEFIJ6.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自然界里天然存在的是________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7.(无锡中考)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A.杜绝污染源B.治理污染点C.深埋有毒物D.处理废弃物A7.(无锡中考)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8.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属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的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B.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D.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A8.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属天然,高喊“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研制治疗“甲型H7N9流感”药物的过程中,化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B.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C.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D.为提高蛋白质含量,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D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10.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C10.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11.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开发高效药品;③研制快速可降解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⑤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生产;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请将上述课题填写在下面相应的问题的后面(填序号)。(1)健康问题:________。(2)能源问题:____。(3)粮食问题:_______。(4)环境问题:___________。②⑤④①⑥③⑦⑧⑨11.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开发12.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科学的发展状况,你知道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吗?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希望你也能像诺贝尔一样勇于探索。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医、药等方面中,任选出4个方面简要说说化学的好处。示例:农——合理使用尿素等化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由于化学纤维的发展,人们穿上了各种漂亮的化纤衣服食—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农作物丰收,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住—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使用,建造了许多高楼大厦行—人造橡胶的合成是汽车工业普及的基础,方便了人们出行12.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科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3.张可同学与他同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究。13.张可同学与他同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究。请回答:(1)上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______。(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____。(4)从你的亲身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②③④⑤⑥⑦①②⑥⑤化学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如陶瓷、铁合金用化学方法可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净化水,防治沙尘暴等请回答:①②③④⑤⑥⑦①②⑥⑤化学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活和生产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神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重难点解析1.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易错提醒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但有此现象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烟”和“雾”、“光”和“火焰”的区别;现象和结论的区别。重难点解析考例精选【例】(广安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白磷燃烧C.铁丝折弯D.酒精挥发【点拨】干冰升华、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铁丝弯折的过程中只是形状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磷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答案】B

考例精选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1:神奇的化学变化1.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_______________,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____________。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产生_______、生成________等现象。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__________,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释放或吸收。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发光有新物质生成发热颜色气体沉淀新物质热能光能电能知识点1: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发光有新物质生成发热知识点2:物质构成的奥秘4.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等构成的。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________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变化规律知识点2: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变化规律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学科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对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的组成成分B.食盐的产地C.食盐的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B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学科不同2.(达州中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以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鞭炮B.矿石粉碎C.植物光合作用D.酒精燃烧3.(雅安中考)下列能量的转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C.燃烧天然气做饭D.电取暖器取暖BC2.(达州中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以下不属于化学变4.用来判断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大量的热B.发出耀眼的白光C.镁条变短D.生成白色固体5.(易错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

)①颜色改变②状态变化③发光④放热⑤其他物质生成⑥生成沉淀⑦放出气体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⑤D.⑤DD4.用来判断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6.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B.通过普通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分子的结构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B6.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B7.氢分子可用“H2”表示,氧分子可用“O2”表示,水分子可用“H2O”表示,结合教材的分子模型试分析:(1)一个氢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2)一个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3)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7.氢分子可用“H2”表示,氧分子可用“O2”表示,水分子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8.(德阳中考)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8.(德阳中考)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9.(天水中考)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水滴石穿B.春风得意C.蜡炬成灰D.草木皆兵10.下列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B.风力发电C.太阳能发电D.燃料电池发电CD9.(天水中考)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11.课本中有一副图片(如图),是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到C.人们已经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D11.课本中有一副图片(如图),是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12.(威海中考)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B12.(威海中考)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13.加热某固体物质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C13.加热某固体物质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叙述正确的是(14.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问题:(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_色的______生成____色的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主要发生了________变化。(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白固体白粉末化学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14.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用坩埚钳1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下表有5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否定其观点。1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灯丝通电发光电热丝通电白光通过蓝玻璃,光线变成蓝色的水的蒸发泥水静置一会儿沙石沉淀灯丝通电发光电热丝通电白光通过蓝玻璃,光线变成蓝色的水的蒸发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6.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6.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中,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产生,其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在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结大理石被锤子凿成小块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前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后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装置A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通过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增进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理解,初步学习实验设计,反思表达的方法。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18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把空气看作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拉瓦锡对此提出了异议,并且展开了自己的研究。

请结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谈谈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一、从问题开始18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把空气看作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拉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P11-P13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1、_______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2、_______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3、科学探究有哪几个环节?科学探究化学实验

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通过实验、调查或查阅资料等方法)→

________(通过分析、比较、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雖然只是一根火柴

....

课题: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小组活动:1、参与小明同学的实验探究。或2、自主提出有关蜡烛燃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注意: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等。雖然只是一根火柴

....

课题: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小组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是固体石蜡在燃烧,还是熔化后的蜡油在燃烧,还是气化后的石蜡蒸气在燃烧呢?供学生参考的问题:1、蜡烛燃烧生成了哪些物质?2、蜡烛中含有哪些成分?3、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提出问题供学生参考的问题:猜想1、蜡烛燃烧是石蜡固体在燃烧。猜想3、蜡烛燃烧是石蜡气化成的石蜡蒸气在燃烧。猜想2、蜡烛燃烧是石蜡熔化成的蜡油在燃烧。猜想与假设猜想1、蜡烛燃烧是石蜡固体在燃烧。猜想3、蜡烛燃烧是石蜡气化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讨论完毕进行小组交流。要求:1.实验方案以书面形式呈现。

2.每组必须推选至少一位发言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可供选用的仪器和药品:玻璃片坩埚钳小烧杯(盛废弃物)短玻璃管长玻璃管尖嘴玻璃管蜡烛一根抽掉烛芯的蜡烛一块提示:有其他仪器需求,可让老师继续提供。设计实验方案可供选用的仪器和药品:玻璃片坩埚钳小烧杯探究任务1.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固体在燃烧?进行实验从蜡烛上切下一块固体石蜡,放在蒸发皿里,尝试用火柴点燃。探究任务1.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固体在燃烧?进行实验从探究任务2: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液态石蜡在燃烧?进行实验点燃一支蜡烛,待烛心周围有较多的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探究任务2: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液态石蜡在燃烧?进行实验点探究任务3: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蒸气在燃烧?进行实验用坩埚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探究任务3: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蒸气在燃烧?进行实验用获得结论获得结论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合作者: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日期:——————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反思:_________________。

1、对本次实验的反思:______________。

2、希望进一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化学探究实验报告提示:观看资料,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瑞利拉姆塞提示:瑞利拉姆塞

思考:

1.常言道“三思而后行”,“行后而三思”同样重要。小明同学实验后,对探究活动的哪些方面进行了反思?做了哪些改进?2.你认为对探究活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3.对照自己撰写的实验报告进行讨论反思,做出评价。思考:1.常言道“三思而后行”,“行后而三思”同样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堂检测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等。2.给你一盒火柴和一盏酒精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如果要证明焰心处的主要物质不是酒精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而是酒精蒸气,怎样设计一个实验?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课堂检测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3.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

C.交流共享D.做出结论B3.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4.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以下假设不合理的是()A.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颜色、质地有关B.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颜色有关C.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所扣的烧杯的粗细、高矮有关D.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粗细、高矮有关B4.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以下假设不合5.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A蜡烛燃烧也会产生二氧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______

水蒸气C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课后寄语化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如果你无愧于化学,那化学就可以助你到达胜利的彼岸。课后寄语化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如我学到了……我的困惑是……我学到了……希望能与你共同度过一个幸福的时光,共同成长……希望能与你共同度过一个幸福的时光,共同成长……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重难点解析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首先要观察实验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然后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颜色、气味的变化,有无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最后观察实验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易错提醒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观察现象要抓住重点,遵循观察顺序“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切记不要将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重难点解析考例精选【例】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上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燃烧,___焰温度最高。(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____和____。考例精选【点拨】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火柴梗的外边最先炭化,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石蜡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答案】(1)外(2)水二氧化碳

【点拨】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火柴梗的外边最先炭化,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1:从问题开始1.化学科学是在不断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2.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提出问题的关键。知识点2: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4.____________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___________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知识点3: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5.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____,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敏锐观察深入思考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价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获得结论反思知识点1: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敏锐观察深入思考猜想与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我们学习、研究和发展化学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2.(威海中考)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CD1.我们学习、研究和发展化学的最基本的手段是()3.张炬同学将一定量的生铁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发现有少量黑色物质残留。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置之不理B.请教老师C.上网查询D.通过实验继续探究4.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④D.①②③④AD3.张炬同学将一定量的生铁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发5.小萌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的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D5.小萌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6.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变黑炭化D.实验4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B6.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7.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环节。提出问题获得结论猜想与假设7.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价(1)(3)(4)(2)(5)(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8.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并有黑烟产生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B8.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9.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操作,不需要合作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B9.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B10.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D10.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11.关于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就探究情况填空。(1)观察酒精灯内酒精的颜色和状态:____________。(2)闻一闻它的气味:__________________。(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开始燃烧,然后把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发现___________,再把烧杯倒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___________。归纳:在常温常压下,酒精是____色透明的____体,有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于水;酒精燃烧能生成____和___________。无色液体有刺激性的气味酒精能溶于水有水珠变浑浊无液刺激性的易溶水二氧化碳11.关于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就探究情况填空。无色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变式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小12.(变式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填“a”“b”或“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的火焰______层温度最高。(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外焰内焰焰心a外C(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导管口处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第一单元复习突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第一单元复习突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2.(青岛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酒精燃烧C.汽油挥发D.粮食酿酒CC一、选择题CC3.(河池中考)下列活动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水力发电B.发射航天飞机C.汽油燃烧驱动汽车D.干电池放电A3.(河池中考)下列活动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4.(广安中考)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A.点燃酒精灯

B.取用碳酸钠

C.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D.加入石灰石

4.(广安中考)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提出问题D.得出结论6.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温度高低B.氧气的含量C.食物的多少D.食物的种类BC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7.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现象的是(

)B7.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现象的是(8.(襄阳中考)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百炼成钢D.大海捞针9.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在托盘天平两盘放大小相同的纸片称氢氧化钠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CD8.(襄阳中考)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10.用量筒量取10mL水,读数时俯视,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A.等于10mLB.小于10mLC.大于10mLD.无法判断B10.用量筒量取10mL水,读数时俯视,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二、填空题11.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gdch二、填空题gdch12.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①用剪子剪一段;②另取一段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③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与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与____。①④没有新物质生成②③12.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①④没有新物13.(易错题)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腐蚀标签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2)滴管使用时,不能接触容器壁____。(3)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____。(4)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____。BADC13.(易错题)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14.(易错题)根据下图回答问题:A.用滴管滴液

B.加热液体

C.向试管加固体

D.熄灭酒精灯

14.(易错题)根据下图回答问题:A.用滴管滴液B.加热液(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错误示例除外)BA造成药品污染C打碎试管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用嘴吹灭酒精灯,失火(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BA造成15.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如图是燃烧中的蜡烛,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凹下的A部分,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_______。(2)点燃蜡烛时,可以看到蜡烛先_______,后燃烧,前者是______变化,后者是_______变化。液态熔化物理化学15.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如图是燃烧中的蜡烛,试回(3)甲、乙、丙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___加热。(4)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______生成。丙甲外焰水雾水浑浊二氧化碳(3)甲、乙、丙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____,温度最低的是__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鲁教版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1:药品的取用1.实验室安全规则:(1)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原则:①不能___________药品;②不要把鼻孔凑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气体)的气味;③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2)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液体取____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__即可。(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更不能____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_____。用手接触容器口去闻药品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1~2mL盖满试管底部放回原瓶随意丢弃带出实验室指定容器内知识点1:药品的取用用手接触容器口去闻药品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里,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的固体药品用____________,块状的固体药品可用________取用。3.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先取下瓶塞,____放在桌面上,然后手心对着_______拿起瓶子,使瓶口________试管口,将液体________倒入试管。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________在试管口上方,不能_________试管。广口瓶药匙或纸槽镊子细口瓶倒标签紧靠缓缓垂悬接触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里,取用粉末状或小知识点2:物质的加热4.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给物质加热。(2)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_________,酒精灯内添加的酒精量一般控制在酒精灯容量的____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__另一酒精灯。(3)点燃酒精灯用________点,熄灭酒精灯时应用________盖灭。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添加酒精点燃火柴灯帽知识点2:物质的加热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添加酒精点燃火柴灯帽5.物质的加热:(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夹持在离管口约处,使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要与桌面成_________角,加热时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_________倾斜,先进行________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酒精灯固定在有_________的部分加热。45°自己或他人液体沸腾溅出伤人略向下预热药品5.物质的加热:45°自己或他人液体沸腾溅出伤人略向下预热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下列做法中,符合化学实验要求的是()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B.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C.用药匙取一些固体,尝一尝是否有咸味D.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B1.下列做法中,符合化学实验要求的是()B2.(苏州中考)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长劲漏斗

B.量桶

C.坩埚钳

D.椎形瓶

C2.(苏州中考)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4.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内装满酒精B.用嘴吹灭酒精灯C.拨松灯芯调大火焰D.用内焰加热试管C4.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C5.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从如图所示常见仪器中,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序号填在横线上。5.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⑤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____。IBDGACE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IBDGA(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张强同学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所示放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DABCD(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张强同学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所示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6.(沈阳中考)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D6.(沈阳中考)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7.(邵阳中考)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C7.(邵阳中考)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8.(桂林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8.(桂林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给固体加热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D.为了方便,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口对着自己A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10.以下是某同学实验课上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加热的操作图,请回答问题:(1)步骤一中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效率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改为用手取药品。(2)进行步骤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3)指出步骤三中的两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标签向着手心或瓶塞倒放等用内焰加热试管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10.以下是某同学实验课上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加热的操作图11.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1)用手拿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块状药品垂直投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3)用一支滴管取不同的药液:____________。(4)取用液体试剂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6)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____________。(7)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_____________。(8)加热后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桌上:_______________。腐蚀手或污染药品砸破试管污染药液腐蚀实验桌或将实验桌上其他物质带入试剂瓶污染试剂腐蚀标签引起火灾试管炸裂烫坏实验桌11.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腐蚀手或污染药品砸破试管污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回答实验过程中有关问题。【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外焰部分12.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实验及结论】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时间(假设以上情况中试管不会破裂):用外焰加热需要的时间最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实验及结论】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反思和讨论】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行,对比实验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观察到与外焰接触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