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_第1页
第一单元 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_第2页
第一单元 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_第3页
第一单元 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_第4页
第一单元 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2)民族融合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3.先秦时期的文化(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5)扁鹊考纲

考向指引1.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和民族大融合2.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变法3.从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以及以人为本的角度,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与主张考向1.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考查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春秋争霸(1)原因:周王室东迁后,势力一落千丈。(2)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3)概况①齐桓公称霸:任用

改革,成为东方强国。利用

“尊王攘夷”旗号,齐桓公成为霸主。②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③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

是春秋后期的霸主。管仲勾践1.春秋争霸管仲勾践2.战国兼并(1)七雄形成①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姜氏而为诸侯。(2)兼并战争①公元前4世纪中期,中原形成齐魏交战的新局面,

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大大削弱。②公元前3世纪以后,东方各国衰落,秦国无敌于天下。

公元前260年的

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

多的战役。桂陵长平之战2.战国兼并桂陵长平之战3.民族融合(1)分布: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2)方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3)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3.民族融合1.“……故周郑交质,王子孤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

周。王(周王)崩(死)……郑祭足(郑国大夫)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洛阳一带),周、郑交恶。”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春秋时期诸侯国相互争夺财产B.周王室不被诸侯重视,失去“共主”地位C.诸侯国的争霸斗争D.郑国取得霸主地1.“……故周郑交质,王子孤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解析:从“周郑交质”可看出周的地位衰落,材料只是表明“周、郑交恶”,并未有郑国取得霸主地位的信息。答案:

B解析:从“周郑交质”可看出周的地位衰落,材料只是表明“周、郑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

)A.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废除了贵族特权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解析:材料涉及的事件是田氏代齐,这一事件反映了分封制已遭到破坏。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是通过战国时期的变法,B错误;C、D题干未反映。答案:

A解析:材料涉及的事件是田氏代齐,这一事件反映了分封制已遭到破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1)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2)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兴起。(3)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为新的封建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4)大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5)加强了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6)推动了改革变法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7)总的来说,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农业(1)铁农具①历程: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

使用范围扩大。②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

提高。(2)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

一次革命。农用动力1.农业农用动力(3)水利①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②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③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

,水工郑国在秦

修郑国渠。都江堰(3)水利都江堰2.手工业(1)冶铸①冶铁: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早欧洲两千年以上。②青铜铸造:莲鹤方壶精美绝伦,是

中期的珍

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2)漆器: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3)纺织: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麻布纤维相当细密。春秋2.手工业春秋(4)煮盐: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5)酿酒:已能用曲造酒。(6)《考工记》:记述了

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

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齐国(4)煮盐: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齐国3.商业和城市(1)各地土特产品交流,中原市场有南方象牙、北方

马、东方鱼盐和西方皮革。(2)齐临淄、赵邯郸、楚郢聚集了众多人口,成为商

业中心。4.土地所有制的变化(1)原因:

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2)影响:形成封建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剥削方式。铁器3.商业和城市4.土地所有制的变化铁器3.2008年9月7日,“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

文物展”在北京奥运公园中心举办。其中“雄奇宝器”

展块中,有一件青铜器曾被郭沫若誉为春秋时期的“时

代精神之象征”。它是(

)3.2008年9月7日,“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解析:A、B两项为商代青铜器,C项出现在战国时期,只有D项为春秋时期的珍品。答案:D解析:A、B两项为商代青铜器,C项出现在战国时期,只有D项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改革和变法,推动了旧制度的结束和新制度的建立。(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下的农民地位有所改善,积极性增强。(4)劳动者的辛勤劳动。(5)水利的兴修和生产经验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春秋时期的改革(1)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2)鲁国:“

”。(3)影响: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2.战国时期的变法(1)原因:新兴地主随着经济和政治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

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2)代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

变法。(3)结果: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初税亩商鞅1.春秋时期的改革2.战国时期的变法初税亩商鞅3.商鞅变法(1)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开

始变法。(2)主要内容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④“燔诗书而明法令”。⑤统一

。⑥废分封,行县制。⑦废除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度量衡井田制3.商鞅变法度量衡井田制(3)作用及影响①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②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

基础。③变法措施在秦国延续下去,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

地位。④严刑峻法和文化

政策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高压(3)作用及影响高压4.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

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

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

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

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解析: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因此此人不可能因经商得到奖励,排除④项。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因此此人不可能因经商得到奖励,排除④5.通过变法,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制。最能体现封建性

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A.礼乐征伐自士大夫出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C.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天下为郡县,四海为一统解析:C是封建地租剥削的生产关系,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这一社会变化。答案:C5.通过变法,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制。最能体现封建性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根本原因(1)不同①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②战国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

成统一;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根本原因(2)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①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步瓦解,改革的主持者是奴

隶主阶层。②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

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战国改革

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和要求下展开的。(2)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哲学思想(1)老子①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②哲学: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政治:主张“

”,反对严刑峻法。无为1.哲学思想无为(2)孔子①地位:春秋时期

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

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②哲学:主张“仁”。③政治: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朝的“礼”。④教育:“

”的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

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⑤文化:编订和整理了《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⑥影响: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

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儒家有教无类(2)孔子儒家有教无类(3)墨子①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翟,代表平民利益。②主张“

”“非攻”和“尚贤”。(4)孟子①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②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虐民”、“暴民”。③主张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兼爱(3)墨子(4)孟子兼爱(5)荀子①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

思想。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造福人类。(6)庄子①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②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

不公平现象。唯物(5)荀子(6)庄子唯物(7)韩非子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

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②主张“

”,“法不阿贵”。③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法治国(7)韩非子以法治国2.文学艺术(1)《诗经》①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西周至春秋中叶

的诗歌。②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共有305篇。③意义:

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影响

很大。(2)屈原①用楚国方言和南方民歌形式创出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②写了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最有名,表达了对楚

国和人民的热爱。人文精神2.文学艺术人文精神(3)诸子散文①孟子: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令人钦服。②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是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

文学家。《秋水》、《逍遥游》都是古代文学的名篇。(4)绘画①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长沙楚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

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②青铜器装饰由图案发展为完整画面。四川出土的嵌错

赏功宴乐铜壶刻画着多种场面。(5)音乐:水平很高,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全套青铜编

钟和其他乐器。(3)诸子散文3.科学技术(1)天文历法①《春秋》作了世界上

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

百多年。

②春秋时历法已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了19年7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哈雷彗星甘石星经3.科学技术哈雷彗星甘石星经(2)物理①著作:《墨经》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

重大成就。②成就: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

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得很系统,

被称为“《墨经》光学八条”。(3)医学①代表: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被奉为“脉学

之宗”。②贡献:用望、闻、问、切法诊断疾病。一直为中医所

沿用。(2)物理(3)医学6.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解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A说法一致。B、

C、D分别为儒、道、法家的思想主张。答案:A6.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7.先秦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举世瞩目。下列属于领先世界

的先秦科技的有 (

)①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②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③《甘石星经》

④《墨经》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解析:②是西汉科技成就,④不属于领先世界的成就,

排除含②④的选项。答案:D7.先秦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举世瞩目。下列属于领先世界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1)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

提供了物质基础。(2)阶级关系变革,奴隶制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确立,

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3)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界

异常活跃,这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

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

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地

位,有利于文化的繁荣。(5)私学兴起与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

有才干、敢于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6)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丰富

了中原文化。(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

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

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出”,世卿世禄制

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

会政治制度被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

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

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

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

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

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孔子和儒家思想多个角度1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主要的思想主张和评价3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和儒家思想多个角度1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考角度一综合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春秋时期之所以能够诞生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

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

成“士”阶层角度一综合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春秋时期之所[例析]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革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终极动力是生产力的提高,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答案]

A[例析]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革的根源是经2.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

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

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

相承,都源于 (

)A.法家B.道家

C.儒家

D.墨家角度二创设新情境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主要的思想

主张和评价2.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角度二解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答案:C解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3.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

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

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角度三以探究问题的形式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的

现实意义3.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角解析:法制是指制定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材料并未体

现这点。答案:A解析:法制是指制定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材料并未体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一个考点]

商鞅变法[多个材料]材料1: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2: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3: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一个考点]商鞅变法[史料解读]

(1)材料1反映了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2)材料2反映了商鞅变法军功爵制的内容。(3)材料3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影响。(4)通过获取的有效信息可知,三则材料体现了秦国通过

商鞅变法,使其成为强国,并统一六国,但也带来了

消极影响。[史料解读][命题视角](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商鞅变法背景。(2)结合军功爵制,考查商鞅变法内容。(3)结合从材料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

价及总结判断变法成败的标准。[命题视角][史料运用]

1.据材料1,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

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答案: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

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2.材料2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

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答案: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史料运用]答案: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偏远落后,3.据材料3,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2的改革措施

有何关系?答案: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

狠的特性。3.据材料3,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2的改革措施[命题猜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商君虽死,而秦卒——《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命题猜想]材料2: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一》材料2: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1)依据材料,概括商鞅被车裂而死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说商鞅虽然死了,但变法却取得了成功?解析:第(1)问可以从改革的阻力方面加以归纳。第(2)问可以从变法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方面加以分析。(1)依据材料,概括商鞅被车裂而死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受到什答案:(1)原因:守旧势力的反对;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商鞅功高震主;有人告发商鞅谋反。启示:改革总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2)说明:判断改革的成败不只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如何,而主要看改革的成果是否得以维持。材料2说“商君虽死,而秦卒兴其法”,说明商鞅虽死,其变法成果却得以维持。答案:(1)原因:守旧势力的反对;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2010·浙江高考)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2010·浙江高考)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解析: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庄子的“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思是说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干扰天道。B、D都是儒家代表孟子的观点,C虽然是庄子的观点,但不符合题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2.(2010·山东高考)“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

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2.(2010·山东高考)“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各家的主要主张,意在

考查考生对各家学说的区别能力。解答本题必须先弄清

楚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

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

己之身”。这反映出作者主张诸侯之间要相爱,不要发

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掠夺;人与人

之间要相爱,不要相互残害。这是墨家的“兼爱”的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各家的主要主张,意在3.(2010·上海高考)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3.(2010·上海高考)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B正确;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不符合君主统治的需要,A错误;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C错误;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D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4.(2009·山东基本能力)《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

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病从

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

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扁鹊只是“面见”蔡桓公便

知其病况,并没有采取其他的诊断。答案:A4.(2009·山东基本能力)《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5.(2009·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

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

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

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材料2: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

“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

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

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5.(2009·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材料1、2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解析:第(1)问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如: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思想、“因材施教”方法等。第(2)问从孔子的出身入手,结合材料中“进步”与“保守”等信息分析第一小问;第二小问可以(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从材料1、2中对孔子阶级属性的认识、政治观点的认识总结。第(3)问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人物活动,将历史人物活动与其所处的时代相结合,认识历史人物的主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1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2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从材料1、2中对孔子阶级属性的认识、政治观点的认识总结。第(6.(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2: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6.(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2说法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解题中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答题,第(1)、(2)两问均强调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题目较容易。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检测”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检测”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2)民族融合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3.先秦时期的文化(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5)扁鹊考纲

考向指引1.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和民族大融合2.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变法3.从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以及以人为本的角度,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与主张考向1.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考查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春秋争霸(1)原因:周王室东迁后,势力一落千丈。(2)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3)概况①齐桓公称霸:任用

改革,成为东方强国。利用

“尊王攘夷”旗号,齐桓公成为霸主。②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③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

是春秋后期的霸主。管仲勾践1.春秋争霸管仲勾践2.战国兼并(1)七雄形成①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姜氏而为诸侯。(2)兼并战争①公元前4世纪中期,中原形成齐魏交战的新局面,

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大大削弱。②公元前3世纪以后,东方各国衰落,秦国无敌于天下。

公元前260年的

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

多的战役。桂陵长平之战2.战国兼并桂陵长平之战3.民族融合(1)分布: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2)方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3)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3.民族融合1.“……故周郑交质,王子孤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

周。王(周王)崩(死)……郑祭足(郑国大夫)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洛阳一带),周、郑交恶。”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春秋时期诸侯国相互争夺财产B.周王室不被诸侯重视,失去“共主”地位C.诸侯国的争霸斗争D.郑国取得霸主地1.“……故周郑交质,王子孤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解析:从“周郑交质”可看出周的地位衰落,材料只是表明“周、郑交恶”,并未有郑国取得霸主地位的信息。答案:

B解析:从“周郑交质”可看出周的地位衰落,材料只是表明“周、郑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

)A.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废除了贵族特权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解析:材料涉及的事件是田氏代齐,这一事件反映了分封制已遭到破坏。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是通过战国时期的变法,B错误;C、D题干未反映。答案:

A解析:材料涉及的事件是田氏代齐,这一事件反映了分封制已遭到破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1)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2)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兴起。(3)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为新的封建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4)大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5)加强了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6)推动了改革变法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7)总的来说,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农业(1)铁农具①历程: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

使用范围扩大。②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

提高。(2)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

一次革命。农用动力1.农业农用动力(3)水利①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②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③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

,水工郑国在秦

修郑国渠。都江堰(3)水利都江堰2.手工业(1)冶铸①冶铁: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早欧洲两千年以上。②青铜铸造:莲鹤方壶精美绝伦,是

中期的珍

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2)漆器: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3)纺织: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麻布纤维相当细密。春秋2.手工业春秋(4)煮盐: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5)酿酒:已能用曲造酒。(6)《考工记》:记述了

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

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齐国(4)煮盐: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齐国3.商业和城市(1)各地土特产品交流,中原市场有南方象牙、北方

马、东方鱼盐和西方皮革。(2)齐临淄、赵邯郸、楚郢聚集了众多人口,成为商

业中心。4.土地所有制的变化(1)原因:

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2)影响:形成封建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剥削方式。铁器3.商业和城市4.土地所有制的变化铁器3.2008年9月7日,“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

文物展”在北京奥运公园中心举办。其中“雄奇宝器”

展块中,有一件青铜器曾被郭沫若誉为春秋时期的“时

代精神之象征”。它是(

)3.2008年9月7日,“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解析:A、B两项为商代青铜器,C项出现在战国时期,只有D项为春秋时期的珍品。答案:D解析:A、B两项为商代青铜器,C项出现在战国时期,只有D项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改革和变法,推动了旧制度的结束和新制度的建立。(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下的农民地位有所改善,积极性增强。(4)劳动者的辛勤劳动。(5)水利的兴修和生产经验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春秋时期的改革(1)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2)鲁国:“

”。(3)影响: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2.战国时期的变法(1)原因:新兴地主随着经济和政治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

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2)代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

变法。(3)结果: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初税亩商鞅1.春秋时期的改革2.战国时期的变法初税亩商鞅3.商鞅变法(1)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开

始变法。(2)主要内容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④“燔诗书而明法令”。⑤统一

。⑥废分封,行县制。⑦废除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度量衡井田制3.商鞅变法度量衡井田制(3)作用及影响①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②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

基础。③变法措施在秦国延续下去,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

地位。④严刑峻法和文化

政策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高压(3)作用及影响高压4.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

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

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

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

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解析: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因此此人不可能因经商得到奖励,排除④项。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因此此人不可能因经商得到奖励,排除④5.通过变法,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制。最能体现封建性

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A.礼乐征伐自士大夫出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C.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天下为郡县,四海为一统解析:C是封建地租剥削的生产关系,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这一社会变化。答案:C5.通过变法,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制。最能体现封建性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根本原因(1)不同①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②战国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

成统一;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根本原因(2)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①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步瓦解,改革的主持者是奴

隶主阶层。②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

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战国改革

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和要求下展开的。(2)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哲学思想(1)老子①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②哲学: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政治:主张“

”,反对严刑峻法。无为1.哲学思想无为(2)孔子①地位:春秋时期

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

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②哲学:主张“仁”。③政治: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朝的“礼”。④教育:“

”的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

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⑤文化:编订和整理了《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⑥影响: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

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儒家有教无类(2)孔子儒家有教无类(3)墨子①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翟,代表平民利益。②主张“

”“非攻”和“尚贤”。(4)孟子①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②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虐民”、“暴民”。③主张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兼爱(3)墨子(4)孟子兼爱(5)荀子①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

思想。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造福人类。(6)庄子①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②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

不公平现象。唯物(5)荀子(6)庄子唯物(7)韩非子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

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②主张“

”,“法不阿贵”。③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法治国(7)韩非子以法治国2.文学艺术(1)《诗经》①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西周至春秋中叶

的诗歌。②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共有305篇。③意义:

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影响

很大。(2)屈原①用楚国方言和南方民歌形式创出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②写了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最有名,表达了对楚

国和人民的热爱。人文精神2.文学艺术人文精神(3)诸子散文①孟子: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令人钦服。②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是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

文学家。《秋水》、《逍遥游》都是古代文学的名篇。(4)绘画①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长沙楚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

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②青铜器装饰由图案发展为完整画面。四川出土的嵌错

赏功宴乐铜壶刻画着多种场面。(5)音乐:水平很高,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全套青铜编

钟和其他乐器。(3)诸子散文3.科学技术(1)天文历法①《春秋》作了世界上

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

百多年。

②春秋时历法已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了19年7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哈雷彗星甘石星经3.科学技术哈雷彗星甘石星经(2)物理①著作:《墨经》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

重大成就。②成就: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

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得很系统,

被称为“《墨经》光学八条”。(3)医学①代表: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被奉为“脉学

之宗”。②贡献:用望、闻、问、切法诊断疾病。一直为中医所

沿用。(2)物理(3)医学6.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解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A说法一致。B、

C、D分别为儒、道、法家的思想主张。答案:A6.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7.先秦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举世瞩目。下列属于领先世界

的先秦科技的有 (

)①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②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③《甘石星经》

④《墨经》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解析:②是西汉科技成就,④不属于领先世界的成就,

排除含②④的选项。答案:D7.先秦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举世瞩目。下列属于领先世界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1)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

提供了物质基础。(2)阶级关系变革,奴隶制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确立,

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3)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界

异常活跃,这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

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

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地

位,有利于文化的繁荣。(5)私学兴起与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

有才干、敢于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6)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丰富

了中原文化。(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

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

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出”,世卿世禄制

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

会政治制度被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

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

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

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

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

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孔子和儒家思想多个角度1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主要的思想主张和评价3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和儒家思想多个角度1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考角度一综合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春秋时期之所以能够诞生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

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

成“士”阶层角度一综合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春秋时期之所[例析]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革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终极动力是生产力的提高,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答案]

A[例析]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革的根源是经2.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

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

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

相承,都源于 (

)A.法家B.道家

C.儒家

D.墨家角度二创设新情境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主要的思想

主张和评价2.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角度二解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答案:C解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3.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

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

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角度三以探究问题的形式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的

现实意义3.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角解析:法制是指制定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材料并未体

现这点。答案:A解析:法制是指制定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材料并未体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一个考点]

商鞅变法[多个材料]材料1: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2: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3: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一个考点]商鞅变法[史料解读]

(1)材料1反映了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2)材料2反映了商鞅变法军功爵制的内容。(3)材料3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影响。(4)通过获取的有效信息可知,三则材料体现了秦国通过

商鞅变法,使其成为强国,并统一六国,但也带来了

消极影响。[史料解读][命题视角](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商鞅变法背景。(2)结合军功爵制,考查商鞅变法内容。(3)结合从材料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

价及总结判断变法成败的标准。[命题视角][史料运用]

1.据材料1,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

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答案: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

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2.材料2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

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答案: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史料运用]答案: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偏远落后,3.据材料3,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2的改革措施

有何关系?答案: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

狠的特性。3.据材料3,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2的改革措施[命题猜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商君虽死,而秦卒——《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命题猜想]材料2: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一》材料2: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1)依据材料,概括商鞅被车裂而死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说商鞅虽然死了,但变法却取得了成功?解析:第(1)问可以从改革的阻力方面加以归纳。第(2)问可以从变法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方面加以分析。(1)依据材料,概括商鞅被车裂而死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受到什答案:(1)原因:守旧势力的反对;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商鞅功高震主;有人告发商鞅谋反。启示:改革总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2)说明:判断改革的成败不只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如何,而主要看改革的成果是否得以维持。材料2说“商君虽死,而秦卒兴其法”,说明商鞅虽死,其变法成果却得以维持。答案:(1)原因:守旧势力的反对;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1.(2010·浙江高考)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2010·浙江高考)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解析: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