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楼宇烈一、中国文化充满艺术精神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艺术精神。我们讲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中心一种人文的文化。它表达出来的一种人文的精神,那么若何样来养成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呢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礼乐教育从一方面来讲它是讲的两个方面,礼,我们说也可以作为一种伦理的教育,那么也表达为一种伦理的精神,那么乐的教育呢,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或者说是美育的教育,表达中一种艺术的精神。为什么我这儿要把艺术教育还要跟艺术精神提出两个概念来,主要艺术精神它所包含的意义要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来的广泛,它并不一定说我要教你做一个会写诗、会画画、会演奏乐器等等一个具体的艺术的门类,而是指它一种表达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的那么一种精神。所以不一定跟具体的艺术完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它是超越具体艺术的这样一种精神。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伦理的精神,一个方面是艺术的精神。这两个方面它又是互相配合的,不可分割的。那么礼来标准人的社会的身份、地位等等。就像我这儿讲的礼是辨易、来明分,说明分就是来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责任、权利、义务等等这样一些方面。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建设。乐按照传统说法它是统同的,也就是来合群的,因为这个社会都是一个群体,那么用礼把这个群分成了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各种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又用乐,通过乐教来使得这个群体使得不同的身份、等级、地位的人能够和谐一体,能够到达一种和谐,通过这个乐来表达人们自己的一种志向、情感,那么来交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可以说礼乐这两个方面是严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礼乐教化来养成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品质。也就是说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都是通过礼乐来实现的。因此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重视乐教,因为礼教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过去常常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实际上只看到礼教这一方面。很少注意到乐教那一方面,不仅仅是好似看起来非常严肃的、非常等级森严的,而同时又是非常和谐的。所以我讲要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了解乐教这个方面或者是不了解中国文化中间是充满了一种艺术精神的文化,那么我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不够全面的。过去实际上也有人讲了中国的文化是一种艺术的文化,那一讲到艺术的文化,我们很显然就会想到我们有很多的艺术的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个从文学上面来讲这一串,从音乐方面来讲我们也是各种各样的音乐的样式,而且不仅仅是传统的而且把外来的音乐、舞蹈吸收进来,非常的丰富。再加上我们一直延续下来的琴棋书画,如果再找推上去,六艺,诗、书、礼、乐、射、御这些都是我们艺术的各种各样的样式。但是我们讲中国文化是一种艺术的文化,它不仅仅是指有那么丰富多彩的艺术的样式,而且可以说那些艺术样式在某些方面都到达了世界一流,这样的这种成就。我们知道2001年我们国家的昆曲被列入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2003年我们古琴又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都是说明了中国的艺术、这种艺术,它是一个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到达了也可以说是一个顶点。那么古琴艺术流传到现在应该说至少我们可以说有三千年的历史。那么昆曲艺术流传到现象我们也说至少有500年,如果从它源头上再追一追的话还要远,这些都到达了在世界上可以跟其他的国家民族跟同类的艺术来比较,中国的昆曲它可以跟世界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日本的能剧,等等可以相提并论。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呢,也就是流传到现在的世界,包括昆曲在内的四大戏曲来讲,昆曲应该说流传到现在无论从剧本文学艺术来讲、音乐演唱艺术来讲、舞台表演艺术来讲、以及整个的戏曲的理论系统来讲,那应该说是最完整的。最完整的保存到了现在,希腊悲剧早就没有了,剩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印度的梵剧也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零零散散存在现在印度的舞蹈里面,日本的能剧,它虽然比昆曲的历史还要早,早几百年,但是它整个的从剧本到唱腔到表演艺术理论方面来讲都没有昆曲那么丰富、那么完整。那么古琴也可以说流传到现在整个世界上来讲是弹拨乐的最古老的一种乐器,这些都是中国构建艺术精神、人文精神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和内容。而中国道德的教育跟艺术的教育严密的结合,也就使得道德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境界常常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上来追求的最高的境界,所以我们常常讲真善美,真是对于知识真理的追求,善是对于伦理道德这种追求,而美实际上对于一种艺术境界的一种追求,那么中国人不仅讲天人合一,而且也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一致,所以道德的追求跟艺术的追求他们在最高处、极致点上面它是完全是汇通的,是合二为一的。那么不仅如此,中国人还把艺术的精神贯彻到他日常的生活中去,所以也有人说中国人的生活是艺术的生活,非常讲究人生的艺术,在做各种事情,处理各种事情上面都要讲究一种艺术,这个后面我还会讲到的,总之来讲就是中国文化中间可以说是渗透了一种追求艺术境界的这样一种艺术的精神。二、乐教的作用那么我们讲到我们文化中间的礼乐教化,礼、乐。我们就来讲乐教,乐教从狭义上面来讲他就是指音乐,这个音乐里面当然包括了诗歌、舞蹈,因为中国古代讲音乐常常把诗歌、舞蹈这方面也包含在里面的,而从广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指所有的艺术教育或者美育的教育。所以孔子曾经讲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那么通过诗,这个诗就是指的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诗经?,因为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人们连说话可以说也说不好,那么诗经里面可以感化你的志向,也就是说通过诗来表达你的一种志向。所以中国历来就有这样的说法,诗言志,诗是表达人的一种志向,通过诗来表达人的一种志向。所以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辞藻的一种堆砌或者是卖弄某种文采的,而诗里面是要包含了表达一个人的一种志向、情感,所以孔子非常强调一定要学诗,学了诗以后你就懂得若何样里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还能够学会跟人交流的那种语言。那么诗经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各方面的知识,至少是鸟兽草木等等的名字很多,诗经第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就是一个鸟名,其他还有很多,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草木鸟兽的知识,所以学了诗经也可以增长大量的知识。所以孔子才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所以要学诗,要学礼,那么这就是开场讲的兴于诗,从诗开场,然后立于礼,最后通过乐来完成一个人的这样一种整个人格的培养和树立,那么也就是说把乐看成是人格完成的一个最高的境界。古人把音乐教育放在艺术教育或者美育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音乐是感人最迅速、最深刻的,它可以移风易俗,所以?礼记?里面有专门的一篇文章叫做?乐记?,这个?乐记?就是来讲这个音乐它是若何产生的,以及音乐的它的一种社会的功能,我们读了以后就会体会到它不仅仅是指音乐这一项艺术来讲的,它同时实际上包括了整个的艺术教育或者美育的教育。我想我们对乐记可以稍微的选择一些话来给大家讲一讲,?礼记?里面,?乐记?里面它首先考察了音乐这个东西的产生,若何产生的。它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是人心所生的,情动于中,你的感情在心里面发动了,故形于声,所以它开场表现出来,声音不等于音乐,?乐记?里面把这个分得很清楚,我冲动了,我一喊这只是一个声音,声音要通过编排连在一起,用?乐记?里面的话来讲声成文,文是文饰,经过了整修、经过了整理,谓之音,这才叫音。到了音还不是乐,音跟乐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声然后通过整理变成音。那么这个音还要经过一番,把一个一个音节联系在一起,然后有了上下快慢,声音大声音小,这样联系在一起,这个?乐记?里面叫做比音而乐之,把这个音给编结起来的,有快慢、上下,有声音大,有声音小,这样才称之为乐,比音而乐之,谓之乐。所以乐是由音所生的,而它的基本呢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所以它快乐了,也要喊出来,悲伤了也要喊出来,总之是人的一种感情的,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才变成音,音才变成乐,所以它是这样一个过程。那么这种感于物而动,情动于中,乐记认为这是正常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生理的欲望,所以它讲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是一种性的欲求,但是这种欲求发出来了,有了这样一种音乐了,那么如果我们没有加以引导的话,那么就会被它牵着鼻子走了,不知道走到哪儿去了,没有节制了。所以它讲这个物感人是无穷的,我们天天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这是没有问题的。物感人是无穷的,如果人的好恶没有节制的话,那么人就会被物所化,人如果被物所化的,这就是会成为灭天理而穷人欲,所以必须要用正确的乐来引导,要节制,要有节制,这个音乐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化民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它是把礼乐和行政,国家的政治放在同等的地位来看的,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最后终极的目标完全一样。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声音这个道理跟我们政教是实际上完全相通的,那么所以这个里面它非常要辩明这几个层次,它说音乐跟整个的社会的伦理是完全相通的。所以它说如果你只知道声音,不知道音的话,那就是禽兽一样,因为禽兽就是喊,我们看不管是鸟也好,野兽也好,它就只会发声,喊。所以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所以他把乐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强调。所以它认为礼乐这两种是相配合的。那么它又认为这个音乐对人的这种感受力、震慑力是最为强大的。它曾经讲到如果你这个音乐是非常的混乱的话,人们听了以后这个心里也就不会安定,那么如果你这个音乐是非常和谐的,那么人听了以后就会非常的安静,如果你这个音乐是非常的肃飒的话,非常凄厉的话,人听了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悲哀,如果你这个音乐非常雄壮的话,那么人们听了以后就会发奋,就会勇往直前,所以不同的音乐会对人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它说音乐它的感人是最深的,它能移风易俗的,也可以善民心的,使民心向善。而且如果我们这个音乐教育得很好的话,那么耳目会聪明,血气会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所以音乐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一种刚刚讲的欲望上面的需求,而且要通过这个音乐我们来到达一个理想的一种人格,所以它讲对于音乐来讲,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就是小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欲求,可是君子呢,在这里面是追求它这里面所包含的所谓的道,那么所谓的道也就是说一种人格的境界。那么所以如果说是道能够制欲的话,那么这个乐而不乱,以欲忘道,那么惑而不乐,让大家都非常的迷惑。所以中国历来对于音乐的作用更注重的是在于通过乐来导民俗,来导社会的风气,来培养人们的那种情操。所以形式是需要的,但是如果停留在形式上面,停留在外在的东西上面,那就不是这个乐的本质。所以这个?乐记?里面就讲到了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黄钟大吕是音乐的声音,弦歌干扬,弦歌就是唱,干扬就是舞蹈的一种道具,所以乐并不是指奏响黄钟大吕之音,大家唱唱歌,舞舞道具,这些都是乐之末节也,全都是乐的末节。这个思想我们也知道在孔子那儿其实也讲了,孔子讲: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难道就是那些玉啊,帛,送礼物的东西吗,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就是那些钟鼓吗,因此说这些都是乐的末节,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乐教或者艺术的精神基本的是通过这些东西来寻求人生最高的境界。所以?乐记?里面特别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音乐的基本是在培养你的品德,培养你的德行,而不是来培养你的艺事,艺就是艺术的艺,事情的事,是来培养你的德行,所以它就讲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这个也就是说德行是最高的、最尖的、最重要的,而艺事实际上是其次的,是外在的。所以中国对于艺术的认识,基本上它不是一种竞技的、表演的,其实中国对于体育的了解也是这样的,体育在中国大概念里面也属于艺术,包括刚刚我们讲六艺,六艺里面诗书礼乐射御,射御实际上就是一种体育的活动。这些东西,它的本质不是一个竞技性的,也不是一种表演性的,而是通过这种艺术的活动、体育的活动是来陶冶性情的,来寻求更高的人生的境界。所以它就把这个德行放在第一位,把艺事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把艺事放在第一位,把德行放在第二位,那样的话就本末倒置的。所以通过艺术我们是追求的一个人生的基本的道理,人生的一个最高的境界,所以需要由艺来到达这个道,由艺升道,同时是要以这个道来统摄这个艺。这个大概是中国乐教里面的一个最基本的精神,因为乐有这样一个社会的教化的作用,所以在艺术这个问题上面强调的就是用一个基本的人生的追求的最高的这样一种境界来统摄你的艺事。三、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所以任何的艺术它不应该是孤立的,不应该仅仅是作为艺术家的一种个人的主体意识的表达,而更重要是要表达作为一个人类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的境界,所以每个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是贯彻这样一个精神,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这个问题我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这个艺术精神的一个最基本的原那么。那么在我们以前探讨这样问题的时候,我就说存在一个问题,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有的人认为中国就没有艺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间强调艺术,认为过分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或者是政治意义,而没有艺术自己的独立性,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也不仅仅是近年来,近代以来很多探讨所谓艺术的自觉,艺术自觉的标志是一个什么标志呢我们看到探讨的都是认为艺术的自觉就是艺术能够脱离政治,艺术能够只是反映艺术家的个人的那种追求,这才是一种艺术的自觉。或者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也就是说追求它形式上的完美,而不要去管它这个内容上面终究是有利于群众的还是没有利于群众的。认为只有这样艺术才是自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导。这个在现在的许多的美学的研究中间,艺术家的研究中间,什么叫艺术的自觉它都把这个作为标志。那么拿中国的历史来讲,很多研究者都认为中国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艺术才开场进入了一个自觉,这个自觉好似因为魏晋时期强调人的个性的张扬,所谓的尊重自然、尊重人的自然的本性,所以跟先秦两汉以来强调乐教要服从一个伦理原那么,服从于一个治国的理念,服从于一个人格的境界,那样来讲,艺术好似完全是一个人的自然个性的充分的表露,所以认为魏晋时期中国的艺术到达了一个自觉。其实我觉得这个里面也有一个误区,魏晋时期确实是强调人的个性,他的自然本性,对于自然本性的那种尊重,要来解决人的那种自然的本性跟整个的社会的礼教对于他的要求,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对于他的那种束缚,若何样来调整这个人的本性和社会礼教对他的要求的这个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里面确实出现了一些完全放任的,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这样一些,譬如说最著名的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刘伶、阮咸这样一批人,竹林七贤,他们是非常强调狂放的,非常强调放任,所以他们是以天地为穹庐,以房子为衣衫,所以在房子里面他们可以裸体,为什么,我已经穿了衣服了,这个房子就是我的衣服,天地就是我的房子,那么甚至于就是说亲人死了,他也可以不悲哀,反而是唱歌跳舞,喝酒也可以喝得,刘伶不是酒仙吗可以喝得什么事情都不顾,有那么一批狂放的人。那么这样一些是不是代表了这样一个主流呢或者说他们的内心是不是就是这样呢,可以说不完全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仔细的考察一下的话,当时的这些人他们所以这样狂放,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躲避或者是在当时的这样一个非常剧烈的政治斗争中间通过这样一种狂放来保护自己,而并不是说他们真正的就是这个样子。相反,他们都还非常的注重礼乐的标准,你比方阮籍,他是一个非常狂放的,但绝不让他儿子学他那个样子,叫他儿子不能学,那么嵇康也是非常狂放的,他明确提出来越名教而任自然,那么嵇康也是非常狂放的,他完全是非常狂放的一个人,但是我们看他也不主张人可以随意的放任自己,所以我们看看他的自然养生文就可以知道,他讲到了你完全放任自己,最后是害了自己。所以这样一个艺术终究仅仅是个人的所谓的个人的一种个性的张扬表达,还是艺术它有一个对社会起引导的这样一个作用,这里面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艺术家应该不应该有一种社会的责任感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这个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提出来的这个艺术它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强大的移风易俗的作用,所以才强调作为一个数来讲它是起了引导社会风气的这样一个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作用。起这个引导社会风气的这样一个重要的作用。所以强调艺术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社会伦理的这样一种内容。那么是不是需要这样,还是说只有抛开了这个艺术的,我们不去管这个社会的艺术这样一个功能,这样一个作用,而是只要尽情地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这样一种追求就可以了。我想这个实际上是涉及到艺术里面的一个可以说最基本的一个问题,艺术的导向的问题,那么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间对于艺术的这样一种定位,对于艺术跟人格的培养这样一个关系,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准确的。因此每个艺术家他应该有非常明确的一种社会责任、社会意识,而不能够随随便便自己想若何样就若何样,如果那样的话他就会把社会的风气引导到什么样的地方去,我认为是很可怕的。那为什么我要讲这个呢因为我感觉到我们现在的社会实际上在乐教方面是相当的放任,而给社会所造成的引导、影响也是很坏的,我们很多艺术家是缺乏那种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今天来学习、了解我们传统中间对于这个乐教或者艺术教育、美育教育这一点上面非常值得我们现在很好地来考虑。四、中西方艺术教育的区别那么因此这个美育教育,它这样一个作用,这是中国文化中间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在西方的文化中间它是通过宗教来进展道德的教化和艺术的教化。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艺术中间可以说在艺术里面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宗教艺术,所以在西方礼乐的教化都是通过宗教来进展的。而在中国呢,没有像西方那样一种宗教的形式,那么他通过我们现在所讲的礼乐的教化来进展这一方面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的这样的教化,人际关系的这样一种教化,如果我们把这方面的抽掉了,那么仅仅去学西方的近现代以来的所谓强调个性张扬的那样一种形式,而忘掉了他们除了这个现象上面的这种个性张扬的这样一种表达以外,他们还有非常传统的、非常深入的那一种宗教的教化。如果我们忘掉了这一点,光学西方表演的这样一些东西,那么中国如果把这个礼乐抛掉了,中国又没有这种宗教的传统。那么就等于放任了,因为西方在一方面它可以在某些场合下面非常的张扬,非常的放纵,但是在基本的问题上面宗教所给他规定的伦理道德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我们说的简单一点它有这样一道防线,而中国如果把这个去掉了没有防线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中国的许多艺术确实也是在这个方面应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你比方说中国在以前,以前的社会中间其实知识分子总是少数的,或者说识字的,读过书的是很少数的,绝大局部的老百姓他不一定识字,可能是文盲,我们说文盲,中国过去广阔的农村,甚至于城市里面的下层他们都不识字,都没有读过书的,没经过教育,但是他们都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做人的道理从哪儿来的,其实都是通过艺术的教化,说书、演戏就教给了他们做人的道理,虽然不识字,但是可能他们对于做人的道理的认识比那些识很多字的人有很高文化的人可能把握还得准确。所以通过过去对戏剧,戏剧叫做什么叫做高台教化,他在台上演戏,通过这个教育了老百姓,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我们绝大局部的老百姓都是通过看戏、听说书懂得了人生的道理,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讲在民众中间。那么在知识分子中间呢,那都是非常强调的、非常注重文艺的修养,在艺术修养里面作为作者来讲,要寄托他一种志向,他一种人格的追求,人生境界的追求,作为读者也是要从这些作品里面去体会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很多的文学作品里面都是贯穿了这样一种精神,所谓文以载道,我们写一个东西都是为了要传达一种做人的,这个道我们也可以说是仁道,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最高的人格的追求。所以很多诗篇也好,很多散文也好,我们常常说脍炙人口,哪儿脍炙人口,不仅仅词章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寓意深刻。比方说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讲,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宋代的一个学者叫做周敦颐,周濂溪,他写过一篇很短的东西叫做?爱莲说?,?爱莲花?,那么在?爱莲说?里面一共没有多少个字,我把它全念了也用不了两分钟。我们看这里包含的意义,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让你喜欢的水陆草木,不管水里面、陆地上,草木的花朵,让你觉得得意的是非常之多的。他说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的陶渊明最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最喜爱的菊花,他说而自李唐以来,自唐朝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大家都喜欢牡丹花,他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就我特别我喜欢莲花,为什么呢因为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在那个清水里面不妖艳,中通外直,莲花的杆子中间都是窟窿,外面是笔直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没有枝节,香远益清,香传得远,这个香当是清香,亭亭净植,亭亭玉立的静静的站在那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欣赏它,不能拿在手里面随便地去玩,予谓,我讲,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是是花里面的隐逸,陶潜,陶渊明是隐逸君子,所以他喜欢菊花,牡丹花之富贵也,牡丹是富贵花,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里面的君子,然后他很感慨的,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菊的陶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创业基础教程 课件 模块七 网络创业实践
- 车辆股份买卖的正式合同样本
- 天津市武清区名校2025届初三一轮阶段测评(三)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扎兰屯职业学院《方法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植保研究前沿(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库原理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美容美发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通信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测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玉林师范学院《现代汉语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奖品、礼品供应服务方案
-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 不动产登记数据安全保密责任书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重点考察知识点)
- 大学文化主题辩论赛巅峰对决辩论辩答ppt模板
- 物业小区保洁清洁方案
- 原地面高程复测记录表正式版
-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
- 品质周报表(含附属全套EXCEL表)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门座起重机安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