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异求同,建构关联_第1页
析异求同,建构关联_第2页
析异求同,建构关联_第3页
析异求同,建构关联_第4页
析异求同,建构关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析异求同,建构关联

夏云陶

话题亮相

新材料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有时尽管事例各异,但含意是同一的;有时多则材料的内容有一致或相通之处,但本质上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恰好相反。假如所提供的多则材料的内涵是一致的,只要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详细论证即可。要是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尽一致,也就是题目中存在对立面,那么应摒弃其相异的面,寻觅其交错、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重合中,进行“析异求同,建构关联〞,从而使作文的切入点变小,使内涵更深刻,这样一定会使作文更上一个层次,从而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所谓“析异〞,即对存在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对矛盾存在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假如只是摆出矛盾,对其分别举例,而没有进行条理清楚的分析、论证,就无法展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那样只会使作文流于表象、空洞乏味,达不到论证深入的目的,难以更为深入地挖掘其内在实质。

所谓“求同〞,即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寻共性。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其内在性质或外在形式往往存在一些共同点。正是由于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同学们要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并进行深入论证,以达到证明观点的目的,从而使作文闪烁思辨色调。

由此看来,“析异〞与“求同〞是基于矛盾的两个共生体。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审视作文题目,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达,将使作文的思想高度得到提升。

所谓“建构关联〞,即在充分认识矛盾对立面各自的意义之后,再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规律关系。这种规律关系将打破原来简单的正反对照式或并列式的作文结构,而出现因果、递进、互补等具有特别规律意义的关系。

下面请大家就这道作文题所作的范文展开探讨:

电影《中国机长》的结尾,机长刘长健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也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本浮现

畏而有所止,敬以有所成

胡中夏

电影《中国机长》的结尾,机长刘长健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时候,我想起莱昂纳德·科恩所说的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灾难中也不乏人性美,而敬畏就是其中最强大的力量。

敬畏无处不在,而我认为,心怀敬畏,不只在于让自己行有所止,更在于成就无畏的灵魂。

唯有心怀敬畏,方能坚持底线。新冠肺炎疫情迸发时,一些无良商家或趁机哄抬物价,或制造、贩卖假口罩。毫无疑问,他们因缺乏对人性和生命的敬畏而完全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其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更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自己也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可见,时刻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是何等重要!一个人假若能心存敬畏,内心就会多一份约束,对社会、对他人就会多一份责任感。正如一些企业在疫情迸发后,积极承受社会责任,一心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他们或捐款捐物,或以成本价卖出口罩,这些举动不仅维护了市场秩序,更为群众赢得了与病毒赛跑的时间,同时也使他们自己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敬畏规章,敬畏生命,使人在底线之上树起道德丰碑。

不逾边界自然值得确定,但还有一些宏伟的生命,在疫情期间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敬畏,则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唯有心存敬畏,才能活出无畏的勇者风范。“敬畏〞与“无畏〞,“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看似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不然。抗疫战士钟南山率先发出“人传人〞的警告,告诫大家非必要不去武汉,自己却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巾帼英雄李兰娟为了抢救更多的生命,在北京、武汉、杭州三地来回奔波,奋不顾身的身影感动了万千中国人。这些抗疫勇士之所以能够在抗击病毒的路途上不惧艰险,逆行而上,正是由于他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拯救生命有着至高无上的责任感,所以他们在面对可怕的病毒时,能够无惧无畏,大胆前行。

当然,我们绝不能混淆“敬畏〞与“畏惧〞,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敬畏不是怯懦,而是大胆与鲁莽之间的良性调和剂。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也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二者皆正确。敬畏,给人以责任感,使人们不至于滑向道德缺失的深渊;敬畏,给人以底气,让人们在奋斗路上能够无惧风雨,勇往直前。

正所谓,畏而有所止,敬以有所成!

众说纷纭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的主题是“析异求同,建构关联〞,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摆脱不同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导致作文毫无波澜的状况。下面,我们對范文展开探讨,请大家踊跃发言。

刘杰:作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对作文题目中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和“心存敬畏,才能无畏〞逐一论证,并列行文。

老师:并列式结构是很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就这个作文题而言,假如单纯用并列结构形式,作文难免会流于平庸。大家细心看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王刚:第4段看起来很简单,但这一段很重要。由于这一段使得两个话题之间有了联系。

老师:是怎样的联系呢?

王刚:应当是递进的关系。

老师:所以这一段就是“建构关联〞的表达。当然,在不同的作文题目中,可以建立的关系是不同的;同样的作文题目,由于大家的思维习惯不同,也可以建立起不同的关系。

吴墨言:还可能有因果关系、相辅相成关系等。

王刚:最终两段总结了看似矛盾的两个话题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陈静:其中第6段为“求同〞。对于敬畏与畏惧的辨析,表达出对“有所止〞与“无畏〞的共性认识。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有时,要写出不同话题之间的共性,难度对比大,这就需要深入挖掘。

方天怡:这篇作文,有些段落虽然简短,但是十分清楚地阐述了原本对立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特别联系,以及存在的共性。

老师:对,也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寻共性,这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技法点睛

运用“析异求同,建构关联〞的方法,能让同学们在面对新材料作文题时,写出更具思辨色调的佳作。范文首先概述原材料内容,接着,第2段开门见山,表达出建立“行有所止〞和“无所畏惧〞之间关联的意识,第3段和第5段分别举例论证“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和“心怀敬畏,无所畏惧〞的深刻内涵。第4段则言简意赅地构建起两个矛盾对立面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