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生长周期小麦生长周期1小麦概述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禾本科作物,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为食用,仅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尤其在北方地区是主要的细粮作物。小麦概述小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禾本科作2我国小麦种植概况我国小麦种植概况3小麦生长周期课件4小麦生长周期课件5小麦生长周期课件61、播种期
播种的日子(9月下旬-10月上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冬小麦的生长发育7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冬小麦的生长发育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83、分蘖期:
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冬小麦的生长发育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9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11月底12月初。冬小麦的生长发育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10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旬3月上旬期间。冬小麦的生长发育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11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12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13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14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15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16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1712、成熟期:(1)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2)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6月上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2、成熟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812、成熟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2、成熟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9谢谢大家共同学习谢谢大家共同学习20发热的针灸治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发热的针灸治疗21发热的概念
发热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争,阴阳失调的必然现象。发热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不外乎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这里主要是讲述外感引起的发热。
发热的概念发热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22发热的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异常的六气,均可导致发热,尤以火热、外湿、暑邪为主要病邪,又风、寒燥入里皆可化火。六淫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两种以上的邪气兼夹致病,如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热等。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六淫23发热的病因病机感受疫毒
疫毒亦是外来的致病因素之一,属于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致病邪气、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疫疠之毒,其性猛烈,一旦感受疫毒,则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较快出现高热。
发热的病因病机感受疫毒24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导致发热,其途径多是经皮毛、口鼻而入。一般来说,六淫之邪,由皮毛肌腠而入,先滞络脉,由表入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疫毒之邪,多有口鼻而入,充斥人体,循卫气营血而分属上、中、下三焦之脏腑。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导致发热,其途径多是经皮毛、口鼻而入。一般25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即所谓“阳盛则热”。邪热疫毒其性猛烈,起病急,传遍快,故出现热势高等实热之证。发热病变,以阳热为主,其病机最易化火。火热充斥体内,进而伤津耗液。热度之邪过盛,邪毒内传,耗伤营血,易于发生神昏、出血的变证,临床易于发生神昏、出血的变证,即所谓逆传,来势凶险,预后较差。
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26小儿的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五脏六腑发育不成熟,不完善,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的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是相对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清代吴鞠通将这种生理特点归纳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7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体、智力、功能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完善、成熟。古代一些医家把这种生理特点称之为“纯阳”。《卤囟经·脉法》就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所谓元气未散,指先天禀赋真阴真阳未曾虚耗,能都保证促进生长发育的需要;所谓“纯阳”,是指小儿不断生长发育,表现得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28小儿的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由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抗病能力差,又不懂自我调摄,因此不仅容易发病,而且患病后易于传变。《温病条辨·解儿难》说:“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就指出这一病理特点。且小儿还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9小儿的病理特点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脏气清灵,活力充沛,发病之后,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恢复能力,同时,儿科病因相对单纯,情知致病较少,机体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比较灵敏。
小儿的病理特点脏气清灵,易趋康复30发热主要几种类型
壮热指热势持续,高热不解,不恶寒,体温39℃-40℃之间,甚至更高,达数天至2周之久。一日之内,波动甚小,如气分高热、肺系邪热、热盛之暑热、湿热等。寒热往来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寒时不热,或热时不寒,一日发作数次,如少阳病、疟疾等。发热主要几种类型壮热指热势持续,高热不解,不恶寒,体温31发热主要几种类型潮热指热势盛衰起伏有时,如潮汛一般。外感潮热,多属实证,热势较高,热退不静,定时又复升高,多见于阳明腑实证、湿温证以及热入营血证等。不规则热
指发热持续时间不定,热势变动并无规律,如流行感冒、外感咳喘、风湿热等。恶寒发热
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体温多在39℃以下。热病早期,卫表诸证,均见此热型。发热主要几种类型潮热指热势盛衰起伏有时,如潮汛一般。外感32辨证分型风热犯肺
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汗出头痛,咽喉肿痛,口干而渴,或吐黄色粘痰,舌苔薄黄,脉浮数。温邪内陷
温邪内陷有邪入气分或邪入营血之分。如邪在气分者症见高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红赤,口渴欲饮,咳嗽胸痛或大便秘结,腹部胀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洪数。如邪入营血者症见高热夜甚,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口燥而不甚渴,或斑疹隐隐,或见衄血、吐血、便血,舌红绛而干,脉洪数。辨证分型风热犯肺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汗出头痛,咽喉肿痛,33辨证分型暑热蒙心
症见壮热,心烦不安,口唇干燥,肌肤灼热,时有谵语,甚则神昏痉厥,舌红绛而干,脉洪数。疫毒熏蒸症见壮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烦躁不安,或见丹痧密布肌肤,咽峡腐烂,舌红苔黄,脉数。辨证分型暑热蒙心症见壮热,心烦不安,口唇干燥,肌肤灼34治疗-针刺治疗风热犯肺治法宣散风热,清肃废气。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写法。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随证选穴咽喉肿痛加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咳嗽加列缺。治疗-针刺治疗风热犯肺35治疗-针刺治疗温邪内陷-气分证治法清热祛邪。取督脉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处方大椎曲池商阳内庭关冲随证选穴高热不解加十宣;咳嗽胸痛加中府、尺泽、少商;口渴引饮加尺泽,三棱针点刺出血;便秘、腹痛加合谷、天枢、上巨虚。
治疗-针刺治疗温邪内陷-气分证36治疗-针刺治疗温邪内陷-血分证治法
清泻营血、取手少阴、厥阴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处方
曲泽中冲少冲委中曲池随证选穴神昏谵语加十宣、人中;斑疹加血海。治疗-针刺治疗温邪内陷-血分证37治疗-针刺治疗暑邪蒙心治法
清泄暑热,开窍启闭。取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处方
大椎曲池曲泽十二井穴随证选穴
神志昏迷加人中、百会;口渴引饮加鱼际、复溜。治疗-针刺治疗暑邪蒙心38治疗-针刺治疗疫毒熏蒸治法:清热解毒。取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处方:曲池合谷外关委中陷谷随证选穴:咽喉肿痛加天容、少商;烦躁不安加曲泽;丹痧加曲泽、委中、血海。治疗-针刺治疗疫毒熏蒸39治疗-放血疗法四缝穴
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在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采用快速垂直,点刺1-2mm深。四缝穴,每指点刺1次,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粘液或血液;注意切勿刺伤深部血管。大椎穴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在常规消毒大椎穴部位皮肤,采用快速垂直,散刺3-5次,约刺1-2mm深(亦可用梅花针扣刺),散刺后拔罐,一次l5—20min,去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针刺出血部位。治疗-放血疗法四缝穴40治疗-放血疗法耳尖穴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在常规消毒耳尖部皮肤,用2号注射针头点刺双侧耳尖穴,并挤出血3—5滴。注意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十宣方法常规消毒手指尖皮肤,用2号注射针头快速点刺手指尖距指甲游离端0.1寸处,挤出血3—5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治疗-放血疗法耳尖穴41治疗-推拿疗法推拿点穴方法推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按揉太阳20次,按合谷20次,推天河水100次,揉大椎穴100次,按揉风池穴100次。随证取穴风寒重者加推三关100次,揉二扇门10次,风热重者加推脊柱50次(用葱姜水沾之从上向下推)退下六腑100次,清肺经100次,咳嗽痰多者加揉天突20次揉丰隆20次,运内八卦50次,食谷不佳者加清补脾胃100次,揉中脘100次,摩腹3min。
治疗-推拿疗法推拿点穴42治疗-推拿疗法刮痧方法取背部两太阳经经部,病人取俯卧位或坐位,暴露全背,用水牛角刮痧板刮痧。风寒型用30%姜汁(即生姜~t30ml-I-开水70m1)为介质;风热型以薄荷液(薄荷10g+开水50ml泡制,l0分钟后取浸出液):暑湿以藿香正气水为介质:寒包热以大青叶液(如薄荷液法泡制)为介质。以中等力度手法刮两背部,以出痧为度。注意皮损、肿块部位勿刮。
治疗-推拿疗法刮痧43治疗-推拿疗法捏脊方法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让患儿俯卧在家长的大腿上,适当固定其头部和下肢,暴露脊背(6岁以上可采取俯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正后方或侧后方呈半弯腰的状态,先在其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摩二三遍,使其肌肉松弛,气血流通。然后两手呈半握拳状,以食指二、三节抵在小儿的尾骨处,向上推起皮肤,再以大拇指捏起,如此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平长强穴位置向上到平大椎穴为止。如此反复操作5~8遍,采用捏三提一法(每捏三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治疗-推拿疗法捏脊44治疗-其它治疗穴位敷贴方法取石膏20g及适量面粉用温水调匀捍成5个如2分硬币大小的小饼,睡前敷于患儿涌泉穴、内关穴、神厥穴,用3cm*3cm大的胶布固定,次晨取下。耳压方法用王不留行子放在3-4mm胶布贴在耳穴上,用拇指与食指相对轻柔或按压局部2~3分钟,使患儿头部或全身微汗出为止。常用穴位耳尖、热穴、皮质下等。
治疗-其它治疗穴位敷贴45治疗-其它治疗穴位注射方法将柴胡注射液缓慢注入所选穴位,每次注入0.5~1ml。常用穴位有曲池、大椎等。灸法治疗取穴肺俞,足三里方法暴露上述穴位,施以雀啄灸,每穴5~7min,以皮肤红晕、湿润为度。每日治疗1次。治疗-其它治疗穴位注射46发热的病因、发病机制发热的病因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可由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和非致热原所致。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和某些体内产物(类固醇等)。外致热原又包括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自细胞介素-8、内皮素等。非致热原包括各种疾病导致的散热减少(如皮肤病、心力衰竭等)、体内产热过多(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持续状态等)、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功能异常(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中暑、安眠药中毒等)和植物神经紊乱等。
发热的病因、发病机制发热的病因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47发热的病因、发病机制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目前一般认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脊髓及延髓、大脑皮质;发热是致热信号(EP)传人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中枢介质释放,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发热中枢介质分为: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有前列腺素E(PGE)、Na/Ca2+比值、环磷酸腺苷(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NO〕和负调节介质〔现已证实有精氨酸加压素(AVP)、黑素细胞刺激素(a-MSH)、膜蛋白Al(annexinA1)〕。调定点的正常设定值在37℃左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可由反馈系统(温度感受器)将偏差信息输送到控制系统,后者将这些信息综合分析,与调定点比较,然后通过对效应器(产热和散热)的调控,把中心温度维持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正负调节相互作用,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从而避免了高热引起的脑细胞损伤。发热的病因、发病机制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48针刺退热的机理研究可能与CSF中cAMP含量减少有关可能是由于电针能够促进AVP的分泌所致可能是通过一种未知方式抑制中枢PGE2的产生或释放而实现的。可能与穴位细纤维(HI、Ⅳ)类感受系统的关系密切。针刺退热的机理研究可能与CSF中cAMP含量减少有关49小儿针灸的注意事项小儿肌肤薄嫩,不易合作,故不宜深刺和久留针,一般采取浅刺、速刺的方法。灸时多采用艾条间接熏灸穴位之法,应注意博湖小儿皮肤不受灼伤。患儿饥饿、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体质瘦弱、气血亏虚者,针刺手法不宜过强。小儿针灸的注意事项小儿肌肤薄嫩,不易合作,故不宜深刺和久留针50谢谢!谢谢!51小麦生长周期小麦生长周期52小麦概述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禾本科作物,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为食用,仅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尤其在北方地区是主要的细粮作物。小麦概述小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禾本科作53我国小麦种植概况我国小麦种植概况54小麦生长周期课件55小麦生长周期课件56小麦生长周期课件571、播种期
播种的日子(9月下旬-10月上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冬小麦的生长发育58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冬小麦的生长发育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593、分蘖期:
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冬小麦的生长发育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60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11月底12月初。冬小麦的生长发育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61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旬3月上旬期间。冬小麦的生长发育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62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63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64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65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66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67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6812、成熟期:(1)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2)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6月上旬。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2、成熟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6912、成熟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2、成熟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70谢谢大家共同学习谢谢大家共同学习71发热的针灸治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发热的针灸治疗72发热的概念
发热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争,阴阳失调的必然现象。发热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不外乎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这里主要是讲述外感引起的发热。
发热的概念发热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73发热的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异常的六气,均可导致发热,尤以火热、外湿、暑邪为主要病邪,又风、寒燥入里皆可化火。六淫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两种以上的邪气兼夹致病,如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热等。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六淫74发热的病因病机感受疫毒
疫毒亦是外来的致病因素之一,属于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致病邪气、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疫疠之毒,其性猛烈,一旦感受疫毒,则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较快出现高热。
发热的病因病机感受疫毒75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导致发热,其途径多是经皮毛、口鼻而入。一般来说,六淫之邪,由皮毛肌腠而入,先滞络脉,由表入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疫毒之邪,多有口鼻而入,充斥人体,循卫气营血而分属上、中、下三焦之脏腑。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导致发热,其途径多是经皮毛、口鼻而入。一般76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即所谓“阳盛则热”。邪热疫毒其性猛烈,起病急,传遍快,故出现热势高等实热之证。发热病变,以阳热为主,其病机最易化火。火热充斥体内,进而伤津耗液。热度之邪过盛,邪毒内传,耗伤营血,易于发生神昏、出血的变证,临床易于发生神昏、出血的变证,即所谓逆传,来势凶险,预后较差。
发热的病因病机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77小儿的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五脏六腑发育不成熟,不完善,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的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是相对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清代吴鞠通将这种生理特点归纳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78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体、智力、功能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完善、成熟。古代一些医家把这种生理特点称之为“纯阳”。《卤囟经·脉法》就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所谓元气未散,指先天禀赋真阴真阳未曾虚耗,能都保证促进生长发育的需要;所谓“纯阳”,是指小儿不断生长发育,表现得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79小儿的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由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抗病能力差,又不懂自我调摄,因此不仅容易发病,而且患病后易于传变。《温病条辨·解儿难》说:“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就指出这一病理特点。且小儿还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80小儿的病理特点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脏气清灵,活力充沛,发病之后,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恢复能力,同时,儿科病因相对单纯,情知致病较少,机体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比较灵敏。
小儿的病理特点脏气清灵,易趋康复81发热主要几种类型
壮热指热势持续,高热不解,不恶寒,体温39℃-40℃之间,甚至更高,达数天至2周之久。一日之内,波动甚小,如气分高热、肺系邪热、热盛之暑热、湿热等。寒热往来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寒时不热,或热时不寒,一日发作数次,如少阳病、疟疾等。发热主要几种类型壮热指热势持续,高热不解,不恶寒,体温82发热主要几种类型潮热指热势盛衰起伏有时,如潮汛一般。外感潮热,多属实证,热势较高,热退不静,定时又复升高,多见于阳明腑实证、湿温证以及热入营血证等。不规则热
指发热持续时间不定,热势变动并无规律,如流行感冒、外感咳喘、风湿热等。恶寒发热
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体温多在39℃以下。热病早期,卫表诸证,均见此热型。发热主要几种类型潮热指热势盛衰起伏有时,如潮汛一般。外感83辨证分型风热犯肺
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汗出头痛,咽喉肿痛,口干而渴,或吐黄色粘痰,舌苔薄黄,脉浮数。温邪内陷
温邪内陷有邪入气分或邪入营血之分。如邪在气分者症见高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红赤,口渴欲饮,咳嗽胸痛或大便秘结,腹部胀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洪数。如邪入营血者症见高热夜甚,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口燥而不甚渴,或斑疹隐隐,或见衄血、吐血、便血,舌红绛而干,脉洪数。辨证分型风热犯肺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汗出头痛,咽喉肿痛,84辨证分型暑热蒙心
症见壮热,心烦不安,口唇干燥,肌肤灼热,时有谵语,甚则神昏痉厥,舌红绛而干,脉洪数。疫毒熏蒸症见壮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烦躁不安,或见丹痧密布肌肤,咽峡腐烂,舌红苔黄,脉数。辨证分型暑热蒙心症见壮热,心烦不安,口唇干燥,肌肤灼85治疗-针刺治疗风热犯肺治法宣散风热,清肃废气。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写法。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随证选穴咽喉肿痛加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咳嗽加列缺。治疗-针刺治疗风热犯肺86治疗-针刺治疗温邪内陷-气分证治法清热祛邪。取督脉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处方大椎曲池商阳内庭关冲随证选穴高热不解加十宣;咳嗽胸痛加中府、尺泽、少商;口渴引饮加尺泽,三棱针点刺出血;便秘、腹痛加合谷、天枢、上巨虚。
治疗-针刺治疗温邪内陷-气分证87治疗-针刺治疗温邪内陷-血分证治法
清泻营血、取手少阴、厥阴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处方
曲泽中冲少冲委中曲池随证选穴神昏谵语加十宣、人中;斑疹加血海。治疗-针刺治疗温邪内陷-血分证88治疗-针刺治疗暑邪蒙心治法
清泄暑热,开窍启闭。取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处方
大椎曲池曲泽十二井穴随证选穴
神志昏迷加人中、百会;口渴引饮加鱼际、复溜。治疗-针刺治疗暑邪蒙心89治疗-针刺治疗疫毒熏蒸治法:清热解毒。取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处方:曲池合谷外关委中陷谷随证选穴:咽喉肿痛加天容、少商;烦躁不安加曲泽;丹痧加曲泽、委中、血海。治疗-针刺治疗疫毒熏蒸90治疗-放血疗法四缝穴
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在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采用快速垂直,点刺1-2mm深。四缝穴,每指点刺1次,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粘液或血液;注意切勿刺伤深部血管。大椎穴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在常规消毒大椎穴部位皮肤,采用快速垂直,散刺3-5次,约刺1-2mm深(亦可用梅花针扣刺),散刺后拔罐,一次l5—20min,去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针刺出血部位。治疗-放血疗法四缝穴91治疗-放血疗法耳尖穴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在常规消毒耳尖部皮肤,用2号注射针头点刺双侧耳尖穴,并挤出血3—5滴。注意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十宣方法常规消毒手指尖皮肤,用2号注射针头快速点刺手指尖距指甲游离端0.1寸处,挤出血3—5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治疗-放血疗法耳尖穴92治疗-推拿疗法推拿点穴方法推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按揉太阳20次,按合谷20次,推天河水100次,揉大椎穴100次,按揉风池穴100次。随证取穴风寒重者加推三关100次,揉二扇门10次,风热重者加推脊柱50次(用葱姜水沾之从上向下推)退下六腑100次,清肺经100次,咳嗽痰多者加揉天突20次揉丰隆20次,运内八卦50次,食谷不佳者加清补脾胃100次,揉中脘100次,摩腹3min。
治疗-推拿疗法推拿点穴93治疗-推拿疗法刮痧方法取背部两太阳经经部,病人取俯卧位或坐位,暴露全背,用水牛角刮痧板刮痧。风寒型用30%姜汁(即生姜~t30ml-I-开水70m1)为介质;风热型以薄荷液(薄荷10g+开水50ml泡制,l0分钟后取浸出液):暑湿以藿香正气水为介质:寒包热以大青叶液(如薄荷液法泡制)为介质。以中等力度手法刮两背部,以出痧为度。注意皮损、肿块部位勿刮。
治疗-推拿疗法刮痧94治疗-推拿疗法捏脊方法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让患儿俯卧在家长的大腿上,适当固定其头部和下肢,暴露脊背(6岁以上可采取俯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正后方或侧后方呈半弯腰的状态,先在其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摩二三遍,使其肌肉松弛,气血流通。然后两手呈半握拳状,以食指二、三节抵在小儿的尾骨处,向上推起皮肤,再以大拇指捏起,如此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平长强穴位置向上到平大椎穴为止。如此反复操作5~8遍,采用捏三提一法(每捏三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治疗-推拿疗法捏脊95治疗-其它治疗穴位敷贴方法取石膏20g及适量面粉用温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委托经营协议
- 202x年终总结工作技术、述职报告模版
- 债务担保合同各方责任二零二五年
- 食堂承包合同食堂承包合同范例
- 医疗服务总结汇报
- 标准物业管理合同二零二五年
- 委派协议书锦集
- 二零二五个体工商户商铺租赁协议书
- 金融债券抵押协议书
- 50项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 北京小客车指标车牌租赁协议模板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用户画像的构建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道德讲堂课件
- 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英语试题及答案
- 学生心理健康一生一策档案表
-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养老照护组”赛项参考试题及答案
- DL-T5190.1-20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 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GCP相关人员职责
- 车辆二级维护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