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临床诊疗规范资料_第1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临床诊疗规范资料_第2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临床诊疗规范资料_第3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临床诊疗规范资料_第4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临床诊疗规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麻痹后遗症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小儿麻痹后遗症是由小儿麻痹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细胞, 引起以肢体肌肉麻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诊断依据 ]病史有小儿麻痹病史, 随小儿麻痹出现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丧失,但皮肤感觉及大小便功能正常。 麻痹程度总是先重后轻,双侧不对称,呈节段性,非集群性,股四头肌受累最多。症状和体征脊髓受累细胞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 可因姿势、 负重等不平衡,出现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三、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提示脊髓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源性损伤。[证候分类 ]一、急性期 自发病到肢体瘫痪,常有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一般 2~5d 体温恢复正常,突然出现肢体瘫痪。二、恢复期 全身症状消失,因脊髓前角炎症消失,受累细胞恢复,肢体瘫痪程度逐渐减轻。三、后遗症期 脊髓受累细胞已不再恢复或恶化,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势、负重等不平衡,出现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鉴别诊断 ]脑性瘫后遗症:为硬瘫,肌张力增强,病理反射多为阳性。[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可中西医结合用药,或配合针灸等办法治疗,后遗症期则以手术矫治为主。二、手术治疗因小儿麻痹可导致多个肢体的不同程度的肌肉瘫痪和畸形,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将几个部位肌肉瘫痪和畸形的常用矫治疗法介绍如下。(一)下垂足的手术治疗1、跟腱延长术:跟腱挛缩而背伸肌有一定的肌力时采用。取踝关节后侧切口,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将跟腱作“Z”字型切断,使踝关节背伸,若背伸仍达不到 90°,应将跖肌切断或关节囊松解,同时松解胫后神经血管,缝合跟腱。术后石膏固定踝关节背伸 90°位3周。若背伸肌无力, 可将胫后肌、腓骨长肌等移于足背。若背伸肌及胫后肌、腓骨长短肌均无力量,也可采用半跟腱前移术,切口较跟腱延长高至小腿小 1/3,将跟腱至正中劈开,并向上游离,足够长时从胫腓骨间隙拉向前方,吻合于足伸趾或胫前肌上,剩余的半侧跟腱再作延长术。2、关节融合术:下垂足的矫正,在学龄前,一般采用跟腱延长术或肌腱移位术,在青少年或成年人可采用关节融合矫治。对下垂程度不重,仅前足下垂者可用跗骨间关节截骨融合术。于足背正中切口,暴露跗间关节,作上宽下窄的“V”形截骨,取出骨片,用手将前半足推向后背侧,使距舟与跟骰之间的切骨面紧密对合,克氏针贯穿固定,缝合切口,石膏固定 2~3个月。若足踝部肌肉全部麻痹, 成连枷踝,或继发踝关节炎,可考虑作踝关节融合术。取踝关节前侧切口,显露踝关节前方及胫骨下端,将关节软骨面切除,从胫骨下端切取一长 5cm宽1.5cm厚1cm的骨条,并在距骨上打一骨槽,将胫骨下端之骨条下滑,插入距骨骨槽内,若骨条不稳,可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 2~3个月。(二)足内翻的手术治疗1、胫前肌外移术:在足背内侧楔骨与第一跖骨关节处作一2~3cm切口,找出胫前肌腱附丽部, 再于踝关节前方胫骨外侧作 3cm长切口,自筋膜下提出胫前肌, 拉动检查附丽片无误后,将其切断并向上游离,自第二切口处抽出。第三切口根据足内翻程度在足背正中、偏外或骰骨部,在跗骨上钻一骨孔,将胫前肌腱经皮下拉至足背,固定于骨孔中。本手术适于腓骨长短肌瘫痪而胫前、胫后肌肌力正常者。2、胫后肌外移术:取足内侧切口,找出胫后肌止点,于内踝后作第二切口找出胫后肌腱,抽动胫后肌,确认无误后于第一切口处切断,从第二切口处抽出,并向上游离,至小腿下1/3处,于胫腓骨间穿过胫腓骨,于胫腓骨前方作第三切口,将胫后肌腱拉出, 再于足背外侧骰骨处作第四切口,将胫后肌腱从第四切口处拉出,在骰骨上打一骨孔,将胫后肌穿过骨孔,并固定于足底,缝合切口,石膏固定 6周。(三)足外翻的手术治疗胫前肌、胫后肌瘫痪,而腓骨长短肌肌力较大,常引起足外翻,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腓骨长肌改道术。方法是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外侧,第 5跖骨基底部、第 1第2跖骨间背侧作第一、第二、第三切口,自第一切口处找出腓骨长肌并切断,从第二切口中抽出,于第二切口把腓骨长肌腱横跨足底部分充分剥离,然后紧贴跖骨底面把整条肌腱的远端从第三切口引出,然后远端从皮下拉到第一切口,并也腓骨长肌腱近端缝合。(四)膝关节畸形手术治疗1、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手术治疗(1)软组织松解术:自膝关节外侧作纵形切口,于髌骨上缘切断髂胫束和外侧肌间隔,挛缩的股二头肌及半腱肌等予以切断或“ Z”形延长,将后侧关节囊近侧切开,骨膜下剥离松解, 并松解腓肠肌外侧头。 自内侧作相对的纵形切口,松解关节囊的后内侧部分和腓肠肌内侧头,最后用纱布条自内向外穿过,将软组织提起,进一步切除关节后的紧张带。软组织术后可用分期石膏矫形,直到软组织挛缩彻底消除,若关节面倾斜严重,尚需作股骨髁上截骨术。( 2) 股骨髁上截骨术: 膝内侧切口, 显露股骨髁上部位,作“V”形截骨,如有外翻时,则内侧多切除一楔形骨块,如屈曲畸形在 30°以上,则作双“ V”形,截断股骨的3/4以上,以手压迫膝关节,造成人工骨折,当从外观上看到膝关节已完全伸直时,即可缝合切口,上一管型石膏。术后将石膏剖开,在 3d内密切观察下肢感觉及血运。石膏固定一月后下床锻炼,两月后去石膏开始功能锻炼。2、膝反屈畸形的手术治疗(1)软组织手术:方法很多,但疗效不甚可靠,有人用阔筋膜及股骨后骨膜作成翼状韧带,与内侧副韧带止点同时移植于膝关节后面,有人用腓骨长肌,于膝关节后作人工韧带重建等,均无肯定疗效。2)胫骨平台抬高术:取前侧切口,在胫骨上端关节面与骨骺之间截骨,将胫骨平台前部抬高,并取髂骨植骨,术后石膏固定 3周,6周后下床活动。(五)股四头肌麻痹的手术治疗股四头肌麻痹很常见, 常用的手术是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代股四头肌术。自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处显露股二头肌的附丽部,自腓骨上切下,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及腓侧副韧带,向上至髂胫束后方游离股二头肌肌腹直至大腿中部。再于膝关节内侧切口,找到半腱肌肌腱,向远方游离,并尽可能长地切断。在髌骨前侧作弧形纵切口,显露髌骨并于髌骨上钻孔,再自外侧皮下隧道拉出股二头肌,内侧皮下隧道拉出半腱肌,分别自髌骨孔中穿过,并牢固地固定于髌骨上。术后石膏托固定 3周。(六)臀肌麻痹的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腹外斜肌代臀肌术, 切口自耻骨联合外缘开始,向上外方沿髂骨嵴的后上至第 11肋骨联合处显露腹外斜肌筋膜后, 顺肌纤维切开一条宽 2cm的筋膜,于耻骨联合处切断,沿腹直肌鞘外缘顺筋切开直至第 10肋骨处转向外侧,松解部分肌腹,再沿髂嵴向后上顺肌纤维方向分离至腋中线平面,将肌肉两边缝合成管状,使大腿外展内旋,显露大粗隆,于股骨大粗隆处前后钻孔,并作皮下隧道至第11肋,将腹外斜肌从隧道拉至大粗隆, 并穿过骨孔缝合固定。术后单髋人字外展石膏固定 4周。三、药物治疗 术后可予以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之剂,内服活血止痛汤加蒲公英、 地丁、连翘等;西药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除去外固定后可配合中药熏洗, 或药物按摩, 使筋肉舒展关节功能恢复。四、康复治疗儿麻后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从发现有肢体瘫痪开始功能锻炼,尽可能使未损害的每块肌肉的功能保持良好, 发挥最大功能, 为日后手术矫正打下基础。手术后即开始进行未固定关节及肌肉的功能锻炼,解除固定后积极开始全方位功能锻炼。对肌腱移位或改道术者,尚有一个肌力再训练过程,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完成这个过程,个别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