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预防控制
1古代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1、中医最早发现传染病;晋葛洪《肘后方》所述的“虏疮”是世界上对天花的最早记载;该书所注的鬼注、尸注实际上就是结核病;所述恙虫病,是由沙虱传播,至二十世纪初美国学者才证明该病的病原是立克次体。2古代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2、中医最早提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据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中出土的秦简证实:秦代已经设立了“疠迁所”,强制隔离麻风病。明代对天花的防治最为重视,已明确分清天花麻疹水痘的区别。至明清两代,人痘接种天花的方法已近成熟。之后传入欧洲才有牛痘接种法,杜绝了天花,这也是中国对免疫学贡献。3古代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3、中医最早开始传染病治疗:治疗传染病,首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4、中医对现代传染病的治疗:艾滋病:有可靠的研究资料证明中医可以发挥作用。可以增加免疫力、减轻症状等。传染性非典:在香港已经证明是有效的。人禽流感、甲流:国家中医药局已经有相应的协定处方。4古代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5、中医名家都是从传染病的防控中涌现出来:张仲景: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李时珍:李时珍20岁那年,蕲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洪水刚过,瘟疫开始蔓延。5一、传染病的概念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6一、概念1、传染病的定义2、传染病特点7概念1、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8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脑、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10种):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广州市(3种):水痘、肝吸虫、恙虫病。91)有病原体: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2)有传染性:可以传播,甚至暴发。3)有潜伏期: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
潜伏期。4)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5)有免疫性:人体感染传染病后,能产生
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2、传染病的特点10传染病的流行现状1、一些已经被控制的传染死灰复燃;2、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11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三)易感人群12
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3构成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4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一)传染源151、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间(隔离期)的重要依据。16
(1)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这段时间。17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①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②根据潜伏期可以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并依此追踪传染源。③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决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检疫期限按最长潜伏期确定。18④根据潜伏期可确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应急接种时间。⑤接触者在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可以作为疫源地消灭的依据之一。⑥实施某项干预措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观察,如发病人数下降,提示该项干预有效。192、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取决于人们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否存在传播该病的适宜条件,以及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密度、动物的年龄、携带病原体时间长短等。20(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在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之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媒介物,例如空气、水、土壤、食物、手、蚊子、苍蝇及日常生活用品等,或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直接接触进人易感者体内的过程。21主要传播途径:①空气传播;②经水传播;③经食物传播;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⑤接触传播。22各种传播途径的特点:1、空气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①传播途径易于实现,病人常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者,病倒常连续发生,若易感者集中,可导致疾病暴发或流行,因此,传播范围广泛。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常见冬春季节发病升高。间隔几年发生一次流行,如登革热。③儿童多发。④地区分布或传播非常广泛,常呈全球分布,发病率高。⑤流行的发生常与居住拥挤、人群聚集、易感者比例高等因素有关。232、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⑴经饮水传播:⑵经疫水传播:①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均有饮用同一水源史;②除哺乳婴儿外,各种年龄、性别、职业者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24③如水源被一次性大量污染,可致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④停止供水或水源经净化、消毒后,爆发、流行即可平息;⑤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的临床症状较轻。25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①患者均有接触疫水的历史;②病例的季节性、地区性及职业性分布特点,均与疫水接触机会有关,下水的季节(雨季、水产品收获时)多见、易与疫水接触的年龄(青、壮年)、性别(男性)、职业(农民、渔民)、地区(水网地区)多见,特别是洪水灾害后易发生爆发、流行;26③如大量人群进入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可发生爆发、流行;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的发生。273、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①患者都有食用被污染食物的暴露史,不吃者不发病;②如一次污染大量食物,在进餐者中可引起爆发、流行,潜伏期短者,临床症状较重;③停止供应该污染食物后,爆发流行即可终止;④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不会形成慢性流行,如果食物多次被污染,流行也可持续较长时间。284、经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有两种方式:1、直接接触传播2、间接接触传播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多呈散发,可形成家庭或同室内成员的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过程缓慢;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和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病例多发;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和严格消毒可减少病倒的发生。29
间接接触传播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例以散发为主,很少造成流行;②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③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多见;④通过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这类疾病的传播。305、经节肢动物传播其传播方式有两种:1、机械性传播;肠道传染病2、生物性传播:疟疾、登革热31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①病例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的地区分布与媒介节肢动物分布一致;②病例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其发病率高低与媒介节肢动物消长、活动季节一致;③病例分布有明显的职业、年龄特点,多见于从事特殊职业人群的成年、男性多见;④一般没有直接人传人的现象。32
6.经土壤传播:经土壤传播疾病的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与频度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337.医源性传播:一般分两类:①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及各种检测试
验时,因使用污染的器械、针筒、针头、导尿管等而感染某些传染病。②生物制品单位或药厂生产的生物制品或
药品受污染而引起疾病传播。348.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由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又称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包括以下三种形式:①经胎盘传播,是指孕妇体内的病原体经胎盘血液使胎儿感染。②上行性传播,是指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③分娩引起传播,是指分娩时胎儿通过严重污染的产道所致的感染。35(三)、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高低取决于人群中每个个体的免疫水平、易感个体(或免疫个体)所占的比例以及人群一般健康水平。人群易感水平可以用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361、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具有免疫力的人口大量迁入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372、使人群易感性增高的主要因素:新出生婴儿增加易感人口的大量迁入免疫人口的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大量死亡38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等因素。其中以气候与地理因素尤为重要。(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水平、医疗条件、卫生设施、防疫工作、生产劳动及居住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宗教等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一切条件。39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一)预防性措施(二)防疫性措施40(一)预防性措施1、经常性措施(1)开展针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2)改善卫生条件,开展消毒、杀虫、灭菌工作(3)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4)加强国境卫生检疫(5)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计划免疫工作412、生物接种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生物接种又称为人工免疫。生物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3)被动自动免疫423、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某些疫苗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控制和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43(二)防疫性措施1、对病人的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应采取“五早”措施,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442、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消除病原携带状态加强教育做好随时消毒调换职业必要时可进行隔离453、对接触者的措施(1)应急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2)药物预防: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采用药物预防。(3)医学观察:对某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的接触者应每天视诊、测量体温,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新病人。医学观察不限制接触者的日常活动。(4)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严格隔离或收留在检疫机构所设立的留验所,在进行医学观察的同时限制接触者的活动范围。464、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对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例如牛、羊、马等如果所患疾病非烈性传染病,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经济价值或虽有经济价值但患烈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疯牛病、炭疽等应予杀灭,如杀犬、灭鼠等。对病畜尸体要彻底焚化或深埋,严禁剥皮食肉。475、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消毒:指消除和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
①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②疫源地消毒是指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消毒。(2)杀虫:杀虫是指杀灭有害昆虫(节肢动物)。杀虫分预防性杀虫和疫源地杀虫。48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是防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依不同传播途途径的传染病分别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49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暂停聚会和集体活动。保持居室开窗通风。空气和污染物体消毒。健康教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面对他人咳嗽等。50肠道传染病加强饮用水管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食品管理51消毒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52保护易感人群免疫预防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药物预防霍乱--强力霉素、四环素流脑--磺胺嘧啶健康教育536、针对易感者的措施(1)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2)加强个人防护547、针对疾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有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除采取一般性措施进行防治外,当地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2.停工、停业、停课;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55传染病常见伴随症状1、发热2、皮疹3、头痛、呕吐4、腹泻56575859606162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1、流感:发病之日起一周。2、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般为腮腺肿胀后9天。3、水痘:隔离至所有水疱结痂脱落,一般为出疹后10天。4、麻疹(风疹):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再延长5天。5、甲肝:发病后1个月。6、红眼病:隔离至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63常见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日期:1、流感:一周。2、流行性腮腺炎:三周。3、水痘:三周。4、甲肝:1个月。5、麻疹:三周。64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3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65
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66
食物中毒: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67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知识产权合同范本:网络游戏软件授权许可合同
- 2025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物理试卷答案
- 酒店内部设计合同范本
- 幼儿照护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孝感市工业学校
- 外贸家具出售合同范本
- 2025共同投资合同
- 2025年建筑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租赁合同》
- 2025中介租房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招聘真题
- 2024年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南充卫生职业学院招聘真题
- 用电知识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联考语文试卷
- 保密知识题库含答案
- 共享农场合同标准文本
- 医院建设项目智能化专项工程技术要求
- 2024年中国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三-国开-参考资料
- 2.2城镇化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 电影《白日梦想家》课件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VISI简单操作说明14070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