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腧穴总论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二、腧穴总论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1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属经络──属脏腑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2、腧穴的分类:经穴腧穴分为奇穴阿是穴2、腧穴的分类:3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和归经的特点,而且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经穴的数目:战国《黄帝内经》约160穴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49穴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穴明-杨继州《针灸大成》359穴清-李学川《针灸逢源》361穴一直延用至今其中一名双穴(十二经穴)309穴一名单穴(任、督脉)52穴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4⑵奇穴——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而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⑵奇穴——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而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经验效5⑶阿是穴——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既无固定位置,又无具体穴名的一类腧穴。“以痛为腧”。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⑶阿是穴——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既无固定6三类腧穴的特点:
三类腧穴的特点:73.腧穴的命名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乳下的乳根,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肿的水分、水道,治面瘫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气血流注的情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大陵、丘墟、太溪等。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天井、屋翳、库房、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名,如阴陵泉、心俞、三阴交、血海等。
3.腧穴的命名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即根据83、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3、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9⑴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
⑴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10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11⑶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机体功能增强某些穴位(同一穴位)当机体功能亢进时恢复正常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⑶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12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⑵体表标志法⑶手指比量法⑷简便取穴法
4、腧穴的定位方法:⑴骨度分寸法13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见P13“常用骨度表”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14腧穴总论课件15腧穴总论课件16腧穴总论课件17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2>活动标志法: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1>固定标志法:18
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指寸法):①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
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19②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②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20③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③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215、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
5、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22
1)五输穴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由浅→深。
1)五输穴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23所出为井,“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所溜为荥,“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所注为输,“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的部位;所行为经,“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宽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的部位;所入为合,“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所出为井,“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24五输穴五输穴25
2)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代原。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治脏腑病变。
2)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26原穴原穴27
3)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首见于《灵枢·经脉》。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有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相互配合使用。原络合用称“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
3)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首见于《灵枢·经脉》。有沟28络穴络穴294)俞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首见于《灵枢·背腧》。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4)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30俞穴俞穴315)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分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5)募穴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始见于《素问·奇病论》32募穴募穴336)郄穴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6)郄穴34郄穴郄穴35
7)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穴位。源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的“合治内府”理论。治疗六腑病变。
7)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36下合穴下合穴37
8)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8)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38八会穴●脏会章门,章门为脾之募穴,五脏皆禀于脾,故为脏会。●腑会中脘,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皆禀于胃,故为腑会。●气会膻中,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为肺,诸气皆属于肺,故为气会。●血会膈俞,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故为血会。●筋会阳陵泉,阳陵泉位于膝下,膝为筋之腑;又为胆经合穴,胆合肝,肝主筋,故为筋会。●脉会太渊,太渊属肺,位于寸口,肺朝百脉,寸口为脉之会,故为脉会。●骨会大杼,大杼位于项后第一胸椎棘突旁,第一胸椎又名杼骨,诸骨自此擎架,连接头身四肢,故为骨会。●髓会绝骨,绝骨属胆经,胆主骨所生病,骨生髓,故为骨会。八会穴●脏会章门,章门为脾之募穴,五脏皆禀于脾,故为脏会。39
9)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始见于《针经指南》。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9)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40八脉交会穴:●公孙通冲脉
合于心、胸、胃
内关通阴维脉●临泣通带脉
合于目外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通阳维脉●后溪通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申脉通阳跷脉●
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通阴跷脉八脉交会穴:41
10)交会穴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黄帝内经》。分布于头面、躯干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10)交会穴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426.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规律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包括分经主治规律和分部主治规律两个方面。6.腧穴的主治规律431)分经主治规律十四经腧穴的主治以分经为基础,既能主治本经的病证,又能主治二经相同的病证,或主治三经相同的病证。说明分经主治既有其特性,又有其共性。1)分经主治规律十四经腧穴的主治以分经为基础,既能主治本经的442)分部主治规律●头、面、颈项部的腧穴,除个别能治全身性疾患或四肢疾患外,绝大多数均治局部病证;●胸腹部腧穴,大多可治脏腑及急性疾患;●背腰部腧穴,除少数能治下肢病外,大多可治局部病证、脏腑和慢性疾患;●少腹部腧穴,除能主治脏腑疾患外,还能治全身性疾患;●四肢部膝肘部以上的腧穴,以治局部病证为主;●肘膝以下至腕、踝部的腧穴,除能治局部病证外,还能治脏腑疾患;●腕、踝以下的腧穴,除能治局部病证外,还能治头面、五官病证,以及发热、神志病等全身疾患。
2)分部主治规律●头、面、颈项部的腧穴,除个别能治全身性45二、腧穴总论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二、腧穴总论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46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属经络──属脏腑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472、腧穴的分类:经穴腧穴分为奇穴阿是穴2、腧穴的分类:48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和归经的特点,而且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经穴的数目:战国《黄帝内经》约160穴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49穴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穴明-杨继州《针灸大成》359穴清-李学川《针灸逢源》361穴一直延用至今其中一名双穴(十二经穴)309穴一名单穴(任、督脉)52穴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49⑵奇穴——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而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⑵奇穴——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而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经验效50⑶阿是穴——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既无固定位置,又无具体穴名的一类腧穴。“以痛为腧”。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⑶阿是穴——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既无固定51三类腧穴的特点:
三类腧穴的特点:523.腧穴的命名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乳下的乳根,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肿的水分、水道,治面瘫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气血流注的情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大陵、丘墟、太溪等。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天井、屋翳、库房、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名,如阴陵泉、心俞、三阴交、血海等。
3.腧穴的命名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即根据533、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3、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54⑴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
⑴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55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56⑶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机体功能增强某些穴位(同一穴位)当机体功能亢进时恢复正常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⑶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57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⑵体表标志法⑶手指比量法⑷简便取穴法
4、腧穴的定位方法:⑴骨度分寸法58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见P13“常用骨度表”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59腧穴总论课件60腧穴总论课件61腧穴总论课件62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2>活动标志法: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1>固定标志法:63
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指寸法):①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
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64②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②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65③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③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665、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
5、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67
1)五输穴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由浅→深。
1)五输穴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68所出为井,“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所溜为荥,“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所注为输,“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的部位;所行为经,“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宽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的部位;所入为合,“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所出为井,“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69五输穴五输穴70
2)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代原。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治脏腑病变。
2)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71原穴原穴72
3)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首见于《灵枢·经脉》。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有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相互配合使用。原络合用称“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
3)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首见于《灵枢·经脉》。有沟73络穴络穴744)俞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首见于《灵枢·背腧》。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4)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75俞穴俞穴765)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分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5)募穴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始见于《素问·奇病论》77募穴募穴786)郄穴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6)郄穴79郄穴郄穴80
7)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穴位。源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的“合治内府”理论。治疗六腑病变。
7)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81下合穴下合穴82
8)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8)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83八会穴●脏会章门,章门为脾之募穴,五脏皆禀于脾,故为脏会。●腑会中脘,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皆禀于胃,故为腑会。●气会膻中,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为肺,诸气皆属于肺,故为气会。●血会膈俞,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故为血会。●筋会阳陵泉,阳陵泉位于膝下,膝为筋之腑;又为胆经合穴,胆合肝,肝主筋,故为筋会。●脉会太渊,太渊属肺,位于寸口,肺朝百脉,寸口为脉之会,故为脉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次结构墙体砌筑劳务分包装配式建筑劳务分包协议
- 27《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5年度生态农业二房东房屋转租服务协议范本
- 针织服装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备案
- 2024年体育新媒体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钾明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Unit 4 Topic 3 Section 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1-2026年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市场调研及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城市房产自愿离婚协议书编制指南
- 2025年度电子产品零售营业员销售政策与客户服务规范合同
- 常用桥牌词语(中英文对照)
- 小升初、小学生满分优秀作文汇编100篇
- 次声波在临床医学及麻醉中的作用 次声波在临床麻醉中的作用
- 加盟招商方案PPT模板
- 中石油HSE培训试题集(共33页)
- 2022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TS16949五大工具:SPC
-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 贵州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 [方案]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设备安装检验批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