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集群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1.gif)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2.gif)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3.gif)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4.gif)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32fd12ba515eecddcf4afdf8112bb7f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自然:为什么自然环境中有这么多道路、建筑、流等人文现象?人文:为什么这么多道路、建筑、流等人文现象在特定自然环境里凸现?——人文与自然的选择、适应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啦,就变成了路。——自然差异与人文层次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加快,创新日益依靠企业间的合作、网络化以及知识机构和企业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出现了产业集群。如美国的硅谷与128号公路附近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意大利北部的皮革与服装产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台湾的计算机产业集群,广东东莞的计算机配套产业集群,浙江的轻纺与日用小商品产业集群等。主要内容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理论基础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三、旅游产业集群现象、过程与特征四、旅游产业集群模式、路径与格局五、旅游产业集群因子、函数与规律六、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与模型七、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效应研究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理论基础1.1相关概念集中——集聚——集群产业集聚:韦伯(A.Weber)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他认为,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仅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这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工业化,这是最重要的高级集聚阶段。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相关或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集群还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区域核心竞争力。集中-状态集聚-过程集群-结果1.2理论基础(1)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2)马克思分工与协作及资本集中论述(3)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4)韦伯的产业集聚理论(5)技术创新理论(6)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7)增长极理论(8)团队生产理论(9)新产业区理论(10)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传统的三种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但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除吸收了前三种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以外,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的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1、梯度推移理论
这种理论把工业的生命循环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开发中,认为产业结构、新技术与生产力等遵循由高到低梯度转移的规律。我国一些学者把全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看成三个不同的梯度区,认为通过梯度推移,西部地带在产业技术加速转移中会逐渐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2、增长极发展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增长极可以由大至小逐级传递。它强调在经济总量有差异化的同时,还必须关注结构性的差异化:并不是所有产业都具有相同的发展速度,而是在不同时期,快速增长往往相对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然后波及到其他产业和企业,集中快速增长的工业中心,就是区域的增长极。这种发展战略也坚持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观点,其积极意义是通过引入空间经济变量,丰富了非均衡发展理论抽象的经济分析内容,但有关增长极的数量、门槛规模、内部产业结构及其区位与时间选择等一系列技术性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在实际应用中还是难以实行。3、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这是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为解决重大国民经济任务而采用的一种地域生产组织形式,一般由国家一次性大规模投资而形成,是跃进而不是渐进式发展模式。它大致由核心类(生产综合体主导专业化部门中大型联合企业)、主体类(与核心企业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各种企业)、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构成。地域生产综合体最大特点在于强调它能比企业单独布点带来更大的聚集经济效果,以及企业在生产上的相互补充可以获得垂直一体化利润。但这是一种典型计划经济、买方市场、更多考虑生产成本优势的模式,在当前生产普遍过剩的市场经济下,必须从价格竞争转变到非价格竞争为主上来。4、产业集群的理论要点
首先从纯经济学角度,主要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小吃一条街),认为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其次从社会学角度,主要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认为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第三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王缉慈、童昕,2001)。在世界经济地图上产业集群区域都显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力,其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成本、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以及市场竞争优势等方面(魏守华,2002)。1.3集聚产业分类1.3.1传统产业空间集聚农业产业空间集聚
如花卉种植(萧山新街“花木之乡”、兰溪兰花村等);蔬菜种植与加工;海产品捕捞、交易市场与加工等(沈家门渔港、舟山盐场等)泰国金融风暴后的崛起很大程度也是由于政府实行的一村一产品的特色农业发展。工业行业空间集聚
如制造业(计算机和生物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常熟、张家港、宁波、义乌和晋江、石狮)(王缉慈2001;2002;朱华晟,2002);电子、电器及IT产业(柳市、苏州、东莞);其他(水晶、木业、皮革等);1.3.2新兴产业集聚计算机与生物等新兴产业集聚现象1.3.3服务业集聚服务业本身就是集聚性很强的行业,服务业的集聚既有同行业的集聚,也有异种行业的集聚,集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获得集聚利益。郑金梅(2001)关于服务业接触与空间聚集关系之研究:台北市广告业为例。文化产业集聚(创意产业、动漫产业);服务业集群(金融、餐饮:朱永,2004;)旅游业(景区、主题、饭店等行业)广告业集群(李蕾蕾,2005)现代服务业集聚:大都市金融服务业集聚(杨亚琴,2005)如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会展经济集聚(王云龙,2003);上海、南京与天津等城市已经规划服务业集聚基地建设。商业集聚:(蒋三庚,2005)商业集群: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南京新街口;专业市场集聚如义乌小商品、绍兴纺织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2.1国外研究2.1.1旅游要素资源的集聚
其一,主要是主题公园集聚的问题(如美国加州的主题公园集聚)。美国北达科他州旅游集群、加拿大的葡萄酒及农业旅游集群、阿尔卑斯山的健身旅游集群等国外旅游集群大量案例显示,旅游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具有聚集特征的产业。其二,是城市旅游的集聚。有学者认为城市旅游与其基础性附属性旅游要素密切相关,并且共同构成旅游吸引力的源泉(Jansen–verbeke,1994),他认为附属性要素包括商店、饭馆、酒吧、酒店和娱乐设施等。基础性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相互邻近形成集聚,对游客的吸引力远大于对非邻近区域的要素,因此,一个城市可能存在几个旅游集聚或集群,空间独立、特色各异,并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Hughes.1998)。在美国东部,也已经形成明显的都市群旅游密集带(金卫东,2005)。其三,是城市郊区与乡村旅游业的集聚问题。如DavidB.WeaverandLauraJ.Lawton关于游客对城乡边缘地带旅游产品集聚整合的态度研究(2004)。2.1.2旅游客流集聚研究表明,旅游流集聚与扩散受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BobMckercherandAlanA.Lew.2003;McKercherB.1998.Hanson,S.1980)。消费者决策行为往往受旅游产品与服务集聚的影响,且旅游信息来源的群聚表现出多种方式,游客消费的不是单个旅游服务,而是整个系统,因此对旅游品和旅游服务集聚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服务链(Bieger2002;LovelockandWright1999;Getz1986)、旅游消费链(WoodsideandMcDonald1994)。休闲旅游目的在于经历多样化的旅游吸引力(Krippendorf1987;Kaspar1991)。
根据Inskeep(1991),Leiper(1990),orMacCannell(1976)的研究,旅游吸引力是由人文元素、中心元素和市场或信息元素的组合系统,区域旅游吸引力只有当三者形成集聚才能产生(Leiper1990)。在游客动机分析、需求预测与目的地选择等方面,已经形成游客流旅游动力模型(Syriopoulos.T.C,1995)。Song.H.,&Witt.F.S.2000的矩阵模型JohnCoshall.2000的光谱分析模型
Syriopoulos.T.C,1993的AIDS模型
Sarath
Divisekera2003的成本偏好模型等游客流需求预测模型Rugg.D.1973、Crouch,G.I.1992、MarshaDurhamLoda.2003等学者的游客流目的地选择模型;Halperin,W.C.,andGale,N.1984、HelenCouclelis.1986、BongkoshNgamsom,2001等人则研究了游客流的空间决策、空间行为及替代模型;还有学者建立了集体旅游的选择模型(AstridD.A.M.Kemperman.,etc.2000)并探讨了集体旅游选择对重复旅游的影响(Bongkoshngamsom.2001);在人口迁移集聚研究方面,形成引力模型和poisson回归模型;JordanRappaport.2004的新古典空间均衡模型;整体线性模型GLM(PaulJ.BoyleandRobinFlowerdew1997)。在案例研究上,英国研究表明,旅游产业在地理空间上有着不同的分布形式,受旅游产品成本与市场分布的影响(WilliamsandShaw1990),伦敦作为中心,吸引着54.4%英国的国外游客(Williams1997)。在国内的客流集聚研究方面,英国大众旅游相对集中在贫穷地区如东南部海滨区,但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新旅游形式的出现,游客集聚重新进行分布,从较贫穷地区向较富裕地区转移(WilliamsandShaw1995),尤其是70年代早期以来,国内长线假日旅游不断下降,而商务旅游和短程旅游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旅游资本与旅游活动在区域空间内的重新分配(WilliamsandShaw1995)。2.1.3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国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直接研究,大量出现在政府的旅游发展报告中。1999年一份关于南非旅游产业集群的文献中,提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旅游产业集群的层次、旅游产业集群链及旅游产品整合等基本思想,并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南非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机理和一般范式;2001年,美国蒙大纳州的政府年度经济报告以“优势企业和旅游产业集群”命名,重点阐述了旅游产业集群与一般产业集群的区别,构建了蒙大纳州旅游产业集群系统框架,并结合蒙大纳州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2001年,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一份旅游产业集群报告书中,提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结构及竞争环境,并将北达科他州的旅游产业集群与蒙大纳州的旅游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酒业学院97级的几位MBA学员进行了一项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分析了葡萄酒产业集群与旅游产业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2年,在一篇名为《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圣保罗生态旅游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论文中,提出了圣保罗生态旅游圈的创新发展模式,并结合重要的项目研究,将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作为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圈的重要战略。显然,国外政府、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旅游产业集聚及集群现象,开始了对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与旅游产业集群相关联的诸多概念、思想、发展问题及发展战略等已经被提出。此外,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能够为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但大多数研究只体现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深入到企业层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国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间接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旅游产业的空间分布、旅游系统和旅游社区等的研究上,鉴于这些方面己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并没有直接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考虑。2.1.4区域旅游集聚效应研究1)旅游设施的空间布局决策模型MargaretDeery的中心边缘地选择模型(MargaretDeery,2002);旅游地空间规划模型(HayesRoth,B.,andHayesRoth,F.,1979)旅游购物点集聚及区域发展规划(GetzDon.2000)等。在旅游信息集聚方面,研究表明,游客寻求附加信息的感知成本较高时,就会降低信息搜索频率和旅游消费动机(LeeandCunningham2001;Porter1985).2)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对旅游产业的集中度研究,还涉及到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企业并购重组和结构优化等,企业的集聚可以提高规模和市场集中度(GomezandSinclair1991),对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企业横向与纵向一体化进程不仅促进跨行业对旅游业进行投资尤其是旅游设施方面(Ioannides1995).而且可以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和确定影响力价格(ShawandWilliams1994).研究表明,英国前五位旅游销售商市场份额从1983年的49.5%、1986年的61%增长到1990年的72%(O’Brien1998),同时前五位旅行商市场份额从1986年21.4%增长到的1990年46%(Saltmarsh1986)。2.2国内研究进展(1)旅游资源的空间集中分布我国世界遗产地的凝聚型分布,且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周边、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以及中国西南部(吴必虎,2004);或通过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空间分析手段,对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在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吴必虎.2003,陈亮,2005,博士论文)。品牌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与分布研究(李经龙.2005);皖南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章锦河,2004);红色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研究(魏鸿雁,章锦河,2005)旅游资源群研究(席建超等,2004)。图1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分布图Fig.1ThespatialdistributionofChineseRedTourismclassicalscenicarea(2)旅游要素的空间集聚目前对旅游要素的空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范围内的旅游景区空间形态和分布规律旅游景区与旅游要素的空间关系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系统的研究(3)旅游流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空间结构是自然社会过程的运作及输出所隐含和组织的空间模式(Gregory.D.1988)。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结构的基本内容(张捷,1995),是旅游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有关旅游客源的空间分布有一些案例描述和阐释(吴必虎,1994.1997;陆林.1996,章锦河,2004)。江苏国内游客的空间集聚(吴泓等,2003);北京客流主要集中在以故宫为中心的旅游区(牛亚菲,2005);游客流群体规模集聚研究(李淼2004硕士论文)区域旅游流的内聚研究(薛莹2005博士毕业论文)以西安为例探讨国际客流的空间积聚转移现象(马耀峰.1999)以因子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进行统计研究,我国已经形成5和主要的旅游集聚场(目的地)和4个旅游扩散场(客源地),并认为旅游资源引力是旅游流空间集聚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与文化是扩散的主要驱动力(章锦河,2005)(4)中介信息流空间研究旅游网站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现象(张捷,2004)。(5)旅游企业的公司选址问题以南京饭店空间布局为例,研究旅游设施的集聚问题(胡志毅等,2002);以主题公园为例讨论景点集中布局的优势(保继刚,1994)其次,是在核心区旅游集聚基础上,应用核心-边缘理论探讨区域旅游规划的问题(汪宇明,2002);(6)旅游集群研究——旅游集聚研究领域拓展。世界旅游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旅游产业集群现象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现象存在于旅游发展的实践当中。从传统的旅游业三大领域—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扩展到涉及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以旅游企业为基础,社会其他各类企业为补充的产业集群(邓冰等,2004)。——重点旅游集群(主题公园)研究。根据深圳华侨城控股公司对世界主题公园娱乐业的调查表明,到上个世纪末,日本已经有80多个大中型的主题公园,欧洲的同类主题公园也达到了100家,这些主题公园都集聚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周围。(庄军,2005;聂献忠,章锦河,2005)——集群发生地域研究。旅游度假区(主要指的是国家旅游度假区);环城游憩带(吴必虎,2001);著名景点周围(主要是指旅游产业围绕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周围集聚,形成宾馆酒店、旅行社、交通服务中心等)。针对目前存在的丰富的旅游产业集群现象,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加以了考虑,并且都是以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为基础而拓展开的。其一,旅游企业集群:旅游企业集群可以定义为聚集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协同工作,提高其竞争力。旅游企业集群包括旅游吸引物、提供完成旅游活动必不可少的服务的部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支持辅助的企业与部门。旅游集群不是从地理角度来定义的,它更多地关注特定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价值链上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通过联合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能提高效率,从而增强整个旅游地的竞争力”(尹贻梅,2004)。论文《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提出,将企业集群4战略引入到旅游目的地发展中来,认为这是一种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的战略模式,并界定了旅游企业集群的定义、分析了旅游企业的优势、讨论了旅游企业集群的构成并提出了发展旅游企业集群的战略(尹贻梅、刘志高.2003)。旅游企业集群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集群理论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紧密耦合,旅游企业集群效益构成区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旅游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要求实施旅游企业集群战略,以有效提升区域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实现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宁奉菊.2003)。其二,旅游产业集群(1)具体案例研究:对武陵山区的集群研究(麻学锋.2005);对图门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李凤霞2005硕士毕业论文)、上海旅游集群发展(刘恒江,2004)(2005年8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报》)(2)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综合研究,主要涉及到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模式和意义等研究(庄军.2005硕士毕业论文;2005论文)(3)对旅游产业链及关联产业的研究,李万立在《旅游产业链与中国旅游竞争力》,一文中,分析了旅游产业链,并围绕如何提升中国旅游竞争力提出了旅游产业链建设途径(李万立.2005);有的学者从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带动作用入手分析旅游产业集群现象。如郭荣朝在其《物流业与旅游业互动研究》一文中,阐述了物流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整合对策(郭荣朝.2004)。刘恒江在《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化发展研究》一文中,论述了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设计出基于世博会的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刘恒江.2004);此外,有的学者还从创新的角度来对旅游产业集群加以了分析。如麻学锋在其题为《旅游业产业集聚的创新研究》一文中,着重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现状,旅游产业的集聚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时意义,并且提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措施(麻学锋.2004)(4)有的学者在研究中,则重点分析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机理和细部架构。袁莉在《聚集与旅游产业群的培育》一文中,认为现代旅游产业有明显的产业聚集优势,并对如何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做了详尽地阐述(袁莉.2004)。邓冰等在其题为《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一文中,列举了旅游产业集群现象,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同时阐述了政府在旅游产业的集聚过程中的基本作用(邓冰等.2004)(5)有的学者从特种旅游产业层面来进行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如龙勤在其题为《建立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簇群的意义与构想》一文中,将波特的集群理论应用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中(龙勤.2002),这是现今所能见到的关于旅游产业集群方面最早的研究;有的学者的研究围绕“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展开。刘恒江在其题为《上海旅游产业簇群研究》的论文中,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上海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论述,认为集群能有效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刘恒江.2003)。由此可见,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我国学者一定的关注,开始从多方面来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理清旅游产业集群的系统架构,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演进的研究也显得较为薄弱,这不能较好地反映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机理及存在意义。2.3研究启示要素资源空间配置机制、效率评价;空间旅游业集聚行为;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机制和动力模型三、旅游产业集群现象、过程与特征3.1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条件1、主体(集聚主体)旅游企业和旅游相关企业在某地成块集聚。这是旅游集聚的第一个必要条件。2、客体(客观地理环境)3、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中介信息体(信息与配套)3.2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过程1、集聚的动态演进与强化(1)内部分工(2)需求扩大2、区域旅游集聚与扩散的互动3、集中-集聚-集群先有旅游集中,后有旅游集聚,并逐渐形成旅游集群。3.3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类型1、景点集聚(自然分布、空间集聚)传统的、自然形成的集中人为集中:如横店影视城、深圳华侨城、无锡与苏州华侨城以鲜明的主题,融合建筑、产业和城区内涵。华侨城的四大主题公园让社区有了多元文化的硬件基础,由威尼斯酒店等组成的星级酒店群、以铜锣湾广场为主体构成的华侨城片区购物休闲娱乐区,以汉唐大厦为枢纽的现代商务办公中心、以何香凝美术馆和华夏艺术中心为平台的展览、演出等文化中心,以华侨城中小学、国际幼教中心、中旅学院为核心的教育体系等等,构成相关的辅助产业集群,共同为社区提供了齐全的配套服务,华侨城以完善的公共配套,提升城区的文化价值和服务能力,让片区整体的居住档次有明显的提升。华侨城: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村2、餐饮、饭店业集聚(高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浦东陆家嘴、人民公园、静安公园和徐家汇华亭附近)3、休闲娱乐业集聚(如各类休闲吧、酒吧、水吧等)4、旅游商业集聚(旅游购物等),保继刚,2004上海豫园商城、义乌小商品市场、杭州丝绸市场等5、旅游信息服务集聚:网站、旅游会展中心6、旅游交通集聚(上海、杭州等地的旅游集散中心等)3.4我国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的地理分布空间集聚的地区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空间集聚的行业差异休闲服务(城市商业区或郊区):景点(自然景点、主题性景点)饭店服务业集聚(陶健,2005):高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浦东陆家嘴、人民公园、静安公园和徐家汇华亭附近。3.5区域旅游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1、产业特征
2、组织特征
3、经济特征
4、发展特征
5、环境特征
6、时间上的阶段性、动态性、持续性、区域性、每个街道的休闲指数、集群指数7、行业上的寡头垄断性——旅游集聚与横向、纵向一体化的关系主题旅游景点的集聚、饭店行业向垄断集团集中、饭店向主要路段集中(如上海)如上海饭店的六州系、万豪系、雅高系和锦江系四、旅游产业集群模式、路径与格局
4.1区域旅游流的空间集聚驱动模式1、市场主导型:市场推动-推力2、资源禀赋型:资源拉动-拉力自然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区域旅游流空间集聚动力模式,主要受基础要素、市场要素、外部性等三大因素影响:内在集聚模式:增长极模式(品牌景点带动型):普陀山、黄山、张家界等;中心引力模式(中心城市圈层型):上海、杭州、北京等;点面扩张模式:江南六大古镇、深圳主题旅游集群;线性拉动模式:三江两湖、长江三峡、海滨旅游带;互动整合集聚模式:环太湖周边城市与景点、大九寨旅游区等3、政府扶持型:政策引导-推力决策导向:政府和企业主的决策外部促动集聚模式:交通促进、政府行政促进(政府引导与激励行为)、市场推动4.2空间集聚路径集聚、扩散、组合、突变4.3旅游业集聚的空间格局(1)区域旅游业空间流动特征与表现形式(单点-城市间、城市与景点间的流动)(多点-单个景区景点)(多点-多个景区景点)(2)空间结构特征点线结构棒槌型结构哑铃型结构圈层结构五、旅游产业集群因子、函数与规律5.1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的划分与界定划分为:基本因素、集聚因素——旅游要素流的空间集聚:基础性旅游要素集聚:自然景点开发、主题公园、基础性配置性要素的集聚:饭店等服务设施集聚、娱乐设施问题、——游客流的空间集聚:主要表现、从众行为——旅游信息中介流的集聚:专业化网站、旅游交易会(2)要素社会属性划分自发型、引导型、突变型(事件)(3)集聚要素结构的划分基础性集聚要素:景点、信息与客流集聚、旅行社与导游集聚等关联性集聚要素:人才集聚、网络集聚配置性集聚要素:5.2区域旅游业集聚函数集聚函数:评价区域旅游要素集聚影响力大小
关键变量:一般变量:配置性变量:——随地区、时间、市场环境、政策等各有不同,因此没有固定统一的关键变量存在;而且同一地区来说,也有阶段性的差异化——旅游流集聚(要素、客流)虽然与预期报酬率、流动成本密切相关,但与历史经历、体验同样关联。5.3区域旅游业集聚规律1、集聚指向2、集聚层次与集聚水平(集聚度Cn
)(1)集聚层次三个层面是否关联?是否是机制?细化和具体、创新研究?)——企业层面(分行业集聚度:集聚度Cn)进入市场中心渠道的改善、外部经济性的增强——产业层面(整体产业集聚度:集聚度Cn)产业内连接关系的改善、关联配置性产业的完善——地区层面(地区集聚度:集聚度Cn)产业间城市化(旅游城镇化)的经济、关联拉动性(2)集聚水平——集聚规模——集聚成长性六、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与模型6.1空间集聚的动力1、比较利益与比较优势2、互补利益与互补优势3、空间竞争下的选择利益6.2空间集聚机制1、企业层面上——中心企业发展理论、外部规模经济空间集聚的动因差异(客观动因、主观动因):机会成本方便性、产品差异化集中、旅游收益扩大化流动路径选择成本函数选择模型空间决策与行为的替代模型2、产业层面上——产业关联带动、地方化经济基本要素、市场要素和外部性要素的连接关系产业链与价值链模式,找出集聚的规律3、区域层面上——区位形成理论、城市经济6.3空间集聚模型空间集聚整体(Moran)模型:空间局部集聚(Moran)模型:产业、空间与市场等层面上空间集聚模型的建立:浙江12地市为样本,分析01和04年旅游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包括要素集聚水平与产业集聚水平等),以Moran和Geary统计量和散点图6.4空间集聚指数与竞争力评价1、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的度量指数(1)产业集聚的定量识别方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多元聚类方法图论法(2)度量指数基尼指数Elisson-Glaeser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葛莹,2005)2、竞争力评价区域旅游集聚竞争力3、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评估与动态优化游客消费行为与旅游集聚动态优化模拟研究七、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效应研究7.1经济效应1、内部规模经济2、外部经济与地方化经济3、产业经济效应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产业成长与集群扩张4、市场效应7.2区域效应区域规模、区域叠加、区域外部性、区域再造效应1、集群化(clustering)与产业集群(tourismcluster)成长集聚竞争优势旅游产品集群CHD(中央酒店区)、主题公园集群问题TTD(主题旅游区)、饭店业集群旅游服务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2、优化效应——结构效应结构的完善:功能完善化、差异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制度多元化结构的整合:结构整合、结构治理、结构的关联延伸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向相关产业的延伸拓展如文化旅游、影视旅游、购物旅游、学习旅游等结构的优化升级:结构优化升级3、整体效应——空间一体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A卷)
- 学习培训指导服务协议书(7篇)
- 2025年企业员工流动性协议书
- 2025年彩涂板(卷)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促销礼品租赁合同文本
- 2025年音频切换台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汽车保养维修服务合同示例
- 2025年保险公司合作综合协议
- 2025年共同投资申请谅解协议框架
- 2025年企业复苏与和解协议大纲
- 基金应知应会专项考试题库(证券类190题)附有答案
- 快速入门穿越机-让你迅速懂穿越机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幼儿园卫生保健开学培训
- 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试剂条生产工艺的优化
- 食材配送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新目标(goforit)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全册教案-unit
-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课件
-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课件
- 2016-2023年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