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3.7 核能(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1.gif)
![课课练3.7 核能(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2.gif)
![课课练3.7 核能(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3.gif)
![课课练3.7 核能(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4.gif)
![课课练3.7 核能(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394945efd3840d4b10b694afb5f7c9e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课练3.7核能(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节
核能
1.了解核能的概念,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2.了解核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其中各环节的能量变化。
3.了解放射性的含义,了解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其应用。
1、核能: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也称原子能。
2、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重核裂变(原子弹的制造原理)和轻核聚变(氢弹的制造原理)。
3、放射线的应用:可以诱发变异,培育优良品种;用y
射线做手术——γ刀;用射线来杀菌、保鲜等。
4、核电站中的能景转化: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5、常见的放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重要提示
1、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裂变核能在人工控制下缓
(?http:?/??/?.?)慢、
平稳地释放,因此人们建造核电站来发电,利用裂变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用释放的能量加热水,使水汽化推动汽抡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21-
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1·c·n·j·y
3、放射性物质不一定是核反
(?http:?/??/?.?)应的产生,许多天然物质也具有放射性,只要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澎响。但核泄漏是指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危及生物的生命。21
cnjy
com
考点一、裂变和聚变
例1、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B.中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核力做功有可能释放出核能
D.用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
【解析】A、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故A错误;
B、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故B错误;
C、当核力对核子做正功时,原子核要释放出核能,故C正确;
D、核反应堆中,是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不是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故D错误。
故选:C。
例2、图1和图2是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http:?/??/?.?/??)
(1)图1是
反应,这是
变的原理,不加以控制,是制造
弹的原理。
(2)图2是
变的示意图,不能人为控制,是制造
弹的原理。
【解析】(1)图1是铀核
(?http:?/??/?.?)吸收一个中子以后,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链式反应是核裂变的原理,不加以控制,是制造原子弹的原理。
(2)图2是由质量小的氘原子和氚原子,发生原
(?http:?/??/?.?)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氦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核聚变不能人为控制,应用氢弹制造。
故答案为:(1)链式;裂;原子;(2)聚;氢。
考点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例3、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C.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核能
D.核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解析】A、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错误,符合题意。
B、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正确,不合题意。
C、核能是指重核裂变或轻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正确,不合题意。
D、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020?鼓楼区校级模拟)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核
(选填“聚变”或“裂变”)来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将
能转化为电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来获取能量的;
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1-c-n-j-y
故答案为:裂变;机械。
考点三、放射线
例5、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
(?http:?/??/?.?)来了希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都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使我国31个省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污染,则关于核辐射及核能的利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出处:名师】
A.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B.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β射线是带正电的氮原子核流,γ射线是穿透能力很强的
电磁波
C.人体接受少量的放射性辐射、强剂量或长时间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D.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控制的链式反应装置,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会对它造成影响
【解析】A、放射性元素主要是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三种射线,故A正确;
B、α射线是带正电的氦原子核,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是穿透力很强的电磁波,故B错误;
C、人体在少量的辐射下是无害的,但如果辐射剂量过大,时间过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故C错误;
D、核反应堆是利用吸收中子等方式控制原子核
(?http:?/??/?.?)的链式反应,让反应缓慢进行;在运行中要求严密封闭,但若遇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可能会产生核泄露,故D错误;
故选:A。
例6、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巨大,有助解决能源危机
B.人们目前可以控制聚变反应的速度,核电站是利用这一形式将核能转换为电能
C.放射性元素只放射出β射线时,该元素原子内质子数发生变化
D.放射线可以杀菌,所以辐射可以用于食品的消毒
【解析】AB、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链
(?http:?/??/?.?)式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不属于化学变化,也不属于物理变化;核裂变是可控链式反应,核能能量巨大,有助解决能源危机,故AB错误;【版权所有:】
CD、核裂变时,放射性元素只放射出β射线时,该元素原子内质子数发生变化,这些射线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故不能用于食品消毒,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020?思明区校级二模)下列关于核能开发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开发核能会带来可怕的核泄漏,产生放射性污染,所以人类应停止开发核能
B.核能是一种稳定、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其它新能源不可能替代的
C.福岛第一核电站开发核能是利用可控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D.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控制的链式反应装置,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会对它造成影响
【解答】A、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会使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但合理开发核能能解决人类能源危机。故A错误;
B、核能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但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时释放的大量能量来发电的,是可控制的。故C正确;
D、核反应堆是可以进行链式反应的可控装置,但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可能对核反应堆造成影响,甚至发生核泄漏。故D错误。版权所有
故选:C。
2.(2019?滕州市校级二模)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为()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电能﹣﹣内能﹣机械能
D.核能﹣电能﹣机械能﹣内能
【解答】核电站能量转化的过程是:
(?http:?/??/?.?)通过核反应把核能转化为内能,得到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气轮机转动,把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气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得到电能。
故选:B。
3.(2018?沂源县一模)图中是核电站工作的流程图,关于流程图中各装置的能量及转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堆靠核裂变提供核能
B.汽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获得电能
D.多次能量的转化均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解答】A、核电站利用可控的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故A正确;
B、在汽轮机中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汽轮机的机械能,故B错误;
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多次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均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B。
4.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http:?/??/?.?)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下列属于氢弹原理的是()21·世纪
教育网
A.核聚变
B.核裂变
C.先聚变后裂变
D.先裂变后聚变
【解答】核聚变是指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就变成了一个氦核,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故A正确。-2-1-cnjy-com
故选:A。
5.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我国陆续建造了一些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聚变
B.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然气
C.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D.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解答】A、核在裂变和聚变时都能释放能量,但是由于核聚变不容易控制,故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的核裂变,故A错误;【来源:21cnj
y.co
m】
B、核电站使用的就是核燃料,而不是石油或天然气,故B错误;
C、放射性元素主要是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三种射线,故C正确;
D、核电站中将核能先转化为介质的内能,再推动发电机的转子转动,转化为机械能,并在发电机中最终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C。
6.(2020?韶关一模)
(?http:?/??/?.?)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核电站是利用核的
(选填“裂变”或“聚变”)来获得核能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途径;太阳的本质便是个巨大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工厂,提供了对地球至关重要的光和热。
【解答】核电站是利用核的裂变来获得核能,图甲是和裂变的链式反应。太阳的本质便是个巨大的核聚变工厂。
故答案为:裂变;甲;聚变。
7.(2020?太和区校级模拟)如图甲
(?http:?/??/?.?)是汉能便携式薄膜太阳能发电书包,这样的书包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
(填“聚变”或“裂变”);如图乙所示,该书包左侧肩带设计有大小吸盘,由于
的作用,可以在此处放心安放手机。该书包带有两个USB接口,利用该书包给手机充电时,书包相当于
(填“电源”或“充电器”)
【解答】(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该书包左侧肩带设计有大小吸盘,将手机压在吸盘上,挤出吸盘内的空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手机被紧紧压在吸盘上;可以在此处放心安放手机;
(3)利用该书包给手机充电时,书包提供电能,转化为手机电池的化学能,其作用相当于电源。
故答案为:聚变;大气压;电源。
8.(2020?苏州一模)20世纪初,科学
(?http:?/??/?.?)家认识到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发现了获取核能的途径。其中当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会分裂成质量大致相等的两个原子核的过程,称为
。另一种获取核能的方式称为原子核聚变反应,人类最早发现的核聚变反应是
内的核反应。最早实现、最著名的人工核聚变反应是
。
【解答】当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会分裂成质量大致相等的两个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裂变;
人类最早发现的核聚变反应是太阳内的核反应;最早实现、最著名的人工核聚变反应是氢弹爆炸。
故答案为:核裂变;太阳;氢弹爆炸。
9.(2020?射阳县模拟)“中国环流器二
(?http:?/??/?.?)号M”被称为“人造太阳”,它主要是让含有质子和
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
(选填“裂变”或“聚变”),从而获得巨大核能的研究装置。这与
(选填“原子弹”或“氢弹”)获得能量方式相同。
【解答】氢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获得巨大核能,与氢弹获得能量方式相同。
故答案为:中子;聚变;氢弹。
10.(2020?广东模拟)2011年
(?http:?/??/?.?)3月11日14点46分,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瞬间扑向几乎日本全部沿海地区,继而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露,如图1所示。
(?http:?/??/?.?/??)
(1)强烈地震全面瘫痪了日本震区的地面交通,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及时了解震区的受灾情况。如图1所示拍摄到的照片通过
传回地面;
(2)海啸时产生的“水墙”速度很大,具有很大的
能,破坏力很强;
(3)核电站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
(选填“裂变”或“聚变”);
(4)为了给处于高温中的核反应堆外壳降温,消防员通过喷水的方法来有效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特性;网
(5)福岛核事故达到了七级,使得大量的核燃料外泄,周围的人们处在核污染中。图2中是核辐射标志的是
。
(6)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t的核
(?http:?/??/?.?)燃料,而同等规模火电站每年需要6×106t的煤炭。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煤炭的热值为3×107J/kg)。
(7)“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说法中需要改正的是
。
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
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空酒瓶等送到废品收购站
D.及时将生活垃圾,废电池装在一起丢入垃圾箱。
【解答】(1)卫星通信范围大而卫星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传递信息;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它的大小定义为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所以海啸产生的水墙具有很大的动能;名师原创作品
(3)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厂。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消防员可以进行有效降温。
(5)图中表示核辐射标志的是C;
(6)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qm=3×107J/kg×6×106×103kg=1.8×1017J;
(7)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角度来分析,
(?http:?/??/?.?)“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空酒瓶等送到废品收购站”等,都是很好的习惯和做法,值得提倡,唯独将废电池与生活垃圾装在一起丢入垃圾箱的做法不妥,因为电池含有汞等重金属,可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单独存放与处理,故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1)电磁波;(2)动;(3)裂变;(4)比热容;(5)C;(6)1.8×1017;
(7)D
1、和平利用核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中,核能是通过聚变释放的能量
B.核反应堆中,核能是通过裂变释放的能量
C.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D.核能是二次能源
【解答】AB、核反应堆中,核能是通过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B正确;
C、核能是利用放射性核燃料来释放能量的,而这些物质在地球上的储量是一定的,因此,属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核能直接取自于地壳中的核物质,由这些核物质提炼而来,是一次能源,故D错误。
故选:B。
2.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核聚变
D.目前人类已经建成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解答】A、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发生聚变,故A正确。
B、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不是任意的原子核就能发生核聚变,故B错误。
C、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链式反应)而制成的核武器;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核裂变,故C错误。
D、目前人类己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发电,故D错误。
故选:A。
3.(2020?云南)较轻
(?http:?/??/?.?)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发生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的能量源自于这样的核反应。冬天的早晨大雾弥漫,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渐散去,雾气消散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解答】核聚变,两个较小的核合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从而释放出能量,故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
雾气消散是小水珠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4.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核能发电,
(?http:?/??/?.?)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核
(填“聚变”或“裂变”)来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
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解答】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来获取能量的;
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裂变;内。
5.如图为“移动核电宝”
(?http:?/??/?.?),它由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组合而成。该“移动核电宝”发电时,反应堆内不停地发生着
(填“核聚变”或“核裂变”);核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若船舶的排水量为105t,其满载时所受浮力大小为
N(g取10N/kg)
(?http:?/??/?.?/??)
【解答】(1)由于核裂变是可控的,故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2)核电站所用的核燃料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该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105×103kg×10N/kg=109N。
故答案为:核裂变;不可再生;109。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节
核能
1.了解核能的概念,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2.了解核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其中各环节的能量变化。
3.了解放射性的含义,了解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其应用。
1、核能: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也称原子能。
2、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重核裂变(原子弹的制造原理)和轻核聚变(氢弹的制造原理)。
3、放射线的应用:可以诱发变异,培育优良品种;用y
射线做手术——γ刀;用射线来杀菌、保鲜等。
4、核电站中的能景转化: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5、常见的放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重要提示
1、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裂变核能在人工控制下缓
(?http:?/??/?.?)慢、
平稳地释放,因此人们建造核电站来发电,利用裂变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用释放的能量加热水,使水汽化推动汽抡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21-
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1·c·n·j·y
3、放射性物质不一定是核反
(?http:?/??/?.?)应的产生,许多天然物质也具有放射性,只要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澎响。但核泄漏是指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危及生物的生命。21
cnjy
com
考点一、裂变和聚变
例1、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B.中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核力做功有可能释放出核能
D.用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
例2、图1和图2是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http:?/??/?.?/??)
(1)图1是
反应,这是
变的原理,不加以控制,是制造
弹的原理。
(2)图2是
变的示意图,不能人为控制,是制造
弹的原理。
考点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例3、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C.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核能
D.核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解析】A、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错误,符合题意。
B、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正确,不合题意。
C、核能是指重核裂变或轻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正确,不合题意。
D、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020?鼓楼区校级模拟)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核
(选填“聚变”或“裂变”)来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将
能转化为电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来获取能量的;
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1-c-n-j-y
故答案为:裂变;机械。
考点三、放射线
例5、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
(?http:?/??/?.?)来了希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都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使我国31个省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污染,则关于核辐射及核能的利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出处:名师】
A.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B.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β射线是带正电的氮原子核流,γ射线是穿透能力很强的
电磁波
C.人体接受少量的放射性辐射、强剂量或长时间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D.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控制的链式反应装置,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会对它造成影响
例6、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巨大,有助解决能源危机
B.人们目前可以控制聚变反应的速度,核电站是利用这一形式将核能转换为电能
C.放射性元素只放射出β射线时,该元素原子内质子数发生变化
D.放射线可以杀菌,所以辐射可以用于食品的消毒
1.(2020?思明区校级二模)下列关于核能开发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开发核能会带来可怕的核泄漏,产生放射性污染,所以人类应停止开发核能
B.核能是一种稳定、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其它新能源不可能替代的
C.福岛第一核电站开发核能是利用可控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D.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控制的链式反应装置,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会对它造成影响
2.(2019?滕州市校级二模)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为()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电能﹣﹣内能﹣机械能
D.核能﹣电能﹣机械能﹣内能
3.(2018?沂源县一模)图中是核电站工作的流程图,关于流程图中各装置的能量及转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堆靠核裂变提供核能
B.汽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获得电能
D.多次能量的转化均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4.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http:?/??/?.?)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下列属于氢弹原理的是()21·世纪
教育网
A.核聚变
B.核裂变
C.先聚变后裂变
D.先裂变后聚变
5.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我国陆续建造了一些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聚变
B.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然气
C.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D.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6.(2020?韶关一模)
(?http:?/??/?.?)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核电站是利用核的
(选填“裂变”或“聚变”)来获得核能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途径;太阳的本质便是个巨大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工厂,提供了对地球至关重要的光和热。
7.(2020?太和区校级模拟)如图甲
(?http:?/??/?.?)是汉能便携式薄膜太阳能发电书包,这样的书包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
(填“聚变”或“裂变”);如图乙所示,该书包左侧肩带设计有大小吸盘,由于
的作用,可以在此处放心安放手机。该书包带有两个USB接口,利用该书包给手机充电时,书包相当于
(填“电源”或“充电器”)
8.(2020?苏州一模)20世纪初,科学
(?http:?/??/?.?)家认识到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发现了获取核能的途径。其中当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会分裂成质量大致相等的两个原子核的过程,称为
。另一种获取核能的方式称为原子核聚变反应,人类最早发现的核聚变反应是
内的核反应。最早实现、最著名的人工核聚变反应是
。
9.(2020?射阳县模拟)“中国环流器二
(?http:?/??/?.?)号M”被称为“人造太阳”,它主要是让含有质子和
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
(选填“裂变”或“聚变”),从而获得巨大核能的研究装置。这与
(选填“原子弹”或“氢弹”)获得能量方式相同。
10.(2020?广东模拟)2011年
(?http:?/??/?.?)3月11日14点46分,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瞬间扑向几乎日本全部沿海地区,继而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露,如图1所示。
(?h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听课评课记录1
-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观察与思考 看图时的错觉》听评课记录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1课第2框《让友谊之树常青》听课评课记录1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听课评课记录
-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听评课记录3
- 一年级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班级
- 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书
-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第一要义与核心》听课评课记录
- 形象代言人合同范本
- 微整培训课件
- 2023年初级出版资格证考试:《初级出版专业实务》真题模拟汇编(共267题)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全】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广东版粤教版
- 电梯结构与原理-第2版-全套课件
- 心理学在员工培训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 XX医院按病种付费(DIP)工作实施方案(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实施工作流程)
- IEC-62368-1-差异分享解读
- 英语单词词根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