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证券业现状与WTO的挑战分论一: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进展之现状摘要1奠基、市场化与国际化——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的进展历程
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算起,中国证券市场已历经了十余年的进展。中国证券市场的进展和完善能够分为三个时期:“奠基时期”、“市场化时期”和“国际化时期”。目前我们差不多差不多完成了“奠基时期”。在现在期中,我们以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证券市场,并为今后的市场化、国际化打下了基础。在随后的“市场化时期”中,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大力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水平,以消除过去形成的种种非市场化色彩。从理论上讲,只有在差不多完成市场化进程后,我们的证券市场才能更好地进入“国际化时期”。然而中国加入WTO意味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将在市场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加速进程,这对我们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2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的现状回忆中国证券市场的十余年的进展历程,我们要紧取得了如下成就:首先,中国证券市场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已初步形成。中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期货市场都已初具规模。截至2002年2月底,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包括A、B股)已达1167家,市价总值为40283.13亿元,流通市值为13278.08亿元。这一市场规模表示:证券市场差不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中国证券市场多元化的金融品种结构已初步形成。目前中国国内已形成了A股、B股、开放式投资基金、封闭式投资基金、一般国债、特种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多种基础证券,另外还有在境外发行和上市的H股、N股、L股、S股、红筹股、存托凭证和国际债券等。再次,中国证券市场已形成多方参与、初具规模的格局。上市公司进展专门快,现已遍布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投资者队伍日益庞大,机构投资者已由最初的证券公司扩展到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类企业等。证券公司增长迅猛,已差不多构建了覆盖全国的证券经营网络。证券交易所运行稳定、效率较高,整个交易、清算、登记、过户系统的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包括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级机构和投资咨询机构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证券市场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另外,以《公司法》和《证券法》为核心,围绕政府监管、自律监管、社会监管,中国证券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全国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和差不多的法律制度框架。证监会的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最后,中国证券市场在国际化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一方面,中国通过B股市场吸引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企业;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筹措了大量建设资金。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外资投资银行纷纷在华设立代表处,同时中国证监会也加强与国际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3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对中国经济进展的作用首先,证券市场的进展推动了中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提高了投融资效率,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化解了金融风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其次,证券市场的进展为企业破产、兼并、收购提供了必要的市场环境,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再次,证券市场的进展推动了中国企业制度的改革,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率。最后,证券市场的进展尤其是国债市场的进展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更好地实施间接货币政策调操纵造了条件,对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专门的现实意义。总之,我们在充分确信中国证券市场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抑制了证券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基于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它的成熟和进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入世挑战,我们要努力做到以开放求进展,以进展促开放。分论一: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进展之现状1.奠基、市场化与国际化——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的进展历程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算起,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历经了10余年的进展。中国证券市场的进展和完善能够分为三个时期:“奠基时期”、“市场化时期”和“国际化时期”。在中国证券市场进展的第一个10年里,我们差不多差不多完成了“奠基时期”。在现在期,我们以渐进式改革的方式,在高度集中的传统打算经济体系上构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证券市场,并为今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打下了基础。但在整个“奠基时期”里,由于我们采纳的一些方法手段带有明显的打算经济痕迹,中国证券市场现行的制度架构中带有较为浓厚的非市场色彩,这与它直接脱胎于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体制有关。因此,从长远进展来看,为了使中国证券市场更好地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提高其迎接国际化挑战的能力,我们需要在“奠基时期”之后的“市场化时期”中通过一系列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大力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水平,以消除过去形成的种种非市场化色彩,这一时期要持续5年左右的时刻。只有在差不多完成市场化进程后,中国证券市场才能步入一条更为健康的进展道路,从而更好地进入“国际化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将与国际资本市场充分接轨。之后,它才能真正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中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由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将大大提早,这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将在市场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加速进程。这关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2.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的进展现状回忆十余年的进展历程,中国证券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和金融品种结构,构建了多方参与、初具规模的市场格局,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和差不多的法律制度框架,并进行了一定的国际化尝试。2.1市场结构2.1.1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可分为沪深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部分,其中沪深交易所市场又可细分为A股市场和B股市场。中国股票主板市场进展专门快。首先,从市值规模看。股票市价总值从1991年12月底的109.19亿元增长到2002年3月底的43050.55亿元,增长了约394倍,相当于2001年GDP的44.88%左右。具体情况见表1-1。
表1-1沪深交易所股票市值规模增长一览表货币单位(人民币)
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家)
市价总值(亿元)
流通市值(亿元)
总股本(亿股)
GDP(亿元)市价总值占GDP的比例(%)1991年14109.19-6.2921617.80.511992年531048.13-68.8726638.13.931993年1823531.01861.62387.7334634.410.201994年2913690.61968.89684.5446759.47.891995年3233474.28938.22848.4258478.15.941996年5309842.382867.031219.5467884.614.501997年74517529.245204.421942.6774772.423.441998年85119505.645745.592526.7979592.824.521999年94926471.178213.973088.9582054.031.822000年108848090.9416087.523791.7189404.053.792001年116043522.2014463.175218.0195933.045.372002年3月117143050.5514264.315328.72
数据来源:①《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②《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③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生成的数据。④2001年的GDP值来源于200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统计公报》。其次,从筹资规模看。1991年上市公司筹资额仅5亿元,而1991-2002年3月,上市公司筹资额已累计达7963.04亿元,增长了约1593倍。具体情况见表1-2。表1-2股票筹资规模增长一览表单位(人民币)
筹资合计(亿元)股票发行筹资A、B股配股筹资(亿元)A股筹资(亿元)B股筹资(亿元)H股筹资(亿元)1991年5.005.00———1992年94.0950.0044.09——1993年375.47194.8338.1360.9381.581994年326.7849.6238.27188.7350.161995年150.3222.6833.3531.4662.831996年425.08224.4547.1883.5669.891997年1293.82655.0680.76360.60198.001998年841.52443.0525.5537.95334.971999年944.56572.633.7947.17320.972000年2103.071007.4113.99562.21519.462001年1168.11667.260.0070.21430.642002年1-3月234.62217.010.001.7415.87合计(1991—2002.3)7963.044109.00325.111444.562084.37注:1、表中H股泛指境外上市外资股。2、表中1991-2000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包括增发和可转债发行;2001-2002年3月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不包括可转债发行。3、B股、H股筹资额按如下汇率折算(其中1992-1999年的汇率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2000-2002年2月的汇率是推测值):1992年
1美元=5.75元人民币;1港元=0.74元人民币1993年
1美元=5.80元人民币;1港元=0.75元人民币1994年
1美元=8.46元人民币;1港元=1.09元人民币1995年
1美元=8.30元人民币;1港元=1.07元人民币1996年
1美元=8.30元人民币;1港元=1.07元人民币1997年
1美元=8.30元人民币;1港元=1.07元人民币1998年
1美元=8.30元人民币;1港元=1.07元人民币1999年
1美元=8.28元人民币;1港元=1.07元人民币2000年
1美元=8.28元人民币;1港元=1.07元人民币2001年
1美元=8.28元人民币;1港元=1.07元人民币4、数据来源:①《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②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生成的数据。再次,从交易规模看。1991年沪深交易所全年股票交易额仅43.37亿元,股票成交数量仅3.04亿股,而2001年沪深交易所全年股票交易额已达38305.18亿元,增长了约883倍,股票成交数量达3152.31亿股,增长了约1040倍,交易规模进展之快可见一斑。具体情况见表1-3。
表1-3沪深交易所股票交易规模增长一览表货币单位(人民币)
股票成交金额(亿元)股票成交数量(亿股)1991年43.373.041992年681.2537.951993年3627.20226.561994年8127.621013.341995年4036.45705.311996年21332.172533.141997年30721.832560.021998年23544.252154.111999年31319.602932.392000年60826.654758.382001年38305.183152.312002年1-3月7891.14864.08合计(1991-2002.3)230456.7120940.63数据来源:①《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②《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③《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④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生成的数据。
上述数据讲明,证券市场尤其是沪深交易所股票市场差不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进展的重要推动器。此外,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在积极筹备,技术障碍已差不多清除,制度环境逐步规范。1999年颁布的《公司法》修正案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发行新股、申请股票上市的条件,由国务院另行规定”,2000年公布的《创业板市场规则咨询文件》则针对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发行核准程序、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方法等广泛征求意见,这些都为创业板的推出制造了条件。再者,除沪深交易所的场内市场外,中国还存在少量的场外交易市场,包括地点证券交易中心的部分业务、STAQ和NET系统的交易等,但运行并不理想,目前正处于改组和整顿之中。2.1.2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进展专门快。1991-2000年间,债券发行额累计达31063.51亿元,截至2000年底,债券余额为22318.91亿元[1]。按交易场所划分,中国债券市场可分为沪深交易所市场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的场外交易市场两大部分。1997年6月在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按照国家要求撤离证券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随之建立。1997年该市场的成员只有37家,年发行量为1898亿元,年交易量为714亿元。此后,随着政策性银行、城乡信用社、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外资金融机构等的进入,它进展专门快并日益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导模式。200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员已进展到近700家,年发行量达4714亿元,年交易量达40940.53万亿元。按交易对象划分,中国债券市场要紧可分为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金融债券市场等,其中国债市场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2001年国债发行额为4883.53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发行额为2590亿元,企业债发行额为179亿元,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共发行了7652.53亿元,发行总量创下历史纪录。另外,国债的交易规模也迅速增长,这可从表1-4看出。表1-4沪深证券交易所国债交易规模增长一览表货币单位(人民币)
国债现货成交金额(亿元)国债现货成交数量(万手)国债回购成交金额(亿元)国债回购成交数量(万手)国债期货成交金额(亿元)国债期货成交数量(万口)1992年7.13631.54————
1993年61.02529.200.423.7325.7212.06
1994年468.374082.9475.78732.7419367.127537.30
1995年775.206105.571248.522468.9557336.2821151.63
1996年5029.2444172.7613008.64130086.410.000.00
1997年3582.7532615.2012876.06128761.060.000.00
1998年6059.9545973.5715540.84155407.990.000.00
1999年5300.8738206.3912890.53128905.280.000.00
2000年4157.4938018.5714733.68147336.800.000.00
2001年4815.60
15487.63
0.000.00
2002年1-3月1275.27
4733.36
0.000.00
合计(1991—2002.2)31532.89
90595.46
76729.1228700.99
数据来源:①《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7)》,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版。②《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③《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④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生成的数据。2.1.3基金市场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以中国东方基金和新鸿基中华基金为代表的海外中国基金的积极探究下,1991年中国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武汉证券投资基金设立,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此后,投资基金在国内形成热潮,各地纷纷成立本地区的基金。1993年8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淄博基金在沪上市,标志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开始进入资本市场。但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基金治理公司和托管公司责任不明,投资基金的设立极不规范。为了整顿和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业,1997年11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公布了《证券投资基金治理暂行方法》。以《暂行方法》的颁布实施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发行的为老基金,在此之后发行的为新基金。老基金通过资产置换组成新的证券投资基金,到2001年4月17日为止已全部退场。新基金的试点工作以1998年3月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的上网发行为始点,此后新基金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平衡型、成长型、优化指数型、指标股成长型、国企股型、成长价值复合型等品种推陈出新。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2001年9月11日,中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标志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进入了新的进展时期。截至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治理公司有18家,除了长城、中融、银河、合丰之外,其余14家基金治理公司共治理证券投资基金51只(开放式基金3只,封闭式基金48只),基金单位共804.23亿份,基金净资产规模为809.24亿元。其中,2001年共批准成立了8家基金治理公司,发起设立了19只基金,发行基金单位246.7亿份,筹资总额达253.7493亿元,筹资净额达250.098亿元,同时首次推出了3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南方稳健成长基金和华夏成长基金,开放式基金单位共计117.3亿份。2001年基金总成交额达2552.31亿元,相当于股市总成交额的6.67%。基金力量的不断壮大,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对稳定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2.1.4金融期货市场衍生金融市场是发达金融市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率、汇率、股价指数等基础性金融工具价格的反复变化,使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而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为投资者提供了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工具,满足了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要。从那个意义上讲,衍生金融市场的进展使金融市场的功能得以健全和充分发挥,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衍生金融市场如此重要,然而由于其具有先天的风险性,对市场的要求专门高,故而在刚刚起步的中国证券市场中进展还差不多一片空白,即便有所尝试,也是要紧集中在期货市场上。中国对期货市场的探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同时对象要紧是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在中国的进展尚处于摸索时期。中国曾开展过国债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但都由于违规事件层出不穷而夭折。然而,从长远看,国债期货的推出对完善中国国债市场,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则对改变中国股市目前单向运作的现状,为宽敞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避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信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将在时机成熟时适时推出。2.2金融品种目前中国国内已形成了A股、B股、证券投资基金、国债(国库券、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债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定向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其它金融债券、企业债(中央企业债、地点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内部债券、住宅建设债券、地点投资公司债券)、国家投资债券、国家投资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多种基础证券,再加上在境外发行和上市的H股、红筹股、N股、L股、S股、存托凭证和国际债券等,中国证券市场的品种结构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格局,并越来越趋向合理。其大致情况见表1-5、表1-6和表1-7。表1-5股票和投资基金存量状况表
A股发行量(亿股)B股发行量(亿股)H股发行量(亿股)投资基金发行量(亿份)1991年5.00
1992年10.0010.75
1993年42.5912.7940.41
1994年10.9710.4069.89
1995年5.3210.9015.38
1996年38.2916.0531.77
1997年105.6525.10136.88
1998年86.309.9012.86120.001999年98.111.7723.05331.002000年145.687.10359.2545.772001年77.600.0046.54246.702002年1-3月34.810.003.1330.00合计(1991-2002.3)660.32104.76739.16773.47注:1、表中H股泛指境外上市外资股。2、数据来源:①《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②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生成的数据。表1-6国债和金融债券存量状况表单位(人民币)
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其他金融债券发行额(亿元)期末余额(亿元)发行额(亿元)期末余额(亿元)发行额(亿元)期末余额(亿元)1991年281.251059.99
66.91118.121992年460.781282.72
55.00143.121993年381.311540.74
108.831994年1137.552286.40
95.291995年1510.863300.30
1613.20
95.291996年1847.774361.431055.602399.7014.60109.891997年2411.795508.881431.503486.9032.00141.901998年3808.777765.701950.235121.13
1999年4015.0010542.001800.896447.48
2000年4657.0013674.001645.007383.28
2001年4883.53
2590.00
数据来源:①1991-2000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②2001年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额来源于《中国货币市场》2002年第1期的《市场快讯》。表1-7企业债和其它要紧债券存量状况表单位(人民币)
企业债国家投资债券国家投资公司债券发行额(亿元)期末余额(亿元)发行额(亿元)期末余额(亿元)发行额(亿元)期末余额(亿元)1991年249.96331.0995.0095.002.29150.141992年683.71822.0460.00155.008.01156.111993年235.84802.40
153.50
153.731994年161.75682.11
139.39
151.811995年300.80646.61
139.39
119.111996年268.92597.73
139.39
119.111997年255.23521.02
1998年147.89676.93
1999年158.00778.63
2000年83.00861.63
2001年179.00
数据来源:①1991-2000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②2001年企业债的发行额来源于《中国货币市场》2002年第1期的《市场快讯》。由于股票市场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在专门大程度上依靠于股票市场的进展,因此下面着重从股票市场的角度对中国证券市场取得的成就加以分析。2.3市场参与者2.3.1证券市场主体首先,从证券发行人的角度看,中国上市公司成长专门快,为证券市场的进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第一,从公司数量看。1991年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只有14家,而截至2002年3月中国境内上市公司(A、B股)已有1171家,境外上市公司(H股等)有61家。具体情况见表1-8。表1-8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情况表(单位:家)
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境外上市公司数(H股)1991年14001992年531801993年1824161994年29158151995年32370181996年53085251997年745101421998年851106431999年949108462000年1088114522001年1160112602002年3月117111261注:1、表中H股泛指境外上市外资股。2、数据来源:①《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②《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③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生成的数据。
图1-1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情况示意图(1991—2001)
第二,从筹资规模看。1991年中国股票A股筹资仅5亿元,而2001年仅1年中国就有近百家公司进行了A股的新股发行、增发与配股,共筹资1097.9亿元。1991年至2002年3月,中国证券市场筹资总计7963.04亿元。具体情况参见表1-2。第三,从区域分布看。1995年2月17日西藏明珠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已遍布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第四,从行业分布看。中国上市公司分布在地产、工业、金融、商业、公用事业和综合企业等6大产业中,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要紧产业。截至2002年3月地产类上市公司有33家,工业类有764家,金融类有3家,商业类有96家,公用事业类有97家,综合类有178家。相对而言,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比较好,差不多代表着各行业的优质企业。其次,从证券投资者的角度看,中国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的,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队伍。第一,从投资者规模看。1991年开户股民仅有36.35万户,而截至2002年3月,中国沪深交易所投资者开户数差不多达到6730.96万户,开户数增长了约185倍。具体情况见表1-9。表1-9投资者队伍扩大一览表单位(万户)
沪交所深交所全国合计投资者总数新增开户数投资者总数新增开户数投资者总数新增开户数1992年111.23100.23105.4279.73216.65179.961993年423.51312.28354.16248.74777.67561.021994年574.89151.38484.10129.941058.99281.321995年685.20110.31557.2773.171242.47183.481996年1207.87522.671098.94541.672306.811064.341997年1713.31505.441620.03521.093333.341026.531998年1999.41286.061911.72291.693911.13577.751999年2281.12281.712200.85289.134481.97570.842000年2957.84676.722843.39642.445801.131319.162001年
6650.41
2002年3月
6730.96
数据来源:①《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7)》,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②《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③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生成的数据。第二,从机构投资者看。1999年9月份,证监会公布《关于法人配售股票问题的通知》,明确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能够入市投资股票。1999年10月份,证监会和保监会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保险资金能够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目前,保险公司间接入市的资金比例已由总资产的5%提高到15%不等,其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投资连接类保险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投资比例已提高到100%。2001年7月3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布一则特不提示公告,宣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作为战略投资者的一种专门类不参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股发行的申购和配售,差不多得到证监会的同意,其参与申购和配售的程序与其他战略投资者相同,这讲明中国社保基金入市的步伐已正式启动。上述措施的出台讲明中国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证券公司扩展到证券投资基金、三类企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另外,尽管目前中国还没有公开合法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但以资产治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为代表的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人从事的集合证券投资业务已显山露水。截至2001年6月,中国私募基金的的规模约在7000亿元左右。假如考虑私募基金,目前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资金已占到流通市值的30-40%。2.3.2证券市场中介首先,从证券经营机构看,中国证券公司进展迅速。1992年9月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北京)、国泰证券有限公司(上海)和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深圳)组建,是中国证券公司进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截至2001年6月15日,中国已有证券公司101家,注册资本共500余亿元,其中综合类证券公司14家,经纪类证券公司12家,其余的正处在积极的规范和过渡期。另外,截至同一时期,中国还有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203家,证券营业部2412家。尽管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在资金实力、经营能力的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已差不多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证券经营网络。其次,从证券交易组织机构看,中国证券交易所运行稳定、效率较高,网上证券交易不断进展。第一,从证券交易所看。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沪深证券交易所差不多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自律治理的会员制事业法人,它们相继开业运作,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进入集中交易、集中过户、电脑配对竟价交易的新时期。沪深交易所从起步时期起就注重发挥后发优势,目前整个交易、清算、登记、过户系统的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股票、基金、债券已全部实现无纸化发行和交易,这为今后证券市场的健康进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从网上交易的角度看。以1997年3月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推出视聆通多媒体公众信息网网上交易系统为标志,中国证券网上交易蹒跚起步。2000年4月14日,证监会公布了《网上交易托付暂行治理方法》,随后又公告了《证券公司网上托付业务核准程序》,这标志着中国网上证券托付业务正式启动。截至2001年底,国内已有200多家证券经营机构开展了网上托付业务,网上托付的投资者开户数达332万户,占证券市场总开户数3325万户(沪深总开户总数的一半)的9.98%。2001年前12个月网上交易累计成交金额为3578亿元,占前12个月证券市场股票(A、B股)和基金总成交金额81715亿元(双边计算)的4.38%。而仅2001年12月份证券公司网上托付交易量就达288亿元,占沪深交易所12月份股票(包括A、B股)和基金总交易量4369.4亿元(双边计算)的6.59%。由此可见,中国的网上交易已初具规模。最后,从证券市场服务机构看,中国全方位的证券市场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服务机构要紧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信评级机构等。它们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独立的审计、评估和咨询,展开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外部监督,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比较公正与客观的报告。2001年3月30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立,2001年10月1日,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和深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以法定程序注销,这标志着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登记结算体系框架差不多形成。截至2000年12月18日,共有78家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格。截至2002年3月25日,共有423家律师事务所的1610名律师具有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截至2001年8月24日,共有151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其中107家为专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44家为证券公司;共有1851位证券投资咨询人员,其中专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工作人员819人、证券公司工作人员1032人。另外,依照证监会最新统计,目前共有113家资产评估机构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格。2.3.3证券市场自律性组织中国证券市场的自律性组织要紧是中国证券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它是受证券主管机关领导和指导的,由证券经营机构依法自行组成的全国性会员组织,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它的设立要紧是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的公正进行,依法爱护会员的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进展。尽管中国在证券业起步之初就设立了证券业协会,然而由于当时中国券商客观上还仅是部门、地区利益体现者,并不是独立的市场运作主体,因而没有产生对市场自律、利益协调的有效需求,再加上证券业协会的职能分工不是专门明确,故而长期以来证券业自律监管更要紧的是依靠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通过公布上市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净资产倍率及年中和年度财务报告等文件,使市场透明度不断加强,这对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进展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01年发自深沪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责备”之声此起彼伏,尽管这声音的作用尚不能尽如人意,但它怎么讲从一个侧面讲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自律性不断加强。同时,相信随着中国券商治理水平的提高和证券业协会责权关系的明晰,证券业协会将在自律监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上述之外,中国证券市场的自律性组织,还有同年成立的由财政部主管的中国国债协会和2001年8月28日成立的证券业协会基金公会,在此不多作介绍。2.3.4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是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1992年10月26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治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此后各省市对口建立了常设的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的治理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地点性证券监管机构共同实施。1997年8月,中国证监会开始对沪深交易所实行垂直领导。1998年10月,原国务院证券委、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它机构在证券监督治理方面的职能全部划归证监会,由其统一行使,同时原来由地点政府治理的各地点证券监管机构也改由证监会垂直领导,成为其派出机构,至此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差不多形成。中国证监会在全国9大经济区的中心都市设立了9个证券监管办公室,另外还设置了2个直属特派员办事处,25个特派员办事处,近期又在9个证管办成立了稽查分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2.4监管体制和法律制度框架2.4.1监管体制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能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中国证监会及其在全国各地的36个派出机构所形成的政府监管;二是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实施的行业自律治理;三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和社会传媒实施的社会监管。2001年4月30日,上海、深圳、程度、广州、天津、沈阳、西安、武汉、济南等全国9个证管办统一进行了稽查局成立挂牌仪式,此举是建立和完善中国集中统一的三级证券监管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2.4.2法律制度框架证监会的职能是保持市场的公信力,有公信力的市场才能广泛地吸引投资者,才能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市场。而投资者对市场有信心需要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市场的游戏规则要清晰。第二,游戏规则要公平,要有确定性,不能经常变。只有建立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并始终不渝地遵循它,才能确保市场的公信力不受侵害,才能健康地进展证券市场。从那个意义上来讲,法律制度是一国证券市场得以良性运行的基础平台和整体环境,它对引导和规范一国证券市场的进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股票发行和交易治理暂行条例》为始端,中国陆续出台了《公司法》、《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不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治理暂行规定》、《证券交易所治理方法》、《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治理暂行方法》等法规,并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证券市场的全然大法《证券法》。《证券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上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刑法》、《会计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补充的法律制度架构已初步建成,它要紧包括证券发行制度、证券交易制度、证券上市和退市制度、证券登记结算制度、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上市公司与证券经营中介机构的法人治理制度等。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进展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这要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证券发行制度方面:·1999年证监会公布《股票发行定价分析报告指引(试行)》和《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标志着股票发行审核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2000年证监会公布《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和《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方法》,标志着证券发行审批制退出历史舞台,证券发行核准制正式实施。·2001年3月29日,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治理方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方法》进一步在制度上明晰了股票发行程序和审核事项,即实施券商推举、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市场确定价格、证监会核准的核准制,取消带有行政打算色彩的额度治理和市盈率限制,由市场决定新股的发行价格。·此后,证监会又公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对股票发行审核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股票发行审核工作的透明度。在证券交易制度方面:·2001年12月1日,经证监会批准,《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即日起正式实施。新的交易规则对证券交易及其主体、行为和过程作了较全面的规定,内容涵盖A股、B股、投资基金、各种债券等所有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品种。·2002年2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实施细则》在报证监会备案后正式公布。《细则》规定,大宗交易制度适用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基金、债券(债券回购除外)的交易。这关于提高市场稳定性和流淌性,降低机构投资者交易成本,提高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大有裨益。·2000年3月30日,《网上证券托付暂行治理方法》经证监会批准并开始实施。《方法》对网上证券托付业务的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信息披露、资格申请等做出了规定。依照该方法,获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可申请开展网上证券托付业务。未经证监会批准,任何机构不得开展该业务。·2000年4月29日,证监会印发《证券公司网上托付业务核准程序》,以进一步规范网上托付业务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在证券上市和退市制度方面:·2001年6月8日,经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1年修订本)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1年修订本)自即日起公布实施,原《股票上市规则》同时废止。修订本的要紧新增内容在于配合退市规定,对暂停上市与终止上市的程序、信息披露、宽限期的申请、恢复上市的条件与程序等作了规定,明确了暂停上市、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的披露时点及披露次数。·2001年2月26日,证监会公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方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方法》对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程序和信息披露做了规定,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具备了可操作性。2001年PT水仙、PT粤金曼和PT中浩3家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市场反映平稳,讲明中国证券市场建立退市机制差不多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01年12月4日,证监会制定并公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方法(修订)》,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新《方法》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批准权限、批准程序、股票交易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要紧体现在中国证监会授权证券交易所依法做出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决定,取消宽限期申请的有关程序,取消“PT”(特不转让)制度等三个方面。在证券登记结算制度方面:·2001年5月22日,证监会公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治理方法》,自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方法》对有关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治理中的账户治理、资金划拨与监督、从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还对证券公司、结算公司、存管银行、结算银行的责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细则,以建立起一套新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体系,达到防止证券公司挪用保证金的目的。·2001年10月11日,证监会公布《关于执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治理方法〉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对此前颁布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治理方法》进行了细化,使这一规定具有了可操作性。《通知》指出商业银行开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业务应向证监会申请,同时严禁证券公司在自有资金账户和客户资金账户之间划转资金。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方面:信息的公开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披露的及时性是证券市场的灵魂,证监会及其它相关机构在加强信息披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期早日建立起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晰、易于操作、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股票的招募和发行的信息披露,年报、中报和季报的信息披露,股权运作和资产重组的及时公告,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及年度预亏的信息公布等,它们逐渐提高了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的经营运作透明度,在专门大程度上爱护了宽敞投资者的利益。·2001年初证监会先后公布了《已上市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年报披露新规定》、《拟发行或已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规则》、《拟上市公司招股书上网披露的要求》、《房地产公司上市新规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2001年11月28日,证券业协会公布《股份转让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细则》规定,股份转让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所有可能对公司股份转让价格产生重大阻碍的信息,及时澄清与公司有关的、非正式披露的信息;全体董事必须承诺保证信息披露文件内容和形式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保证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主办券商应当对股份转让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监督,指导、督促股份转让公司依法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中国证券业协会依法监督股份转让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为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截至2001年12月31日,证监会就《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共公布了16号文件。·2002年2月4日,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修订)》,以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的财务行为,提高证券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具体而言,修订本重点增加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如重要提示、业务环境分析、经营情况分析、分部报告信息(按地域、业务)、董监事和高管人员、公司治理情况、内操纵度以及对审计意见的讲明等。在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方面:·2001年到2002年,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财政部公布和修订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加以规范。·2001年11月23日,证监会公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不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该文件对分不按照国内、国外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公司,就如何处理两份报告之间存在的差异、如何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以提高金融类拟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及已上市公司、已上市B股公司,以及同时在境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爱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001年12月14日,证监会公布《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自《通知》生效之日起废止。《通知》加强了对注入资产的重组方情况和注入资产持续经营状况的披露,明确了中介机构出具报告的内容。此举对鼓舞上市公司进行实质性重组,真正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爱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化解证券市场的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2001年12月21日,财政部公布《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向关联方出售资产、承担债务和费用、进行托付或受托经营业务等的会计处理,对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2年3月1日,证监会就2002年A股公司进行补充审计试点的有关问题发出通知,对2002年度在部分A股公司进行补充审计的试点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与前相比,新的《试点通知》发生了两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在补充审计公司的含盖范围上,将目前的试点范围限定在一次发行量超过3亿(含3亿)股的公司当中,而不再是全部的上市公司;二是在会计事务所的选取上,重在强调执行补充审计试点的会计师事务所,是指获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特不许可的具备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不再强调必须是国际会计事务所。这对保证公开发行证券核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上市公司与证券经营中介机构的法人治理制度方面:·2001年2月6日,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内部操纵指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指引》就证券公司内控建设的目标、原则以及要紧内容作出具体规范。依照《指引》,公司内部操纵的要紧内容包括环境、业务、资金治理、会计系统、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内部稽核等6大方面。·2001年8月22日,证监会公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02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独立董事。《意见》的出台,把独立董事制度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在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2年1月10日,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公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准则》阐明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差不多原则、投资者权利爱护的实现方式,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治理人员所应当遵循的差不多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准则》的出台,使上市公司治理及规范运作有章可循,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1月8日,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治理方法》,自2002年3月1日起实施。《方法》的颁布实施,在解决中国证券公司监管主体法规长期缺位问题的同时,为“证券控股集团”的诞生提供了法规依据,有利于证券公司做大做强,加快“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步伐。·2001年12月13日,证监会公布《证券交易所治理方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1996年8月21日证券委公布的《证券交易所治理方法》同时废止。新《方法》对证券交易所的定位、设立和解散、职能、组织,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活动、交易所会员和上市公司的监管,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治理与监督以及处罚等做了具体规定。2.5国际化尝试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包括证券资本国际化和证券业务国际化两个方面,其中证券资本国际化又包括证券融资国际化和证券投资国际化,证券业务国际化则意味着既同意外国证券经营机构在本国证券市场上为证券投融资活动提供服务,又同意本国证券经营机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为证券投融资活动提供服务。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经济阻碍力的重要表现。然而,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是由该国的资本市场成熟程度、金融体系承受能力、经济增长的资本需要以及承受国际金融体系的冲击传导能力等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中国证券市场是在人民币金融与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进行的,这种大环境决定了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提升受到限制,对外开放只能是渐进的,任重而道远。但即便如此,中国证券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依旧做出了一定的积极尝试。(1)吸引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企业1991年11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和1991年12月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分不向海外溢价发行1亿元面额和1600万面额的人民币个特种股票(即B股),并于1992年2月分不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标志着中国B股市场的形成,表明中国企业开始通过发行股票向国际资本市场筹资。B股市场的推出,一方面建立了既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又幸免外资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的机制;另一方面,作为境内上市的外资股市场,与A股市场相比,B股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和市场规则均有区不,其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国际惯例,从而为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截至2002年3月,已有112家公司发行B股,其中88家公司同时发行A股,B股发行筹资累计达46.32亿美元,B股配股筹资累计达3.27亿美元,筹资总额累计达49.59亿美元。(2)中国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中国企业最初要紧是通过买壳上市、借壳上市或者在国外股权市场上进行私募猎取股权投资的形式在海外上市。1993年,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和港深沪证交所联合签署了《证券事务监管合作备忘录》,“境外上市外资股”开始试点,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上市的序幕由此揭开。此后,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了相当数量的H股、N股、S股、L股等,这表明中国开始直接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的操作,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见表1-10。表1-10境外上市公司情况统计表(单位:家)
境外上市公司总数仅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数
仅在伦敦上市的公司数仅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数仅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数同时在香港、美国上市的公司数同时在香港、伦敦上市的公司数同时在香港、新加坡上市的公司数
合计仅发行H股的公司数
同时发行A、H股的公司数1998年432518101318201999年462719101348202000年5233191013810302001年6038221014511302002年3月613922101461130注:1、表中H股泛指境外上市外资股。2、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生成的数据。
此外,还有68家在中国境外注册,但其营运主体、业务收入均在内地的中资控股企业(红筹)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发行上市,这标志着中资企业差不多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既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提高了自身素养,又筹措了大量建设资金。截至2002年3月,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包括红筹股)筹资额累计达182.49亿美元,B股企业筹资额达49.59亿美元,境外筹资总额合计为232.08亿美元。(3)吸引外国证券公司的代表机构和外资投资银行走进国门。从1982年中国开始同意外资证券公司在华设立代表处以来,目前已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57家外资证券公司分不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了70家代表处。1995年8月,由摩根士丹利等外资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成立。中金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美元,成立之初便获准从事一般性投资银行业务,是国内第一家提供投资银行服务的国际金融机构。2001年11月,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准,可于6个月内在大陆组建一家注册资本为15亿人民币的合资公司——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该公司能够在国内市场全面开展承销和经纪业务。2002年3月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至此,国内第二家合资券商浮出水面。同一时刻,银河证券与花旗银行在京签署业务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国内证券公司首次与外资银行开展全面合作。除券商外,基金治理公司也大大加快了开放步伐。2001年10月31日,华安基金治理有限公司与JP摩根富林明资产治理集团在上海进行了中外合资基金治理公司联合工作小组成立的签字仪式,这标志着中国首批中外合资基金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时期。(4)加强与国际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自1993年6月迄今,中国证监会已与香港特不行政区、美国、新加坡等14个证券监管机构签署了监管合作备忘录。中国证监会还于1995年7月11日加入了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并于1998年当选为该组织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在此期间,证监会积极履行相关义务,并引进了IOSCO的监管目标、原则和理念,用以规范中国的证券市场。3.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对中国经济进展的作用3.1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融资效率居民储蓄转化为企业投资的渠道要紧有两种: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渠道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渠道。90年代往常,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在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中占据垄断地位。尽管这种单一的间接融资格局在传统的打算经济模式下对中国经济的进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从投资方来看,由于银行储蓄收益不高,大量闲置资金逐利而行,高息揽储的“基金”和“投资公司”趁机滋生,冲击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从融资方来看,在专门的银企关系下,国有企业特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差不多都能满足,但国有企业由于经营机制落后、治理不善,投资效率极其低下;而一些中小企业既无力从银行融资,又没有其它融资渠道可循,面临进展困境。从双方中介银行来看,由于“长官贷款”、“人情贷款”盛行,银行在贷款对象选择上的信息优势、专家优势消逝大半,再加之对国企债务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银行呆坏帐数额庞大,金融风险大量累积。这些都导致中国投融资效率低下,投融资体制亟待改革。1990年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并相继正式开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展的步伐由此大步迈开。随着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日益进展,中国投融资体制发生了专门大变化,投融资效率大大提高。首先,证券市场的进展拓宽了投融资渠道,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这要紧是因为证券市场通过市场价格信号的引导和投融资双方对金融工具的自由选择,能实现资金供需的优化组合。另外,证券市场上具有多样性和流淌性的金融工具,较之储蓄存款,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具有更强的资金聚合功能。再者,与银行投资这种单一的债权资金相比,证券市场的投资具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性质,使投资者更易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点。上述缘故使得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1991-2001年2月,中国上市公司累计筹资达7795.77亿元,这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进展。其次,证券市场的进展改善了融资格局,有利于金融风险的化解。证券市场的进展使中国的融资格局由单一的间接融资格局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的多元化融资格局转变。如此,原来绝大部分资金由银行系统供应的情况得到了改变,银行减轻了负担,能够自主按照资产负债比例治理的原则独立决策,加强了对债务人的监督治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不良资产额。而企业则获得了多种融资途径,一方面减少了对银行的依靠,另一方面又通过在证券市场上融资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了投资效率和还贷能力。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证券市场的进展分散和化解了整个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系统的风险。3.2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中国传统的打算经济体制下,一方面资源配置的主观性特不强,缺乏评价资源配置的合理价值体系,决策者一旦失误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甚至扭曲;另一方面,存量资产具有极大的凝固性,一旦形成,便难以流淌。随着时刻的推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也不断累积,经济的结构性失调日益严峻。政府为解决这类结构性失调,往往采取“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方法,亦即差不多依靠新增资源投入来解决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引起了投资失控,而且还使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下降,从而对经济的其他方面产生负面阻碍。而证券市场的进展无疑是一剂良方。首先,证券市场的进展促进了社会存量资产的整合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证券市场特不是股票市场,事实上质是公司所有权和产权的交易及转移场所,它为企业的破产、兼并和收购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关于促进社会存量资产的流淌及重组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许多企业利用这一市场推行了股份制,实现了存量资产的流淌与重组。因此,还有一些企业尚未实现股份制,但股票市场同样为其提供了资产价值评估的参照系数,这些系数正确反映了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为正确评定企业资产价值,进行产权改革和资产重组奠定了基础。如此,通过股票市场上的资产运作和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真实反映,社会存量资产不断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行业因为具有较高的利润率而获得了充足的经济资源,而那些已无进展前景的夕阳行业的现有资源则不断向朝阳行业转移。证券市场正是通过这种社会存量资产的整合,推动着中国现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其次,证券市场的进展促进了社会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证券市场的进展还对促进社会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要紧是通过政策导向和价格机制实现的。第一,证监会制定了导向性的上市标准和配股政策,引导新增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这是因为,从宏观经济来看,要解决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除了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和促使衰退产业退出市场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进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而此类产业尽管由于具有市场前景宽敞、生产率提高快、预期收益高等特点,容易被投资者看好,然而其巨大的风险也往往使投资者望而却步。为此,证监会制定了一系列导向性政策,使一些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优先上市、优先配股,从而引导资源优先流向这些极具生命力和进展前景的产业。第二,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也极大地促进了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股价既带有市场投资者对该公司过去经营业绩的评价,又反映了其对该公司及公司所属行业以后盈利能力的预期。具体而言,上市公司的股价长期呈向上趋势,既是对该公司经营业绩的确信,显示了其强大的筹资能力,又表明了该公司及公司所属的行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合理地位。如此,证券市场上成千上万人在较长的时期内基于各自投资得失而作出比较理性的决策,通过阻碍股价,使得社会增量资产得到优化配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3.3推动企业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率首先,证券市场的进展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打下了基础。中国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治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又要求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证券市场的进展之因此在客观上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因为这是证券市场对企业的全然要求,是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的关键所在。第一,证券市场的进展促使许多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自觉向着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努力。这是因为企业要想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就必须改组为证券市场能够接纳的形式——股份有限公司。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在客观上要求企业明确界定产权、区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企业的科学治理。因此,这一组织形式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证券市场提供了大量资金,大大加快了其改制、改组和改造的步伐。第二,为了规范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行为,爱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证监会采取了种种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这些措施要紧如下:·从股票发行入手,要求拟上市的公司做好改制工作。这一规定要求企业在上市辅导期就必须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合理的股权结构,健全有效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机构,议事规则和公司章程等。·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原则标准和法律法规。·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规范董事会的运作。这一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从而加强对公司治理层的监督。·大力进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证监会积极采取措施培育和引入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如开放式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及境外机构投资者等。这些机构投资者积极介入企业的战略治理,从外部施加压力,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鼓舞投资者选择治理结构良好的绩优企业,充分行使股东的权利,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投资者的这种选择和参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其次,证券市场的进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司所有权市场、经营操纵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率。一方面,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进展,为考核公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提供了一系列完备的经济指标,如净资产利润率、每股盈利等。这促使公司经营者从只重视生产经营的传统做法,转移到注重现代企业的资产运营上来,以更好地实现股东利益极大化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不仅为公司所有权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转移提供了资产价值参照系统和实现转移的市场机制,同时也为公司经营操纵权在不同的潜在经营者之间转移提供了相同的市场机制。从那个意义上讲,股票市场既是一个公司所有权市场,也是一个经营操纵权市场,同时依旧一个经理人市场。在这一市场上,经理人为争夺公司所有权和操纵权而展开竞争,而经营业绩则是有效的竞争手段,这就大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从证券市场进展的十多年来看,股份公司特不是上市公司在效率方面的提高是明显的,其整体赢利能力要远远超出未上市的企业。3.4为改善经济的宏观调操纵造条件首先,证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的进展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更好地实施间接货币政策调操纵造了条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有两个路径:一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的数量和价格,使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阻碍货币的总量和价格,即直接货币政策调控;二是中央银行通过干预金融市场,阻碍金融资产的价格和预期,即间接货币政策调控,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其要紧工具。在各类金融市场中,国债市场由于具有高度的流淌性和稳定的收益性,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首选工具和重要载体。但国债市场只有具有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良好的运作平台,从而更好地实施间接货币政策调控。第一,从政策工具的角度看。公开市场业务要紧是以国债为工具进行操作的,只有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拥有了充足的债券资产尤其是国债资产后,中央银行才能自主地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节货币供应量。自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规范和治理债券发行市场,支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市场化发行工作,促进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改善,同时自己也买进了大量市场化发行的新债券。第二,从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看。中央银行在与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的交易中,通过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所发出的货币政策信号,只有通过一级交易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与其它金融机构的交易,才能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从而使货币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因此,国债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活跃与否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息息相关。自199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精心培育和进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使这一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交易逐步活跃,市场成交量也高速增长起来。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体系有了重大改革,取消了贷款规模治理,直接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正式向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要紧工具的间接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转化。自此,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上,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成功地实施了货币政策。这要紧表现在,央行据此能够自主调控基础货币总量、调节商业银行流淌性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从经验看,证券市场特不是国债市场是中国有效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基础。其次,证券市场的进展,对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专门的现实意义。现代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最差不多条件是:实物经济体系和货币信用经济体系在数量和结构上的相对称。在中国尚未建立和进展证券市场往常,两者关系的协调是以银行信用为杠杆进行的,即用银行信用量的调控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使之与实物经济体系的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用银行信用投入方向的调控来调节货币流通的结构,使之与实物经济的结构相适应。但这种单一的银行信用调控难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实现整个经济的稳定运行。中国二十多年来通货膨胀的情况充分讲明了这一点。究其缘故,一方面,因为当实物经济体系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时,银行信用由于其刚性而无法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使之与实物经济货币需求量相吻合;另一方面,由于货币一旦进入到经济体系中,银行信用对其去向就专门难把握,因而无法使货币运行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保健票据处理办法
- 餐饮业电梯施工安装工程合同
- 智能建筑网线铺设协议
- 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技术指南
- 绿色建筑招投标法规体系精讲
- 城市交通监理管理规范
- 大型设备焊工劳动合同
- 物业维修技术员定向就业
- 船舶制造工程招投标资料模板
- 旅游集团的民主管理
- 小学《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及
- 出口退税培训课件
- 校外培训机构消防演练方案(精选10篇)
- 检伤分类课件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学课件-04电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
- 河北省邢台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辽宁省锦州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钛合金相变及表征方法
- 湖北省十堰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个人收入证明免费打印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件(专题三 名著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