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价值初探_第1页
浅谈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价值初探_第2页
浅谈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价值初探_第3页
浅谈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价值初探_第4页
浅谈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价值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价值初探〔论文关键词〕扎根理论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教育技术研究〔论文摘要〕20世纪后期兴起和开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思潮,对具有“质的风格〞的扎根理论方法产生了较大影响。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将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入进来,成为“一种在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取中间道路的方法〞,以开展一个可以解释某个特定现象的概念和理论为目的。扎根理论方法也适应于教育技术研究,有助于进步研究者的教育技术理论程度,弥合理论与理论的脱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对于扎根理论的运用得到肯认,并成为欧美等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方式。90年代中期以后才逐渐尝试在我国教育中运用,但至今为止尚处在引进、吸收、消化和外乡化改造阶段,尚未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流范式,更没有得到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视。一、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背景社会学家格莱瑟和斯特劳斯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在1967年出版,标志着一种具有传统实证主义和符号互动论思想的扎根理论产生。扎根理论是一种归纳研究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通过连续比较的方法,从经历资料中建立新的秩序,把所搜集到的资料经过概念化的过程予以命名,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从开展沿革上看,扎根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络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格莱瑟和斯特劳斯传统理论、20世纪90年代的斯特劳斯和科宾的程序化理论、21世纪的建构主义扎根理论。(一)实用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詹姆士、杜威等人的活动,实用主义开展成为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展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强调哲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主张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经历〞一词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体系中最根本的概念,杜威提出经历的连续性原那么和互动原那么作为衡量经历的标准。杜威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某种连续性,因为每种经历对于各种态度都能产生较好和较坏的影响〞,“互动〞是指机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这个原那么赋予经历的客观条件和内部条件这两种因素以同样的权利〞。这两个原那么深深地表达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中。斯特劳斯将实用主义哲学研究的程序、行动和意义引人到经历研究之中。实用主义影响下的扎根理论,将应用性和有用性作为扎根理论分析的衡量标准之一,强调理论永远是暂时的,理论没有什么神秘或神圣可言。强调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二)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布鲁默和g·h·米德的著作。1930一1950年,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出版的一系列著作确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60年代以后,美国学者布鲁默、t·西布塔尼、r"h·特纳等学者进一步开展了这一理论。符号互动论的根本假定是:(1)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根底的;(2)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3)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特征是: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绘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静止的、构造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通过运用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作为扎根理论建立者之一的斯特劳斯,有着在芝加哥大学的学术背景,将芝加哥学派的实地研究和符号互动引人到扎根理论。在那里,深受帕克、杜威实用主义思想,以及米德、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影响。符号互动论的芝加哥社会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搜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斯特劳斯和科宾在1990年写出?质性研究概论?一书,至今为止这个版本使用得最为广泛。他们的立场带有后实证主义色彩,因为他们也主张倾听被调查者的声音,尽可能准确地代表被调查者,发现并成认被调查者对于现实、和他们不同的看法,认识到分析对象和分析过程中艺术性和科学性同时并存。受符号互动论的影响,扎根理论的研究题目来源多是日常生活,研究成果也回归日常生活,而非理论检验或在理论引导下的假设检验。(三)建构主义20世纪后期形成的建构主义思潮,是在后实证主义的元表达中兴起和开展起来的,其观点依赖于相对主义和意识形态,对具有“质的风格〞的扎根理论方法也产生较大影响。卡麦兹提出的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是阐释性传统的一部分,是“一种在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取中间道路的方法〞。卡麦兹是格莱瑟和斯特劳斯的学生,利用她深沉的符号互动论底蕴,挑战传统形式的客观主义倾向,扩展了扎根理论现存方法的广度和潜力。她认为,扎根理论必须从其实证主义源头那里继续开展,把过去二十年来由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人进来,使其成为一种更加细致和更具反思性的理论。卡麦兹说:“我更接近实用主义,因为我赞成马克思的观点,‘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种唯物论的活动观点撕碎了激进建构主义观点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唯我论思想。2022年出版了?构建扎根理论:质的研究的理论指南?,该专著包括概论、丰富资料搜集技术、不同的分析编码策略以及理论建构中的备忘录写作的重要性;讨论了理论抽样、饱和与分类、扎根理论中理论化的不同方式;最后,还包括撰写草稿的理论技巧,对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各个部分的价值进展了反思评价。它不是一种菜单式风格的枯燥方法,而为研究者和新手们提供了一套作者本人独特的扎根理论方法。二、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根本观点本体论上是相对主义和认识论上是主观主义的建构主义扎根理论,重塑了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整个过程中研究者的观点起了重要作用。在本体论上,建构主义相信一种相对主义现实,现实既是个体的建构,又是特定社会情境中的主体间的协商结果,是互动的个体的社会性建构。认为现实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情境中建构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对于这个现实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理解现实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经历和行动。一个事件的社会建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所发生,它不但被个体的行动所影响,而且被历史、社会和语言所影响,这种本体论观点是对以前所承受的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范式观点的打破。建构主义扎根理论认为,研究成果中的现实并不是由被研究者的现实构成,是多重解释中的一种解释。我们把社会生活的概念从一个现实的世界,一个有待发现的、有待应付的、有待分类的世界改变为一个在思想上变成现实的世界,一个通过成员的语言和行动变成现实的世界。所以,社会现象是复杂多面的,扎根理论者所建构的不是现实的形象,而是一种形象的现实,即一种客观的、真实的、外在的现实。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相信知识是由依赖情境和负荷价值的多种解释所构成。对知识的认识不是唯一不变的,知识是一个重构的创造性的问题,不存在带有普遍意义的、脱离详细情境的、抽象的知识;知识是对详细社会文化情境的建构,是参与各方面通过互动而到达的一种暂时的共识。建构是主观的创造和主体间的证实,要求研究者必须亲密深人到研究过程。所以,建构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两者是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研究者与研究过程有亲密关系,研究者是主要研究工具,不是一个旁观者,研究结果是由不同主体通过互动而达成的共识。建构主义扎根理论修补了过去质的研究法对于理论看法的缺乏,重视建构意义和行动者诊释的过程,以实际的情境为主,用更多样的方式,寻找最正确的解决方法。行动与互动的意义源于社会情境,人们时常认为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减少研究者的影响,这并不是事实,任何研究都是情境化的,是扎根在情境脉络和位置、时间,以及诸如此类因素中的。卡麦兹认为很难无视研究者的身份,以及存在的事实和准确性问题,因为其中总是有张力,由于事实是外乡的、相对的、基于历史的、情境的、情境脉络的。正是由于作为研究者的观点影响他所观察到的事物,意味着价值和真实是相关联的。研究者的观点不是一种附加,它是一种对待问题的途径,必须不断地自我反思—自己的任何价值观念来自哪儿,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我们却倾向于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方法论上,建构主义假想的现实是多面的,不能被切割成碎片或在实验室研究,而是只能作为一个自然情境下的统一整体来研究。这种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它是非正式的、互动的。研究设计也就是研究的逐渐展开过程,设计的本质是扩张主义的,不是在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方法中看到的简约化。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强化研究者对资料提问的才能,理解被研究者对问题所理解的意义,而且要表达在最后的研究成果,表达在语言编码和分类、理论性备忘录以及理论性结果中,并与被研究者发生互动关系,从而理解他们,对其行为意义进展解释。在资料和初稿之间来回反复屡次,在理论和文化中流动,然后又带着一些疑心、兴趣和好奇心回到资料中。尝试着通过写作唤起体验性的感情,备忘录的写作帮助研究者将分析性解释和经历表现连结起来,对资料中出现的理论性问题进展考虑,逐步深化自己已经建构起来的初步理论。三、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价值和影响教育技术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教育科学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要可以到达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的,我们都可以借用。通过开展扎根理论,建立介于抽象综合性理论同详细经历性命题两者之间的一种中层理论,对于教育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一)有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外乡化“中国教育界承受了教育学的普遍主义,养成了对自身经历的无视甚至卑视〞,“同时还因此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教育学理论是可以直接由国外译出,快捷地为我所用,它不受本国根底的影响,也可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无关〞。面对复杂的教育技术研究任务,“实证一科学〞的实证方法难以适应对复杂的教学活动的把握,从教育技术学要研究如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来看,需要对其变通。开展教育技术研究要从本地实情出发,着重研究本地实际,总结本地经历,解决本地问题,扎根理论对教育技术研究外乡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扎根〞这个字强调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必须实地进人研究对象的处境,扎扎实实着手去从事直接的观察与互动。在研究过程中有相当严谨的步骤,确保研究人员的归纳与结论是忠实地根据从研究对象所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而非自己主观的意见。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历的支持,但其主要的宗旨不在于其经历性,而在于从经历的事实中抽象出新的理论和思想,是建立理论而非验证假设或既有理论。(二)有助于进步研究主体—教育技术研究者的理论程度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理工科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是理工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对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偏爱,对教育中质的研究、尤其是思辨哲学研究方法论比较陌生甚至拒斥。掌握扎根理论,有助于进步研究者理论思辨程度。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绘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这是扎根理论有别于其他质的研究的特殊之处。理论敏感性是研究者的个人特质,指的是一种能由繁杂资料中去芜存警,区分事物相关性,觉察资料内涵意义及精妙之处的才能。理论敏感性与研究者的洞察力、分析力、概括力等亲密相关,来源于专业经历、个人经历(默会知识)、对该领域专业文献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熟悉程度。教育技术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方法,“不管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搜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都应时刻注意捕捉理论及能生成理论的线索〞。对于各种文献,或研究初期所萌生的范畴、假设都要存疑而且需不断地用实际资料加以验证。增进理论敏感性对于一个教育技术研究者来说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有助于摆脱对某些现象的思维定势,使思路从文献和个人经历的蔽障中释放出来。同时,遵守必要的研究程序,可以增强研究工作的严谨性,减少个人偏见,以及那些可能导致对资料作出不实在际解释的一些假定。(三)有助于弥合教育技术理论与理论的脱节扎根理论的创始人声称其主张就是为了“填平理论研究与经历研究之间为难的鸿沟〞,不在于理解单一因果关系。扎根理论的一个根本前提是: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从事实到“本质理论〞向“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这里所谓“本质理论〞是指在原始资料的根底上建立起来的、适于在特定情境中解释特定社会现象的理论;所谓“形式理论〞,是指系统的观念体系和逻辑架构,可以用来说明、论证和预测有关社会现象的规律。本质理论不能凭空产生,必须扎根于原始资料之中,作为在原始资料与形式理论之间的中介而凸显其重要性。从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理论开展状况来看,相当部分还停留在利用网络技术或多媒体技术从事课程教学理论的经历研究等方面。并且多以经历研究为主,较少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实验研究,以及基于外乡理论的理论建构和实验成果。研究者或沉溺于对从理论到理论推演的形而上的研究,或滞留于对经历事实的描绘,强调研究的“实证性〞和“可证实性〞。扎根理论恰恰兼顾了二者研究的缺陷,较好地处理长期争论的问题—理论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扎根理论相信按照其原那么与态度所开展出来的概念架构或理论,会与所研究的实际状况相当吻合。(四)有助于研究者掌握和利用质性分析软件大多数质性分析软件的方法论框架是扎根理论,如nudist明确定位为辅助扎根理论分析。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质性分析软件不是方法本身,而是辅助质性分析的一种工具,一种组织和管理原始资料的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开展提升了教育技术学者的研究才能,这种影响表如今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据不完全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