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与海子诗歌比较 文学专业_第1页
顾城与海子诗歌比较 文学专业_第2页
顾城与海子诗歌比较 文学专业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顾城与海子诗歌比较摘要海子和顾城,是我国新诗诗坛上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都执着于诗歌创作,并企图在诗中寻觅一处属于自己的天地。本文主要从顾城海子在诗歌创作中选择的自然意象、“梦”与“花”意象、“死亡”意象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意象选择的原因,从而探讨他们的诗歌意蕴。关键词:诗歌比较;意象;选择;原因;诗歌意蕴ComparisonofGuchengandHaizi’spoetryAbstractAsapoetry,HaiziandGuchengaretwobrightstarsinChinesenewpoetryParnassus.Intheirshortlife,theyarealldevotedtothecreationofpoetry,andtrytoplaceoftheirown.ThisarticlemainlychoosethreeaspectstocompareandanalysisthereasonsofthechoiceoftheimageinGuchengandHaizi’spoetrycreation,itisnaturalimagesthe“dream”and“flower”imageryand“death”image,soastoexploretheirpoetryconnotation.Keywords:poemcomparison;image;choose;reason;poetryconnotation一、引言顾城和海子可谓是新诗诗坛上的两颗水晶,是一种纯粹却不失光芒的存在。被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其诗歌充满了孩童的天真和任性。而“神话诗人”海子也在诗歌中拥有自己追求的“神性世界”。顾城的不平静的人生境遇让他终生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追寻未来和光明。与顾城不同,海子从小到大充满着土地气息的生活,这样的记忆使他总是回望故乡,想在故土或大地上觅得一方心灵的净土。尽管追求不同,二位诗人的诗歌创作却始终坚持本真与自我,体现出很高的美学价值。他们都对生活有着敏感而细腻的体验,顾城坚持着一种梦幻风格的情绪抒发,海子则是具体而倔强的抒写他的生命感受。在两位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意象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是被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来为诗人抒写内心的思想情感。本文就从两位诗人的意象中研究比较两位诗人的诗歌创作。二、顾城与海子的诗歌意象比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的使用必不可少。庞德①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所谓“意象”即寓“意”之“象”,是诗人在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时,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所选取的能与自己产生共鸣或是有一定微妙关系的景象,将它们寓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后展现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意象不仅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感,为诗人营造他们想要的情景,还可以替诗人传递思想。如“月亮”意象可体现诗人的寂寥、思乡;“太阳”意象可象征光明与梦想;“流水”意象可表达时光流逝……意象在诗中地位举足轻重,也能使诗歌语言更为丰富具体。顾城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朦胧派诗人,他所写的诗歌不仅将朦胧诗的象征意味体现出来,也将意象的使用发挥到极致。其意象种类的丰富性,意象组合的奇妙性,意象意味的多义性,无不使他的诗歌创作在那个时代攀到一个高峰。再看诗人海子,在其诗歌中,意象就如同诗歌语言的基础符号,为这位执着倔强的诗人表达情感,抒写生命感悟。(一)顾城海子的诗歌意象选择顾城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诗​[1]​人,并且被划为朦胧派诗人之列。而我们要想研究作为朦胧诗人的顾城诗歌中的意象使用,可先了解朦胧诗的“意象之源”,意象诗在《中国意象诗探索》②一书中被吴晟划分为第五个阶段即“朦胧诗”,那么,意象在朦胧诗歌中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朦胧诗的主要创作手段为象征性意象的使用,并且主要作为诗人或个体的内心世界写实,顾城便是这样一个代表性诗人。被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在幼时经历了“文革”动乱之后,变得胆怯,并且开始通过诗歌创作为自己建造一座童话城堡,将自己封闭起来。所以诗歌不仅为他抒写自己的内心,也成为了他与外界联系的窗户。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也都成为了他的一个个语言符号,用以寄托他的思想情感。同是上世纪80年代的诗人海子,却处于80年代的后期,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这也造成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混乱。仅仅5年左右的诗歌创作,使他在新诗诗坛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海子的诗歌创作中也是意象密集,和海子同时期的诗人骆一禾在《我考虑真正的史诗》中曾这样描述过海子的诗歌意象空间:“海子的想象取材空间分布在东至太平洋以敦煌为中心,西至两河流域以金字塔为中心,北至大草原南至印度次大陆以神话线索‘鲲(南)鹏(北)之变’贯穿的广阔地域—他在这个广大的自然地貌上建立和整理了他自己的象征和原型谱,用以熔贯他想象的空间,承载他的诗句,下抵生命的自然力根基,又将他真切的痛苦和孤独,自身的能量和内心焚烧的‘火’元素弥漫其间。”[1]骆一禾一番话准确地把海子诗歌的强大意象空间表现了出来。所以可知意象对于海子诗歌创作的意义。首先是自然意象的使用,在顾城的诗歌中,“顾城用一系列的自然意象构筑起他的童话世界。”[2]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很多的自然意象,如《星月的来由》③中“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这是顾城幼年时期所创作的诗,那时的顾城看待一切自然景物都是好奇的,他把星星和月亮的由来想象成了树枝撕裂天空戳破的小洞,充满童趣与想象力。又如《弧线》③中顾城用鸟儿转向的弧度,分币的边沿,弯曲的葡萄藤以及奔腾的海浪来诠释弧线,生动而形象,再如《安慰》③中“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这是诗人在用初升的红太阳是甜的来安慰母亲,甜甜的红太阳显得那么温暖而美好,还有《最后》③里“蒲公英\在年轻的风中\飘舞,落满我的书架”中飞舞的蒲公英,《小花的信念》中可爱的小花以及看似冰冷的石块……不止这些,还有雨滴、雪花、云朵、蝴蝶等等,这些都是顾城诗歌中美好的自然意象,从这一系列意象中我们仿佛参观了这位“童话诗人”所构造的“童话世界”,也从这位“童话诗人“的视角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诗人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彰显了他的价值观与诗歌的艺术特色,并让我们从中看到他回归自然本性的主题。在对自然意象的抒写中,自然意象被人所异化的部分去掉了,展现的仅是自然最纯真美好的一面。他曾说:“那时候我对自然有一种信仰,我对我的自性也有一种信仰。我觉得我到了自然之中我就不再有许多妄想,我到了自然之中,我的生命的自然美就会显示出来。”[3]自然性便是顾城诗歌的底色,自然意象更是在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对自然意象的运用在海子的诗歌中也了了可见,如“太阳”、“花朵”、“大地”、“麦子”……。在海子的诗歌中,意象的使用可分系统,“海子的诗歌意象构成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一是以‘太阳’为核心意象的‘天空’系统;二是以‘麦子(麦地)’为核心意象的‘大地’系统,并延伸出‘土地’、‘村庄’等相关意象;三是由‘飞翔’、‘火\血’、‘黑暗(黑夜)’、‘分裂’、‘死亡’等意象群组成的‘天梯’系统。”[4]由此可见,无论海子的哪一个意象系统中,都存在着自然意象,自然意象对海子诗歌的创作意义便不言而喻了。如“麦地”这一意象就被诗人频繁使用,诗人第一次对麦子的描写诗是《熟了麦子》④:“那一年\兰州一带的新麦\熟了……\半尺厚的黄土\熟了麦子呀!”这首诗直观抒写了麦子,让我们知道麦子对于诗人来说不只是粮食,更是生存的根本,所以诗里饱含了诗人那一段艰难生活的艰辛。在《麦地》④中,诗人在柔和的月光中抚摸麦芒:“吃麦子长大的\在月光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的金子”,麦地似乎与天空的月亮合为一体,可是种麦的艰辛,生活的苦楚仍使作者在末尾发出叹音:“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在《四姐妹》④中也有对麦子的抒写:“四姐妹抱着这一棵\一棵空气中的麦子\这是绝望的麦子”,海子不仅用“麦子”自喻,也象征着辛苦种植的农民和那个贫困的小村。“麦子”是诗人所钟情的一个意象,它体现着诗人对农民苦楚的感同身受以及对农村生活经历的铭记。除了“麦子”这一意象的抒写,在海子诗歌中也不乏对“土地”意象的使用。“土地”是生存的根基,也是诗人故乡情结的载体。最初,因为大地的沉稳使年少的海子步伐有力,甚至欢脱愉悦:“地球在你屁股下\结结实实\老不死的地球你好……来到村口或路上\我盯住人们死看:\呀,生硬的黄土,人丁兴旺。”可是到了后期,土地是死沉的,如《土地·忧郁·死亡》中写道:“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代替他吗?”从“麦地”和“土地”两个意象的使用中,可以看到诗人对故土的依恋,乡土是他永远的生存之源。两位诗人在诗歌中都对自然意象使用频繁,不同的是,在顾城的自然意象中,我们更能看到的是如一个孩子视野下的大自然的美好,这些意象为顾城编织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一切都充满新奇;而在海子的诗歌中,自然意象似乎都承载着诗人沉重的思想情感和他的乡土情结,我们看到的都不是单纯的自然意象,而是意象后诗人浓烈的情绪和他内心的呼喊。其次,在两位诗人诗歌创作中,“梦”与“花”这两个意象的也分别被两个诗人运用在自己的诗歌中,用以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与精神追求。顾城的父亲顾工曾在《寻找自己的梦》中写道:“顾城从诞生、学语,到如今,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梦”,“梦幻,分不清月光和阳光,时时在伴随着他,萦绕着他。”[5]“寻梦”便是这位“童话诗人”毕生的追求。在《生命幻想曲》③中,诗人写道:“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诗中,还是可以看见一个挚爱大自然的青年,享受着世界的温情脉脉,嬉戏其中,这也体现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③中:“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他的梦境像是一种他幻想的工具,在诗中,他用“梦”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他的“童话世界”,可这样的世界就像是一个乌托邦,可望而不可即。不仅有梦见的美好,也有梦醒的无奈,在《幻想与梦》③中:“我热爱我的梦\它像春流般\温暖我的心\”,可是“早晨来了……\梦像雾一样散去\只剩下茫然的露滴。”他还通过自己的“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景象,“于是,在梦的山谷中\我看见了它们\棕红色的巨石翻动着\枝条伸向四方\一千枚思想的果实\在夕阳中垂落\渐渐,渐渐,渐渐\吸引了痛苦的土地。”顾城的“梦”搭建了他的“童话世界”,而海子诗歌中的“花”意象却也是他抒写自己精神追求的重要元素。“‘诗和花’,在他的笔下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抒情方式的两种形态,诉说着诗人充满无穷诗意的心灵世界。”[6]如在《七月不远》④中顽强的野花:“我就是那个情种:诗中吟唱的野花\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在《死亡之诗》④中:“我仍在沉睡\在我睡梦的身子上\开放了彩色的葵花\那双采摘的手\仍像葵花田中\美丽笨拙的鸽子。”,如此绚丽夺目的葵花,亦或是诗人后期创作的一系列如《桃花》、《桃花开放》、《桃花时节》、《桃树林》、《桃花》④的“桃花诗”,“桃树林,你的黑铁已染上了谁的血\......打碎了女人流血的月亮”,“桃花”意象和鲜血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惊悚的情境,体现了诗人后期的崩溃和死亡意识。“梦”和“花”意象是两位诗人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也是我们研究两位诗人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后,是两位诗人诗歌创作中都有的“死亡意象”。众所周知,顾城和海子都是以自杀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诗人,他们在诗歌的创作中都表达过对“死亡”的倾心与着迷,也是研究两位诗人绕不过的话题。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死亡”意象很早就出现,诗人将“死亡”意象写得极其自然,不显丝毫悲伤,“死亡”本是一个不愿被人提及的词语,人们对它充满恐惧,可诗人的诗中将死亡看成一件自然的事,揭示它的客观规律性,使人觉得它似乎不再可怕,而是一个最终归宿。同样亲手把自己的生命献给死亡的海子,在其诗歌创作后期,也开始接近崩溃,倾心死亡。不仅如此,海子也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死亡的倾心,这种思想明确的体现在他死前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④中:“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死亡”在海子笔下是富有诗意的,《雪》④中写道:“我的病已好\雪的日子我只想到雪中去死\我的头顶放出光芒。”诗人把“死亡”意象用及其浪漫、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可怕,在海子的诗歌中,“死亡”意象随处可见,所以海子用自杀死亡作为终点也就不难理解了。两位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意象的运用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在意象的选择上,无论是自然意象、“梦”和“花”意象或是“死亡”意象,都是在代替诗人诉说,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二)顾城与海子诗歌意象选择原因在对自然意象的选择上,顾城多是用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小草、鲜花、露滴、藤蔓、鸟、树……这些意象在顾城的每一篇诗歌中基本都会出现。如我们所知,在顾城的内心深处,他一直是个孩子,所以他就像一个孩童般看待这个奇妙的大自然,觉得一切都那么新鲜神奇。童年跟随父亲到山东东海滨农村那一段记忆,更是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资源。生活在农村,每天最接近的便是最纯真的大自然,所以自然意象融入诗歌是必然的。他从小便是敏感且善于观察的:“它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淡淡的芬芳\融进美好的春天。”《无名的小花》③从诗人对自然意象的抒写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用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编织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处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并在亲眼目睹了“文革”运动的残暴之后,他变得胆怯和恐惧,“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顾城躲开喧嚣,回归宁静、终生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的性格已经初步奠定。”《海子顾城—两个诗人的罗生门》[7]顾城利用这个诗歌构建起来的“童话世界”来逃避外界,只在自己的世界里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单纯而童趣。而在海子的诗歌中,自然意象的使用并不像顾城一样仅是充满着童趣和美好,海子的自然意象选择多是“麦地”、“土地”或是故乡的景物。海子的诗歌创作生涯很短暂,他是在北京上大学时开始创作,诗歌很多都在写自己的故乡及一切故乡之景物,他是在一种回望的目光中创作,“麦子”和“土地”就像是他对于农村生活最根深蒂固的记忆,寄寓着他对故土最为浓烈的情感。他写道:“吃麦子长大的”,“养我性命的麦子”,也在《亚洲铜》中将黄土地是我们最终的归宿与死亡栖息地激昂地抒写了出来。海子对“土地”的这种热爱缘由,不仅与他出生于安徽农村的身世分不开,也与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文学创作中剥离不了的乡愁情绪分不开。而对于“麦子”意象的选择更是必然,在他的农村生活经历中,麦子不仅是普通的粮食,更是他们这样贫困农民家庭一年的劳作成果和生存根本,麦地让他知道农作的艰辛,也让他感受到最质朴美好的情感,“麦子”又如同诗人自己,饱经磨难,风雨飘摇,所以这一意象被诗人频繁使用也不足为怪了。可不像顾城一样,因为自小开始创作诗歌,在农村生活时便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进行描写,所以顾城的诗歌意象选择多是自然物美好单纯的一面,诗歌也很多是节奏轻快,富有趣味与自然美。海子的自然意象下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思索和生命蕴涵。在顾城的“梦”意象和海子的“花”意象选择上,我们可以清楚知道两位诗人的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顾城的诗歌中,“梦”这一意象就像是一条线,贯穿他的诗歌生涯。顾城说自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梦,他用自己的梦境建构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梦幻,分不清月光和阳光,时时在伴随着他,萦绕着他。”[8]在经历了黑暗压抑的“文革”运动后,他曾说:“这对于我是一个大恐怖,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世界随时可能崩溃。”[9]所以,他不停“做梦”,“梦”也是他的幻想,至少梦是自由的,在《学诗笔记》中,顾城曾说:“万物,生命,人,都有自己的梦。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我也有我的梦,遥远而清晰,它不仅仅是一个世界,它是高于世界的天国。……我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10]对于他的“梦”,诗人怀着极大的热情和虔诚,用“梦”的意象可以让诗人畅游在自己的世界中,为所欲为。所以,他将“梦”意象作为了自己表达内心世界的窗户,也作为自己逃避黑暗现实的屏障。而海子诗歌中的“花”意象,有倔强顽强的“野花”,有绚丽灿烂的“葵花”,还有像血一样鲜红的“桃花”,在他诗歌中的野花意象、葵花意象、桃花意象,将诗人短暂的一生所经历的挚爱与痛惜都深切的表达了出来,不仅如此,还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喜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怀体现出来。作为“神性诗人”的海子,认为“花”是神秘且美好的,这也正好符合他的诗歌追求,“海子用‘花’的神秘和芬芳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11]正是这些“花朵”的神秘性启发了他美丽的幻想,他的诗歌是充满原始性与自然性的,这样的原始性与自然性自然与大地上绽放的花朵紧密相关。“花”是自然界中艳丽美好的部分,可我们都知道,花期往往是短暂的,从它的灿烂绽放到凋零,只有一季甚至一夜,这样的生命历程似乎与海子极为相似,也许是花朵的特性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所以他才使用了如此之多的“花”意象,从而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在“死亡”意象的选择上,两位诗人如出一辙的将“死亡”频繁的写入诗歌。回顾两位诗人生命历程,都身处上世纪末期,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顾城和海子就是在这样的混乱中无法实现理想甚至无法将自己剥离,所以1991年9月24日海子选择卧轨自杀,顾城也于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自尽。仔细想想,其实两位诗人的死亡都不是偶然的或是突然的,因为在他们的诗歌中不乏对于“死亡”的描写甚至表现得醉心“死亡”。对于两位诗人为何对“死亡”如此痴迷,首先得看他们的身世,在两位诗人的幼年时期都受到过一定的伤害:在顾城小学三年级时便发生了黑暗惨烈的“文革”运动,那一段时期是黑暗无光的,给幼时的诗人产生了刻骨铭心的影响,让他从小的潜意识里就充满了恐惧和压抑,他对这个世界是害怕的,到了后来,他即使挣扎着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可他也最终没有摆脱内心的痛苦,所以让他从小便思考“死亡”、直面“死亡”,甚至倾心“死亡”。再看海子,在一个贫困的小村落里生活了15年,生活的艰辛就是自小刻在他心里的烙印,后来到北京上大学,与现实的格格不入更让他显得孤僻和敏感,这个时期他开始诗歌创作,所以思考“死亡”和将“死亡”意象频繁写入诗歌也不足为怪了。所以,将“死亡”意象融入诗歌,就并不是突兀的而是极为正常的,。三、顾城海子诗歌意蕴比较“意象”一词,顾名思义,即包含着“意”与“象”两个层面,但“意象”的内涵却不只是这两个层面的简单叠加,而是诗人在诗歌创作时将自己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融入所选物象后所形成的复合物。“两者的关系是:‘象’是意象组成的原初物质基础,是意的寄托物;‘意’则是诗歌意象形成和提升的意蕴基础,需要借助‘象来表达……意象的本质就是物象喻主体情、意、理、趣、味相契合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12]所以,诗人选择的“意象”与其诗歌的意蕴是分不开的,诗歌意蕴也即物象的意蕴。“意象”于诗歌的意义就如同细胞于人体的作用,它作为一些基础符号构成了诗歌。研究诗歌意蕴必然从研究意象的象征内涵着手。(一)“自然本性”与“故土情思”顾城和海子诗歌中选择的自然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们的情感追求,但诗人顾城的诗中自然意象多是轻快美好的存在,是诗人在农村生活的那段日子近距离接近大自然的所见所感的灵感创作,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体现一种追求自然本性的态度,让读者看见一个纯净美好的自然生活。而海子对于自然意象的选择上多是“麦地”、“土地”等,而“麦地”、“土地”意象都来自海子的童年农村生活记忆,所以这样的意象是承载着他对故乡的眷念和回望的。在顾城的诗歌中,“直接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感受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歌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诗境的范本。所以,在自然中的活动是养成诗人人格的前提。因‘诗的意境’,就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造成的直觉灵感。这种直觉灵感是一切高等艺术产生的源泉。”[13],他徜徉在美妙的大自然中,感受一切最自然纯真的景物,通过这些自然意象,表达出自己对这种美好世界的向往。顾城是推崇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念的,“这个‘我’并不是通常观念上的‘人’,‘我’可能是宇宙,可能是花鸟虫鱼,也可能是中国,也可能是人类,这个不能确定;诗中的‘我’是一个精神状态的我,是个精灵的我,它没有名字,它可能变化成各种事物。”[14]正是这样的观念下,他用自然意象勾勒出很多美妙的境界,从而揭示他的人生哲学,如《生命幻想曲》中的麦桔、野菊、蟋蟀、沙漠、森林……接连不断的自然意象让人目不暇接,让我们走入诗人营造的美好自然境界中,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在《我是黄昏的儿子》③中,诗人在大自然中忘我的宣泄情绪,把自己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本性也就显现出来。而海子的诗歌中,也有很多自然意象,本文主要选取的是“麦子”和“土地”这两个意象加以阐释诗人自然意象表达的诗歌意蕴。海子的诗歌创作是以一种回望故乡的视野下进行创作的,而“麦地”和“土地”便是故乡留给诗人深刻记忆的部分。关于“麦子”意象,它代表的是农村贫苦生活带给海子的痛苦记忆。在《麦地》④中:“坐在麦地上忘却粮仓歉收或充盈的痛苦。”麦子不再只是粮食,更是生存根本和劳作负担,所以,诗人深叹:“麦地啊,人类的痛苦”,可尽管如此,他还是感恩麦子“吃麦子长大的”。而“土地”这一意象,象征能给诗人稳定归宿的故土,海子的长诗《土地》中直接把土地看做一切生命的家园和眷恋,土地是一切事物的载体,也如同孕育诗人的乡村。所以,虽然两位诗人诗歌中都运用了自然意象,可他们蕴含的思想却是不同的。比起顾城运用一切自然景物来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海子的自然意象背后却是沉重的思想意蕴。顾城通过自然意象来表现他对自然本性的追求,海子则是将自己对于故土的情结寄寓在“麦子”和“土地”中。(二)“对抗”与“超越”在顾城和海子所处的上世纪80年代,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各种矛盾冲突不断,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在诗歌中寻求一片净土,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可无论顾城的“童话世界”或是海子的“神性世界”都是诗人用“梦”和“花”的意象所勾画的世外桃源,它们终究有悖于现实而存在,“梦”与“花”只存在于诗歌的艺术世界里,让人欣赏,引人思考。“梦境”为顾城筑造了城堡,筑造了一座理想国,所以他的诗歌表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和对抗性。神性的“花朵”意象在海子营造的“神性世界”中,体现着一种“超越”的精神,花朵生长在大地上,却高于大地,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花”意象带有一种神性的意蕴,是精神对于生活的超越,神性对于俗尘的超越。顾城诗歌中用“梦”创造了一个隔离现实对立现实的梦境,诗人沉迷在这个美好的梦境中,他也试图挣扎过,敲着历史和现实的“墙”,可这样的踌躇挣扎只是带给诗人更多的伤,所以他最终将自己封锁在“童话世界”中,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尽情的发泄自己的烦恼和痛楚,不断找寻能让心灵归于安宁的归途。这体现着诗人与现实的一种对抗,他抗拒那样的残忍黑暗的社会却又无奈,所以只能在他的世界里用一种倔强的态度和诗歌语言对抗着,他疏离了现实,一味地在那个梦幻世界里倾泻着郁闷的情绪,但仅是这样的倾泻诗无济于事的,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无法解救哪怕诗人自己。所以这样的世界并不是牢固的,仅靠“梦”支撑着,“梦像雾一样散去\只剩下茫然的露滴”(《幻想与梦》③),诗歌中体现出了诗人在追逐梦想却被现实打败的无奈,“梦”一旦“散去”,这个“童话世界”也必定随之崩塌,不复存在,也将瓦解诗人所有的精神追求。“我和这个世界对抗的时候,就像一只小虫子在瓶子里碰撞……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生命的矛盾……我没有办法对抗现实……我没有办法改变世界……我没有办法在现实中实现自己……就依靠着一根拐杖。当这支撑物崩塌的时候,我就跟着倒下去。”[15]诗人的“没有办法”将他的无奈痛苦尽显无遗,当理想与现实对抗着却得不到缓解时,诗歌创作也失去了支柱,必将进入困境之中,与“现实对抗”的失败,这也是诗人最后选择结束生命的精神原因。与顾城的“对抗”不同,海子的诗歌呈现的是一种如“花朵”超越“大地”般的“超越关系”。大地是花朵的“故土”,诗人眼中的“故土”是能供他心灵停靠的纯净之地,那儿有着美好的景色和景物,如《美丽的白杨树》有雪中的屋子、镜子、花朵和诗歌。海子对现实持有一种清醒地去审视的态度,他踏在那一片大地上,审视着“幻变无常的人类”、“肮脏的日子”、“一路喧闹,不得安宁”……正是这些审视的结果,使诗人想要从这样的现实中“超越”出来。这样的超越其实更像一种找寻精神本源,就如探寻“花”意象的神秘本源,在铺满“花朵”的地方安放自己孤独痛苦的灵魂,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反思和审视,是对一种寻求对自身的超越精神,“超越”是诗人坚持不懈的追求,也代表世人恒久的追求。海子对渴望自身超越的态度是自觉的,他以“花”这一意象作为他“超越”的媒介,“花”将现实和梦想,天和地,神性和人性串联在一起,让诗人的心灵得以“超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一个在“故乡”中歌唱的诗人,他渴望远离喧嚣,摆脱一切俗尘的牵绊,他向往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那也是他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可最终这种对精神、现实的超越追求并没得到实现,却成为了诗人的执念,本就敏感的他变得偏执,最终精神崩溃,陷入绝望,扼杀了自己“做一个幸福的人”的美好愿望。两位诗人都是曾经怀揣着美好的希冀,无论是对光明的追求还是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与现实“对抗”或是渴望精神“超越”,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使自己陷入自己的世界却再也无法解脱出来,最终不得不走入崩溃的边缘……(三)死亡情结正是两位诗人的挣扎最终失败,无论“对抗”还是“超越”都没能让他们追求到自己所想要追求的,让他们开始关注“死亡”,“死亡”意象在顾城海子的诗歌中频繁出现,甚至像一条主要线索,贯穿他们的生命和诗歌创作。我们知道,顾城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任性的孩子”他渴望的是美好的大自然,纯净的生活,可是,无奈身处一个让他无法追梦的时代,他看到一切社会的残酷和黑暗,让幼小的他就蒙上了一层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从很小就开始思考“死亡”,认为生命到最后都是化为灰烬,“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美》③),那时毕竟年幼,无法避免“死亡”带来的恐惧,在《昨天像黑色的蛇》③中:“昨天,\像是黑色的蛇\盘在角落\它活着\是那样冷\死了……”可当诗人意识到死亡是无法逃避时,他开始品味死亡,在《就义》中,诗人写了一个孩子的死亡,可他却说:“我毕竟活过了。”由此可见,顾城开始以超然的态度看待死亡,甚至歌颂“死亡”,到了最后,他已经把“死亡”看成生命的最终归宿。顾城看待“死亡”是理智且毫不避讳的。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死亡”的冷静思考以及面对“死亡”时的价值判断,在《永恒的墓地》③中他写道:“死亡的冥夜\使单纯永恒。”他认为“死亡”是保存单纯的方式。他在《墓床》中写道:“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诗人已经“不悲伤”,他也曾多次说过:“死亡是没有的,死亡是文化的结果,死亡是我们的想象,所以它是没有的。”[16]在顾城的认知下,死亡是必然的,是抽象的,他用“死亡”意象来思考生命,对生命进行扪问。死亡之于海子,可看成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很多人都认为海子的死亡是必然的,因为“死亡”这一意象也是一条贯穿诗人诗歌的线索。研究海子诗歌中的“死亡”意象,首先我们听到的是诗人在诗中凄迷的死亡之歌,在《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一诗中:“我所能看见的妇女\水中的妇女\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他装在琴箱里带回。”诗中诗人把麦地看成自己死亡后的栖息地,对大地的眷恋体现他淳朴的死亡意识。海子对于“死亡”持有两种态度,解脱和回归大地。他渴望摆脱这个冰冷黑暗的世界,认为死亡后才能得到安宁和幸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