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公开课 3课件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公开课 3课件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公开课 3课件_第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公开课 3课件_第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公开课 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作品苏轼,字_______号

______,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

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诗歌方面和

______

并称______”,词方面和

______

并称“______”。书法方面和________________并称“宋四家”。子瞻东坡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辙

黄庭坚苏黄

辛弃疾苏辛黄庭坚米芾蔡襄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同时期还写了前后《赤壁赋》,在必修一我们学过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1、千古风流人物。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卷起千堆雪。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故国神游。6、一樽还酹江月。1、优秀、杰出2、人们说,那里是

3、浪花4、战船

5、在想象游历6、祭奠时把酒浇在地上或水上。基础积累1、全班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研读全词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所想淘尽风流人物涌现多少豪杰

提问: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字词乱穿惊拍卷雪特点险怪高峭汹涌水石相击狂澜奔腾水色纯白角度声形修辞夸张

比拟

比喻

基调赤壁壮美如画形色豪迈奔放

2、思考: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手法)?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上片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眼前的大好河山描绘得宏伟、壮阔、气势磅礴。①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苏轼出狱后被贬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3、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所慨: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早生华发英俊儒雅幸福美满功成名就屡遭不幸

功业未成奋进感伤4、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周郎三十四岁春风得意刚柔相济文武双全功成名就少年得志苏轼四十七岁待罪黄州刚正有余文弱书生壮志难酬年老无为上阕注重写景,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探究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认为那一种是对的?“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苏轼总结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