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1页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2页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3页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4页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关键提出问题(问题很严重,必要性)基于我国基础教育愈渐普及,以及新生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及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相应提高。如今,我国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与既有内部教育资源不足之间已经产生矛盾,当前学校内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迫使许多学生家长寻求学校外部教学资源,即校外辅导机构。校外辅导机构也因此市场不断增长,从而教育压力不在校内,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从校内向校外转移。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学校外辅导市场所教学的目标以5岁至19岁中小学生为主。而据我国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小学校外辅导行业市场中,学生人数不少于第1.87亿人次,而辅导机构从业教师在700万至850万之间。可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减少,使得学生家长将目标转向校外辅导教学,从而促进校外辅导机构高速发展。形成了仅校内减负,学生校外补课的局面,且随着校外辅导机构数量的增加,校外辅导机构也逐渐出现乱象,超前补课、超时补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校外补课时长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很多不堪学习重负,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身心问题。这让我国政府不得不开始关注校外培训问题。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从而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为此,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指出坚决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校外培训行为,彻底整顿治校外培训市场。但通知的出台,并没有起到了良好的校外培训市场整顿效果,在望子成龙成风的需求下,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依然有增无减。为了强制整顿校外培训行业,2021年7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一是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二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消除学科类校外培训中的各种乱象。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等城市首先进行试点。这就是俗称的“双减”政策,“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义务教育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该政策的出台,引发社会各界热议,该政策也对教育界和培训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可能发生变化,这一需求是会进一步增加,还是进一步减少,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由于政策出台的时间较晚,关于“双减”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较少,现阶段关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研究更是处于空白阶段。鉴于此,本文将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以便通过研究结果来找出引导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对策。1.2研究意义-----(研究该问题的好处)(1)理论意义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大事,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前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国家制定和出台了多项减负政策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执行后的结果却差强人意。2021年7月2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可能会对当前的校外培训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021年9月学生开学后,迄今为止,已经在享受“双减”政策带来的春风,但是这一政策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如何,学术界却缺乏相关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利用实证分析法,选择变量,构建模型,来研究“双减”政策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可以对当前减负政策的质性研究以及家长校外培训需求影响研究等方面的理论进行丰富,因而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双减”政策并不是近年来才开始讨论的话题,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就出台了一系列教育减负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但收效并不理想,政策执行走样与偏样的现象使教育减负走进了越减越负的怪圈。在这些政策的出台下,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依然有增无减,或者说只是在一定时间内被遏制,但随着政策执行时间的延长,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又开始滋生,有的家长虽然减少了对语数外等主要科目的校外培训需求,但却增加了素质教育的校外培训需求,导致孩子依然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参加兴趣班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关于“双减”政策对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构建模型来实证研究“双减”政策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有利于规范引导我国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使得家长可以为孩子进行合理的校外辅导,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1.3研究目标----目标是问题反面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构建模型来分析“双减”政策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通过得出相关实证结论,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研究目的有着以下几个方面:(1)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的出台下,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找出当前的教育供给与家长校外培训需求不平衡的地方,了解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2)引导家长合理规范自身的校外培训需求,稳定不容学科的校外培训需求,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3)促进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有关校外培训的需求,对中小学的教育公平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种趋势正在蔓延至高等教育阶段。研究家长对校外培训需求受双减政策的影响,可以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从而促进校内教育质量的提升。1.4研究内容(内容承接目标,为验证目标所需要验证的具体细节)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双减政策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介绍了研究相关背景和相关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等,为本研究的展开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先指出本文将利用到的基础理论,并对国内外有关减负政策和校外培训需求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选择变量并对变量进行定义,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问卷,搜集数据,为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工作,得到相关数据;第五部分是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构建模型,分析双减政策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得出实证结果;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启示,主要对本文的观点进行总结性概述,并提出研究启示。1.5研究方法(呈现内容的途径,即用什么方法将上述目标实现)本研究所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定性结合于定量、归纳结合于推理以及理论联系于实际。(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有文献对双减政策、校外培训需求等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了解,为分析本文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论准备,同时通过文献的阅读,了解了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吸取了现有文献内的主要观点,同时发现了现有研究仍存留的问题。(2)问卷调查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了双减政策下,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现状,通过设计问卷,发放并回收正式的问卷,并借助问卷了解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现状,为实证研究收集数据。(3)实证分析法。该方法是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的关键,在对问卷进行发放与回收后,首先对采集回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描述性分析,研究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并得出实证分析结果。1.6研究路线绪论绪论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相关基础理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变量选择研究假设的提出数据搜集方法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的选择问卷发放与收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构建模型结论与启示结论与展望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总结归纳得出实证结果实证分析法图1.1本文的技术路线图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不要罗列文献,总结A类说了XX,B类说了XX)(一)理论基础1、政策执行理论作为政策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所有文本的政策内容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这一环节才能不同程度的转变为现实。政策执行的成败是实现政策效益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同时,通过政策的执行可以检测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政策,更大程度上取得预期效果。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政策执行的内涵进行了定义。行动学派的J.普瑞斯曼(J.L.Pressman)和A.维尔达夫斯基(A.Wildavsky)将倾向于将政策执行定义为:“可以将政策执行看作在目标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而J.佛瑞斯特(J.Fosester),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则从一个新的角度做出了定义。他认为政策执行体现了政策制定者、执行人员和机构是否具备预期分析能力的应用,而不仅仅是政策执行人员及其机构对政策目标的完全顺应行为。因此,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预期分析能力。陈振明在其主编的《政策科学》中将多种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整合,给出的定义是,政策执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动态的特点,是政策执行者在建立组织机构后,综合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并配合使用宣传、实施、实验、协调与监控等多种手段,将政策抽象的观念形态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效果,从而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动态过程。这种行为具体包含有如下两个方面内容:其一,将决策转变为可以操作的流程。其二,依照决策所确认的目标而开展的努力。政策执行一般具备目标性、执行性以及强制性等特点。但执行主体由于执行主体素质不足或是存在明显的利益倾向、政策自身质量不足、公共政策执行体制不完善以及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等问题,导致现实之中政策的落实也存在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合理解决,例如政策照搬、政策替换以及政策敷衍等,且存在政策执行以及落实期间使出现失控等严重问题。就我国当前减负政策的落实情况而言,也并不理想。2、利益分析框架利益分析框架认为利益是主体、主体需要和满足主体需要的资源在主体行为作用下的有机统一。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其行为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博弈的过程,即政策执行就是多方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执行主体间是否具有恰当合理的利益安排,彼此关系是否稳健可靠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效果,即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需求是否与政策内容实现了最大化匹配,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政策执行效果。丁煌认为,各政策执行主体利益矛盾或冲突的客观必然性决定了政策执行阻滞现象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因此,在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分析时,要进行多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进而从利益分析的视角探寻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内幕。此后,丁煌团队先后运用利益分析框架进行了大量政策执行阻滞方面的研究,国内其他学者也运用利益分析框架进行分析。时至今日,利益分析框架已得到了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领域的普遍认同,成为重要的分析框架之一。本文旨在运用这样的分析框架,探寻双减政策对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中,双减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符合利益分析框架的适用范围,在实际情境中,家长在执行双减政策时作为一方利益主体,可能会出现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执行政策的情况,从而导致我政策执行效果不甚理想。(二)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1)关于减负政策的研究国外针对教育减负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早,从不同国家来看,国外的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学生在校学业负担的构成因素,多为通过对学生的作业问题进行分析。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在他们的研究初期将分析科研负担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量上作业,研究视角较为单一。首先,这一时期的学者发现作业量与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但并不绝对,在合理范围内,作业量的增加成绩之间为正向影响关系,但过度的作业量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导致成绩下降。比如维斯顿等人在研究学生的作业负担时发现如果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过长他们的成绩将会从最好的水平不断下降。哈里斯.库拍在研究美国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时发现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提高独自学习的能力。同时他还发现作业负担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成绩与作业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并且哈里斯.库拍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的参与可以缓解他们的部分课业负担。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应适当减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长,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避免完成作业时间过长的情况,鼓励学校教授更加实用的知识。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学校应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程,鼓励学校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避免繁重的作业负担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外学者针对教育减负政策也进行过探讨,国外学者认为,教育减负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教育理念和考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西方国家他们更加强调学校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减负政策需要科学的减负理念辅助推行。其次,国外学者认为减负政策的顺利执行需要配备完善的升学考试制度,例如德国以中学结业证书作为继续高等教育的凭证,不再设立其他考试。在其减负政策中更多地规定了升学制度程序。对比德国日本教育减负政策中则是更多地规定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长与完成作业的时长。(2)关于校外培训需求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有关校外培训的概念根据每个人自己的理解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校外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最早校外培训也被美国学者称之为“影子教育”,一般是认为其接受教育的主体是中小学生(Popa,Simony,2003)。有的学者发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以外的培训和辅导活动,其受教育主体主要是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它的主要目的是让中小学生继续加强和巩固学校的课程教育,为了更好的进入明星学校做准备(Kim,Sand,2010)。另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校外培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学校上课之外用来满足自己其他教育需求的教育类型,主要被分成了在校外的课外补习辅导与爱好培养两类(T.W.Schultz,2018)。国外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校外培训往往是校内学习跟不上进度或效果较差的学生,通过校外培训或补习教育赶上学习进度或提升学习效果,而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加剧,引发了家庭和社会投资教育的热潮,校外培训就不仅仅是一种补差行为,如在韩国,班级成绩最好的10%学生家庭投资课外补习的支出最多。第二种观点认为校外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在中小学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势头不减,人数逐年增加。DavidLeeStevenson等人指出校外培训是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的产物,它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完全由市场去提供。有的学者则从办学主体出发认为校外培训是整个学校教育体制以外的,学校的相关规定无法制约和安排的,必须由国家相关部门予以规范,同时,也是受教育者主动选择参加的一种教育的形式(Kim,M,2003)。校外培训的创办者,往往不是国家出资,更多的是以一种私人资本出现的,是校外教育形式的一种体现(DavidPalfreyman.,2013)。KhajedalueeMohammad(2013)指出,由于主要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一般会租用学校的资源来进行招生,他们的营销地点,报名的地点,从讲座到授课,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大学校园内部进行的。与这些私人资本相同的是,很多高校里面学院也会运用现成的师资力量和物力资源开展招生的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培训,因此又把校外培训称为课外培训。2、国内研究目前,由于双减政策的执行时间不长,导致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多,核心期刊基本上没有关于双减政策的研究,但学术界也有关于减负政策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几方面中:(1)减负政策文本研究当前有不少学者分析了双减政策的文本内容,比如王小利(2009)研究了减负政策涉及到的内容,认为减负政策的弊端是对社会和家长缺乏约束力,也从理论上谈到了减负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关于减负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也有学者进行了政策原因分析,比如许慧(2014)认为政策文本内容的不完善是双减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关于政策执行是否理想,不能单纯看结果,可以从生命周期理论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山子(2015)认为在一个时段内,减负政策的生命周期有缩短的趋势,减负政策涉及到的主题内容不断复杂化,虽然是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但是其局限性仍然非常明显,并提出由于政策的更新出台频率比较高,造成了对政策文本阅读的疲劳和厌烦。在其研究基础上,有学者对减负政策的执行阶段进行了划分,卫建国(2019)将减负政策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研究,这五个阶段的目标分别是: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缓解升学压力、提升教育质量、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全方位深化改革新时期。张冰(2019)则将建国以来的减负政策分为初期探索、过度矫正、观念转向、正本清源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减负重点内容分别是:减轻学生的身体负担、减轻学生的智育负担、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全方位综合治理,不仅分析了负担过重的原因,还提出了相应建议。包玉丁(2019)也将我国减负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来研究,分别是:减轻学生身体负担、缓解升学压力、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分析了不同阶段减负政策的主要内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在减负政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学者分析了减负政策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刘健(2020)提出了减负政策变迁的趋势,第一是在需求和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形成了减负共进主体,第二是变迁的方式主要是边际改革,这种变迁方式要以强制性为依托,第三则是政策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同时分析了影响减负政策执行的因素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而乔晓华(2015)中认为减负政策文本会朝着如下方向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减负政策的侧重点不一样,政策的内容越来越具体,政策的主体越来越广泛,政策价值取向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减负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方面的改进建议。郑晨等(2019)分析得出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政策的三个变迁特征,分别是:制定、颁布的主体越来越权威化,从提高教育质量着手以期能够从根源上减负,执行主体明确、多方合作减负。(2)关于减负政策执行的研究在对减负政策进行文本解读后,学者就开始研究其执行问题,在政策失真的研究方面,肖远军、李春玲(2007)指出了如下的原因,认为政策本身存在缺陷、不同利益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进行博弈、社会环境不利于政策执行、必要的监督缺位等是导致政策失真的原因。杨婷婷(2015)则认为升学竞争压力大、学校对于减负政策不重视和理解不到位、家长落后的教育观等才是政策失真的原因。关于政策的失效研究方面,王中华(2014)先提出了减负政策失效的表现,包括减负政策被截留、被曲解、缺乏运行监督机制的保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馈与评价机制形同虚设等。在此基础上,徐本玉(2017)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减负政策失效的原因。,刘秋意(2020)对这些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主要是家庭、学校、教师间的利益博弈,同时,缺少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环境、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减负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过于形式化也是原因之一。接着学者对减负政策执行的偏差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案例研究,比如张琳琳(2018)对大连市H小学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外部环境的制约、政策中的参与者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利益博弈、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刚性责任追究制度等等都限制了减负政策的有效执行。有学者运用“三级编码”和利益分析框架、复杂理论分析了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的执行情况,冯兵(2019)发现减负政策质量、执行主体、地域因素等方面都会使减负政策出现执行偏差。还有的学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分析,比如杜灵敏(2020)提出教育行政主体隐藏信息、政策目标群体隐藏行动等行为都会导致减负政策执行的偏离,也提出了相应对策。(3)关于校外培训需求的研究首先,关于校外培训的概念方面,第一种观点认为校外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最早校外培训也被美国学者称之为‘影子教育’,一般是认为其接受教育的主体是中小学生,有的学者发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以外的培训和辅导活动,其受教育主体主要是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它的主要目的是让中小学生继续加强和巩固学校的课程教育,为了更好的进入明星学校做准备;另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校外培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学校上课之外用来满足自己其他教育需求的教育类型,主要被分成了在校外的课外补习辅导与爱好培养两类。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有学者分析了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刘钧燕(2018)对北京51位小学和初中家长、15位小学和初中班主任老师、6位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的深度访谈资料,分别探究学科补习需求和兴趣拓展培训需求背后的动因,发现家长对校外培训需求是校外培训旺盛的重要原因。张颖,刘富东,兰思曼,袁野等人(2019)发现,中小学生校园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家长对于孩子素质全面提高的需求,校外教育异军突起,特别是校外素质拓展培训,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校园教育的有力补充,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郭学行(2018)分析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需求与供给,发现内蒙古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基础好、教学经验丰富,绝大多数是学校的青壮年骨干。培训需求方面,呈现出培训需求强与需求模糊并存;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交织;外部需求突出等特点,凸显了辅导员专业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培训供给方面,突出表现为知识化倾向严重、技术主义色彩浓厚、供给不足、不重视培训需求等特点。魏易,薛海平(2019)研究发现,证实独生子女家庭和双亲家庭对子女的校外教育投人更多,其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女孩能够获得更多的校外教育机会和投入,尤其是校外兴趣班。流动人口对子女课外补习投入要高于本地家庭。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显示,相对于本地家庭和城镇户籍家庭,流动人口和农村户籍家庭都不倾向于将增加的收入用于校外兴趣班。家庭收入水平和父母教育程度与是否选择校外培训以及支出水平显著正相关。家长的教育投资热情居高不下,儿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方兴未艾。与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增长相对应的是,北京市的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杨程,2021)。王学男(2019)指出,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自主化、个性化的校外教育培训项目也受到了广泛的青睐,校外教育培训对校内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得到了重新认识,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进一步推动了校外培训工作的发展。联合调查结果显示:当今中国,孩子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心,而教育支出远远高于衣着和玩具。教育消费成为少儿消费市场一道新的风景线,一些家长把视线转向校外教育,请家教,让孩子进各种培训班。调查数据显示二六成半孩子上培训班,一年支出也不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居民愿意花更多的钱用于子女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理在城市居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孩子多才多艺或有一技之长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居民家庭用于子女家教或上培训班等校外教育的支出快速增长(张墨涵,2019)。3、研究述评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减负政策的研究较多,相对国内的研究而言,国外的研究成果较早,大部分研究多是关于减负政策的的概念、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由于双减政策实施的时间较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针对性研究。同时,关于校外培训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对校外培训需求的研究不多的,但是学术界缺乏对减负政府对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研究,现有的研究多是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的案例研究,鲜少有关于政策对校外培训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丰富。HomeworkforAll-inModeration.CooperHarris[J].EducationalLeadership.2001Russell&Russell.TheGreatDidactics[J].JohnAmosComenius,1967HawkeNeil.EnvironmentalPolicy:ImplementationandEnforcement[M].TaylorandFrancis:2018-02-06.DeilS.Wright.IntergovernmentalRelations:AnAnalyticalOverview[J].AnnalsoftheAmericanAcademyofPoliticalandS.1974Charles.OJones.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PublicPolicy[J].Brooks/ColesPublishingCompany,1984PeterJ.May,AshleyE.Jochim.PolicyRegimePerspectives:Policies,Politics,andGoverning[J].PolicyStudy,2013(3)]HarveyBoulay.LocalImplementationofPublicPolicy:FurtherNotesontheAnatomyofDelay[J].State&LocalGovernmentReview,1981,13(1)Marie-EveReny.ReviewEssay:WhatHappenedtotheStudyofChinainComparativePolitics?[J].JournalofEastAsianStudies.2011(1)JoelSelway,KharisTempleman.TheMythofConsociationalism?ConflictReductioninDividedSocieties[J].ComparativePolitics.2012JoelSelway,KharisTemplemanTheMythofConsociationalism?ConflictReductioninDividedSocieties[J].ComparativePolitics.2012Montjoy,R.S,OTool,L.JJr.TowardaTheoryofPolicyImplementation:AnOrganizationPerspective[J].PublicAdministrationRewiew.1979PaulA.Sabatier.Anadvocacycoalitionframeworkofpolicychangeandtheroleofpolicy-orientedlearningtherein[J].PolicySciences.1988(2)DavidLeeStevenson,DavidP.Baker.ShadowEducationandAllocationinFormalSchooling:TransitiontoUniversityinJapan.1992,97(6):1639-1657.HoopChoi,alvaroChoi.RegulatingprivatetutoringconsumptioninKorea:Lessonsfromanotherfailure[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Develop-ment.2016,49:144-156.Kim,M.Privateinstituteeducation:CompetitionandanxietyoftheSouthKoreanmiddleclass[R].Seoul,Korea:Paperpresentedat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Research,2003:75.DavidPalfreyman.ConsumingHigherEducation:WhyLearningCan'tBeBought[J].Perspectives:PolicyandPracticeinHigherEducation,2013,172:.Lynton,E.MarkingaCaseforProfessionalService.WashingtonDC[J]AmericanAssociationofHigherEducation,1995.MartinHaberman.Twenty-ThreeReasonsUniversitiesCan'tEducateTeachers[J].The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97,XXII(3).KhajedalueeMohammad,RajabianReza,SeyyednozadiMohsen.Educationachievementsandgoitersizetenyearsafteriodizedsaltconsum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2013,48:.T.W.Schultz.CapitalFormationbyEducatio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60,(2):571-571.王小利.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减负政策的演变及其思考[J].教育与考试,2019(05):77-80.山子.中小学减负政策文本的梳理及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5(02):38-43.董宏志.基于十九大报告对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8(14):3-5.方媛,姚佳胜.改革开放40年我国减负政策的回顾与评析[J].2019(2):36-38.许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研究[J].学术隙望,2014(12):29-34.卫建国.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70年回顾与变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7-31.张冰.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生减负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