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作品中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_第1页
《浅析沈从文作品中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_第2页
《浅析沈从文作品中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_第3页
《浅析沈从文作品中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_第4页
《浅析沈从文作品中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沈从文作品中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目录TOC\o"1-3"\h\u30825摘要 一、沈从文作品中湘西世界湘西是一个少数民族和汉族聚居的地区,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之外,汉族人口在湘西占绝大多数。湘西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瑶族、回族、侗族等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左右,我们一般谈到的湘西文化侧重于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土家族与苗族文化。实际上,湘西的少数民族文化,除了腊尔山区的苗族文化之外,基本上都是与汉族以及土家族等族文化相互融合的,这在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上有着较为突出的体现。(一)少数民族聚居湘西地区自古就是土著与外来者共同居住开发的地区,多年的战乱导致许多北方人口南迁,在江汉、洞庭湖一带与少数民族相互融合。另外,在明清时期南方地区由于战乱人口骤减,因此就从江西、广东、安徽等省迁移人口到湖南省,其中就有一部分人口进入湘西。另外,湘西人口的流入方式还有经商从政、充军流放、驻军屯兵等等。而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世界就来源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背景下,构建出一种不同于主流文化体系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环境。(二)民族抗争频繁湘西被雪峰山隔开,形成了不同于湖南其他地区的独特政治环境。历代统治者实行的政治制度有“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制度等。民国后,湘西获得独立地位,成立湘西军政府。尽管近代湘西与湖南以及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联系有所加强,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只能依靠湘西或湘黔西部的地方军队来控制湘西。因此从古至今,湘西这个封闭狭窄的空间从来没有停止过军事活动,尽管不能说战争频繁,但整体来说湘西并没有过长时间的和平稳定。(三)巫神和鬼神文化湘西是一个浪漫、多情、神奇的地方。这片土壤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时也是巫楚滩神文化的发源地。湘西是沈从文写作重要基础,巫术文化是这片土地的精神所在。湘西世界的居民遵从神的意志,规规蹈矩,是湘西原始生命力和神性的载体。通过这些男性形象,沈从文想要发泄被压抑了几千年的集体无意识,宣扬现代文明中缺失的神性。人们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生活的期望寄托在这些鬼神身上,祈求神的祝福,以获得活下去的精神。并且,追求神的意志,维护鬼神的权威,行为检点,注意个人的行为和道德,以免触犯鬼神的规则。这种鬼神文化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湘西人的精神家园,成为湘西人精神的阪依。沈从文从小就受到鬼神的影响并参与其中,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带有鬼神文化氛围的印记,具有神性特征。例如,他经常引用古苗族民间传说作为题材。他的许多小说都取材于人们熟悉的湘西传说和故事,描绘了神秘的楚巫文化和浪漫的古典情调,充满诗意。从沈从文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湘西世界存在着狂欢和疯狂。他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处于狂欢状态,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脱离一切世俗的规则。这种神秘的场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沈从文想要宣扬的“神性”。在作品中让人物们无私地追求自己喜欢和想要的东西,展现出巫神的精神内涵,那就是蔑视一切外在的规则,寻求内心的释放。二、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内涵(一)独特的理想人生形式的内涵沈从文湘西世界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农村,描写的是湘西大地上一个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命。沈从文将村妇、妓女、幼童等角色进行重新理解和构建,以其独特的理想人生形式赋予这些人物独特内涵。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个性色彩鲜明,这些人物无一不对自己和周边的生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沈从文也正是通过对这些普通人物命运的塑造,构建出一份生命本真的理想人生。纵观湘西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沈从文的笔下,他对土匪、妓女的描写,无不透露着一份对于生命本真的尊重。可以说,人物的核心并不是在讲述他们的身份,并不是在讲述人物与自身的身份是如何契合。这些人物在“低贱”中展示着诚实,天真中拥有浪漫。他们拥有湘西世界中最真诚的东西,他们可赞、可叹,勇敢。沈从文的笔下的世界拥有一份古朴浪漫的意味,用这些真诚的人性构建出古朴奇幻又宁静秀美的画面。沈从文对于湘西世界没有一丝厌恶,在他眼里湘西是一座表现人的真善美的世外桃源,是一个古老却又充满奇幻的世界。在这类描绘湘西下层人民的人生状态作品中,沈从文向广大的读者形象地再现了人物真实的灵魂。土匪、游侠不仅有着维护正义、锄强扶弱、温柔多情的优秀品质,也有着杀人不眨眼的强悍生命力。妓女们尽管对相好的水手一往情深,可她们也有着愚昧、麻木、被扭曲的灵魂,她们深陷泥沼而自得其乐。作者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揭露了黑暗社会对人性的扭曲,而且表现了人的尊严的被践踏的无意识和麻木。当然,作者塑造这些性格复杂的另类人物,袒露人物真实的灵魂,其主要意图在于唤醒那些在人生浪涛里浮沉的湘西儿女的愚昧灵魂,让他们努力地摆脱内外所受到的种种束缚,去争取生命的自由,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超脱于生活的枷锁,用自己的本心去生活和体验生活。这种独特的理想人生,所付出的代价巨大。但是,沈从文善于用这样的方式去体现出他内心的理想生活,是一种对自己本心的尊重和洒脱。(二)本真、诗化的自然人性之美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世界是义利并重的,这里的人性非常健全。但是,健全并不是代表完美,这种健全更像是由于来至于外界的支持不够,从而获得一份自然而然的的本色。这份蕴藏着本真、诗化的人性,它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它是为我的同时也是为人的。湘西世界的人性是在洪水中英勇救人,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发财,这种自然的人性并不升的有多高,但是一种顶在生命和自然前面的人性。这种本真的淳朴的人生状态如此令人向往,以至于让那些自私自利的人生变得惭愧。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沈从文笔下的理想人性也就蕴含了更加沉重的底蕴,是一种属于自主生命自觉状态。沈从文选择愉悦性和广泛性的小说作为创作的样式,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技巧,文艺作品的公众性。沈从文的创作具有特有的灵性的彻悟的底蕴,他深谙文学创作中的审美需要。《沈从文文集》增加了一句话,即“一切景象全仿佛是诗,说不出的和谐,说不尽的美。”在这里,沈从文强调了一切风景都是诗,体现了他作品汇总得诗化哲学。沈从文把“诗的抒情”在任何艺术中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它能带来特殊的敏感性能,因此他特别推崇施蛰存“多幻想成分”,“具抒情诗美的交织”的小说。沈从文在《沈从文散文选·题记》中说“我也曾分析过《渔》,这是大量注入抒情幻想,成功发挥揉诗、散文、小说成一体的代表作。在这篇小说中,一个复杂的主题结构,野蛮族人的好杀习惯,复仇、爱情、人类美丽黑暗的心灵,静静地在朦胧的月下的河流、古庙、木鱼念经声中,挥舞宝刀声中、枯萎的花里展现出来。”沈从文在《看虹摘星录.后记》中说到:“人生应该还有个较高尚的标准,至少还允许在文学和艺术上创造几个标准,希望能从更年轻一代中去实现那个标准。因为不问别的如何,美就是善的一种形式,文化的向上也就是追求善或美的一种象征。竞争生存固然十分庄严,理解生存则触着生命本来的种种,可能明白庄严的意义。”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世界,并不完全属于现实世界的产物,这种超脱于生命的事物、这种沉到最深处而依旧温暖的感情,就是从人性中升腾而起的部分。湘西世界中的人性之美并不崇高,极少呈现出完全英雄的形象。但是这是属于社会大众的生命之歌,其中蕴涵着的是来自于最基础的生活,来自于最沉重的社会反思。湘西世界之外,这里的崇高就不再崇高,沈从文建立的湘西世界,就将此构成出一份浓郁的独特诗意。三、沈从文作品中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探析(一)湘西原始活力的野性力量沈从文笔下塑造的一系列水手是野性形象的代表。他们有野性和血性,也不缺健壮的体格和朝气蓬勃的精神,还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旺盛生命状态。他们始终代表着原始生命力的释放,似乎可以忽略外在因素的干扰,不在乎生活的艰难与否,只求能随心所欲,自由悠意。他们是湘西这片热土上最具活力的代表。水手是沈从文的笔下最有生命活力的群体。他们质朴豁达,将生命的柔软与坚硬汇聚于一身,将欢笑和泪水融为一体,让原本艰难的生活,在自身乐观、虔诚的生活态度中变得鲜活。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一文详细记载了水手们的生活境况,具体而言就是拿着极为微薄的薪水,用生命和健康去获得生命的权利。每天吃的是酸菜和滋生着细菌的臭牛肉,健康的生命每一天都在向下消沉。更别说生活,那是最熟悉又最冷漠的河道、河滩、深潭、码头等等。生命赋予了他们什么意义,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会讨生活,所需要的也仅仅只是生活。当有一天生命走到终点时,便毫无意义的躺下结束。这都是来至于沈从文自身的叙述,这些及其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自怨自艾,那种来自于原始生命的也行力量让他们充满激情。水手们两个月的劳动所得往往只够去沉河边上的吊脚楼里会一次情人,这是他们唯一的,也是付出最大的欲望。这些水手拥有着超出一般人的角件,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不顾一切地向急流中跳去,在不知深浅的河水里尽全力让船只脱离险境。及时是在最为严寒的冬天,水手们也会一边用各种脏话咒骂天气,一边下水去助船流动。对于生存而言,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将其阻挡。他们豁出性命去拼搏,在所有一切都及其贫瘠的情况下,他们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河边的吊脚楼里。几个月的积蓄换来一夜的兴奋和麻醉,忘掉身后所有的痛苦。这足够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悲凉。他们就像战士一样,跟艰难恶劣的环境抗争,勇敢、坚韧并且庄严地生存着。沈从文作品中的“柏子”们生活在底层,他与妓女几个月才得以相见,每次的会面在柏子看来,比这一个月的所有辛苦都要难得,可以洗去这一路归来所遭遇的风吹雨打,抵得过头上的雨和脚下的泥。尽管常常以“裱子”称呼对方,但足以表现出浓浓的思念之情。他热情奔放又豪爽,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理欲望。这种处于人生夹缝中的爱恋是苦涩的,也是勇敢的。这些水手充分的展现出原始野性的力量,通过他们热情而充满活力的表现,去展现出丰富而多彩的自然生命力。可以说,水手们与妓女之间的相处也以心换心,他们付出他们仅有的,热烈地付出。对他们而言,这些妓女承载了太多,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回报,同时还有托付了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些都是湘西水手身上亮眼的闪光点。问题在于,这些幸福是一种虚幻,只是原始欲望驱动下的性行为。原始而野蛮的存在,同时也是他们生活的期望和支柱。这群湘西世界里面的“柏子”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在这里用尽一切力量去接受命运的凌迟。其实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水手更多地收录在他的散文《湘行散记》和《湘西》中。他们勇敢无畏,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这些水手四季漂泊海上,随时面对生命的威胁,却依然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水手们的想法极其简单,同时也极其单纯,他们只要能够喝酒吃肉,能够跟妓女私会,就已经满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同时,他们拥有一份古朴的情谊,在《一个多情的水手和一个多情的妇人》里面,水手牛保拿到苹果第一时间并不是去撑船,他要吧拼搏送给吊脚楼里的妓女情人。这份感情在他们离别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份不舍让人格外怜悯。这段对话是这样的:“牛保,牛保。我同你说的话你记着吗?”“哎,哎,我记得到!……冷!你是怎么的啊!快上床去!”“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虽然没有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这些底层人物全部都拥有着自己的人生。他们顶着一片匮乏的生活,用尽一切获得一点点的资源。但这不能丝毫降低他们的原始力量,不能丝毫降低那份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与所有人一样,他们渴望有一个人在远方互相牵挂。他们的愿望就是能够和那日夜思念的,在吊脚楼里面的情人相拥入眠。牛保与他情人之间的爱情超越了生活的困苦和压迫,超脱为一种坚守和渴望。正是这种坚守与渴望使这些粗鲁血性的湘西水手有了更深的蕴含,得以在沈从文的笔端大放异彩。尽管水手们勇敢而顽强,面对危险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谨慎,但他们的悲惨命运却无法改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直生活在死亡的危险中,收入微薄,直到年老力衰。虽然他们很少流露感情,但并不表示他们冷漠无情。每一个水手都忠于自己的背景,选择有尊严去度过每一天。他们用尽一切力量去抓住自己的命运。卑微的生活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他们终年在急流中战斗,野性在这里塑造和展现。这份野性是现代社会居民所缺少的,这份野性是现代人所鄙夷的。但是,沈从文从湘西世界的深处将野性力量挖掘出来了,这是湘西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男性形象。除了这些水手形象,沈从文小说里面拥有众多呈现自身野性的情节。较为典型的就是小说《雨后》中,四狗进山遇见一个多情女人,他们在一片欢乐和责骂里面,两个人年轻人大胆热情地拥抱在一起,双方都表现出如火的热情,尽情的释放野性的力量。小说中,四狗憨厚憨厚,充分展现了山人狂野、粗犷、豪放的性格。唱的山歌粗俗大胆,不过这也恰恰展示出四狗粗狂鲁莽的人物特点。在爱人的鼓励和怂恿更加增添了这股狂野气息,将山里人粗犷憨厚的个性完美的展现出来。另外,小说中那份关于性的描写更加增加了人物的野性意味。沈从文笔下的这类男性形象质朴纯然,他们在湘西的山林土壤中孕育而成,带着原始的野性,宛如自然幻化而成的精灵。在这些野性男性群体形象中,我们能看到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质疑,这些原始人性正是他想要塑造的理想范型,他们身上的原始野性正是沈从文借以用来洗涤现代都市文明中的浮躁、喧嚣和虚伪的方式,也是他想要注入到国民性中的重要要素,借此来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可以说,这些野性男性既代表了沈从文想要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的愿望,也表现出他对于现代文明的拒斥。(二)象征权利、正义的守护者形象沈从文通过对一群正直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出理想中湘西秩序的守护者人性,这一点在沈从文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这些充满着正义感的存在,这片湘西世界才能生长出像翠翠这样充满人性美的青年。可以说,湘西世界的守护着,养育出整个湘西世界的纯真和美好。有爷爷的存在,《边城》中的翠翠才能无忧无虑地成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真正地尊重身边的人。从作者的内心成长历程上来看,他们是沈从文少年缺父心理的映照,代表了沈从文内心对父亲形象的想象。但由作者内心所创造的湘西理想园地守护者想象也格外丰满,拥有着一份无可置疑的传统道德力量。有了他们的存在,年轻的人物们才能够自由的追求梦想。正是由于守护者形象是如此的崇高和伟大,所以沈从文在描绘这类人物形象时,总会带着崇拜的眼光。例如《边城》中的老船夫是一个慈祥、忠实、坚韧的爷爷。他疼爱孙女,就像父亲一样守护在她身边,甘愿为她付出所有心血。陪她去看龙舟,为她唱歌,尽一切可能讨就算是孙女翠翠的婚事,他也想顺从翠翠自己的心意。他的古道热肠和重义轻利,面对着贫穷的生活却给予世界慷慨的回报,他去城里见到熟人必定请他喝酒。可以说,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彰显。在边城平凡的生活中,滋养着周围的人。湘西世界是严酷的,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这位美好的老人一生都是艰难的,痛苦与折磨接连落到他的身上。但是善和正义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他义无反顾地扛起了照顾翠翠的责任,不论任何事情,总是殚精竭虑地为翠翠考虑。在充满美好和野性的湘西世界,爷爷尽心的照顾翠翠,用一切去支持着翠翠的人生,但是翠翠婚事上经历了难言的委屈、惆怅和心焦。这些人生之苦叠加在一起,在他的心理堆积成了无法逾越的人生屏障,彻底压垮了正直善良的老船夫。最终,爷爷带着无法割舍的牵挂,撒手人寰,与孤苦无依的翠翠阴阳分隔。老船夫的逝去,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美的毁灭。在《边城》这部作品中,沈从文用浪漫主义手法呈现出了一个充满魄力的人物,他勇敢豪爽,充满善意的的热情。他这样描写道:“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便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自己即有粮食子里混过日子,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因此凡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人,到了这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这个人就是掌管码头的船总顺顺,尽管非常富有,在当地极具影响力。可是他却没有半点恶霸习气,仍然淳朴慷慨、公正无私。可以说,这一类人担当起了湘西世界的守护者责任,他们用良性的思想维护这片地区的秩序。对于顺顺的人生,沈从文是在太过偏爱。他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但不溺爱孩子。两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勇气和义气,他们善意且慷慨。凡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做的,他们无一不做,无一不精,有着湘西男人的一切本事。顺顺是这片地区公平正义的代表,呈现出中国文化里面的狭义和智慧,当地乡民有了任何争执都会找他主持公道。他帮助贫困乡亲,却不居功。这份发至内心的仁德,是湘西世界中善意和力量的总和。他本来认定是老船夫害死自己的大儿子,但在得知老船夫死后的消息时,依然毫不犹豫地去帮忙,并且肩负起照顾翠翠的责任。沈从文作品中的这些守护者形象十分饱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体现。他们不仅有侠义之心,而且还践行着湘西的朴实风俗,似乎是湘西正义与秩序的守护者。这些守护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湘西世界,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意境,有效地消除了湘西元素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守护者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中国人的文化身份,使这些形象深入人心。此外,他们都携带着湘西少数民族的血液,具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优良品质。这些人物显然肩负着沈从文民族国家重建的重任。他试图让读者领略这些男性生命形态中生命和情感的诞生与消失的过程。这也使得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三)多姿多彩的湘西人物沈从文身上流淌着多个少数民族的血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潜移默化地到了解到很多少数民族的风俗和鬼神文化。所以,沈从文创作的小说很多都是发生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他的作品中活跃着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湘西人物,通过如《神巫之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等,传达出各式各样的湘西代表性人物。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沈从文对于湘西世界理想人性的塑造。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湘西世界的理想人性是多样的,这些理想人性是不可能也不可以融合在一个个体身上的。从性别上区分,就存在理想男性和理想女性之分。例如《龙朱》是沈从文塑造湘西男性的得意之作。《小说》中的龙朱被他描述成一个超尘脱俗、单纯专一的完美男性。从外形上看他是万千湘西少女的梦,既帅气又壮实。从性格上看他温柔和善,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又能够充满血性。在展现这样一个人物时,沈从文不惜用大量优美的词藻和华丽的语言来加以渲染,还多次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他的优秀。对于爱情,他同样热烈激情,未于女子相似就已经将真心赋予这位陌生人。龙朱的存在超越了具体的个体存在,成为代表湘西世界中一种群体文化的审美理想的象征。在女性人物中,《边城》中那个聪慧的姑娘带有本身性的淳朴。她是清白的,但不是娇嫩的,就像嫩绿色的枝条和绿叶在青天下生长。边城的温柔和美丽使她温暖而朴素。她在风中长大,使她的皮肤变黑,像绿色的山丘和绿色的水,她的眼睛晶莹剔透。她悠闲地在水中嬉戏,健康而纯洁。从这两个湘西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对于人物热情淳朴的叙述代表了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审美倾向。湘西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构成,通过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沈从文塑造了一系列代表湘西世界理想人性的角色形象。系统的整理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集中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机、满载着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但是,这些人物都有着一些核心的共同点,那就是谦卑、忠贞、自由等最为质朴的人性活力。《月下小景》中的小寨主摊佑与龙朱一样,是湘西完美形象的代表。他跟一位同样美好的湘西少女相恋,但是两人却宁死也不愿意分离,导致了一起爱情悲剧的发生。《媚金、豹子、与那羊》中讲述了媚金与豹子这对恋人情投意合,在准备结婚之际,因为阴差阳错地错过了时间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尽管他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这些人物对待爱情都十分专一,并且都富有传统责任感。豹子身上的这种品质与龙朱如出一辙,都表现出了沈从文对于湘西文化中神性的张扬。《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是一个令人回味的悲剧故事,塑造了七个近乎超脱世俗的男性形象。他们原本居住在偏僻的村落,原先没有被划分到行政区域中,像一个不受管束的世外桃源一样。这些流离于西现代社会生活的居民,无法融入这个社会,他们的存在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嘲笑。因此,官府在最后一个迎春节后吧他们全部处死。在这个小说中,沈从文不仅表达出他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同时创造出一份湘西苗民所独有灵性,这份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这样的形象游离于现代生活之外,但仍有这样的七个野人,他们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死亡亦不可怕。结论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深入解读,笔者越发感受到沈从文笔下的现实湘西人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更多的是美丑参半,野蛮和正义交织。沈从文用最具诗意的手法描述出一种有血有肉的原始生命力的美,同时又去挖掘他们灵魂深处的麻木。理想的人性便是超图于所有的一切,去呈现出那一份为情爱而出现的冲动,反省那一份被穷困和愚昧挤压的畸形世界。在湘西世界中,沈从文力求追求生命更高的理想,探寻生命更高的尊严和价值。这种理想并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在真诚世界中进行构建,用安静的方式抒发出一份不同于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性。

参考文献:[1]姜俨珊,崔新宇,纪晓琛,林昊颖.沈从文旅青时期文学活动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