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基于TDM的城市交通拥挤对策研究_第1页
试析基于TDM的城市交通拥挤对策研究_第2页
试析基于TDM的城市交通拥挤对策研究_第3页
试析基于TDM的城市交通拥挤对策研究_第4页
试析基于TDM的城市交通拥挤对策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基于TDM的城市交通拥挤对策研究论文关键词: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拥挤对策论文摘要:城市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的主要问题,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城市的理论经历,提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对策。针对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交通拥挤和堵塞,保障城市交通的畅通,是城市交通建立与管理部门巫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交通需求管理(traffideandanageent,td)的角度出发,对城市交通拥挤的对策进展讨论。1城市交通供给与需求分析城市交通供给主要是指通过增加道路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来到达缓和和消除交通拥挤的目的。所谓增加道路供给就是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其中包括了上、中、下三层的立体交通设计及交通辅助设施。城市道路供给的增加可以增加一个城市的交通容量,因此能减少交通堵塞,降低拥挤程度。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要能有效率地运行,就要求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到达相对平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交通需求的数量迅速增长,交通需求构造也发生质的变化,尽管投人大量资金扩大道路容量仍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这就存在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单纯依靠改造和增加道路,扩大道路供给量的“自然开展〞根本无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况且城市道路的可建立面积一般为20%-25%,在目前状况下,任何一个城市可供修建的道路面积都在不断缩校另一方面,道路建立会刺激新一轮交通需求的增长。当斯定律(dnsla)说明:沿着交通走廊建的新道路减少了旅行时间,但吸引了其他道路和其他交通方式的交通量转移,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将恢复到原来的拥挤程度,即新建的道路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例如,为了缓解市中心区交通压力,2000年初广州市内环路的建成,为广州市形成环形加放射线的主骨架道路系统提供依托,改善了市中心区交通条件、减少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使市中心区平均车速进步30。然而仅仅过了几年,由于道路条件改善,内环路吸引的穿城交通量大幅度上升,导致顶峰小时有些路段严重堵车。建成之初,确实大大缓解了市中心区的拥堵现象,交通秩序得到良好改善,但随着吸引流量的增加,新的、更大的交通压力随之而来,交通拥堵更加严重。近年来,广州市尽管投人了大量资金用于道路交通建立,但仍然不能实现交通设施供给才能与交通需求的根本平衡,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已到达饱和或超饱和状态,顶峰期内车辆行驶速度缓慢、交通秩序混乱、交通堵塞严重,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开展的需要,造成经济上宏大的浪费和损失。国际经历说明,单纯依靠增加道路交通设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泰国曼谷的交通拥挤世界出名,近几年,曼谷修建了几十公里的高架道路,本意是缓解交通拥挤,但出乎政府意料,引发了更严重的汽车交通拥挤。2交通需求管理的原理2.1td的内涵td是指通过综合性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促进城市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选择行为的变更,以减少机动车出行量,减轻或消除交通拥挤,构成最正确的交通方式,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平安、可靠、舒适、低污染地运行td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施行错时出勤等对策,在时间上分散交通需求;通过向驾驶员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和拥挤、事故状况,促使交通需求在空间上分散化;通过进步公共交通和效劳程度,促进人们利用大运量、高效的公共交通;通过施行各种综合对策,促进小轿车的有效利用;以及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对交通发生源进展调整。2.2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施行td的目的是:在适度的交通建立规模下,通过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多种手段并用的需求管理体系,控制交通需求总量,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即通过减少或分散需求使供需平衡,保证交通系统有效运行,从而处理好有限交通设施与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矛盾,使有限的交通设施最充分最有效地得以利用。3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td对策是社会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交通环境、土地政策、政治、法律、制度上的支持、公众参与和施行方法。我国的城市交通问题不能通过一味地增加道路供给加以解决,而应汲取兴旺国家的经历教训,把td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之一。其主要对策包括区域收费制度、机动车交通削减对策、优先开展公共交通、线路与停车需求控制及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等。3.1区域收费制度区域收费是针对指定区域内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进展收费,最拥挤地区采取最高的收费标准,经过合理选择线路和时间的驾驶员可以防止高额收费。由于驾驶员避开了高收费的拥挤地区,因此减少了繁忙道路上的交通量。伦敦为解决首都街道的交通拥挤,决定把周日行驶的车辆减少1500,并方案从2022年1月开场,向那些驾车进入伦敦市中心的人士收取5英镑费用。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城市区建立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letrniradpriingsys-te)的国家,该系统于1998年9月正式投人使用。目前erp系统已经取代了1975年开场使用的区域通行券系统(als)和20世纪90年代初在3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上使用的道路收费系统(rps)。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奥兰多,1994年以前,在408州道的荷兰东收费广场,每天顶峰时间的交通阻塞经常延伸1英里长或更长。然而,自1994年采用电子收费以后,旅客可以在不停顿行程的情况下付费,通过量从3400辆车/h增加到7800辆车/h。3.2机动车交通削减对策交通堵塞通常发生在上下班时间,所以将不同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上下班时间错开,使顶峰时间的一局部需求转向非顶峰时间,那么通过时间上分散交通需求也能缓解交通压力,进步交通效率。错开上下班时间的做法主要有3种:①错开上(下)班时间。让城市外环城干道外的单位最先上(下)班,中环城外的单位其次上(下)班,市中的单位最后上(下)班;②减少每班上班人流量。将如今的常日班改为6h的两班制,工厂三班制改为四班制,商店改为四班,增加夜市;③对某些时间限制性不强的工种,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工作制,进一步减少道路人流量。弹性工作制于20世纪s0年代由德国经济学家提出;7。年代以后,这一制度在欧美得到了稳定的开展;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约有4000的大公司采用了弹性工作制,其中包括杜邦公司、惠普公司等著名的大公司。我国近年来许多工厂也在试行这种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削峰填谷,避开交通顶峰和交通流量集中所造成的交通紧张。广州市继续推行大货车夜间运行政策;规定摩托车制止区域;不同吨位货车的行驶时间、区域和单双号行驶方法;实行自行车与机动车的交通别离等措施,使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3.3优先开展公共交通td的核心是引导出行者选择效率高的代步工具。通常私家车人均时空占有率是公共汽车的7倍左右。许多国家的城市交通拥挤是私人汽车过量开展的结果。因此,在出行方式选择上,政府可以对某些交通方式施行抑制,对另一些交通方式实行刺激的政策,将出行方式由低容量向高容量转移。其详细措施有汽车合乘,限制私人小汽车进人市区,改善换乘设施,促使出行者向高容量的公交系统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欧、日本等国汲取小汽车过量开展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教训,转向优先开展公共交通,强调将城市交通引向运量大、高效、低耗、可持续开展的方向。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如今许多国家的大城市都优先开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方式,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的种类,进步其效劳质量和效劳程度,促进人们利用大运量、高效的公共交通。广州市根据将来交通交通需求规模及特点,通过深人分析现有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td确保最大程度地使用道路容量的政策框架,将出行需求从低效的私人车辆出行转变为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措施。其中包括:①坚持优先开展公共交通的原那么;⑧在优先开展公共交通的前提下,对城市自行车采取因势利导、适当控制和积极治理的方针,市中心区内积极推进自行车网络的建立,引导自行车使用,标准车辆停放管理;③严格限制广州市中心区摩托车的拥有和使用,严格执行停顿摩托车上牌制度;④加强对私人小汽车拥有政策的研究与制定。根据广州市交通开展战略研究和市中心区交通改善施行方案研究结果的建议,到201。年对进出中心区内的小汽车数量减少20000。3.4线路与停车需求控制商业中心区往往也是交通高度拥挤的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机动车行车线路和停车需求进展控制,可以有效地进步行车速度,限制进出这些地区的机动车出行量,从而确保道路畅通,减少交通堵塞。例如在芝加哥,不允许停车场出口朝向每天大于2500辆交通量的城市道路,这有效地限制了市中区的停车场数目。线路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在商业中心区和一些交通瓶颈路段实行车辆的单向行驶。日本60年代实行单向通行规那么后,单向通行比双向通行的才能进步3000一5000。但这种方法在进步通行速度的同时,也给许多车辆增加了不必要的绕行本钱。3.5智能交通系统(it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rtatinsyste,its)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展改造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的前沿川。其目的在于,促使交通需求在空间上分散化以减轻或消除交通拥挤。它使td从“点控制〞(道路穿插口控制)和“线控制〞(道路通行控制),开展到整个城市区域的“面控制〞。由于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遍布区域的探测器、摄像头、大型可变电子显示屏幕、实时交通播送等,科学地控制和引导交通流,因此可在同等条件下大大改善交通状况。最近十几年,国外对这种综合考虑道路、车辆、交通参与者、高新技术等因素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方兴未艾,并对解决城市交通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智能化交通系统包括:①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自动驾驶导向,包括激光自动控制车速和保持车距以维持最快的交通流速;险情时,自动刹车等;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自动帮助驾车人搜索从a出发点到b目的地的最正确途径,以充分利用空闲的路面,疏散车流,最大程度地防止拥挤;③汽车驾驶系统,自动通报行驶前方路面的交通状况,路面有事故塞路时,采取绕道行驶;④设计智能化停车场,让那些找车位的人在进停车场前就知道该停车场的空位情况,以节省在停车场内绕圈子找车位的时间;⑤紧急援救道路和方式;⑥计算机模拟城市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