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优秀课件_第1页
归去来兮辞优秀课件_第2页
归去来兮辞优秀课件_第3页
归去来兮辞优秀课件_第4页
归去来兮辞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宋史陶潜传》)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1

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沈德潜前人评价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2

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

——欧阳修前人评价

3

先生不知何许⒈人也,亦不详⒉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⒊。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⒋;每有会意⒌,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⒍知其如此,或⒎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⒏,期在必醉⒐。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⒑。环堵萧然⒒,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⒓,箪(dān)瓢(piáo)屡空⒔,晏(yàn)如⒕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⒖。赞⒖曰:黔(qián)娄(lóu)⒘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⒙”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⒚?衔(xián)觞(shāng)赋诗⒛,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相知先生不知何许⒈人也,亦不详⒉其姓字,宅边有五柳4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饮酒“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5“心远”:

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心远”: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6

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作者简介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7关于辞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二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多用“兮”。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而辞仍是诗,四句一节,大多每句三拍。归去来兮辞语气助词回去吧回去题解关于辞归去来兮辞语气助词回去吧回去题8辞创制者:屈原基础:楚地民歌体例:诗体特点六字句为主每句三拍四句一节好用“兮”字辞创制者:屈原基础:楚地民歌体例:诗体特点六字句为主9

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仍,官场黑暗,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据萧统《陶渊明传》载,时郡中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潜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背景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10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11思考:序讲了哪些内容?交代了文本写作的时间、背景,叙述了作者做官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思考:序讲了哪些内容?123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3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13《归去来兮辞》是篇辞官归田的述志之作。欧阳修对这篇辞作,推崇备文章结构:辞官、归田、知命。整体把握至,他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借用了楚辞的形式,但作者不受楚辞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自出机杼,表现出一种淡远高旷的格调。《归去来兮辞》是篇辞官归田的述志之作。欧阳修对这篇辞14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朗读节奏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15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来:助词,无义。芜:荒芜。胡:疑问代词,为什么。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来:助词,无义。回家去吧!田园快要16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既然。以:认为,知道。为:被。奚:为什么。而:连词,表并列关系。既然自己知道心志是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既然。既然自己知道心志是被17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主谓之间。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做官)已经不能改正,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主谓之间。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18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正确。而:连词,表并列。非:错误。实际上误入迷途还不算很远,觉悟到今天做的是对的昨天是错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正确。实际上误入迷途还不19田园将芜胡不归实迷途其未远课文图解田园将芜胡不归实迷途其未远课文图解2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以:而。飏:舟慢行的样子。而:连词,表修饰关系。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以:而。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21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行人。以:用。之:主谓。行向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行人。行向人打听前面的路,22问征夫以前路舟遥遥以轻飏课文图解问征夫以前路舟遥遥以轻飏课文图解23思考:1)本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情。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陶渊明和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立志报国,但是官场的争斗、现实的黑暗又是他深恶痛绝的。徘徊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归隐田园,回归自己的本性,过自由的生活。思考:1)本段讲了什么内容?24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自责自慰自醒(请摘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一.决意归去(自悔)“25自责自悔自醒自恕已往昨非来者今是归隐出仕自责自悔自醒自恕已往昨非来者今是归隐出仕26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圆/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朗读节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27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语气词。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载:一边…一边。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语气词。看见自己家的房子,28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课文图解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课文图解29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带着幼儿们走进屋内,美酒已经满杯。就:近于。盈:满。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小儿早30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引:拿过来,引申为端起。以:来。眄:斜看。柯:树枝。怡:使动用法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现出快乐的容颜。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引:拿过来,引申为端起。我端起酒31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引壶觞以自酌课文图解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引壶觞以自酌课文图解3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审:觉察,自知。涉:涉足,走到。而:转折连词。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不同。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倚着南窗寄托我的33倚南窗以寄傲眄庭柯以怡颜课文图解倚南窗以寄傲眄庭柯以怡颜课文图解3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扶老:手杖。矫:举。遐:远。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3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岫:山穴。景:太阳。翳翳:昏暗。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出来,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岫:山穴。景:太阳。白云自然而然36抚孤松而盘桓鸟倦飞而知还课文图解抚孤松而盘桓鸟倦飞而知还课文图解37探究讨论:1)第一自然段最后表现出了作者回家途中欣喜和急迫的感情,第二自然段中,到家后,作者感情又有什么新的表现?“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不好意思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所有的感情都融合在她默默地劳动之中了。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探究讨论:38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由此,第二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抵家时的狂喜,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和居家生活的闲适。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39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家园的小径都快荒芜了,但是松菊还在那里傲然挺立。这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以致家园荒芜的感叹,更重要的是“松菊犹存”比喻的是自己高洁的品格。松四季常青,也是作者的品质长存,菊傲然怒放于寒秋,也是作者的傲岸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的体现。)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家园的40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这就是作者想要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作者“质性自然”的本性,同时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41

奔宇

一旦决计归去,便不迟疑,心无旁骛地直奔远方的家园。小舟遥遥,晨风飘飘,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作者借助景物的描写,将归田的欢愉尽情表露。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一“问”一“恨”,将景中人凸显,而归途的急迫,也就被渲染而出。终于到家了,即便是“横木为门”的陋室,作者也“载欣载奔”。他那孩子般的欢呼雀跃,真正写尽了弃官归隐的率真与美好。奔宇一旦决计归去,便不迟疑,心无旁骛地直奔远方的家42

安趣

有松有菊,有儿有室,有樽有酒,差可告慰。家园残败中自有一种美好。或饮酒自遣,或涉园观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由是,可以想见贫寒士子之家清素的欢宴,于大喜悦中见作者家人聚首脸上的点点泪花。诗言志,景寓情。细细品读,“松菊犹存”或有寓意,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而“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再来印证做官的本来无心。至于“流憩”“遐观”,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颇有孤傲的人生韵味。安趣有松有菊,有儿有室,有樽有酒,差可告慰。家园残4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4

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当外物的品格与诗人的情志相一致时,诗人往往借物言志,托物抒情。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松菊的象征45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舟飏风吹问恨瞻奔迎候荒存携盈引眄倚审园涉门关策扶老矫首遐观云鸟景抚二归家之乐(急切)(欢欣)(怡然)(流连)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舟飏风吹问恨瞻奔迎46归心似箭抵家之欢家中景况饮酒自遣涉园成趣观景忘返重审心志结交乡故出游方式所见所感归家乐出游乐日常乐归心似箭抵家之欢家中景况饮酒自遣涉园成趣观景忘返重审心志结交47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朗读节奏归去来48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违:不相合。言:语气助词。焉求:何所求,求什么。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违:不相合。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49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50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情话:知心话。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可乐,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跟乡里5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课文图解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课文图解5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以:介词,把。于:介词,在。或:有时。命:命令,引申为驾车。棹:船浆,这里用做动词,划船。农人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以:介词,把。于:介词,在。农5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谷。经:登上,到。既…亦:既要…又要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既要探寻那5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涓涓:泉水细流不断的样子。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树木欣欣向55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喜欢,羡慕。之:助词,的。行休:将要结束,指要死了。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喜欢,羡慕。羡慕自然界的一切56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57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王维、孟浩然虽擅长山水田园之作,然而却没有陶渊明这样真正的躬耕农亩。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

“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王维58

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59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60焉求重审心志结交乡故出游方式所见所感悦情话乐琴书告春及事西畴息交绝游与世相违命巾车棹孤舟窈窕寻壑崎岖经丘木荣泉流善万物感吾生三交游之乐焉求重审心志结交乡故出游方式所见所感悦情话乐琴书告春及61

乐事感物

归来之乐,不一而足。先访山水,“寻壑”“经丘”;再抒心志,在息交游。而所息绝的并非所有人,与亲友、琴、书为侣,乐以去忧。春回大地,农人告之春耕;秋天金动,农田盼来收获。忙后闲暇,乘兴出游,乐以忘忧。这节颇带诗意的描绘文字,既是写景,又是抒情,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的诸多感慨。春来秋去,大自然生生不息,触景生情,从中可窥人生的短暂与匆促,所谓及时行乐,乐以无忧。乐事感物归来之乐,不一而足。先访山水,“寻壑”“经62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朗读节奏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63已以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已以乎:算了吧。宇内:天地间。曷:为什么。委:随,顺从。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他生死呢?已以乎!已以乎:算了吧。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64(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他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决心,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6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之:往。期:至,及。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富贵不是我所求,神仙居住的地方没法到。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之:往。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66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耘:锄草。耔:培苗。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有时在田里锄草培苗。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耘:锄草。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6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皋:高敞之地。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68(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

)(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69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聊:姑且。奚:为什么。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犹疑什么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聊:姑且。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70登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课文图解登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课文图解71(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乐天安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终结。它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72

知命

由居室、庭院,而郊野、山溪,至于万物和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寓形”是人生在天地之间的定位。既然如此,何不张扬心志、随心所欲地生活呢?汲汲于富贵与生死,死既不知,生又何苦。乐天知命还有什么疑虑啊!在作者看来,世俗的官场是一种对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复归这大自然才是生命的正途。作者这种阅尽人事之后的乐天知命以及快然自足的隐居生活,不乏率真与激愤,也有些消极,但他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世界,始终是美好的。知命由居室、庭院,而郊野、山溪,至于万物和更广阔的73承上而问自我解答卒章显志(反)怀良辰或植杖登东皋临清流聊乘化乐天命曷不胡为乎欲何之富贵帝乡(正)四乐天安命承上而问自我解答卒章显志(反)怀良辰或植杖登东皋临清流聊74归去来兮辞归家交游一.决意归去二.归田之乐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自责自悔审志结交出游见感三.乐天安命归去来兮辞归家交游一.决意归去二.归田之乐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自75文中寓意的景物描写

寓意于景,是《归去来兮辞》写景的特色之一。作者有感愤,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些都不是空发议论,是借助景物的描写而有所寄寓。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景物有人情和个性。其中“松菊犹存”寓意坚韧、芬芳的节操,“云出岫”“鸟倦飞”寓意做官本无此心,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表达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文中寓意的景物描写寓意于景,是《归去来兮辞》写景的特76

千百年来,“兼济天下”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潜果真不想济世?历代文人,如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有陶潜付诸就行动。他晚年做的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他不乏济世的热肠。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内心没有惆怅。细读本辞,既有田园回归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至今,辞中反映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总能引起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潜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他永远是旧时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小结千百年来,“兼济天下”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77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归隐田园的道路?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归隐田园的道路?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78怎样挖掘作品中渗透的意蕴与情绪?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反复吟诵寓情于景,寄心于形试举例说明怎样挖掘作品中渗透的意蕴与情绪?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79自责之辞安慰之辞辞官归田田园生活乐天安命居家出游归途(归心似箭)抵家(欣喜若狂)室内园中心志交往出游所见归去来兮辞所感(第1节)(第2,3节)(第4节)自责之辞安慰之辞辞官归田田园生活乐天安命居家出游归途(归心似80行文线索一、叙事线索二、感情线索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自责自慰怡然自乐闲适怡得

潇洒旷达行文线索一、叙事线索二、感情线索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自责自慰怡然81

全文主旨《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全文主旨《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82

陶渊明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就“不慕荣利”,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对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役”。做官之后,黑暗独裁、等级森严的官场生活和他的本性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辞官归隐,追求本我、本真,还是改变自己,学会阿谀奉承、谄媚求荣,得到一种立足于官场的所谓本领?陶渊明选择了前者。因此,他的辞官归隐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对自己的真实、足够的务本求实的品质(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物,是一种务本求实的精神)、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的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与此相反,如果为了在官场上取得一席之地,逐渐学会奉承求荣,逐渐丧失自我,失去骨头,那才真是看似进取,实则堕落。

相知课外拓展于丹品读陶渊明陶渊明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83

陶渊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一个不阿谀奉承、不谄媚求荣、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精神和独立人格的鲜活的生命,是一颗不慕荣利、不受世俗羁绊,敢于追求本真与自我的率真的灵魂。他给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被众说纷纭所困扰;永远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被世俗世相所牵引;忠于自己、把握自我,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灵魂,以务本求实的品质,冲破世俗的勇气,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物。课外拓展

相知于丹品读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一个不阿谀奉承、不谄媚求84

陶渊明的价值不在于诗中购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能开出来了一片乐土,就是他日子过得很乐呵。他经常说,我归园田居,他本来也做过小官,当了八十三天彭泽令,后来觉得说不行,有一件小事让他觉得不快乐,他在那干着干着,有一天说上面来检查工作了,说督邮要到此,告诉他说你穿正装出场,叫做“应束带见之”,你必须要把腰带端上,穿正装去见一见,无非象今天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去见见领导,就这件事,陶渊明不干了。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所以就解佩印而去,自己把佩印一扔,我回家了。回家的时候,他自己写了《归去来兮辞》。他说过去的这种日子“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话说的好,什么叫以心为形役,就是让我这个身体成了我心灵的主人,他去奴役我的心灵,也就是说我让心灵受了好多委屈,去低三下四啊,去阿谀奉承啊,为的无非是我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就让我的身体享一享福,但我让心灵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啊。所以他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知道我过去的这事做错了,但是未来还长,所以我就归去了,所以我就回到自己的田园了。于丹品读陶渊明陶渊明的85

陶渊明的创作影响李白: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寄韦南陵冰》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题浔阳楼》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读陶诗》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朱子文集》

陶渊明的创作影响86艺术特点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素,洗尽铅华,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艺术特点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87归途:舟-风-问-恨抵家:瞻-欣、奔-迎-候径-松、菊-幼-酒室中:引-眄-倚-审园中:园-门-策-观云-鸟-景-松交游:巾车-孤舟-寻壑-经丘木-泉-善-感背诵提纲:归途:舟-风-问-恨背诵提纲:88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杂诗》1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1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1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饮酒其十》陶渊明名句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89陶渊明名句解读1【名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译文】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2【名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译文】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解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陶渊明名句解读1【名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90陶渊明名句解读3【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译文】“羁鸟”,被关在笼里的鸟。“池鱼”,被养在池水中的鱼。【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4【名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译文】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蚩尤起兵复仇被黄帝削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刑天吞不下这口气,他一人手执利斧,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也不是好惹的,他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立起身来,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解读】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陶渊明名句解读3【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91关于陶渊明的对联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笑天下,归园田,榆柳已经荫后檐。昔我曾眠三径菊;今谁又抱一山诗?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质而绮,真且纯,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关于陶渊明的对联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昔我曾眠92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宋史陶潜传》)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93

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沈德潜前人评价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94

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

——欧阳修前人评价

95

先生不知何许⒈人也,亦不详⒉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⒊。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⒋;每有会意⒌,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⒍知其如此,或⒎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⒏,期在必醉⒐。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⒑。环堵萧然⒒,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⒓,箪(dān)瓢(piáo)屡空⒔,晏(yàn)如⒕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⒖。赞⒖曰:黔(qián)娄(lóu)⒘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⒙”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⒚?衔(xián)觞(shāng)赋诗⒛,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相知先生不知何许⒈人也,亦不详⒉其姓字,宅边有五柳96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饮酒“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97“心远”:

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心远”: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98

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作者简介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99关于辞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二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多用“兮”。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而辞仍是诗,四句一节,大多每句三拍。归去来兮辞语气助词回去吧回去题解关于辞归去来兮辞语气助词回去吧回去题100辞创制者:屈原基础:楚地民歌体例:诗体特点六字句为主每句三拍四句一节好用“兮”字辞创制者:屈原基础:楚地民歌体例:诗体特点六字句为主101

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仍,官场黑暗,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据萧统《陶渊明传》载,时郡中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潜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背景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102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103思考:序讲了哪些内容?交代了文本写作的时间、背景,叙述了作者做官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思考:序讲了哪些内容?1043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3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105《归去来兮辞》是篇辞官归田的述志之作。欧阳修对这篇辞作,推崇备文章结构:辞官、归田、知命。整体把握至,他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借用了楚辞的形式,但作者不受楚辞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自出机杼,表现出一种淡远高旷的格调。《归去来兮辞》是篇辞官归田的述志之作。欧阳修对这篇辞106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朗读节奏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107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来:助词,无义。芜:荒芜。胡:疑问代词,为什么。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来:助词,无义。回家去吧!田园快要10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既然。以:认为,知道。为:被。奚:为什么。而:连词,表并列关系。既然自己知道心志是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既然。既然自己知道心志是被109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主谓之间。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做官)已经不能改正,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主谓之间。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110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正确。而:连词,表并列。非:错误。实际上误入迷途还不算很远,觉悟到今天做的是对的昨天是错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正确。实际上误入迷途还不111田园将芜胡不归实迷途其未远课文图解田园将芜胡不归实迷途其未远课文图解11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以:而。飏:舟慢行的样子。而:连词,表修饰关系。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以:而。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11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行人。以:用。之:主谓。行向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行人。行向人打听前面的路,114问征夫以前路舟遥遥以轻飏课文图解问征夫以前路舟遥遥以轻飏课文图解115思考:1)本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情。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陶渊明和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立志报国,但是官场的争斗、现实的黑暗又是他深恶痛绝的。徘徊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归隐田园,回归自己的本性,过自由的生活。思考:1)本段讲了什么内容?116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自责自慰自醒(请摘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一.决意归去(自悔)“117自责自悔自醒自恕已往昨非来者今是归隐出仕自责自悔自醒自恕已往昨非来者今是归隐出仕118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圆/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朗读节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119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语气词。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载:一边…一边。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语气词。看见自己家的房子,120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课文图解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课文图解121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带着幼儿们走进屋内,美酒已经满杯。就:近于。盈:满。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小儿早12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引:拿过来,引申为端起。以:来。眄:斜看。柯:树枝。怡:使动用法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现出快乐的容颜。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引:拿过来,引申为端起。我端起酒123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引壶觞以自酌课文图解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引壶觞以自酌课文图解12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审:觉察,自知。涉:涉足,走到。而:转折连词。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不同。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倚着南窗寄托我的125倚南窗以寄傲眄庭柯以怡颜课文图解倚南窗以寄傲眄庭柯以怡颜课文图解126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扶老:手杖。矫:举。遐:远。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12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岫:山穴。景:太阳。翳翳:昏暗。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出来,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岫:山穴。景:太阳。白云自然而然128抚孤松而盘桓鸟倦飞而知还课文图解抚孤松而盘桓鸟倦飞而知还课文图解129探究讨论:1)第一自然段最后表现出了作者回家途中欣喜和急迫的感情,第二自然段中,到家后,作者感情又有什么新的表现?“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不好意思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所有的感情都融合在她默默地劳动之中了。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探究讨论:130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由此,第二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抵家时的狂喜,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和居家生活的闲适。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131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家园的小径都快荒芜了,但是松菊还在那里傲然挺立。这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以致家园荒芜的感叹,更重要的是“松菊犹存”比喻的是自己高洁的品格。松四季常青,也是作者的品质长存,菊傲然怒放于寒秋,也是作者的傲岸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的体现。)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家园的132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这就是作者想要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作者“质性自然”的本性,同时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133

奔宇

一旦决计归去,便不迟疑,心无旁骛地直奔远方的家园。小舟遥遥,晨风飘飘,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作者借助景物的描写,将归田的欢愉尽情表露。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一“问”一“恨”,将景中人凸显,而归途的急迫,也就被渲染而出。终于到家了,即便是“横木为门”的陋室,作者也“载欣载奔”。他那孩子般的欢呼雀跃,真正写尽了弃官归隐的率真与美好。奔宇一旦决计归去,便不迟疑,心无旁骛地直奔远方的家134

安趣

有松有菊,有儿有室,有樽有酒,差可告慰。家园残败中自有一种美好。或饮酒自遣,或涉园观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由是,可以想见贫寒士子之家清素的欢宴,于大喜悦中见作者家人聚首脸上的点点泪花。诗言志,景寓情。细细品读,“松菊犹存”或有寓意,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而“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再来印证做官的本来无心。至于“流憩”“遐观”,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颇有孤傲的人生韵味。安趣有松有菊,有儿有室,有樽有酒,差可告慰。家园残13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36

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当外物的品格与诗人的情志相一致时,诗人往往借物言志,托物抒情。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松菊的象征137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舟飏风吹问恨瞻奔迎候荒存携盈引眄倚审园涉门关策扶老矫首遐观云鸟景抚二归家之乐(急切)(欢欣)(怡然)(流连)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舟飏风吹问恨瞻奔迎138归心似箭抵家之欢家中景况饮酒自遣涉园成趣观景忘返重审心志结交乡故出游方式所见所感归家乐出游乐日常乐归心似箭抵家之欢家中景况饮酒自遣涉园成趣观景忘返重审心志结交139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朗读节奏归去来140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违:不相合。言:语气助词。焉求:何所求,求什么。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违:不相合。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141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14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情话:知心话。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可乐,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跟乡里14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课文图解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课文图解14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以:介词,把。于:介词,在。或:有时。命:命令,引申为驾车。棹:船浆,这里用做动词,划船。农人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以:介词,把。于:介词,在。农14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谷。经:登上,到。既…亦:既要…又要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既要探寻那14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涓涓:泉水细流不断的样子。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树木欣欣向14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喜欢,羡慕。之:助词,的。行休:将要结束,指要死了。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喜欢,羡慕。羡慕自然界的一切148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149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王维、孟浩然虽擅长山水田园之作,然而却没有陶渊明这样真正的躬耕农亩。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

“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王维150

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151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152焉求重审心志结交乡故出游方式所见所感悦情话乐琴书告春及事西畴息交绝游与世相违命巾车棹孤舟窈窕寻壑崎岖经丘木荣泉流善万物感吾生三交游之乐焉求重审心志结交乡故出游方式所见所感悦情话乐琴书告春及153

乐事感物

归来之乐,不一而足。先访山水,“寻壑”“经丘”;再抒心志,在息交游。而所息绝的并非所有人,与亲友、琴、书为侣,乐以去忧。春回大地,农人告之春耕;秋天金动,农田盼来收获。忙后闲暇,乘兴出游,乐以忘忧。这节颇带诗意的描绘文字,既是写景,又是抒情,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的诸多感慨。春来秋去,大自然生生不息,触景生情,从中可窥人生的短暂与匆促,所谓及时行乐,乐以无忧。乐事感物归来之乐,不一而足。先访山水,“寻壑”“经154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朗读节奏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155已以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已以乎:算了吧。宇内:天地间。曷:为什么。委:随,顺从。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他生死呢?已以乎!已以乎:算了吧。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156(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他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决心,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15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之:往。期:至,及。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富贵不是我所求,神仙居住的地方没法到。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之:往。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158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耘:锄草。耔:培苗。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有时在田里锄草培苗。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耘:锄草。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159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皋:高敞之地。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160(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

)(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16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聊:姑且。奚:为什么。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犹疑什么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聊:姑且。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162登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课文图解登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课文图解163(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乐天安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终结。它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164

知命

由居室、庭院,而郊野、山溪,至于万物和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寓形”是人生在天地之间的定位。既然如此,何不张扬心志、随心所欲地生活呢?汲汲于富贵与生死,死既不知,生又何苦。乐天知命还有什么疑虑啊!在作者看来,世俗的官场是一种对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复归这大自然才是生命的正途。作者这种阅尽人事之后的乐天知命以及快然自足的隐居生活,不乏率真与激愤,也有些消极,但他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世界,始终是美好的。知命由居室、庭院,而郊野、山溪,至于万物和更广阔的165承上而问自我解答卒章显志(反)怀良辰或植杖登东皋临清流聊乘化乐天命曷不胡为乎欲何之富贵帝乡(正)四乐天安命承上而问自我解答卒章显志(反)怀良辰或植杖登东皋临清流聊166归去来兮辞归家交游一.决意归去二.归田之乐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自责自悔审志结交出游见感三.乐天安命归去来兮辞归家交游一.决意归去二.归田之乐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自167文中寓意的景物描写

寓意于景,是《归去来兮辞》写景的特色之一。作者有感愤,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些都不是空发议论,是借助景物的描写而有所寄寓。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景物有人情和个性。其中“松菊犹存”寓意坚韧、芬芳的节操,“云出岫”“鸟倦飞”寓意做官本无此心,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表达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文中寓意的景物描写寓意于景,是《归去来兮辞》写景的特168

千百年来,“兼济天下”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潜果真不想济世?历代文人,如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有陶潜付诸就行动。他晚年做的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他不乏济世的热肠。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内心没有惆怅。细读本辞,既有田园回归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至今,辞中反映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总能引起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