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科技项目成果简介_第1页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项目成果简介_第2页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项目成果简介_第3页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项目成果简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

科技项目成果简介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处编二。。九年二月十八日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福建农林大学项目成果简介 3\o"CurrentDocument"一、菌草种植利用 6二、食品及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19三、林木良种培育及综合利用…••…41四、作物新品种与配套技术 69五、动物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127福建农林大学项目成果简介本次推介会,福建农林大学共组织了涉及作物新品种与配套技术、森林培育与综合利用、果茶栽培与加工新技术、食品加工与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动物养殖与疫病防治、菌草技术等5个领域的共191项项目成果参与推介,分领域简介如下:一、菌草种植利用该专用领域以福建省菌草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省菌保藏中心为依托;研究成果涉及菌草新品种的筛选、应用推广,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栽培与深度开发等,共推出新成果21项。二、食品及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该领域以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省亚热带果蔬加工工程中心为依托;研究成果涉及主要农产品、水产品、食用菌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包括食品、饮品、保健品等;共推出新成果39项。三、林木良种培育及综合利用该领域以林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福建省生物质新材料工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研究成果涉优良竹木良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新技术,林产品、林副产品开发、生物质新材料开发、森林环境的开发等;共推出新成果35项。四、作物新品种与配套技术该领域以植物学院、园艺学院、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甘蔗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研究成果涉及水稻、花生、玉米、甘蔗、甘薯、马铃薯、红麻、果树、茶叶、蔬菜新品种选育、引种、栽培、加工及配套技术;其中谷秆两用稻、闽花花生、金山系列甘薯、甘蔗等主要品种应用面积大,居国内领先水平。共推出相关品种及配套技术等成果85项。五、动物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该领域以动物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研究成果涉及猪、牛、鱼等畜禽和水产主要养殖动物的繁育技术、养殖技术及其饲料和环境净化剂等,本次共推出新成果11项。一、菌草种植利用1、草栽灵芝多糖肽及其提取方法本项目涉及i种多糖类及其制备,特别涉及i种菌草栽培灵芝多糖肽。利用菌草栽培灵芝的子实体,经过清洗、干燥、破碎,用乙醇回流后热水提取,将水提取液浓缩,用乙醇沉淀浓缩液得到多糖肽沉淀物,并用乙醇、丙酮和乙酸洗涤得到的多糖肽沉淀物,经过离心,去上清液后低温干燥得到粗多糖肽。本方法提取的灵芝多糖肽成本低、提取率高,且提取得到的多糖纯度高新型的抗肿瘤药物。2、高多糖灵芝胶囊本项目选育出高多糖灵芝良种“YZ75”,其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高达6.69%,是生产上栽培的灵芝品种“0801”0.74%的9.04倍。以此为原料,开发出高多糖灵芝胶囊。3、荒漠化地区发展菌草产业关键技术在荒漠化地区种植菌草治理荒漠。利用紫花苜蓿、苏丹草等8个草种,双抱蘑菇、阿魏菇、香菇、灵芝等16种食(药)用菌品种菌株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科学的配置了28个配方,科学安排生产季节,水调土温等简易温湿度调节技术,在荒漠地区建立一个新的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对资源多次循环利用,高产优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该项目通过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对我国东西部合作、经济欠发达地区治理荒漠应用新技术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于2008年12月31日通过宁夏自治区科技厅的鉴定(宁科鉴字[2008]第172号)。4、菌草代木代粮栽培食用菌方法本方法是采用含氮量高的人工栽培或野生的菌草,或在含氮量高的生育阶段采割的菌草为主要原料,代替杂木屑和熬皮的栽培食用菌方法,根据各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通过发酵增氮等工艺增加培养料中的氮营养成分,设计科学的配方栽培食用菌。该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和“菌粮矛盾”问题,而且与常规的食用菌栽培相比,成本下降20%以上。5、菌草草种繁育与种植技术利用太阳能转化率高、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广的菌草,如类芦、芦苇、五节芒、菅、芦竹、莱竹、香茅、香根草、象草、巨菌草、拟高粱、苏丹草、杂交狼尾草、彼特草、紫花苜蓿、串叶草、阿魏、甜高粱等18种菌草。根据各地、不同气候及土壤条件相适应与不同的应用开发需要的菌草草种繁育技术及菌草的栽培技术。在我国江南每公顷鲜草一般可达450吨,高产的可达525吨,并可多年生。可在菌业、畜牧业、水土保持、荒漠治理等方面应用。6、菌草灵通胶囊保健品开发技术菌草灵通胶囊是福建菌草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新开发的菌草灵芝系列产品之一。该产品以菌草栽培灵芝的提取物为主,另配有多种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组成。该产品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功能、抗肿瘤、抗辐射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心、降血脂的作用,并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消化系统溃疡和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产品适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7、菌草灵芝菌糠生产有机饲料添加剂的方法本项目利用菌草栽培灵芝的菌糠为主要原料,经过干燥等科学的处理后生产有机饲料添加剂。利用菌草灵芝菌糠为原料生产的有机饲料添加剂,防治仔猪肠炎痢疾有明显疗效,而且可以明显降低猪肉的胆固醇和血脂。菌草灵芝菌糠生产有机饲料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及无抗药性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8、菌草栽培阿魏菇的技术项目以人工种植的菌草为主要原料,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阿魏菇不同生长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优化,从而确定最佳的菌草栽培阿魏菇工艺。菌草栽培阿魏菇用象草、巨菌草等菌草栽培阿魏菇具有出菇快、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菌草栽培阿魏菇技术,为我国南方阿魏菇的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的生产技术。9、菌草鹿角灵芝栽培技术菌草栽培鹿角灵芝技术,利用野生的芒箕、五节芒、类芦等菌草和人工栽培的象草、巨菌草、菅、莱竹等高产、优质且无污染的菌草为原料,以自有专用的鹿角灵芝菌株,同时结合鹿角灵芝的生物学特性,用科学简便的气体调节法和土调温法来调节鹿角灵芝生产条件栽培形状为鹿角的菌草灵芝子实体。菌草栽培鹿角灵芝技术具有栽培工艺简单,抵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易提取等特点,并可持续发展。10、菌草栽培毛木耳技术菌草栽培毛木耳是利用优质菌草类芦、斑茅、五节芒、菅、芦苇、芦竹、莱竹、巨菌草、象草等38种为原料,采用自有的毛木耳菌株,根据毛木耳的生物学特性,设计科学的菌草配方采用菌草燃料法栽培毛木耳。菌草栽培毛木耳技术具有产量高、质量好、品种适应性广等特点。11、菌草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草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属菌业生产中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有草种:巨菌草、芒、比特草、紫花苜蓿、苏丹草、串叶草和添加剂:石膏粉,石灰组成的配方,根据香菇、平菇、毛木耳、黑木耳等食用菌生长需要,经合理配比后进行栽培的菌草栽培食用菌是将菌草栽培食用菌生产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优化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为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最佳营养成分,接菌种后,在适合的环境下经过菌丝体生长,待菌丝体培养成熟后,进入出菇管理。本发明与常规的木屑栽培技术相比,具有栽培的食用菌品质优良,营养成分高的特点。用本发明栽培的香菇,香菇多糖的提取率是常规木屑栽培香菇的2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点。12、菌草栽培香菇技术利用高产、优质且无污染的野生的芒箕、类芦、斑茅、五节芒、芦苇、芦竹和人工栽培的象草、巨菌草、拟高粱、紫花苜蓿、苏丹草、莱竹等菌草为原料,采用自有的香菇Lc9313,Lc236、Lc2161、Lc2141等菌株。根据这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配置营养丰富的菌草配方,设计科学的栽培工艺生产菌草香菇。运用菌草栽培香菇技术栽培香菇,具有生产周期短,出菇快、产量高等特点。并且菌草栽培香菇的有效成分香菇多糖是木屑栽培香菇的2倍以上。菌草栽培香菇技术使香菇生产从以木为原料转为以草为原料,把香菇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13、菌草栽培灵芝技术一种以草代木栽培灵芝的栽培技术。以野生无污染的芒箕、五节芒、类芦及人工栽培的象草、巨菌草等菌草为主要原料的栽培灵芝技术。该技术使灵芝生产从传统的使用阔叶树资源为原料转向以优质高产的菌草为原料,解决了传统灵芝栽培技术在发展灵芝的同时与林业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使灵芝生产从难以持续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菌草栽培灵芝技术具有科学配比简单、栽培方法容易掌握,栽培的灵芝有效成分含量高、生态效益好的特点。14、菌草栽培有机蘑菇技术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采用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优质菌草五节芒、类芦、巨菌草、象草、菅、芦苇、拟高粱、紫花苜蓿、芦竹等为原料,采用从荷兰引进的双胞胞蘑菇Ag9316菌株,利用科学的栽培工艺进行蘑菇栽培。菌草栽培有机蘑菇技术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粗蛋白含量高的特点,而且抵抗杂菌能力强,管理工艺简单、并且可持续发展。15、菌草栽培棕色蘑菇技术菌草栽培棕色蘑菇技术,采用无污染的野生的类芦、五节芒、菅、斑茅、芦竹、芦苇和人工种植的象草、巨菌草、紫花苜蓿、苏丹草、拟高粱、甜高粱等菌草为原料,并用从国外引进的棕色蘑菇菌株Ag0316,根据棕色蘑菇对生长环境的需要进行栽培棕色蘑菇。菌草栽培的棕色蘑菇具有产量高、质量好、风味佳、粗蛋白含量高、保质期长、易运输与储藏的特点。16、利用象草、巨菌草作为生物质燃料发电的技术利用太阳能转化率高、适应性广的象草、巨菌草等高产、高热值的能源草,作为生物质燃料发电,包括能源草的草种繁育及能源草的种植、收割、干燥、加工等技术。用象草、巨菌草作为生物质燃料发电,在福建一公顷的象草、巨菌草用于发电产生的电量相当于60~75吨煤的发电量。具有可再生,二氧化碳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太阳能利用率高等优点。该项目在浙江省兰溪市应用已获成功,2008年10月12日经过专家验收。该技术还可在垃圾焚烧发电上应用,可以作为辅助燃料替代煤、重油,减少大量投资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把草压成颗粒作为锅炉燃料,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物排放。17、灵芝多糖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菌草灵芝为原料母体提取提取液,将提取液浓缩后,经过超滤或透析而截留高分子量的多糖蛋白而获得,涉及灵多糖蛋白GL-PP,应用于制备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项目提供了一种可以工业化生产高分子灵芝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提取率高、提取纯度高,而所获得的灵芝多糖蛋白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及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效果好,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项目为福建农林大学专利。18、灵芝幽醇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本项目涉及•种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配制品,特别是一种灵芝脩醇类提取物的制备,其由灵芝提取而获得,主要成分为白色片状结晶,其名称为24-甲基-胆密-5,22-二烯-3B醇,该的醇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抗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血性作用,特别是具有抗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作用的药物中的具有突出的疗效。19、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本项目以发酵后的菌草代替传统的木屑、a皮等原料栽培食用菌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用发酵菌发酵处理后不仅可以提高菌草培养料的营养成分,而且污染率低,具有出菇快、成本低,产量高特点,该项专利技术曾转让给日本国。20、应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循环经济在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栽培巨菌草、象草、拟高梁、紫花苜蓿、串叶草、苏丹草、芦竹、莱竹等20种菌草,利用菌草栽培棕色蘑菇、双抱蘑菇、紫抱平菇、香菇、猴头菇、灵芝等50种食(药)用菌,并利用菌草栽培食用菌的废菌料加工有机肥料栽培花、果、蔬、粮、等作物;生产菌物作饲料喂养猪、牛、羊、马等牲畜和生产沼气。为建立菌草循环经济新的生产模式和提供了经济实用的技术。21、银耳绿色食品标准该项目建立了银耳绿色食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监控技术体系。本研究成果无需增加设备设施、无需增加用工量、不增加生产成本,银耳产品的卫生指标可达到或优于绿色食品的要求。二、食品及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1、多途径人工快速陈化柿子白兰地加工技术本项目立足于我国及我省农产品资源优势,利用柿子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具有和谐果香、入口醇和、舒适爽顺的柿子白兰地酒,其市场前景好。首次应用膜分离、橡木粉快速陈化、臭氧处理加速陈化柿子白兰地,实现了多途径人工快速陈化柿子白兰地技术集成,并在生产中应用,对丰富我国白兰地品种,提高柿子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2、果蔬纤维粥加工技术该项目以菠萝、胡萝卜、椰果和甜玉米、糯米、小麦为原料,通过优化产品原料配方,开发出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谷物罐头,建立了HACCP体系,满足了安全生产的需要。3、膜法加工雪柑柚子复合系列果汁技术系统研究了雪柑柚子复合果汁的褐变机理与控制方法。采用以过热蒸汽灭酶,复合添加剂护色,使复合果汁褐变得到有效控制;确定了B-环糊精包埋与陶瓷膜微滤相结合的脱苦工艺和技术参数及雪柑柚子复合混汁与清汁的调配参数;再结合陶瓷膜超滤澄清工艺,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与透光率。采用柚子澄清汁的反渗透浓缩与薄膜蒸发浓缩工艺,加工出高浓度的澄清型柚子浓缩汁。该技术为膜法加工雪柑柚子复合果汁和澄清型柚子浓缩汁提供了科学依据。4、荔枝果汁加工技术通过控制果汁的pH值并辅以一定的护色剂能有较防止荔枝果汁储存过程的非酶褐变;首次采用陶瓷膜超滤的方法对荔枝汁进行澄清处理,通过分析和比较澄清前后荔枝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确定了适合于荔枝汁澄清的陶瓷膜孔径和工艺参数。建立了荔枝果汁饮料生产的HACCP质量控制体系,为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5、龙眼、荔枝果醋加工技术明确了龙眼、荔枝水果主成分构成导致果醋类产品品质缺陷的原因,并找到了改良原料成分构成的方法,探明了精酒发酵与醋酸发酵的关系及其对产品品质和产率的影响。开发的液态发酵技术实现了高效生产,较固态发酵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通过菌种筛选,采用双菌共混、外加氮源等方法,很好地解决液态发酵果酶风味不佳的问题。6、浓度与真空度双重梯度控制加工果品蜜饯技术本项目获得的浓度、真空度双重梯度控制加工水蜜桃蜜饯技术,工艺合理、可靠性高、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正是解决了蜜饯加工产业需要科技手段的现状。另外,本项目能为多种果品蜜饯的加工生产提供了依据,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对提高蜜饯果脯加工技术水平,实现企业技术升级具有积极意义。7、药用菌桑黄保健口服液及桑黄多糖干粉加工技术课题组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珍稀真菌桑黄菌的液体发酵工程技术,应用超声波处理方法提取桑黄胞内多糖、双指标进行液体培养基筛选和培养基配方具有创新性,解决了本行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该项目首次利用由桑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液制成的桑黄口服液进行增强免疫力功能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其功效成分明确,具有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可显著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该项目所得桑黄多糖干粉中含多糖高达55%,国内尚未见报道。8、多重改性提高春卷脆度加工技术该项目通过在春卷面皮中添加改性剂并优化其用量,从而解决了春卷皮吸水而影响其酥脆口感,及其过脆而失去完整性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春卷的食用品质。产品品质的改良技术研究为赢得广阔的市场前景作好充分的准备。该产品符合当今食品营养健康和方便省时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9、魔芋香菇即食面加工技术本成果以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香菇粉、大豆分离蛋白进行营养强化,研制出魔芋香菇即食面软包装产品。通过优选凝胶强化剂,优化魔芋丝加工的pH值、加热温度、挤压压力等参数,特别是通过对比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压工艺和产品性能,确定了采用双螺杆挤压机的成型工艺、挤压成型的最佳参数,实现了魔芋香菇即食面的高效挤压成型,同时避免了返料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产品的感官品质,符合现代营养健康食品消费潮流,顺应现代化生活的节奏。该项目成果为营养型即食魔芋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工艺指导,应用于产品的产业化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具有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0、营养强化即食软米饭加工技术该项目采用平行双螺旋混合机实现营养强化即食软米饭原料的快速混合,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了螺旋转速、螺旋轴间距及物料充填系数与混合均匀度关系的数学模型,量化了平行双螺旋混合机控制参数与即食米饭原料混合质量关系。有效地保证配料间的均匀混合,达到快速混配的效果,在技术层面上填补了国内空白。11、发芽糙米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发芽糙米酸奶以发芽的糙米为主要原料,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浸泡、打浆、液化、糖化、调配、均质、杀菌、发酵、搅拌、罐装和冷藏。其优点是通过双酶法将淀粉转化为低分子量的糖,不仅可以将其中有效成分溶解到汁液中,而且还能消除异味及沉淀现象。产品具有米香与纯乳酸菌发酵所特有的风味,融合了发芽糙米和乳酸发酵食品双重功能,含有「-氨基丁酸(GABA)、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具有保健功能。由于糙米发芽过程中在酶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转变为糖类,使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人体的消化吸收率。发芽糙米酸奶是一种适合儿童及中小学生的优质天然保健饮品。12、利用猪碎肉间歇加压制取肉干技术该项目通过利用碎肉替代优质块肉为原料,不需添加组合剂或酶制剂,经加压成型的方式加工肉干产品,即可有效保持传统肉干的纯正原料和风味特点,又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增加猪肉加工中下角料的利用途径和附加值。13、富含膳食纤维仿生肉脯该项目以香菇柄和大豆组织蛋白为主要原料研制的仿生肉脯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营养合理,咀嚼性强,结构和质地良好。14、定向组织化仿生素肉脯加工技术该成果采用斩拌调配、径向组织化搅拌、定向平铺挤压成型、隧道炉烘烤等技术开发生产仿生素肉脯,提高了产品的组织化程度和韧性,使其更接近动物瘦肉的自然口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以省内外企业为对象,推广各种口味的仿生素肉脯通用技术,使该项目的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最大化。15、海藻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在馅料上的应用海藻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在馅料上的应用,以褐藻、红藻、绿藻为原料,其制备工艺:原料浸泡、清洗、剪碎、碱处理、稀释、过滤、滤渣收集、酸处理去除重金属、水洗、甩干、粉碎。通过该工艺可制备优质海藻膳食纤维,将其应用于作馅料添加剂,可生产具有保健功能、口感优良的椰丝类的馅料、莲蓉类的馅料、豆沙类的馅料和月饼类的馅料。16、一种利用鸡皮制取食用明胶的方法一种利用鸡皮制取食用明胶的方法,以鸡皮为原料,将原料切碎、脱脂、酸处理、清洗、熬胶,再进行过滤、浓缩、冻胶和干燥。利用鸡皮制取食用明胶,原料资源丰富,有利于周年均衡生产;采用酸法制取工艺,具有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污染少的显著优点,且由于酸法制胶基本不破坏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制取的明胶产品色泽浅,不需加过氧化氢脱色,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设备投资少。17、一种鱼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丸的制备方法:包括选料、预处理、采肉、漂洗、脱水、精滤、臭氧水擂溃、成型、煮熟、IQF冻结成冻鱼丸产品。本发明解决了鱼丸经放置或冷冻后色泽发暗,弹性减弱,口感变差等问题,为鱼丸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为进一步推广到其它鱼糜制品加工中,特别是低值鱼或小杂鱼的深加工中提供了技术借鉴,而且对设备的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鱼丸的大规模生产。18、福建特色食用菌糟制即食品加工技术本研究基于水分发生聚集态变化脱水原理,采用大排量热脱水方法降低原料水分含量,改善产品质构,促进产品良好风味和色泽形成;利用酒糟富含乙醇、特色风味及发酵特征,选用古田特产红酒糟参与腌渍,不采用抗氧化剂与防腐剂,避免负面影响,并引用热力学传质原理和微生物发酵作用改良了风味;着重解决民间传统食用菌盐渍前须进行预煮,影响乳酸发酵,及盐渍过程使用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终成品盐分过高或不足,固有风味、色泽缺失等问题;制定出可供实施参考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HACCPo19、面豉酱的两步法发酵技术采用两步法发酵混合制成的面豉酱具有独特的酱香、呈天然酱棕红色。该技术对传统食品生产进行了技术创新。20、富含多种功效成分的柿叶保健茶以“安溪油柿”柿叶为材料,提出了供制作柿叶茶的适宜采收期和柿叶茶加工的工艺技术参数,设计了富含多种功效成分的柿叶茶的工艺路线,制定了其生产技术规程。21、烤鳗脉冲强光杀菌技术与设备该项目深入进行烤鳗脉冲强光试验和分析,建立了烤鳗脉冲强光杀菌工艺。经该工艺烤鳗后保质期和货架期延长,库藏半年取出,放置20天后,其微生物指标符合NY5068/2001各项指标,其酸价和过氧化值均达到欧美市场的质量要求。22、香蕉保鲜及贮运技术该项目通过在线控制臭氧气体浓度保鲜香蕉,有效抑制香蕉采后病害微生物生长,提高好果率;又能氧化乙烯、延长保鲜期。在我省和全国香蕉产区均可应用,技术安全可靠。23、环保抗菌可食性复合膜及在果蔬保鲜上应用针对农产品保鲜膜既要以水为分散介质,又具有良好的耐水性、硬度、光泽、柔韧性、耐候性等优异性能的难点,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混合法工艺,提高了机械性能和耐水性等,该技术针对不同蔬菜、瓜果,采用相应的延缓衰老、防腐、防霉、防褐变和保湿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供应期与货架寿命。用于保鲜食用菌、龙眼等果蔬,延长了保质期,降低了损耗率,提高好果率,效果明显,综合性能优于同类产品。可食性复合抗菌膜保鲜食用菌、龙眼等,果蔬的保质期延长了3-5天,损耗率降低了5%,好果率提高5机24、姬松茸真空一臭氧多段式预冷保鲜优化姬松茸保鲜的真空预冷臭氧保鲜工艺条件;确定了姬松茸真空-臭氧多段式预冷保鲜新技术的应用价值,能大幅度延长保鲜期。25、魔芋葡甘聚糖可食性儿童玩具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可食性儿童玩具的组成成分,由普鲁蓝、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和NA2CO3水溶液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溶胶配制、加碱、离心脱气、加热成型、冷冻、烘干和成品。本发明的儿童玩具无毒无污染,具有可食性、优良的可塑性、易分离性、二氧化碳阻隔性和可接受的比强度,而且低成本、低密度,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26、蜂蜜低温无氧封闭喷雾浓缩干燥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压力容密罐、杀酵机、流量器、离心喷雾器、喷雾塔、氮气瓶、升温器、空气过滤器、浓蜜收集罐、粉气沉降分流器、一级密粉收集罐、二级密粉收集过滤器、抽气机、电控箱、制冷除湿系统、密泵、大浓密沉降罐以及连接管道和阀门等组成的蜂蜜低温无氧封闭喷雾浓缩干燥设备。本发明的特征是以喷雾塔为核心,将各种零部件组合在…起。实现对蜂蜜的品质不影响,且能确保蜂蜜原有的芳香类物质不流失,并能防止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蜂蜜热处理温度低于60度的浓缩干噪的目的。27、大豆膳食纤维加工技术该项目利用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应用脱色、脱腥和膜分离技术,制备高品质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28、胶酶水解法提取油溶性柑桔黄色素该研究利用资源丰富的柑橘皮为原料,制备高品质的油溶性柑橘黄色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采用柑橘皮酶解后余渣再提取柑橘黄色素的工艺具有新颖性。29、未剥壳竹笋保鲜关键技术本项目采用魔芋葡昔聚糖、壳聚糖及VC组合的复合被膜剂对未剥壳竹笋进行涂膜,有效防止产品褐变、脱水及长霉。30、高溶解性水溶性红曲色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溶解性水溶性红曲色素的制备方法,以红曲米为主要原料,用NA0H和酒精溶液浸提,具体工艺包括浸泡、过滤、浓缩、超滤和干燥等。本发明的色素色价高、着色力强、溶解度高,而且能稳定溶解于高硬度的水中,色泽澄清透亮,加热煮沸也不沉淀。31、一种制备醇溶性桅子蓝色素衍生物的方法一种以水溶性桅子蓝色素和乙酸酎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醇溶性桅子蓝色素衍生物的方法。酯化反应在浓盐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介质为乙酸,反应温度为15-80℃,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时间为0.5-8小时,为提高该反应转化率,乙酸肝以过量加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绿色、环保,产物易分离,经本方法制备的醇溶性桅子蓝衍生物可溶解在含水乙醇和无水乙醇中,拓宽了桅子蓝色素的应用范围。32、食用缓释系列调味剂食用缓释系列调味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匀浆、填充、粉碎、固化、干燥和成品包装。原料为葡甘聚糖、淀粉、蛋白、黄原胶、卡拉胶、B-环状糊精、乳化剂以及其他药剂、调味剂和水。本发明利用复合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以色素、香精、调味剂等作为包容物,使所形成的缓释微球具有智能化,其风味效果明显优于香精。当用作汤料时,其包容物中的食用调料缓慢地释放于汤水中,汤水中既有调料的香味,喝汤后少量的微球还留在口腔中,咀嚼之仍有调料的香味。本发明工艺简单,容易操作控制,具有较良好的缓释调味效果。33、高蛋白低糖系列速食曲米及其制备方法高蛋白低糖系列速食曲米,利用红曲米提取色素后的副产物曲渣为原料,蛋白质含量高、含糖量低,可适应糖尿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饮食需求;采用减压增渗工艺使调料和配料渗透到米粒内部,生产出高蛋白低糖系列速食曲米,具有多种风味、营养卫生、价格低廉且食用方便的特点。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习惯,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调味高蛋白低糖速食曲米,开水冲泡即可提供可口的中式快餐,以便满足各类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需求,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巨大,可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食产品。34、红曲色淀及其制备方法红曲色淀是以红曲色素为水溶性染料采用多价金属盐沉淀法制备而成,制备方法包括:配制沉淀剂溶液、配制红曲色素溶液、沉淀、过滤、去除游离水、干燥和包装。红曲色淀具有色光鲜艳、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和水、有高的分散性、着色力和耐晒性等优点,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无毒、是一种非化学合成的天然颜料。利用红曲色素分子结构含有的竣基与多价金属离子结合产生沉淀,较传统的色淀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安全等特点。35、一种耐蒸煮耐冻复合凝胶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耐蒸煮耐冻复合凝胶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由葡甘聚糖酯化改性产物、壳聚糖、B-环状糊精、黄原胶和卡拉胶组成,其余由茶多酚、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蔗糖酯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药剂和水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膜液配制、加热、离心脱气、倒板制膜、烘干、均湿回软、揭膜、成品包装。本发明的复合凝胶抗菌膜复合包覆多种抗菌物质,具有较好的控缓释作用,可用于加热食品的包装、冷冻食品的包装和保鲜防腐包装等;可以达到长效抑菌效果,与海藻酸钠相比,其抗拉强度好,品质稳定性高,有较好的色泽和香气及较高的抑菌效果。还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36、一种葡甘聚糖涂被剂一种葡甘聚糖涂被剂为无毒抗菌的面膜,是由葡甘聚糖、竣甲基纤维素钠、维生素C、甘油、山梨酸钾和水组成的乳剂。葡甘聚糖涂被剂与人体肌肤具有高亲和力,能够充分地被人体吸收,显著提高皮肤的保水能力,有效地延缓细胞衰老。经常使用有利于深层改善和营养人体肌肤,使肌肤变得细腻光滑。37、一种在食用花卉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的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食用花卉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食用花卉干燥、粉碎,称取其重量,加入1:50~200的蒸储水,混合均匀后于80〜100C热水浴中浸提0.5〜2小时;(2)将浸提后的溶液用酶解技术或微波技术处理。本发明为提高食用花卉中的总黄酮和可溶性多糖的提取率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效益更高的新方法,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38、一种果品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果品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果品保鲜剂的商品状态由A剂和B剂组成,使用时再加水配制成保鲜液。A剂由硫胭、乙磷铝、魔芋葡甘聚糖和多菌灵组成,B剂为二氧化氯。其制备方法:先置A剂于120〜900倍的水中搅匀,再加入B剂;充分搅匀后溶涨8〜10分钟即可。本保鲜剂成本低,每公斤龙眼的保鲜成本约为0.08元;保鲜处理过程简便,适合于龙眼产地的果农自行保鲜;处理效果很好,常温下“福眼”品种可达9天,好果率95%以上;冷藏可达50天以上,有利于龙眼长途运输和异地销售。39、多功能高效动态线性双临界自动提取浓缩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药、化工及食品等方面实现封闭自动提取、浓缩和分离纯化及溶媒自动回收综合为…体,以适应GMP生产要求,并可使用多种溶媒单独或混合进行非超临界或超临界提取,溶媒可以通过装置的系统实现循环使用或自动回收,溶媒浓度还可在装置系统中实现线性自动调整变化,以及采用超声波振荡加速提取速率,通过升温、微波、减压等技术提高浓缩速度和溶媒回收率,提取温度压力也可线性调节,以达到实施多功能动态线性双临界自动快速高效提取浓缩以及溶媒自动回收的设备。三、林木良种培育及综合利用1、竹材硫酸盐浆低污染ECF漂白技术该项目研究了竹材硫酸盐浆低污染ECF漂白技术,研发出竹材硫酸盐浆低污染ECF漂白流程OXD,EopD2;建立了氧脱木素自由基的测定和表征方法,筛选出高效的氧脱木素保护剂。采用无元素氯(ECF)漂白技术后,漂白化学浆得率40%以上,白度达到87%IS0以上,纸浆裂断长达到5500m以上。生产漂白化学浆用水量下降至100吨/吨浆;制浆废水产生量75吨/吨浆以下;CODcr85kg/吨浆以下;BOD528kg/吨浆以下;AOX1.5kg/吨浆以下。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在全国浆厂推广,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2、纳米负离子粉/醐菁钻/活性炭复合净化材料的研制该项目结合纳米负离子粉、酿菁钻和活性炭的优点,充分利用三者的协同效应,开发出的纳米负离子粉/酷菁钻/活性炭复合高功能净化材料,不仅具有高效净化空气的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空气净化材料。该净化材料克服了活性炭只是短期内对污染物质吸附富集而无法降解的局限性,赋予活性炭新功能,扩大了活性炭的使用范围,可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柏木烷-8,9-二醇的合成方法・种柏木烷-8,9-二醇的合成方法,采用柏木烯在有机溶剂中经环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得柏木烷-8,9-二醇。本发明直接使用工业柏木烯为原料,原料来源充足;反应溶剂采用轻烷煌,对人体无毒害;反应结束后易通过精馀除去,对产品的纯度没有影响。生产的柏木烷-8,9-二醇具有优雅的木香、香气纯正、留香时间长,可在配制木香型香精中用作定香剂。适用于烟草、香水、日用化妆品和肥皂等产品的加香,安全性、稳定性均好,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4、表面密实化复合板的研发本成果为一种新型结构的木质层压复合板,其表面板材经过加压密实化处理,而芯层为无压缩处理的木质基体材料。由于其表层经过加压密实化,因此其既有较高强度的同时又能保持有较好的实木感觉;该新型复合板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改善性能的同时有能节约大量的木材,也能保持复合板材总体具有高的比强度,同时乂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较好的实木感觉。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速生林木材材性差和整体实木压缩后出材率降低的问题,能够使产品获得较高的价值,还有利于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增加林农收入,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福建山樱花托插技术以福建山樱花优良家系为基本材料,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浓度和配比及处理方法、杆插基质、不同部位、插穗长度、基径和留叶量及不同杆插时期等因素对福建山樱花托插生根的影响,总体杆插成活率达90%以上,从而较系统地对福建山樱花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完善福建山樱花托插繁殖技术体系,为实现福建山樱花的快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6、福建山樱花组织培养技术本试验以福建山樱花嫩梢为基本材料,从无菌体系的建立、继代培养、生根诱导、炼苗移栽等各个环节展开快繁技术体系研究,并分析在培养过程中污染率高和腋芽诱导率低等关键因素,腋芽诱导萌芽率达80.0%,30d后增殖数达6.00o30d后生根率分别为90.0%以上,在全光雾大棚移栽环境下,成活率达76.0%„为实现福建山樱花工厂化育苗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7、福建省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生态开发、利用技术本成果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基于3s技术对岛屿进行景观生态学系列研究,为岛屿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首次探讨位于入海口的岛屿景观特征,并丰富了景观生态学的内容;在中尺度范围内利用景观分布图结合3S技术探讨琅岐岛的景观生态特征,分析景观演化驱动因子,揭示景观变化的内在的机制,为景观生态规划及岛屿景观学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对岛屿进行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岛屿生态评价提供参考;拟合各土地利用类型与信息燧之间的回归关系,并绘制出土地利用类型与信息烯之间变化的关系力,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8、福建中亚热带阔叶林生态安全的研究及其应用本项目在围绕生态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安全研究,从理论上阐明常绿阔叶林在防灾减灾、改善环境质量中的重要价值,并在福建中亚热带阔叶林植被恢复实践中应用于指导生产,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9、工业原料林智能化造林技术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本成果属森林可持续经营科学技术领域。研究大地域作业区内工业原料林小班造林技术设计方案及其求解的具体方法,提出工业原料林多树种智能化造林的关键技术及具体模型,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意义。10、黄桅子优良材料快繁技术黄桅子是近年我国主要营造的经济树种之一,是一种兼具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本成果从组织培养及无糖培养角度探讨了黄桅子优良材料的快繁技术。在组织培养方面,筛选出黄桅子优良材料增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配方,增殖系数达3.5以上,生根率达85%以上;在无糖培养方面,筛选出黄桅子优良材料最佳培养基质,生根率可达100虬本项目成果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可应用于黄桅子优良材料种苗产业化生产。11、厚荚相思及黑木相思优良材料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厚荚相思及黑木相思是我省引进的速生用材树种。本成果进行了厚荚相思和黑木相思优良材料生根驯化阶段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的研究,分别筛选出厚荚相思和黑木相思优良材料光自养微繁殖最佳培养基质、培养条件等技术参数,厚荚相思优良材料生根率达91%,黑木相思优良材料生根率达89%;志传统组培相比,厚荚相思的光自养生根方式比传统组培生根生产成本降低了45%,而黑木相思则降低了43%O本成果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可应用于厚荚相思和黑木相思优良材料种苗产业化生产。12、灰木相思优良无性系快繁体系建立、耐寒机理研究及其应用该项目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建立灰木相思优树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筛选出抗寒性强品系,通过细胞凋亡检测技术观察抗寒品系在不同低温胁迫后细胞形态上的相应变化,应用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寒胁迫诱导出的差异蛋白,对特异蛋白进行鉴定分析,探讨其抗寒的分子机制。本成果技术成熟程度较高,安全性较高。在应用推广后表明,这不仅加速了我省灰木相思的繁育速度,扩大了我省山地及沿海灰木相思的种植面积,提高林农收入,加速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13、基于3S技术的闽江流域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该成果基于3S技术实现闽江流域森林生产力和林分蓄积量分区差异测定,从林木、地形、气象及土壤等综合实现流域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测定,并以①应用数量化理论所测定的林分立地质量,②采用决策分层分类法所反演的林分龄组等作为开发利用限制性因素,结合近20年流域森林资源利用情况,系统提出流域商品林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技术,解决基于3S技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能保证林木适地适树,有效开发现有森林资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新颖性、先进性,经科技查新和专家评审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在福建省五个县市应用2年推广应用面积达6540公顷,新增产值7920万元,新增利税6375万元,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14、加速毛竹竹匏腐烂技术及其对竹笋的影响研究针对我国南方林区毛竹林经营中存在竹匏腐烂慢的问题,通过设计不同的药剂处理,开展不同药剂组合处理对毛竹林竹匏外观、硬度、顺纹抗压强度、木质素含量、NaOH浸提物、纤维素含量、竹鞭生长和竹笋产量影响的系列研究,揭示了不同药剂处理对毛竹竹匏腐烂的影响规律,筛选出了促进毛竹竹髡腐烂的药剂组合。应用主成分方法对不同药剂处理加速竹匏腐烂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既能大大缩短竹匏腐烂年限、又能提高竹笋产量的配方,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解决了南方毛竹林经营中存在竹髡腐烂难的技术难题,并建立了毛竹林加速竹髡腐烂示范基地,对于提高南方林区毛竹林的经营水平和竹笋产量具有重要意义。15、毛竹林水土保持耕作体系项目组在分析福建省毛竹林坡度、海拔等环境因素下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毛竹林群落组成、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与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以下研究:1)、研究不同坡度、不同垦复方式对毛竹林水土保持及其经济收益的影响。2)、研究不同坡度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毛竹林水土保持及经济收益的影响。3)、研究不同坡度下不同笋收获对毛竹林水土保持及经济收益的影响。4)、研究不同坡度下不同清理方式对毛竹林水土保持及经济收益的影响。5)、研究不同坡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6)、综合评价不同坡度下不同垦复方式、不同施肥方式、不同笋收获方式、不同清理方式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水土保持与经济收益的影响,建立毛竹林水土保持耕作体系,并指导毛竹林经营实践。16、毛竹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本项目属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地长期生产力维持科学技术领域。以毛竹笋无公害栽培为目标,构建了毛竹笋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了毛竹笋无公害栽培的林地长期生产力烟草秸秆覆盖维护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创新。(1)首次从环境要求、栽培要求、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构建了毛竹笋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为我国首创。(2)率先构建了毛竹笋无公害栽培的烟草秸秆覆盖维护技术,不仅提高了烟草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在维护林地肥力、提高笋产量、提前出笋期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3)研究了烟草覆盖处理对毛竹林地肥力维护、土壤酶及土壤呼吸影响机制,分析了烟草秸秆分解规律及养分释放动态等,从机理上探讨了烟草秸秆覆盖维持毛竹林长期生产力的作用与过程。17、毛竹专用复合肥项目组在分析了毛竹杉木混交林生产力与土壤性状之间关系、竹林生长及竹叶养分和土壤肥力相关关系、毛竹出笋退笋规律等营养调控技术,在系统总结毛竹营养调控技术的基础上,以N、P、K肥及有关微肥为原料,按照配方优化的混料试验方法设计复合肥的配方方案,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收集试验林的笋收益和毛竹林竹材收益材料,建立试验林收益(笋+竹材)与各配方施肥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筛选出经济效益量大、最合理的毛竹专用复合肥配方,从而开发研制毛竹专用复合肥。18、南方红豆杉繁育及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该成果通过南方红豆杉紫杉烷类提取研究,选择出药用优树25株;进行观赏价值评价,筛选出景观型优树9株;进行南方红豆杉分子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了基因库、采穗圃、采种基地、种源试验林、子代测定林;建立了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开展南方红豆杉紫杉醇次生代谢以及杆插生根机理和技术研究;在苗木施肥与DRIS营养诊断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优质丰产林培育技术。为南方红豆杉的定向培育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已在福建省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地推广应用10余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19、青钱柳群落特征与栽培技术青钱柳(Cyclocaryapliuyua)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保护的濒危树种,福建乡土速生用材阔叶树种,具有抑制生殖障碍,天然更新困难,急需发展人工造林,扩大种群规模。20多年来,青钱柳不论是和杉木混交,还是套种在多种针阔混交林中,或作为四旁绿化树种,均取得良好效果,并表现出极为速生的优良性状。但种子少,败育率高,果皮坚硬,深休眠,采用常规育苗难以成功。山地造林应选择杉木作为混交树种,严格控制混交比例、造林密度。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山地造林试验,营造青钱柳杉木混交林,取得良好经营效果。20、山苍子和虎杖有效药用成分提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本成果应用超声波+水蒸气蒸储法及超声波+饱和亚硫酸氢钠加成法提纯及纯化山苍子油,确定了山苍子油提取及纯化工艺;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提取虎杖中药用成分白藜芦醇,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对山苍子及虎杖等药用植物加工及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应用前景广阔。21、山苍子优良种质材料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该成果确定了最佳的外植体消毒以及防褐化处理方法,优选了山苍子优良种质材料增殖、继代和生根培养基配方以及炼苗基质,建立了成熟的山苍子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以山苍子茎段为愈伤组织的诱导材料,筛选出最佳的诱导、分化及继代培养基配方;确定了山苍子优良种质材料打插基质、穗条处理、插穗部位、生根促进剂浓度及移栽时间等主要杆插技术参数。为加快山苍子优质种苗无性繁育,提高良种使用率奠定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该技术成熟程度较高,安全性较高,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22、山苍子幼苗和幼林营养诊断、施肥技术及推广应用本成果以山苍子幼苗及幼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N、P、K施肥配比对山苍子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施肥配比,并开展了幼苗及幼林营养诊断技术研发,研究成果对山苍子壮苗培养及幼苗科学、合理地施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技术基础。研究结果在应用过程中,明显提高了山苍子生长量,降低了施肥成本,为山苍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国内旅游客流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水平、收入水平等人口学特性;研究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国内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在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区旅游客流季节分布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缩小客流淡旺季差异的对策;研究了武夷山风景区的国内旅游者的客源空间分布结构、空间使用曲线,并探讨武夷山风景区的国内旅游者的客源空间分布特征;并在空间潜力模型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同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武夷山国内旅游者空间潜力BP预测模型,证明其在旅游者地理分布规律的应用;探讨了武夷山风景区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旅行方式及其在武夷山风景区内的空间分布和流动;研究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业态度的差异。24、武夷山景区松林昆虫多样性及危险性害虫防控技术本成果主要技术原理是以林业技术控灾为基础,以生物控制技术为主要措施,通过生态调控,促进武夷山景区松林生态平衡,控制危险性病虫灾害的发生与扩散,防御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通过在武夷山风景区科学地设置监测点,形成监测网络,实施有效监测,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体系;探讨了景区主要害虫发生与气候变化及主要生境因子的关系,首次报道了景区松林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首次筛选出了对萧氏松茎象具有较强致病力的白僵菌SB1菌株以及有较强毒力的Mal291-2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提出的武夷山景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对策及其防控技术,可操作性强。25、相思树种菌肥微生物优良菌株筛选该成果筛选出一些适应性广、侵染能力强、高效的广谱优良根瘤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菌株及菌种组合,有效地提高了相思类树种幼苗的生长和抗害性,扩大相思类树种的种植范围,从而为相思类树种的短周期速生丰产林建设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成果各项技术均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技术成熟程度较高,安全性较高,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26、沿海沙地引种优良观赏竹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该项目通过在我省沿海沙地引种花吊丝竹等20个观赏竹种,进行了不同类型裸地造林,湿地松和木麻黄林下套种观赏竹种的研究,对各竹种在沿海沙地造林成活率、笋竹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性、群体密度结构、年龄结构、生物量与生产力、根系结构、竹笋产出、林分与水分养分循环、光合性能、抗风和防风性能、抗旱和抗盐作用、生态系统功能、他感作用及施肥效应等方面开展全面的研究,首次筛选出适宜沿海沙地裸地大面积引种推广的观赏竹种17种、在湿地松、木麻黄林下套种的观赏竹种13种,并提出各竹种在沿海沙地的栽培技术。27、沿海沙地引种竹子和配套栽培技术该项目在我省沿海沙地引种吊丝单等111个竹种,分别在不同类型裸地造林、湿地松和木麻黄林下套种。对各竹种在沿海沙地造林成活率、笋竹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性、群体密度结构、年龄结构、生物量与生产力、根系结构、竹笋产出、林分与水分养分循环、光合性能、抗风和防风性能、抗旱和抗盐作用、生态系统功能、他感作用及施肥效应等方面开展全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从中筛选出适宜沿海固定沙地大面积引种推广的竹种38种、在裸地上种植的竹种50种、在湿地松林下套种的竹种46种、在木麻黄林下种植的竹种45种,并对各竹种在沿海沙地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28、液相光自养培养箱本发明涉及的液相光自养培养箱,由自动调节光照、温度、湿度、气体成份等并具有灭菌、电控制及电保护功能的培养箱体和培养系统构成;其培养系统由培养层架、液相培养托盘和培养液循环装置组成;培养液循环装置可外置,由密封贮液箱依次联接循环泵、流量计、进液管、可调流量阀门、溢出液收集管、培养托盘液体排空收集管组成;可调流量阀门位于液相培养托盘上方;培养托盘的液面控制溢口通过溢出液收集管与密封贮液箱相的回收液进口联接,培养托盘的液体排空口下接外控阀门通过排空液体收集管排出。本发明的培养设备,其可以用于植物微繁液相光自养无糖培养,且可适时分析、调整营养液配方,在培养结束时,回收培养液。29、一种从乌饭树叶中提取天然黑色素的方法一种从乌饭树叶中提取天然黑色素的方法,以天然植物乌饭树叶为主要原料,采用酶制剂结合溶剂提取天然黑色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备料、配制缓冲溶液、配制酶液、投料、酶解、提取和成品。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天然黑色素,产品安全性好、质量佳,酶制剂的用量少,黑色素提取率较醇提取法高30〜40%,而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30、一种含有印楝素的注干剂及印楝素在注干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印楝素的注干剂,由印楝素母药、助溶剂、渗透剂、复配剂和稀释剂组成,同时公开了含有印楝素的注干剂在注干领域中的应用,即将注干剂直接注入到树干内。注入部位为距离地面10CM以上的主干上,注入深度达到木质部。本发明通过直接注入的方式,药剂直接进入植物组织,减少了环境因素对印楝素的影响,可以保证植物对印楝素有很好的吸收率,相应的减少印楝素的相对用量,并且印楝素进入植物组织可以很好的被传导,从而可以有较长的持效性,更好的保护目标植物。31、一种金线莲栽培设施及栽培技术本发明涉及一种金线莲栽培设施及其栽培技术,其设施包括栽培室和室内有序排列的苗盘架、苗盘,苗盘安置在苗盘架上;栽培室可以是智能控制的或是遮荫网棚,苗盘架为1至多层结构,其规格与标准苗盘相适应;栽培中以灰碎为基质,组培苗经过清洗、消毒、移栽在苗盘穴内的基质中,成活率高于98%;经过合理控光、喷水、施肥、控湿、控温等栽培措施,以苗盘架5层计,每平方米地面可收获鲜金线莲高于2.2KGo该发明适应于集约规模栽培或零散栽培,具有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实施容易等特点。32、一种竹木复合结构长材的加工方法一种竹木复合结构长材的加工方法,包括竹片集成材制备、竹丝集成材制备、长芯板制备、短芯板制备、复合组坯和胶压。胶压采用冷-热-冷压力机组胶压,前端冷压机可以起预压机作用和阻止后端热压板热量传递给预压板坯;后端冷压机同步将已压制成型的长材坯降温定型后出料,可以有效地防止高温降压后长材坯的扭曲变形,还可阻止热压温度对已压长材胚的影响。该方法采用常规设备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专用设备,可以大大降低竹木复合结构长材的价格。33、圆齿野鸦椿生物学特性及苗木繁育技术研究该成果在沙藏催芽、播种、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人工播种发芽率高达75%,系统建立了茎尖、叶及胚引导、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在国内外首次进行早花早实优良单株筛选:发现第2年移栽的4年生实生苗20%可开花结果,第3年再次移栽的实生苗第4年只有10%开花结果,从中筛选出健壮且花序数多于10、株型好单株4棵;发现了1株3年开花的单株。34、竹质立芯板材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是竹质立芯板材及其制作方法。其竹质立芯板材结构是由三层材料胶合而成,其中上、下表层:竹片横拼板或木单板或薄型中密度板;芯层:竹片竖拼板,竹片厚度为4-5MMo竹质立芯板材的制作方法,其工艺步骤依次分为:选竹、锯截、开条、粗刨、蒸煮或炭化、干燥、精刨、选片、涂胶、表层胶拼、芯层胶拼、芯层刨光、整板胶合、锯边或开料、砂光、检验分等、修补包装。优点:板材符合可持续性利用,再生或循环利用以及绿色环保性的要求;具有硬阔叶材的诸多优点;继承了竹材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收缩率低的特性;具有幅面大、变形小、尺寸稳定、强度大、刚度好、大幅度、耐磨损的特点;可进行锯截、刨削、镂铳、开样、钻孔、砂光、装配和表面装饰等加工方式。35、锥栗种质资源与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本项目从锥栗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评价、优良品种的筛选、胚胎学、营养学、蛋白质组学、抱粉学等多角度开展研究,特别对空苞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系统研究了锥栗胚胎发育和果实发育规律。同时通过推广良种、小苗嫁接技术、幼树优质丰产栽培、低产园改造、野生锥栗林开发利用等,制定出一套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广泛,技术手段先进,其中种质资源ISSR分析、胚胎发育、蛋白质组学、花粉形态学等方面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空白。本项目技术成果成熟度高,安全性强,适合锥栗产区应用,应用后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进一步推广,对促进锥栗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四、作物新品种与配套技术1、早稻宿根法栽培技术旱稻宿根法栽培技术主要特点是在没有田填保水的平地或坡地,在干旱的情况下整地、播种,头季稻收割后把稻头留下,潜伏芽经过科学的宿根栽培管理,作为下一次生长的种苗再次生长。其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靠降雨获得,在适合的地区种植,采用宿根法管理,种植一次可反复收割多次。该技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推广示范,种植一次连续收割13次。本项目具有省种、省工、技术简便等优点,适宜在热带和低纬度、低海拔的亚热带地区应用。(专利号ZL03154254.9)2、ell优315(原名e优315;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2)ell优315属中釉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4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宁德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3、e福丰优11株高118.0cm,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叶片挺直,分麓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穗大,平均每穗总粒数195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耐肥、抗倒、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长粒型,长宽比3.52。生育期比汕优63长3-5天。该品种高产、优质,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此外e福丰优11充分发挥了e-杂交稻种子生产不用、少用“920”的优越性,两优培九的种子生产每亩需用“920”60克左右,甚至更多。近几年的生产试验示范表明,e福丰优11的种子生产每亩“920”仅需10克左右。一般亩产550~60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800kg以上。4、e优27(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5012)e优27属晚袖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与对照汕优63相当,分艇力中等,后期转色好,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5、T优551(原名T优10)(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4010)T优551属晚袖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8天,比汕优63迟熟2天,分孽力中等,株型紧凑,熟期转色好,丰产性、稳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适宜全省作晚稻种植,在栽培上注意加强肥水管理,攻穗增粒。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6、T优5537(国审稻2003035;闽审稻2002004)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感白背飞虱。蒸煮品质较好,加工品质中等,外观品质较差。适宜在海南省、广西的中南部、广东的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双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在福建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左右。根系发达,茎杆粗状,株型紧凑,叶片挺直,叶厚色绿,后期转色好,株高95T00cm,穗长23cm,有效穗19万穗/亩左右,每穗130T40粒,结实率80-85%,千粒重29g左右。7、T优5570(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3005,赣审稻2006024)全生育期131.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6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叶色淡绿,叶姿较挺,长势一般,分篥力强,有效穗较多,穗大粒多,结实率低,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差。株高117.2厘米,亩有效穗16.3万,每穗总粒数154.5粒,实粒数107.7粒,结实率69.7%,千粒重26.2克。出糙率79.6%,精米率69.2%,整精米率62.0%,垩白粒率23%,垩白度2.0%,直链淀粉含量20.46%,胶稠度60mm,粒长6.6mm,长宽比3.0。米质达国优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3级,叶瘟4级,穗瘟9级。8、T优8086(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30;国审稻2004003)T优8086属晚袖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群体整齐,分篥力中等,丰产性较好,中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9、编码甘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的核酸分子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C3植物的光合特性的核酸分子和方法,所述的核酸分子是编码甘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PEPC)的核酸分子,所述的方法是将参与C4光合途径的酶-甘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PEPC)的基因导入水稻等具有C3型光合途径的植物从而为该植物提供C4光合途径,使其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还涉及用于转化C3植物的表达载体,用该方法转化的具有C4光合途径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及甘蔗PEPC基因在C3植物育种中的应用。10、病毒检测ELISA试剂盒植物病毒检测试剂盒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而成的,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植物中的相关病毒,提高植物检疫效率,增强植物病害的防控能力。该系列产品不仅可以替代进口,而且可以出口,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超级杂交糯稻原种种子生产技术育成并通过鉴定的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D62wxA和冈46wxA已进入繁殖与制种试验。育成一批杂交糯稻品种,其中嘉糯1优2号已进入福建省和国家区试第2年,有望于2008年底通过审定。对已育成的辅稻不育系系的研究表明,这种糯性不育系穗完全保留了原不育系的综合优良性状,它们二者之间的差别仅仅在稻米中胚乳的淀粉含量,其繁殖和制种产量每亩可达300斤以上。研究表明,杂交糯稻与非植的杂交稻相比,具有相同的株叶形态,生育期,产量构成和产量水平。12、大米草钠氢泵蛋白基因SANHX及其应用大米草钠氢泵蛋白基因SANHX及其应用,提供的大米草钠氢泵蛋白基因SANHX,是序列表中序列1的DNA序列;或者是序列1限定的DNA序列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编码相同功能蛋白质的DNA序列。由基因SANHX编码的大米草钠氢泵蛋白SANHX,是具有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或者是将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儿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且具有与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相同活性的由序列2衍生的蛋白质。本发明的基因对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特别是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13、福红2号福红2号,茎绿色,裂叶型,生殖生长后期梢部略呈微褐红色,具有苗期耐寒性好、生长势旺、群体整齐、有效茎多、杆硬抗倒等特性。春播一般株高4.5m左右,茎粗1.7-2.0cm,皮厚1.3mm,全生育期为215-220d左右。具有纤维发育快,精洗率高等特点,其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福红2号纤维支数为290支,纤维强力为436N,比对照青皮3号分别提高11.6%和12.1%。具有丰产性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病性好、纤维品质优良、不早花等特性。14、福红3号(审定号:国鉴麻2006009)福红3号茎绿色、裂叶型,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茎基部和上部略呈微红色。具有苗期耐寒性好、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旺、群体整齐、植株清秀、高大挺拔、杆硬抗倒等特点。在省内外多年多点区试鉴定和示范推广,表现丰产性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病性好、不早花等特性。春播栽培,一般株高4m左右,茎粗2.0cm,皮厚L2mm,纤维支数290支左右,束纤维强力420牛顿,原麻产量7500kg/hn)2左右,种子产量1125kg/hm2左右,在福建留种全生育210-220天,为晚熟型品种,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收不到成熟种子,只能在南方建立留种基地。15、福红951福红951茎绿色,生育后期略呈微红色,裂叶型,为迟熟品种。具有苗期生长速度快,群体整齐,杆硬抗倒,不早花,丰产性好、稳定性高、适应性广、纤维品质优良等特性。春播麻一般株高4m以上,茎粗1.8—2.0cm,鲜皮厚1.3胸,工艺生长期为125天左右,全生育期215天。纤维品质经农业部纤维检测中心测定,纤维支数为262支,纤维强力达438.7N。是一个高纤维强力的优良品种。16、福红952福红952,茎绿色、裂叶型,萌果着粒较密,具有苗期生长速度快,群体整齐,茎杆粗壮,上下粗细较均匀,不早花等特性。一般株高4m,茎粗1.7-2.0cm,鲜皮厚1.13廊左右,工艺生长期为130天左右。全生育期215天左右。纤维品质经农业部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纤维支数为262支,纤维强力为398.4N,纤维品质较好。17、福红991(品种认定编号:闽认麻2004002)福红991茎绿色,掌状裂叶型,具有生长势旺,群体整齐,有效茎多,植株高大挺拔,杆硬抗倒等特性。作春播麻栽培,一般株高4m左右,茎粗2cm,皮厚1.1mm。纤维品质经测定,支数为286支,纤维强力高达564N,是目前国内纤维强力最好的一个优良品种。2005年通过农业部国家级红麻新品种审定。可作为麻纺和造纸两用和板材生产的优质原料。在全国区域鉴定。表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18、福红992福红992,茎绿色,掌状裂叶型;具有出苗快,群体整齐,植株高大,茎杆粗壮,有效茎多,纤维精洗率高等特性。•般株高410-450厘米,茎粗L8-2.0厘米,纤维鲜皮厚度1.2毫米,干皮精洗率61.70%,纤维支数为267公支,纤维强力278N,人工接种炭疽病菌鉴定,烂头率0.7%,病情指数为11.8,高抗红麻炭疽病;春播麻全生育期为210天左右,为晚熟型品种。19、福红9913茎绿色,直立,掌状裂叶型,为晚熟品种,生殖后期茎稍部微红色。具有生长势旺,群体整齐,纤维产量和种子产量丰产性高,稳定性高,纤维品种和抗病性强等特性,平均株高405.0厘米,茎粗L87厘米,鲜皮厚L24厘米,纤维精洗率60.49克%,全生育期春播麻215天,夏播麻在193天左右。其纤维支数为267m/克,纤维强力在302N,炭疽病菌接种鉴定其烂头率为2.4%,高抗红麻炭疽病。20、福红航1号福红航1号,茎绿色,裂叶型,具有群体整齐,对光反应不敏感,杆硬抗倒,茎上下粗细较均匀等特点。在福建作春麻栽培,平均株高437.5厘米,茎粗L81厘米,鲜皮厚0.894毫米,单株干皮重41.6克,单株鲜皮重156.8克,工艺生长期132天,全生育期220天左右。21、福红航3号福红航3号,茎绿色,掌状裂叶型,群体整齐,杆硬抗倒,茎杆无刺。该品种株高392.6厘米,茎粗L753厘米,皮厚1.0毫米,全生育期195-200天。该品种是高亚油酸、高纤维产量、高种子产量,且抗炭疽病力强的油纤兼用型红麻新品种。22、福农91-3623(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糖2002008)该品种中大茎,实心,植株直立、紧凑,蔗茎均匀。节间圆筒形,无气生根、无水裂、无生长裂缝,茎皮红色,蜡粉较多。芽椭圆形,芽基与叶痕齐,顶端未及生长带,无芽沟,芽翼小,生长带象牙色,曝光后紫红色。根点二、三排,不规则,叶色浓绿,叶中等宽,弧形伸出,叶鞘青绿色,无57号毛群。外耳退化为绒毛,内耳披针形。萌芽快且整齐,幼苗粗壮,分孽力中等,早中期生长快,植株高大直立,宿根性较好,宿根发株早,发根数适宜。蔗汁蔗糖分17.7%„丙二醛含量为5.76Umol.克-1.FW-1以下,相对质膜透性9.59%。在自然条件下未发现黑穗病、锈病。混合小种接种鉴定中抗黑穗病,对花叶病免疫。中抗蓟马和蛇虫,抗旱能力强。23、福引17号(品种鉴定编号:国鉴糖2007007)中茎,节间园筒形,节间长,茎皮遮光部分淡黄色,露光部分黄绿色,腊粉较多,易被氧化而呈黑色,芽五角形,芽基离叶痕,芽尖平或过生长带,根带淡黄至黄色,2〜3歹U,不规则排列。叶鞘青绿,老叶鞘略带紫色,易脱叶,57号毛群不发达,叶舌为新月形,内叶耳为过渡形,外叶耳为披针形。叶片较长,中等宽,叶姿挺立,叶片斜出,新叶叶尖直立,特早熟,萌芽快而整齐,分孽力中等,有效茎较多,宿根性强,宿根发株率高。早期生长较快,生势旺盛,茎坚硬。24、福引24号该品种中茎,节间园筒形,节间长,茎皮遮光部分淡黄色,露光部分浅黄绿色,曝晒后呈淡紫色,腊粉较多,芽卵园形,芽基平叶痕,过生长带,根带淡黄至黄色,4〜5歹U,不规则排列,叶鞘青绿,老叶鞘略带紫色,不易脱叶,57号毛群不发达,叶舌为新月形,内叶耳为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叶片较长,中等宽,时姿挺立,时片斜出,新叶叶尖直立,老叶叶尖下垂。萌芽快而整齐,分孽力强,有效茎多,宿根性强。早期生长快,生势旺盛,节间长,茎坚硬,宿根性强。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感新种黑穗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感染梢腐病。25、甘蔗斑茅杂种的DNA鉴定方法甘蔗斑茅杂种的DNA鉴定方法,包括甘蔗、斑茅基因组DNA提取、试剂配制、扩增和电泳检测。该鉴定方法能从DNA分子水平上获得最直接的杂种证据,具有准确、直观、便捷的特点,鉴定速度快,环境影响因素小,鉴定的准确率高,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甘蔗斑茅杂种鉴定的困难,确保了被鉴定杂种的真实性,提高了育种利用的有效性。26、甘蔗黄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甘蔗植株、种苗及种茎中甘蔗黄叶病毒的快速检测、诊断。该标准可直接进行甘蔗黄叶病毒RT-PCR检测,用于品种进出口检疫或判定品种是否感黄叶病,也可以用于品种选育时的黄叶病鉴定。该方法经过修订、答辩和评审,已经通过国家标准委专家现场评审,进入终审和颁布实施阶段。27、甘蔗宿根矮化病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涉及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快速裂解试剂配方及技术,病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