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1)引言课件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1)引言课件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1)引言课件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1)引言课件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1)引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1)文学院顾晓红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基本知识方面: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概貌和基本的历史经验。作品阅读:要求阅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有所了解。分析能力: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各种历史现象的分析,提高正确地观察和评价其中一些突出的文学现象的能力;通过对主要作家作品的讲解,提高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2、学习方法:文史结合,以文带史。文即作家作品,占总内容的三分之二;史即文学发展史,占总内容的三分之一。平时要多读、多思、多记笔记。有计划地阅读开出的必读书目。现代文学史概念的变化:8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不满以往文学史以社会政治的阶段性划分为依据,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等新的文学史概念,打通现代、当代文学的界限。现在一般的划分方法:(1)戊戌政变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二十年: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新文学的酝酿期、准备期;(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其中三十年文学的发展,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上篇”;(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今;这一大段的文学则可以看作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下篇”。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人的发现与文学史的构成1.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2.中国现代文学的意识形态特征从时间来看,“现代”是相对于20世纪以前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而言的;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周扬在《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中认为,新文学的“新精神、新内容”就是“人的自觉的思想,在文学上就是‘人的文学’,这是民主革命精神在文学中的爆发”。人的发现及人的意识的普遍化,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分道扬镳的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性质的重要内容。二、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背景1.外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内因:清朝末年,统治者极端腐败,国力衰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危机四伏。知识分子当中一些有识之士强烈地感到这种民族危机,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产生了变革的要求,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尝试。3.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1)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有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辛亥革命后《临时约法》,“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2)出版事业的发展:现代出版业的大众性与平民化。(P8)(3)1905年废科举,一批知识分子从官场转入自由撰稿人的行列,创作队伍的形成,

梁启超思路开阔、涉猎广泛,其思想理论几乎涉及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文学的各主要领域或方面,并对当时和而后一段时期的思想文化界、知识分子,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启示作用。因此,人称梁启超为近代中国的“精神之父”;有人甚至还说:“近五十年间,中国每一知识分子都受过梁启超的影响,此语绝无例外。”(p9)三、文学观念变革1.诗界革命:(1)梁启超1899年12月25日,由日本赴美国檀香山,写下了《夏威夷游记》,其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P10)(2)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3)真正以诗人面目倡导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晚清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诗人。他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为代表的诗句,大胆地把口语中的词汇和现代科学知识的词汇写入诗中,用传统格律诗的形式吟咏新的事物,并且能够创造出美的意境。直接用了俗白的文字;清新、活泼。如:“进门爆竹声,群童喜欲狂;二三戴花媪,拥出新嫁娘”。3.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大力提倡小说创作,创办《新小说》杂志,专门登载小说作品,自己也创作新小说,来表达他的新理想。《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P11)4.戏剧界革命:陈独秀1905年他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一文中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观点。1904年,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春柳社,演出了根据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摆脱了京剧样的戏曲特征,标志着国内新兴话剧的萌芽。3.“新文体”的散文:言文全一,反对传统古文的贵族化,提倡文体、文风的通俗化。4.翻译的外国小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进化论思想带到中国,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林纾(琴南)翻译的作品《黑奴吁天录》(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巴黎茶花女遗事》等影响很大。(康有为:译才并世数严林)5.民初各种言情通俗小说:“鸳鸯蝴蝶派”(五虎将)6.晚清主要两类小说:政治小说、谴责小说。(清末四大小说杂志、四大谴责)(教材20页)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一、1917—1927年二、1928—1937年6月三、1937年7月—1949年9月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认为“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1917年《新青年》迁往北京后,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等,提倡西方的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等新的文化观念。

“五四”运动前后,各地的先进分子,包括许多先进青年,组织革命团体,出版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多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新青年》是在青年中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新青年》主要创办者,也是早期中国青年运动的倡导者。

三、文学革命的倡导与内容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1.倡导:(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之“八事”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P26)(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更为鲜明、坚定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反封建思想内容。

(p26)胡适:“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陈独秀:“改良中国文学……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必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可以说,胡适的《刍议》是文学革命的发难信号,陈独秀则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2.响应:陈独秀、胡适等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来后,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钱玄同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因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白话文运动波澜壮阔地开展起来。双簧戏的两演员: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王敬轩)3.《新青年》友军的出现: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新潮》。四、文学革命倡导者的理论建设1.胡适的文学历史进化论(侧重语言、形式)(1)胡适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这两者相辅相成,筑起胡适的文学思想(也是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2)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与方法上,胡适宣扬个性主义,主张采用写实主义。提出过“诗体解放”,新诗不仅要用白话,还应不拘格律,向自由诗发展。他自己则实践着写出了新诗《尝试集》。

2.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论(侧重内容)(1)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1918年12发表著名的《人的文学》,以“人的文学”标示新文学的内容特点。1919年初周作人又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进一步把“人的文学”具体化。

(2)对于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周作人不但常作散文批评,而且能写一手别有韵味的散文,“趣味”和“平淡自然”的气质,追求

“涩味”和“简单味”。五、文学革命的实绩

⑴胡适、周作人等注重新文学建设的文学主张;对各种文体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促进新文学创作的发展;

⑵《狂人日记》等作品的问世;

⑶白话文的逐步推广;(P28)第二节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一、五四学思潮的形成1.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文学研究会等2.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创造社、新月诗派等3.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象征诗派等4.无产阶级文学思潮:初期革命文学倡导二、文学革命过程中的三大论争(p32)(1)对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

刘师培、黄侃等人创办《国故》月刊,以所谓“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化。林纾写了《致蔡鹤卿太史书》、《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对白话文大加嘲讽,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影射诋毁新文学倡导者。(2)对“学衡派”的论争1922年吴宓在南京主编的《学衡》杂志,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称“学衡派”。口号:昌明国粹,融化新知(3)对“甲寅派”的论争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1925年),发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反对白话。(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第三节新文学社团流派一、文学社团一般而言,对于一个文学社团或者文学流派的解释,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1)社团成立的时间;(2)社团成立的地点;(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4)主要文学主张和创作特点;(5)主要刊物或主要作品;(6)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意义。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170多人。《小说月报》为会刊,文学研究会宣称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般问题’’。因此,文学研究会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称作是“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文研会在创作上,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表现生活中的痛苦以及新旧矛盾,在创作方法上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文研会的主要理论家是沈雁冰,小说作家代表是叶绍钧,散文、新诗方面有朱自清、冰心、周作人、俞平伯等。文学研究社小说月报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主要刊物是1922年创办的《创造季刊》和后来陆续创办的《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从创作上看,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尊崇个性,带有浓重抒情色彩和反抗情绪,显示了与文研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后期创造社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从日本归国的左派知识分子,出版了《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洪水》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被查封。创造社资料郭沫若3.与文学研究会风格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

(p24)1924年10月成立于北京,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等共同发起,其成员还有俞平伯、林语堂等,鲁迅是语丝社的主将。主要刊物是同年11月创办的《语丝》周刊。它主张“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语丝社以散文成就而著称,并形成了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的幽默而又泼辣的“语丝文体”,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五四时期在影响和规模上仅次于文研会和创造社的重要新文学团体。(鲁迅的许多杂文和散文诗《野草》就发表在《语丝》上。)未名社:是在鲁迅的支持下一些青年学生组成的,主要人物是一些乡土文学作家如台静农和翻译家如曹靖华。(教材35页)4.接近创造社的有南国社(田汉)、沉钟社(冯至)、弥洒社(胡山源)等。浅草——沉钟社:浅草社、沉钟社是两个有连贯关系的社团,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陈炜谟、陈翔鹤、冯至;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由原浅草社成员加上杨晦、蔡仪等组成。刊物有《浅草》季刊、《沉钟》周刊,都是标示“为艺术而艺术”的青年文学团体,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派文学,其所创作的作品特点是朴实而带点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沉钟社是五四时期挣扎得最久的一个团体,直到1934年2月才停刊。5.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组成人员是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创作了许多歌唱爱情、赞美自然的诗歌作品,风格清新、明朗、单纯,共同出版了诗合集《湖畔》。汪静之于同年8月出版的《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