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14河流地貌的发育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14河流地貌的发育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14河流地貌的发育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14河流地貌的发育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14河流地貌的发育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读“河谷发育阶段表示图”,完成

1~2题。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序次,正确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解析:河谷发育受下蚀与侧蚀的影响,应依次为“V”形谷,“U”形谷,最后是宽谷,所以应是③①②④。答案:C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C.变质作用

D.流水积聚解析:到④阶段,流速减缓,河水携沙能力下降,积聚作用明显。答案:D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一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地址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屡次进行,便形成完满的迂回扇。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河流整体上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床沙坝分别是A.自东向西、

1

B.自西向东、

4C.自西向东、

1

D.自东向西、

4解析:依照资料可知,迂回扇上的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故该河流大体自西向东流;依照资料中的信息可知,新的沙坝总是出现在原沙坝更凑近河流的一侧,即沙坝1最先形成。答案:C4.以下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A.河流波折度小

B.水位的季节变化大C.地形波折,落差大D.含沙量小解析:资料中提到,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但侧向蠕动是脉动式的,而不是连续均匀的。这说明河流的水量季节变化大;在河流含沙量小、波折度小、落差大的地方都不利于泥沙积聚,不易形成迂回扇。答案:B5.在金沙江向家坝江底发现了一片石林以以下列图,地质专家介绍,金沙江水流湍急,金沙江向家坝一带多为石灰石岩层。以下地质作用与该处“石林”形成没关的是A.河流的冲蚀作用B.河流的溶蚀作用C.江底卵石的磨蚀作用D.河流的积聚作用解析:该处石林从岩石种类上看主要为石灰岩,易受流水的冲蚀和溶蚀作用,又因其地处江底,该地落差大、水流湍急,江底的卵石在水流的作用下对其形成起磨蚀作用。答案:D以下列图表示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读图,完成6~7题。6.该河谷地貌的成因主要为A.岩层水平挤压,流水损害B.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岩层断裂下陷,流水积聚D.岩层断裂上升,流水积聚解析:图示地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域,从图中能够看出,河谷两侧地势较高,说明这里曾是地壳上升处,由于发育河流,受流水损害,形成河谷地貌。答案:B7.沿ab线所作的河床剖面表示图是解析:a处是河流凹岸,流水损害作用强,

b处为弯道凸岸,流速较慢,以积聚作用为主。答案:A读“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表示图”,回答

8~11题。8.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C.沙洲

D.三角洲解析: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和缓,河流变得广阔,水流速度减慢,在山麓地域形成冲积扇。答案:B9.若是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图中显示的河段是波折的,依照“凹岸损害,凸岸积聚”的规律判断,b处积聚作用强,便于淘金。答案:B10.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A.夏秋两季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D.冬春两季解析:由该图的经纬度可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在夏秋两季,因此河流丰水期主要为夏秋两季。答案:A11.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A.石灰岩

B.花岗岩C.页岩

D.变质岩解析:化石存在于积聚岩中,

页岩和石灰岩都属于积聚岩,

但页岩组成颗粒较细,

经常在河边形成。答案:C2022常州模拟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2~13

题。12.凑近水源、受水灾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本题观察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凑近河流的四地,下游地势低平的地域易发生洪涝灾害,而上游较宽的河谷受水灾的影响最小,因此本题选择A项。答案:A1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②居民点最简单发展成城镇B.站在M山顶能够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C.图中河流①~②段从西北流向东南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登攀M山忽上忽下耗资体力解析:③位于河流交汇处,最易发展成城镇;站在M山顶,⑤处受山脊的间隔不能够被看到;由①到②段,河流是从西南流向东北;由⑤处到M处,取近道要经过山脊和河谷,忽上忽下,体力耗资大。答案:D以下列图为某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基本关系表示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一般情况下,在各河段上A.ab段出现“U”型谷与三角洲B.下蚀速度Vb>Vc可能由c到b河流流速减慢造成C.c到d侧蚀速度的变化可能是地壳下降运动以致的D.d到e损害减弱是由于岩层岩性变硬解析:地壳上升,流水下切;地壳下降,积聚作用加强,平原地域河流流速慢,损害作用中,侧蚀作用加强。答案:C15.冲积平原上的河流能为聚落分布供应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其有利条件包括①供应生活用水

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

③供应肥沃的土壤

④供应水能开发水电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冲积平原地势低平,落差小,不合适在河流上开发水电。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28分1A处河段特点:河流损害作用明显,______深,______大,多______,水能资源C处河段特点:流速______,泥沙______,河面宽广,利于________交通。

______;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乙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3C处易形成______地表形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该河位于北半球,C处因泥沙不断积聚而扩大,最后与河流的哪岸相连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流水损害地貌的纵剖面图以下:第2题,A为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乙图所示上面岩层因较软而被损害,下面岩层因较硬保留了下来,形成绝壁,从而出现瀑布。第3题,由于坡度和缓,海水顶托等原因,流速减慢,出现积聚。第4题,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答案:1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慢积聚航行2C3三角洲

河流入海处坡度和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积聚在河口前面,形成三角洲

4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该河北岸易接受积聚17.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2分资料一延安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中部,延河与南川河的交汇处,周围有宝塔山、凤凰山、冷清山环峙,是一座依山傍水、群峰拱卫的山城。由砂岩和黄土砌筑的城垣,从延河岸边波折到凤凰山巅,形成“山抱延城城依山,城边延水逐山弯”的地域分布形态以以下列图。延安的地形以黄土粱峁和沟谷川道为主,梁峁为好多河谷所穿插切割,坡面上广布沟壑,使梁峁的外貌显得支离破碎。延河、南川河及其主要支流的谷底,一般宽约200~700米,广阔平坦,叫做川道。川道又有米粮川之称,是延安的粮食、蔬菜基地和居民点的主要分布区。资料二延安市的地域形态。分别写出黄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并说出当前该地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延安城的地域分布形态是怎样的限制因素是什么解析“川道”成为居民点主要分布区的原因。由此推断陕北黄土高原地域的农村规模和空间分布特点。解析:该题主要观察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第1题,黄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态分别是由于风力积聚与流水损害作用形成的;当前水土流失严重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第2题,受河流谷地地形限制,延安城表现出“Y”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