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xìjūn)的遗传与变异第5章第一页,共七十五页。

遗传: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变异:子代与亲代以及(yǐjí)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第二页,共七十五页。细菌的变异(biànyì)现象

形态(xíngtài)结构变异抗原性变异菌落的变异(S-R变异)毒力变异卡介苗耐药性变异第三页,共七十五页。大肠杆菌(dàchánɡɡǎnjūn)恩诺沙星药物培养基上

第四页,共七十五页。

青霉素、溶菌酶

正常(zhèngcháng)形态细菌

L型变异

抗体或补体

葡萄球菌(pútáoqiújūn)

葡萄球菌L型第五页,共七十五页。变形杆菌的迁徙(qiānxǐ)生长

H-O变异(biànyì)培养基中含0.1%石炭酸第六页,共七十五页。耐药性变异(biànyì)青青第七页,共七十五页。

细菌(xìjūn)的变异表型变异(非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遗传性变异)第八页,共七十五页。Sec.1细菌(xìjūn)的遗传物质

第九页,共七十五页。细菌(xìjūn)的遗传物质细菌(xìjūn)的染色体质粒转座因子(yīnzǐ)整合子、噬菌体基因组第十页,共七十五页。1、细菌(xìjūn)的染色体

(BacterialChromosome)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染色体是单环状双螺旋DNA,不含组蛋白,无核膜包围。一般(yībān)情况下,细菌的DNA呈长链状,有几千个碱基对组成。控制细菌的绝大多数遗传性状。第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细菌(xìjūn)的染色体第十二页,共七十五页。2、质粒

(plasmid)

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性菌毛形成(xíngchéng)

❀耐药性产生等第十三页,共七十五页。质粒的特性(tèxìng)

1.质粒可自身复制

2.质粒可编码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性状(xìngzhuàng):

(1)致育质粒或F质粒(fertilityplasmid).

(2)编码相关毒力因子的质粒称毒力质粒或Vi质粒(virulenceplasmid).

(3)

通过接合方式传递的耐药质粒称R质粒(resistenceplasmid);非接合性耐药质粒

(4)细菌素质粒:Col质粒

(5)代谢质粒

3.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4.质粒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

5.相容性与不相容性质粒。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

重要(zhòngyào)的质粒

致育质粒:F质粒(fertilityplasmid)

耐药性质粒:R质粒(resistanceplasmid)

非接合性耐药质粒毒力质粒或Vi质粒(virulenceplasmid)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代谢质粒:编码(biānmǎ)与代谢有关的酶类。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3、转座因子

(transposableelement)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xùliè),这种转座作用可以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也可以在染色体之间或质粒之间,甚至在染色体和质粒之间。第十六页,共七十五页。两种主要的转座因子插入序列(IS)Insertion

sequence转座子Transposon第十七页,共七十五页。

插入序列

---(Insertionsequences,IS)

最简单的的转位因子,大小约750~1550bp,两端有反向重复(chóngfù)序列作为重组酶的识别位点,中心序列能编码转座酶及与转录有关的调节蛋白。IS可独立存在,也可成为转座子的一部分。第十八页,共七十五页。

转座子(Transposon,Tn)

大小约2000~2500bp,除两端的IS外,还携带耐药性基因、毒素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等。可能与细菌(xìjūn)的多重耐药性有关。IS

ISResistanceGene(s)第十九页,共七十五页。常见(chánɡjiàn)的插入序列和转座子ISbpTn耐药或毒素(dúsù)基因IS1768Tn1

AP(氨苄青霉素)IS21327Tn6Kan(卡那霉素)IS31300Tn10Tet(四环素)IS41426Tn551Em(红霉素)IS51195Tn681E.coliET(肠毒素)第二十页,共七十五页。转座子的特征(tèzhēng)转座子携带耐药或毒素基因Tn1Tn2Tn3AP(氨苄青霉素)Tn4AP、SM(链霉素)、Su(磺胺)Tn5Km(卡那霉素)Tn6KmTn7TMP(甲氧苄氨嘧啶)、SMTn9Cm(氯霉素)Tn10Tc(四环素)tn551Em(红霉素)Tn971EmTn1681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4、整合(zhěnɡhé)子

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zhěnɡhé)外源性基因,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它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五页。Generalcharacteristicsofintegrons.整合子的基本结构由1个编码整合酶(integrase)的Intl基因、2个基因重组位点attI和attc、启动子和耐药基因盒组成。基因盒是单一的可移动的DNA分子,通常以独立的状态存在,只有当它被整合子捕获并整合到整合子中才能转录。基因盒是由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基因)和一个反向不完全重复序列即59一碱基单元(baseelement,be)组成,59-be是整合酶的识别位点。一个整合子可以捕获一个或多个基因盒,被捕获的基因盒5端与attI位点发生特异(tèyì)重组;3端的59-be片段与attc发生特异重组。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五页。Transcriptionalcontrolofresistancegeneexpressioninclass1integrons.基因盒通常不含启动子,但一旦基因盒插入整合子,这个基因就能在5‘保守(bǎoshǒu)端的共同启动子Pant作用下转录。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五页。5、噬菌体基因组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zhēnjūn)、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五页。Sec.2细菌基因(jīyīn)表达的调节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五页。大肠杆菌(dàchánɡɡǎnjūn)乳糖操纵子PPIOZYAPPIOZYAPPIZYA

阻遏蛋白ImRNAmRNA阻遏蛋白

阻断mRNA转录mRNA阻遏蛋白mRNAmRNA转录和翻译阻遏蛋白灭活诱导物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五页。Sec.3基因(jīyīn)的转移与重组

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五页。

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过程称为(chēnɡwéi)基因转移。

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基因(jīyīn)转移与重组

genetransferandrecombination第三十页,共七十五页。

转化(zhuǎnhuà)

transformation

接合conjugation

转导transduction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conversion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基因转移(zhuǎnyí)与重组的方式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五页。

***

转化

(transformation)

转化是供体菌裂解(lièjiě)释放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五页。

小鼠体内(tǐnèi)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试验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五页。转化因子(transformingprinciple)在转化过程(guòchéng)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分子量小于107,最多不超过10~20个基因。转化(zhuǎnhuà)型细菌

原菌性状(xìngzhuàng)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五页。影响(yǐngxiǎng)因素

供、受菌基因型:

同源性;亲缘(qīnyuán)关系近,转化率高

感受态(competence):

环境因素

Mg2+、Ca2+、cAMP等可促进转化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五页。

***

接合(conjugation)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yíchuán)物质(主要是质粒DNA)由供体菌传递给受体菌,使受体菌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称为接合。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五页。接合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五页。接合(jiēhé)F+F-F+F-F+F+F+F+DonorRecipient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五页。FplasmidHfrF+SexpilusF+Hfr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五页。第四十页,共七十五页。F’F’F’F’F’F-F’F-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五页。接合(jiēhé)R质粒的接合日本首先分离到抗多种药物的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株,多重耐药性很难用基因突变解释(jiěshì)。健康人中大肠埃希菌30%~50%有R质粒,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90%有R质粒。R质粒与耐药性有关,尤其与多重耐药性有关。耐药质粒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五页。R质粒的接合(jiēhé)耐药传递(chuándì)因子(resistance

transferfactor,RTF)

①编码性菌毛

②质粒复制接合③接合转移耐药决定(juédìng)子–R(resistancedeterminant)

决定菌株的耐药性R质粒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五页。R质粒耐药传递(chuándì)因子(RTF)与F质粒相似,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耐药(r)决定子r-dir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由几个转座子连接相邻排列,如Tn9带有氯霉素耐药基因,Tn4带有氨苄青霉素、磺胺、链霉素的耐药基因,Tn5带有卡那霉素的耐药基因。Tn9Tn21Tn10Tn8RTFRdeteminant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五页。R质粒结构图ISRTFISR决定(juédìng)子Tn9Tn4Tn5氯霉素氨苄青、链、磺胺(huánɡàn)卡那等耐药基因耐药基因耐药基因

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五页。***转导(transduction)

转导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huòdé)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五页。

普遍性转导(zhuǎndǎo)

--generalizedtransduction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均可介导普遍性转导,当噬菌体装配时,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或质粒装入噬菌体内,产生(chǎnshēng)一个转导噬菌体,再感染其它菌时,可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因被包装的DNA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所以称为普遍性转导。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五页。普遍性转导(zhuǎndǎo)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五页。

普遍性转导(zhuǎndǎo)模式图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五页。

局限性转导(zhuǎndǎo)(restrictedtransduction)

温和噬菌体在终止溶原状态脱离原宿主菌时,发生偏差脱离,连同相邻(xiānɡlín)的一段细菌染色体基因包进噬菌体衣壳内,再感染其他细菌时将原宿主菌的基因转移给新宿主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性状。第五十页,共七十五页。局限性转导(zhuǎndǎo)模式图正常脱离断裂再接偏差脱离断裂再接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五页。局限性转导(zhuǎndǎo)模式图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五页。

***溶原性转换(zhuǎnhuàn)

(lysogenicconversion)

是以前噬菌体的DNA与细菌(xìjūn)染色体重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白喉(báihóu)棒状杆菌:无毒β棒状杆菌(gǎnjūn)噬菌体溶原性细菌(xìjūn):产毒素

溶原性转换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五页。

原生质体融合(rónghé)

--protoplastfusion将两种不同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彼此(bǐcǐ)融和的过程。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五页。原生质体融合(rónghé)Protoplastfusion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五页。Sec.4基因突变(jīyīntūbiàn)

基因突变(jīyīntūbiàn)是指DNA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所致的基因结构的变化,可分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五页。

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是DNA序列的永久性变化,包括小突变、大突变。小突变:细菌DNA上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为一个(yīɡè)或几个碱基的置换、插入或丢失,出现的突变只影响到一个或几个基因。大突变:

涉及大段DNA序列发生的突变。突变

--mutation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五页。

转换

A—TC—G

碱基置换

颠换

A—G,C—TDNA序列的改变(gǎibiàn)

移码

移码变异

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五页。1.自发突变(tūbiàn)与诱导突变(tūbiàn):

人工诱导产生的突变为诱导突变。2.突变律自发突变律:10-6~10-9

诱导突变律:10-4~10-6一、基因突变(jīyīntūbiàn)规律第六十页,共七十五页。

彷徨试验:随机的,非定向的突变是在接触(jiēchù)噬菌体之前就已发生,噬菌体对突变仅起筛选而不是诱导作用。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五页。3.突变(tūbiàn)与选择影印试验(replicaplanting)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五页。无抗生素平板(píngbǎn)含抗生素平板(píngbǎn)(培养后)耐药菌落(jūnluò)标记点灭菌的丝绒

培养液培养液混浊澄清(含抗生素液体培基)

影印培养示意图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五页。

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要从菌群中找出个别突变菌,必须将菌群放在一种利于突变菌而不利于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中,才能将突变株选择出来。突变是细菌在接触(jiēchù)抗生素之前已经发生,而且突变发生越早,产生抗性突变株的比例就越多。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五页。4、回复突变与抑制突变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是正向突变。有时突变株经过又一次突变可恢复(huīfù)为野生型的性状,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野生型突变型

正向(zhènɡxiànɡ)突变

回复突变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五页。普通(pǔtōng)培养基含抗生素培养基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五页。突变型细菌及其分离-表型性状鉴定抗性突变型

噬菌体抗性突变型耐药性突变用药敏试验鉴定。营养缺陷突变型不再合成某种营养物质,另外添加。His-菌,组氨酸缺陷菌,组氨酸培养基筛选。条件致死性突变型大肠艾希菌ts株,30℃生存,42℃不能生存。发酵阴性(yīnxìng)突变型失去某种糖发酵能力,乳糖。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五页。

1.影响细菌学诊断

2.预防耐药菌株的扩散

3.制备菌苗-卡介苗

4.检测致癌物

5.基因工程(jīyīngōngchéng)方面的应用Sec.5细菌(xìjūn)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五页。在疾病的诊断(zhěnduàn)、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形态、结构、染色性、生化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