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_第1页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综合性强的学科。他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现行省编高中劳技城市版的《识图与制图》便与数学、物理及美术有诸多联系。《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节便是《识图与制图》的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及绘图工具与用品的使用和正投影与视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将物体大小完全表达清楚,本节安排了三视图的内容。三视图与前面所学的正投影法有紧密的联系,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质是正投影法。三视图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是表达一个立体物(机体)形状大小的基本方法,后面将要学的剖视图、零件图等内容都是三视图做基础的,故本节教学在第一章及整个机械制图学习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严格按制图标准画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增强学生间相互帮助、协调工作的能力。端正实践操作态度。

2、身心健康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注意眼、手、脑的协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

3、审美情趣目标:

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造美,注意操作环境美,追求模型制作美。

4、基础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运用三视图知识结合立体图看懂物体(机体)的三视图。

5、操作技能目标:

能根据三视图及立体图,灵活运用切、挖、锯等方式制作立体模型。

三、说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三视图的形成及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和与物体对应的方位关系。

2、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立体图看懂三视图。

3、教育结合点:

通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两人合作做模型,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并培养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学风。

4、教法选用:

根据本节课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揭示其形成本质。运用练习法巩固所教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操作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解决问题。

5、学法指导:

A、仔细观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演示及教师的实物演示,体会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B、积极思考:随教师讲解及演示、思考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体会其实质。

C、认真归纳,大胆实践:积极配合教师活动,认真归纳大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会理论。

四、说教学思路

1、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进程,在此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制图的基本规定,掌握了绘图工具及用品的正确使用,学习了正投影法及视图,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特征和视图的概念与特点,而对如何科学而概括地表达物体(机体)的准确形

状与大小,还有待本次的学习。前面视图及正投影法对本课的学习有极大的铺垫作用,非常利于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

2、教学安排:

A、本节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并进行看立体图、补画三视图的作图练习。第二课时,则根据立体图与三视图,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强化三视图的相关知识。

B、学生实践操作采用两人一组,自行合理分工,共同创制模型,让集体智慧得以发挥,协作精神得以体现,进一步提高创制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识图与制图教案

教者:马学品

单位:长沙市雅礼中学

课题: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正确运用三视图知识结合主体图看懂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形成及三视图的位置、投影及方位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主体图看懂三视圈。

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棋型。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主体纸盒,如果现在要仿造一个一模一样的纸盒。那你必然要进一步了解其构成因素及具体尺寸。然后根据其各个构成因素的形状及尺寸,才能创出这样一个一模一样的纸盒。为了方便表现,我们通常用平面图来表现立体物的特征并标注尺寸。这是一个立体的纸盒,我们能不能用平面的形式将其准确的表示出来呢?可以!看,这不就变成平面了吗?(出示纸盒展开图)那像这样一个多面体能不能用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当然可以!(出示多面体展开图),这不就成平面了吗!你们看看,这是不是太麻烦、太复杂了呢?如果换成这样一个无法展开的实心的机体我们能不能展开图形而简洁明了的表现立体

物体的构成关系呢?可以!这便是运用机械制图学中的三视图来表达!(出示课题)

二、复习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有关正投影的知识。

(课件展示:正投影的三个投影特;①真实性、②类似性、③积聚性)

由于正投影法投影具有三个特性,我们用正投影法的一个投影是不能将物体的构成关系表达清楚的,(课件演示不同物体的相同投影)我们同时从不同方向对物体进行投影。又会怎样呢?瞧,这相对于前面一个投影来说,大大增强了我们认识物体的准确性。但,仅靠这种投影图还是只能表现物体的外部轮廓,而对物体的内部构成却没有准确表现。为了改变这种不足,机械制图学中又引入了“视图”这一概念,所谓视图,就是以我们观察者的视线作为互相平行的投影线,将物体运用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反殃物体内外部构成关系的平面图。如,这样的物体,其视图便是这样的。(课件展示)细心的同学便会发现,这样三个不同物体的视图都是一样的。可见,一个视图,是不能准确表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那如何才能准确表现物体的准确形状太小呢?这便得学习三视图。

三、新授

1、三视图的形成

何谓三视图呢?

首先,我仍应构建一个能概括而科学反映物体投影特性的三投影面体系。这个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互相垂直和相交的平面构成,我们分别称之必正面(用“V”表示),水平面(用“H”表示),侧面(用“W”表示)。

构建好三投影面体系后,我们将要表现的物体置于这个三投影面体系中。分别由前往后向正面投影画视图;由左向右侧面投影画视图,由上往下画视图。这样,便分别得到正面上的’主视图,侧面的左视图,水平面上的俯视图。然后移开物体,隐起投影线,便得到三个位于不同平面的三视图。但,这样不便于平面表现,于是,我们再将这个三投影面体系,分别绕OX及OZ投影轴展开。这样原来处于不同平面的三个平面视图便展现在现在了一个平面上。我们隐起投影轴。便得到了物体这样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我们称之为三视图。教师辅以实物模型再次演示,强化知识。

2、三视图间的关系

〈1〉、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A、主视图保持不动

B、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

C、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结合课件教学)

〈2〉、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

A、主、俯视图长对正

B、主、左视图高平齐

C、左、俯视图宽相等

〈3〉、三视图的方位关系(结合课件,分析、标注、学生思考)

A、主视图表上下左右方位

B、俯视图表前后左右方位

C、左视图表上下左右方位

〈4〉、三视图的关系

包括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及方位关系

3、三视图实例

(课件展示,拓宽学生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化知识)

四、三视图实例练习

(课件展示,课堂联系内容、教那引导、学生思考、自绘三视图、课堂解答)

五、知识小结

实践活动部分:(第二课时完成)

一、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课件(六个方向展开式)

引导学生分析立体物和三视图的对应关系强化上节课内容

二、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作模型(见p12页)

1、明确实践活动目的及要求

2、指导学生准备好工具材料并强调安全操作

3、引导学生分析三视图找出每个视图所表示的不同平面

4、指导学生按三视图,分别画出十个面形状并标上尺寸

5、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模型制作

三、学生思考:

若换用厚泡沫获板材,该如何作出符合形状及尺寸的模型呢?

四、学生换用泡沫板结合P12页三视图和立体图灵活运用切、挖、锯等方式,作一实心模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快捷的做好符合要求的实心模型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三视图整合成立体图的过程。)

五、教学小结:

作业评优及操作现场的清理。

1、知识小结:

2、结合作业评优:指出本次课的操作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成功之处给与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体现自我价值,并不断超越自我,这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