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历史之先河!高一语文组《与曹操论盛孝章书》课件_第1页
开历史之先河!高一语文组《与曹操论盛孝章书》课件_第2页
开历史之先河!高一语文组《与曹操论盛孝章书》课件_第3页
开历史之先河!高一语文组《与曹操论盛孝章书》课件_第4页
开历史之先河!高一语文组《与曹操论盛孝章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孔融齐河一中语文组—王鹏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孔融齐河一中语文组—王鹏1会计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计划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自今年3月份到公司上班,现在已有xxxx月的时间,这期间在公司各位同任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与大家一道,团结一心,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将近几个月年来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一、严于律己,严格要求,遵章守纪,团结同志。自到公司上班以来,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能正确处理好公司与家庭的关系,从不因个人原因耽误公司的正常工作;同时我也能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搞特殊,也从不向公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公司的人员,不管经理还是工人,我都能与他们搞好团结,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二、尽职尽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我在公司主要从事财务工作,为此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1、建立健全公司财务制度。公司成立以来,我是兼职会计,所以只负责每月的帐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报送,使得公司财务上的制度不够健全。自到公司正式上班后,我将财务人员的工作合理划分,在公司的财务方面按规定进行了要求,特别是发票管理方面,严格要求正确填开和索取,减少不必要作者介绍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20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会计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计划作者介绍孔融(153年-208年92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又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是204年(汉献帝建安九年),孔融任少府时向曹操推荐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名宪,会稽人,也是汉末名士。曾任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家居。孙策平吴后,对当时名士深为忌恨,孝章因此曾外出避祸。孙策死后,孙权继续对其进行迫害。孔融与孝章友善,知道他处境危急,所以特地写了这封信,向当时任司空兼车骑将军的曹操救援。曹操接信后,即征孝章为都尉,征命未至,孝章已为孙权所害。文章叙述了孝章所处的艰难处境,并引用历史上重用贤才的故事,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要来打动对方,辞意恳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量。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又名《3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4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5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6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南朝肖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钟嵘《诗品》:“昔曹刘殆文章之圣。”王荣与刘桢并称“王刘”。胡应麒《诗薮·内篇》:“王刘以降,敷衍成篇。”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7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8题解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给予议论谈论书信题解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给予议论书信9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时光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很快留,停留几乎差不多只,只有知交相识凋零,指死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10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单无助的一个人,处境孤单危险,心情十分痛苦。假使忧愁能够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再长寿了。nú,子女死去长寿孤单,孤独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11《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春秋传》里说:“有相互并吞的诸侯,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为它感到羞耻。”为……感到羞耻《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12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之)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应该再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并且朱穆要写他的《绝交论》的原因了。表原因确实豪杰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宣扬自己的名声拘禁,束缚应当再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之)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13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您果真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车马疾行引:赶快派招致,招纳果真形容短交友之道发扬光大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您果14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有的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1.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2.毁谤九州,指天下yào概括,总括讥讽评论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15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于)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来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购买绝尘之足奔驰道路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于)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燕君购买16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使天下安定下来的手段,关键在于得到贤才。思,考虑救助恢复国家政权扶正,安定(使动)实在的确必须必要方法,手段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我想您17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珠玉不生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更何况有脚的有贤能的人呢?(贤士们生了脚却不来,是君王不求贤的缘故。)因为小腿喜欢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珠玉不生脚,却18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厚待,终究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尊崇遭遇,遇见表现,显露。引:传播燕昭王招用贤才的至诚之心终究,终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19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从前倒挂着,喻苦难危机面临沉于水,淹没从水里救出淹溺的人。泛指拯救,救援向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20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提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在这书信里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凭借不能详尽(旧书信结尾套语,等于现在的“此致,敬礼”)凡是,表概括崇:尊崇,推崇;笃:坚定崇笃:重视指交友之道书信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上21知识零落,孝章尚存妻孥湮没,困于孙氏孤危愁苦,不复永年未救诸侯,桓公耻之天下谈士,依以扬声不论损益,所以绝交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燕君市骨,以招绝足珠玉无胫,贤者有足昭王郭隗,明主至心匡复汉室,实须得贤自公所知,崇笃斯义知识零落,孝章尚存妻孥湮没,困于孙氏孤危愁苦,不复永年未救诸22你掌握好了吗?知识;湮没;永年;幽絷;咫尺;诽谤;九牧;匡复;宗社;向使;崇笃;不悉知交相识死去长寿幽禁形容短诽:批评,指责过失;毁谤,说别人坏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毁谤。九州,指天下救助,恢复国家政权假如当初重视不能详尽你掌握好了吗?知识;湮没;永年;幽絷;咫尺;诽谤;九牧;匡复23郭隗郭隗,(约公元前351~公元前297),战国中期燕国人。燕国大臣、贤者。燕王哙七年(前314),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前311),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昭王并尊郭隗为师。此举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郭隗郭隗,(约公元前351~公元前297),战国中期燕国人。24乐毅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乐毅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25剧辛剧辛,战国时燕将。原居于赵国。与庞暖友善。沙丘之乱后,剧辛听说燕昭王思贤若渴,便前往辅佐,一时间,剧辛和郭隗、乐毅、邹衍齐名。在燕国,剧辛实行一定的变法图强,所以后来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五国联军破齐前夕,剧辛作为燕国的使节和邹衍一起游走各国,达成对齐国的包围网。联军大败齐军于济西后,剧辛曾经和乐毅争论过是否要进一步攻入齐国腹地的问题。他主张逼迫齐国割地,获得实际利益,是一个比较谨慎小心的人。后来,四十多年过去,剧辛年老,由于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挤而没有继续得到重用。当他重新得到燕王喜的赏识时,也已经七十多岁。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见赵国屡困于秦国,又逼走廉颇,以庞暖代将。燕王喜以为有机可乘,问剧辛能不能攻打赵国。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暖作朋友时的印象,对庞暖做出了评价,他认为庞暖是"易与"的,也就是很容易打发的人。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庞暖击败,剧辛被俘杀,燕军损兵二万。剧辛剧辛,战国时燕将。原居于赵国。与庞暖友善。26邹衍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燕昭王以师礼相待,燕惠王时听信谗言,把邹衍逮捕下狱,因而六月降霜。邹衍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27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孔融齐河一中语文组—王鹏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孔融齐河一中语文组—王鹏28会计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计划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自今年3月份到公司上班,现在已有xxxx月的时间,这期间在公司各位同任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与大家一道,团结一心,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将近几个月年来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一、严于律己,严格要求,遵章守纪,团结同志。自到公司上班以来,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能正确处理好公司与家庭的关系,从不因个人原因耽误公司的正常工作;同时我也能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搞特殊,也从不向公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公司的人员,不管经理还是工人,我都能与他们搞好团结,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二、尽职尽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我在公司主要从事财务工作,为此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1、建立健全公司财务制度。公司成立以来,我是兼职会计,所以只负责每月的帐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报送,使得公司财务上的制度不够健全。自到公司正式上班后,我将财务人员的工作合理划分,在公司的财务方面按规定进行了要求,特别是发票管理方面,严格要求正确填开和索取,减少不必要作者介绍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20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会计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计划作者介绍孔融(153年-208年929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又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是204年(汉献帝建安九年),孔融任少府时向曹操推荐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名宪,会稽人,也是汉末名士。曾任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家居。孙策平吴后,对当时名士深为忌恨,孝章因此曾外出避祸。孙策死后,孙权继续对其进行迫害。孔融与孝章友善,知道他处境危急,所以特地写了这封信,向当时任司空兼车骑将军的曹操救援。曹操接信后,即征孝章为都尉,征命未至,孝章已为孙权所害。文章叙述了孝章所处的艰难处境,并引用历史上重用贤才的故事,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要来打动对方,辞意恳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量。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又名《30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31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32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33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南朝肖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钟嵘《诗品》:“昔曹刘殆文章之圣。”王荣与刘桢并称“王刘”。胡应麒《诗薮·内篇》:“王刘以降,敷衍成篇。”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34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35题解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给予议论谈论书信题解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给予议论书信36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时光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很快留,停留几乎差不多只,只有知交相识凋零,指死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37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单无助的一个人,处境孤单危险,心情十分痛苦。假使忧愁能够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再长寿了。nú,子女死去长寿孤单,孤独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38《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春秋传》里说:“有相互并吞的诸侯,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为它感到羞耻。”为……感到羞耻《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39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之)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应该再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并且朱穆要写他的《绝交论》的原因了。表原因确实豪杰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宣扬自己的名声拘禁,束缚应当再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之)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40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您果真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车马疾行引:赶快派招致,招纳果真形容短交友之道发扬光大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您果41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有的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1.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2.毁谤九州,指天下yào概括,总括讥讽评论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42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于)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来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购买绝尘之足奔驰道路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于)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燕君购买43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使天下安定下来的手段,关键在于得到贤才。思,考虑救助恢复国家政权扶正,安定(使动)实在的确必须必要方法,手段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我想您44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珠玉不生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更何况有脚的有贤能的人呢?(贤士们生了脚却不来,是君王不求贤的缘故。)因为小腿喜欢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珠玉不生脚,却45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厚待,终究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尊崇遭遇,遇见表现,显露。引:传播燕昭王招用贤才的至诚之心终究,终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46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从前倒挂着,喻苦难危机面临沉于水,淹没从水里救出淹溺的人。泛指拯救,救援向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47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提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在这书信里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凭借不能详尽(旧书信结尾套语,等于现在的“此致,敬礼”)凡是,表概括崇:尊崇,推崇;笃:坚定崇笃:重视指交友之道书信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上48知识零落,孝章尚存妻孥湮没,困于孙氏孤危愁苦,不复永年未救诸侯,桓公耻之天下谈士,依以扬声不论损益,所以绝交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燕君市骨,以招绝足珠玉无胫,贤者有足昭王郭隗,明主至心匡复汉室,实须得贤自公所知,崇笃斯义知识零落,孝章尚存妻孥湮没,困于孙氏孤危愁苦,不复永年未救诸49你掌握好了吗?知识;湮没;永年;幽絷;咫尺;诽谤;九牧;匡复;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