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课件_第1页
学校体育学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课件_第2页
学校体育学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课件_第3页
学校体育学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课件_第4页
学校体育学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体育学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体育学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1绪言《学校体育学》是国家教委于1997年2月25日正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试行)(教体厅[1997)1号)中,规定的必修课中9门主干课程之一。绪言2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高等院校体育系(科)教学计划中,规定了以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理论课程。60年代初借鉴苏联的《体育理论》,编写出版了我国自己的《体育理论》教材。1983年与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以参考书和专著的形式出版了两个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被部分体育专业院、系作为规定或选用教材。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高等院校体育系(科)教学计划中,规定31986年,来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24个单位,在杭州大学举行的高师体育专业《体育理论》研讨会上,多数人提出了将体育理论课程改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等课程的具体设想与建议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执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教育类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1986年,来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24个单位,在杭州4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学校体育学被列为10门理论学科必修课程之一。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井于1993年4月由高教出版社出版。金钦昌教授为主编编写的《学校体育学》

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51994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o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由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牵头以课题组形式,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讨论稿)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1994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o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6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7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8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9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4篇16章。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论。主要阐述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和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阐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与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发展学生体能;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教学文件等有关内容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4篇16章。10第三篇,学校课外体育。主要阐述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校内课外运动竞赛等有关问题第四篇,学校体育管理。主要阐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体制、内容与方法和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特点、职责和条件,以及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价等有关内容。第三篇,学校课外体育。主要阐述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校11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2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第三,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教学计划和检查,严格教学常规,改革考试方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估。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13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五,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14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座谈会等制度。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相长。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手15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

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

第十一章课外运动16第一节课外运动训练概述一、课外运动训练概念课外运动训练是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第一节课外运动训练概述17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课外运动训练作为我国整体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环节,与一般运动训练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认识和区分这些特点.有利于探索和遵循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课外运动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的共同点

1.训练内容的专门性:

2.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

3.个别针对性。

4.训练成绩的表现性。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18(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

1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2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

3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19三、课外运动训练的目标学校课外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增强体质,同时掌握一些体育基本技术和战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将来从事专门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身体、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打好基础。三、课外运动训练的目标20具体目标是:

(一)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二)培养群体活动骨干,输送运动员后备力量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目标是:21第二节课外运动队的组建一、确定建队项目确定建队项目是开展课外运动训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确定建队项目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水平

(二)教育和体育部门布置的任务

(三)要考虑本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和生源情况第二节课外运动队的组建22二、运动员选材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经验选材;二是科学预测选材。

(一)身体形态指标身体形态指标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围、身体充实度、跟腱及足弓等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

1.身高

(1)从遗传方面预测身高。一般来说,父母身高对子女都有较大影响,(2)从现在的身高推算未来身高,

(3)从骨龄预测身高。

(4)从手长、脚长预测身高。二、运动员选材23

2.体围。

3.身体充实度:身体充实度指体形的情况,如匀称、胖瘦等。

4、跟腱及足弓。跟腱及足弓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很大,是选才应考虑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跟腱长而清晰者运动能力好,足弓高富有弹性者运动能力强。

5臀部。臀部形态大体为两类.一是臀部肌肉紧缩上提.宽度略大而臀厚;二是臀部肌肉松弛下垂,臀肌不发达,长度大宽度小,臀厚较小,前者有较强的运动能力,是选材的重点对象。

6.体重。选材测量体重时,应注意被选对象的去脂体重。各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有所不同。2.体围。24(二)生理机能指标

主要包括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三)身体素质指标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能力等。

(四)基本技术主要是考察运动的技术基础和完成动作时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二)生理机能指标25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测试近期的身、心状况;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在已往和未来对学生的影响;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水平等。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26三、运动队的规章制度

(一)学习检查制度

(二)训练制度

(三)升留级制度

(四)奖励制度

(五)比赛制度

(六)教练员责任制

(七)档案制度此外,学校领导、体育教研组(室)、有关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课外运动训练工作的管理。三、运动队的规章制度27第三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系统性、周期性、适宜运动负荷和区别对待等原则。这些原则是运动训练规律的集中反映,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炼相结合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的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阶段的任务,把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第三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28一般训练是指根据未来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增进健康,提高身体务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进体型.掌握一些非专项的运动技术和理论知识,为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打好多方面的基础。

专项训练是指采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与专项运动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进行训练,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功能,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和理论及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以保证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一般训练是指根据未来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29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安排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应在多年和全年洲练中不问断地进行,两者的比例可根据对象水平、年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训练阶段而不同。

(二)选择好一般训练的内容一般训练的内容应少而精,以实用为主,并适应专项训练的要求。

(三)形式方法多样,讲究实效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组织方法应多样化,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并在不同形式的训练中,灵活掌握。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30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各学年,各学期的训练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要做到层层衔接,打好基础,提高课外运动训练成绩,为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服务。二、系统性原则31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坚持多年和全年的系统训练相结合

(二)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手段(三)注意各个训练阶段的组织形式衔接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32三、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周期性原则是依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提出的,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达到最好成绩时所处的最适宜状态。三、周期性原则33具体特征表现为:运动员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达到很高水平.能适应大负荷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大强度训练后能较快地恢复;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水平高度发展;运动员自我感觉好,精神旺盛,情绪饱满,渴望比赛,在训练和比赛时充满信心,敢于拼搏。具体特征表现为:34竞技状态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它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1.获得阶段。身体机能和一般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掌握了专项技术、战术,初步形成了专项所需要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开始逐步向专项化发展,从而基本形成了竞技状态。

2相对稳定阶段。所获得的竞技状态相对稳定,能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但不是绝对稳定,时有起伏,甚至下降,经过适当调整后,又能重新恢复,甚至能超过原有水平。竞技状态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它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353暂时消失阶段。竞技状态消失了,这种消失是暂时的、相对的,只要经过适当的调整和训练,还可能再获得新的或更好的竞技状态。竞技状态发展中的3个阶段是紧密相联的,并形成一个周期性的循环。人们根据竞技状态发展的这一规律,把训练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休整期3个相应的时期。3暂时消失阶段。竞技状态消失了,这种消失是暂时的、相对的36贯彻周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根据学校教育规律,结合学期划分的特点安排训练周期课外运动训练可以以学年或学期,或以学段的年限作为训练周期划分的依据。在一个大周期内可分为中周期和小周期。中周期即一个训练阶段,通常为4—6周,小周期为1周。(二)根据参加重大比赛划分周期一般一年有两次主要比赛,可按学期分为两个周期。贯彻周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37(三)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个训练时期学生的特点,主要指学习任务和体育基础。对训练水平较高和竞赛任务较多的学生,竞赛期的时间可梢长一些;对训练水平一般者,准备期可适当长一些,以便加强基础训练,竞赛期可根据比赛时期的长短尽可能安排得短一些,休整期则尽可能与复习考试时间一致。

(四)要安排好小周期的训练,保证大周期训练任务的完成(三)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个训练时期38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贯彻适宜运动负荷原则时应住意以下事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训练水平确定适宜的运动自荷研究表明,一般是初次参加运动训练者,负荷的量只能达到本人最大负荷的70%.负荷的强度采用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的30%为宜。

(二)要逐渐增加运动负荷由于人体对负荷有个适应过程,而人体各方面的适应又不是同时产生的,尤其是对中小学学生,更要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或大、中、小负荷相结合。

(三)要处理好负荷量与强度的关系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是构成运动负荷的两个因素。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39五、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锻练条件、文化水平、思想状况和个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运动负荷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建立训练档案

(二)训练计划要反映全队和个人的特点

(三)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贯彻区别对待五、区别对待原则40第四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思想品德训练等几个方面。

一、身体训练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第四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41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一般身体训练是指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姿势,为专项身体训练打基础。专项身体训练是指采用与专项运动紧密联系的专门性练习,发展对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有直接关系的运动素质,保证运动技术和战术的顺利掌握和在比赛中有效地发挥运动才能的训练过程。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42课外运动训练中,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有:

(一)身体训练要全面(二)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地安排身体训练

(三)身体训练要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四)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动作质量课外运动训练中,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有:43二、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

(一)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在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大,善于模仿,容易接受新事物,对学习技术十分有利。

(二)抓好基本技术训练,并注意与身体训练相结合

(三)技术训练要全面、实用、准确、熟练

(四)要注意形成个人技术特点

(五)要合理安排技术训练的内容二、技术训练44三、战术训炼战术是指根据自己的对手的竞技能力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的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利的行动方案。战术又可分为一般战术和专项战术,一般战术涉及一般比赛的规律和特点.专项战术涉及专项比赛的规律和特点。战术训练是指学习和掌握战术训练的过程。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比赛的需要形成的。三、战术训炼45战术活动由3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对所有有关比赛的内部情况和外部因素的信息进行接受和处理(分析);第二阶段在考虑自身和对手能力的情况下,找到适宜的解决途径;第三阶段在适宜地发挥技术能力和身体能力的情况下,解决运动中的战术任务。战术活动由3个阶段组成:46在课外运动训练中,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

(一)培养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变的比赛中,及时注意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或与同伴默契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

(二)基本战术同多种战术相结合

(三)增强战术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课外运动训练中,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47(四)、心理训炼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毒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四)、心理训炼48五、思想品德训练思想晶品德训练是指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思想品德训练的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勇攀高峰、振兴中华的崇高目标教育;勤学苦练,克服困难,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教育;体育良好作风,尊重同志,团结互助,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谦虚朴实,勤俭节约等高尚道德品质教育和胜不骄、败不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体育作风的教育。五、思想品德训练49课外运动训练中,思想品德训练的基本要求有:(一)结合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二)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教育(三)要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四)教练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课外运动训练中,思想品德训练的基本要求有:50第五节课外运动训练的方法一、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课外运功训练中,运用重复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明确目的,正确规定练习的负荷(二)根据项目的特点,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

(三)采用有效的教法措施,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五节课外运动训练的方法51二、变换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是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构成变换训练法的基本因素有:负荷数据因素;动作技术要素因素(如练习速度、幅度、速率等);练习条件因素:练习环境因素等。二、变换训练法52运用变换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明确变换条件的目的和具体任务变换练习的各种条件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和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的地变换练习的负荷,动作的组合、练习的环境和条件等。 (二)变换条件应有助于技术、技能的巩固和提高,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掌握好时机矫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运用变换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53

三、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又称连续训练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无间歇的连续进行练习的—种方法。常用于发展有氧耐力,如较长时间的按一定的强度连续跑、游泳等。持续圳练法可分为持续耐力法、交替法和法特莱克法3种。三、持续训练法54持续耐力法是指在有氧范围内.以接近相同的速度和负荷强度,井完全根据练习的目的来确定持续时间的一种耐力训练法。交替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有计划地变化速度,在某个阶段以很高的强度进行练习,使机体内短暂地获得氧债,在下一个阶段又降低强度,重新获得补偿的一种耐力训练法持续耐力法是指在有氧范围内.以接近相同的速度和负荷强55法特莱克是瑞典语,含义是:“速度游戏”。此法是瑞典的斯堪的那维亚人经常采用的一种越野跑的方法。它是指练习者根据野外的不同地形,以适应地形的速度,由小到大地任意选择距离和负荷强度,发展有氧和无氧耐力以及专门性耐力的方法。其特点是强调心理方面的负荷分配,以趣味盎然的游戏形式进行练习,并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自我监督能力,具有高度训练的自觉性。法特莱克是瑞典语,含义是:“速度游戏”。此法是瑞典的斯堪的那56课外运动训练中,运用持续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控制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由于持续训练法的练习时间相对较长,负荷量较大,因此强度不能太大。

(二)根据训练的不同时期,正确地运用持续训练法课外运动训练中,运用持续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57

四、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技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循环训练法的构成因素有:练习内容及循环顺序、每站练习的负荷量和强度;站与站每次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站的数量和循环的次数。根据训练内容的安排,可以采用不同的循环方式,如耐力循环、力量循环、速度循环、速度力量循环、协调循环等。四、循环训练法58循环练习的基本形式:①流水式,即一站连一站的练习。其特点是练习站较多,循环一周时间长。②轮换式,即将全队成员分成若干组,各组在同一时间内练习同一内容(或在同一个练习站练习),按规定时间一组一组的轮换。其特点是设的站比较少,练习一周时间比较短。③分配式,即设立很多个练习站,多达十几个,然后按运动员具体情况分配每个运动员练习某项内容和做若干次。循环练习的基本形式:59运用循环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根据训练的目标确定各站的内容和站的数量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负荷

(三)严格要求练习的规格和质量运用循环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60

五、竞赛训炼法竞赛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比赛的条件和要求而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课外运动训练中,运用竞赛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要注意适当的时机

(四)竞赛中,教练员既要注意引导运动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要秉公执法,严格执行比赛规则,纠正违规行为。五、竞赛训炼法61上述各种训练方法是课外运动训练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实践中应根据训练目标、对象水平、项目特点、季节气候及场地设备条件等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同时,随着运动训练的不断发展,新的训练方法还会层出不穷。上述各种训练方法是课外运动训练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们各有其特点62第六节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

一、课外运动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指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和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一环。课外运动训练计划要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和特点,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目标和要求.制定长期(多年)、中期(全年、阶段)、短期(周、课)训练计划,井对计划进行实施、检查和评定。课外运动训练计划,一般有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等。第六节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63(一)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是一个多年系统训练的总体规划。制定多年训练是为了保证多年训练有一个统一的总目标,使训练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使每年的训练紧密相连,并使大、中、小学各学段课外运动训练相互衔接。多年训练计划通常可分为基础训练(发展一般运动能力)、专项提高训练(提高专项竞技能力)、竞技能力保持3个阶段。(一)多年训练计划64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多年训练的总目标;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如思想、意志品质、身体发育情况、运动技术、文化水平、个性特点等:确定思想教育、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所要达到的总指标;多年训练中年度的衔接、运动员生理负荷逐年提高的大体规划;训练的主要手段、方法、措施;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65重大比赛的大体安排,如学校运动会、县、市、省、全国性体育比赛等;检查和评定训练水平的制度和方法;执行计划必须的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的保证;保证完成计划任务的措施,如管理制度、医务监督、训练时间、生活管理等。多年训练计划的格式,用文字或表格表示均可,以能说明问题为原则。重大比赛的大体安排,如学校运动会、县、市、省、全国性体育比赛66

(二)全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是将多年训练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每个年度中,其内容比多年训练计划要更加充实具体。制定全年训练计划主要是依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本年度训练日标在多年计划中的位置,上一年训练的总结以及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等。(二)全年训练计划67全年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有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标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训练的要求;全年训练周期及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参加比赛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等。全年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有68学校全年训练计划的阶段一般按学期划分,或根据气候季节特点划分成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4个阶段。此外,可根据竞赛任务和运动项目特点,安排为单周期或双周期,井按竞技状态发展规律确定训练阶段。学校全年训练计划的阶段一般按学期划分,或根据气候季节特点划分69制定学校全年训练计划应注意的事项有:l全年训练计划在多年训练计划中的位置和具体目标,要有针对性。例如,有以基础训练为主的全年训练计划,也有以专项训练为主的全年训练计划等。2要根据具体训练目标和学生实际划分周期。3.全年训练的总目标和各项指标要切实可行,留有余地。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会有各种变化,可综合分析各种反馈信息,对计划及时进行调整。制定学校全年训练计划应注意的事项有:70(三)阶段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阶段的任务,内容,要求和训练次数等而制定的。课外运动训练的阶段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阶段。(三)阶段训练计划71(四)周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亦称小周期训练计划,是根据阶段训练计划,井结合课外运动训练实际制定的一个星期的训练安排(表11—4):周训练计划一般安排6个训练日,而中小学课外运动训练.一般可每周训练3—4次,每次训练时间约1.5~2Lo学生年龄尚小,持续时间应缩短。周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本周训练目标与要求:训练次数,每次训练的时间:每次训练课的内容和负荷;测验和比赛等。(四)周训练计划72安排周训练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本周训练在本阶段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一周的主要目标,应将不同的训练内容如技术、战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交替进行,使之相互调节。

3.根据项目特点。技术性强,动作技术多的项目,如体操、球类等,

安排周训练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73(五)训练课计划训练课计划是最基础的训练计划,它是根据周训练计划以及训练进展实际,包括学生、训练具体要求、气候等实际,对一次训练课所作的具体安排。学校训练课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课的训练目标与要求;课的进行顺序;课的内容与主要手段;课的组织形式:课的时间与负荷安排等;一般可采用教案的形式(表11—6)和训练卡片形式:训练课计划是教练员组织训练的主要依据。(五)训练课计划74学校训练课一般可以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术、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训练课,调整训练课和综合训练课5种类型。上述5种训练计划,从步骤来看,先制定多年、全年训练计划,后制定阶段,周训练计划,最后制定训练课计划。从训练内容来看,是逐步详细、具体的。学校训练课一般可以分为身体训练课,75

二、课外运动训练的评价

课外运动训练评价,是整个学校体育工作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课外运动训练的检查与评定,能客观地了解课外运动训练的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总结经验.科学地控制训练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借以推动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二、课外运动训练的评价761.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检查与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2)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3)心理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1.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检查与评定。77

(二)课外运动训练评价的种类有联系的3种类型:

1.基础评价。是在训练课、训练阶段、训练期开始前进行,目的是为了解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以便制定训练计划和措施,预测可能取得的成绩,为总结评价提供对比材料。

2平时评价。是在训练过程中进行,目的是厂解训练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训练计划和改进训练方法,以保证在训练工作中做应急变更,从而调动运动员的自觉积极性。

3总结评价。是在每个训练阶段或训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了解运动员最后的运动成绩,并把基础评价、平时评价和总结评价的材料相比较从而加以综合评价。(二)课外运动训练评价的种类78(三)课外运动训练评价的方法检查和评定课外运动训练工作的方法较多,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l测定法。通过各种测定的方法,了解运动员训练的效果。测定的内容一般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以及训练课的负荷等方面。

2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在训练课或比赛中的各种表现,如通过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战术配合情况、疲劳程度以及自觉积极性等方面,判断运动员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及训练课的内容和组织方法是否妥当。

3调查法。通过调查、全面了解课外运动训练工作的情况。(三)课外运动训练评价的方法79复习思考题

1试述课外运动训练的地位、特点和目标。2课外运动训练应遵守哪些原则,试述这些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贯彻时的注意事项。3试述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要求。4课外运动训练的方法有哪些?简述这些方法的概念、意义和运用时的基本要求。5课外运动训练计划的种类有哪些?联系学校实际制定训练计划6试述课外运动训练评价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复习思考题80学校体育学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体育学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81绪言《学校体育学》是国家教委于1997年2月25日正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试行)(教体厅[1997)1号)中,规定的必修课中9门主干课程之一。绪言82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高等院校体育系(科)教学计划中,规定了以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理论课程。60年代初借鉴苏联的《体育理论》,编写出版了我国自己的《体育理论》教材。1983年与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以参考书和专著的形式出版了两个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被部分体育专业院、系作为规定或选用教材。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高等院校体育系(科)教学计划中,规定831986年,来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24个单位,在杭州大学举行的高师体育专业《体育理论》研讨会上,多数人提出了将体育理论课程改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等课程的具体设想与建议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执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教育类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1986年,来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24个单位,在杭州84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学校体育学被列为10门理论学科必修课程之一。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井于1993年4月由高教出版社出版。金钦昌教授为主编编写的《学校体育学》

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851994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o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由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牵头以课题组形式,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讨论稿)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1994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o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86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87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88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89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4篇16章。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论。主要阐述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和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阐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与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发展学生体能;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教学文件等有关内容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4篇16章。90第三篇,学校课外体育。主要阐述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校内课外运动竞赛等有关问题第四篇,学校体育管理。主要阐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体制、内容与方法和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特点、职责和条件,以及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价等有关内容。第三篇,学校课外体育。主要阐述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校91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92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第三,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教学计划和检查,严格教学常规,改革考试方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估。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93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五,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94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座谈会等制度。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相长。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手95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

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

第十一章课外运动96第一节课外运动训练概述一、课外运动训练概念课外运动训练是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第一节课外运动训练概述97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课外运动训练作为我国整体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环节,与一般运动训练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认识和区分这些特点.有利于探索和遵循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课外运动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的共同点

1.训练内容的专门性:

2.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

3.个别针对性。

4.训练成绩的表现性。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98(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

1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2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

3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99三、课外运动训练的目标学校课外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增强体质,同时掌握一些体育基本技术和战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将来从事专门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身体、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打好基础。三、课外运动训练的目标100具体目标是:

(一)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二)培养群体活动骨干,输送运动员后备力量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目标是:101第二节课外运动队的组建一、确定建队项目确定建队项目是开展课外运动训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确定建队项目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水平

(二)教育和体育部门布置的任务

(三)要考虑本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和生源情况第二节课外运动队的组建102二、运动员选材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经验选材;二是科学预测选材。

(一)身体形态指标身体形态指标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围、身体充实度、跟腱及足弓等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

1.身高

(1)从遗传方面预测身高。一般来说,父母身高对子女都有较大影响,(2)从现在的身高推算未来身高,

(3)从骨龄预测身高。

(4)从手长、脚长预测身高。二、运动员选材103

2.体围。

3.身体充实度:身体充实度指体形的情况,如匀称、胖瘦等。

4、跟腱及足弓。跟腱及足弓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很大,是选才应考虑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跟腱长而清晰者运动能力好,足弓高富有弹性者运动能力强。

5臀部。臀部形态大体为两类.一是臀部肌肉紧缩上提.宽度略大而臀厚;二是臀部肌肉松弛下垂,臀肌不发达,长度大宽度小,臀厚较小,前者有较强的运动能力,是选材的重点对象。

6.体重。选材测量体重时,应注意被选对象的去脂体重。各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有所不同。2.体围。104(二)生理机能指标

主要包括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三)身体素质指标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能力等。

(四)基本技术主要是考察运动的技术基础和完成动作时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二)生理机能指标105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测试近期的身、心状况;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在已往和未来对学生的影响;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水平等。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106三、运动队的规章制度

(一)学习检查制度

(二)训练制度

(三)升留级制度

(四)奖励制度

(五)比赛制度

(六)教练员责任制

(七)档案制度此外,学校领导、体育教研组(室)、有关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课外运动训练工作的管理。三、运动队的规章制度107第三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系统性、周期性、适宜运动负荷和区别对待等原则。这些原则是运动训练规律的集中反映,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炼相结合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的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阶段的任务,把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第三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108一般训练是指根据未来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增进健康,提高身体务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进体型.掌握一些非专项的运动技术和理论知识,为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打好多方面的基础。

专项训练是指采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与专项运动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进行训练,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功能,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和理论及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以保证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一般训练是指根据未来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109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安排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应在多年和全年洲练中不问断地进行,两者的比例可根据对象水平、年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训练阶段而不同。

(二)选择好一般训练的内容一般训练的内容应少而精,以实用为主,并适应专项训练的要求。

(三)形式方法多样,讲究实效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组织方法应多样化,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并在不同形式的训练中,灵活掌握。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110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各学年,各学期的训练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要做到层层衔接,打好基础,提高课外运动训练成绩,为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服务。二、系统性原则111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坚持多年和全年的系统训练相结合

(二)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手段(三)注意各个训练阶段的组织形式衔接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112三、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周期性原则是依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提出的,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达到最好成绩时所处的最适宜状态。三、周期性原则113具体特征表现为:运动员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达到很高水平.能适应大负荷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大强度训练后能较快地恢复;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水平高度发展;运动员自我感觉好,精神旺盛,情绪饱满,渴望比赛,在训练和比赛时充满信心,敢于拼搏。具体特征表现为:114竞技状态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它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1.获得阶段。身体机能和一般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掌握了专项技术、战术,初步形成了专项所需要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开始逐步向专项化发展,从而基本形成了竞技状态。

2相对稳定阶段。所获得的竞技状态相对稳定,能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但不是绝对稳定,时有起伏,甚至下降,经过适当调整后,又能重新恢复,甚至能超过原有水平。竞技状态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它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1153暂时消失阶段。竞技状态消失了,这种消失是暂时的、相对的,只要经过适当的调整和训练,还可能再获得新的或更好的竞技状态。竞技状态发展中的3个阶段是紧密相联的,并形成一个周期性的循环。人们根据竞技状态发展的这一规律,把训练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休整期3个相应的时期。3暂时消失阶段。竞技状态消失了,这种消失是暂时的、相对的116贯彻周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根据学校教育规律,结合学期划分的特点安排训练周期课外运动训练可以以学年或学期,或以学段的年限作为训练周期划分的依据。在一个大周期内可分为中周期和小周期。中周期即一个训练阶段,通常为4—6周,小周期为1周。(二)根据参加重大比赛划分周期一般一年有两次主要比赛,可按学期分为两个周期。贯彻周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事项:117(三)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个训练时期学生的特点,主要指学习任务和体育基础。对训练水平较高和竞赛任务较多的学生,竞赛期的时间可梢长一些;对训练水平一般者,准备期可适当长一些,以便加强基础训练,竞赛期可根据比赛时期的长短尽可能安排得短一些,休整期则尽可能与复习考试时间一致。

(四)要安排好小周期的训练,保证大周期训练任务的完成(三)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个训练时期118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贯彻适宜运动负荷原则时应住意以下事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训练水平确定适宜的运动自荷研究表明,一般是初次参加运动训练者,负荷的量只能达到本人最大负荷的70%.负荷的强度采用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的30%为宜。

(二)要逐渐增加运动负荷由于人体对负荷有个适应过程,而人体各方面的适应又不是同时产生的,尤其是对中小学学生,更要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或大、中、小负荷相结合。

(三)要处理好负荷量与强度的关系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是构成运动负荷的两个因素。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119五、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锻练条件、文化水平、思想状况和个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运动负荷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建立训练档案

(二)训练计划要反映全队和个人的特点

(三)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贯彻区别对待五、区别对待原则120第四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思想品德训练等几个方面。

一、身体训练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第四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121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一般身体训练是指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姿势,为专项身体训练打基础。专项身体训练是指采用与专项运动紧密联系的专门性练习,发展对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有直接关系的运动素质,保证运动技术和战术的顺利掌握和在比赛中有效地发挥运动才能的训练过程。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122课外运动训练中,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有:

(一)身体训练要全面(二)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地安排身体训练

(三)身体训练要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四)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动作质量课外运动训练中,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有:123二、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

(一)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在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大,善于模仿,容易接受新事物,对学习技术十分有利。

(二)抓好基本技术训练,并注意与身体训练相结合

(三)技术训练要全面、实用、准确、熟练

(四)要注意形成个人技术特点

(五)要合理安排技术训练的内容二、技术训练124三、战术训炼战术是指根据自己的对手的竞技能力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的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利的行动方案。战术又可分为一般战术和专项战术,一般战术涉及一般比赛的规律和特点.专项战术涉及专项比赛的规律和特点。战术训练是指学习和掌握战术训练的过程。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比赛的需要形成的。三、战术训炼125战术活动由3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对所有有关比赛的内部情况和外部因素的信息进行接受和处理(分析);第二阶段在考虑自身和对手能力的情况下,找到适宜的解决途径;第三阶段在适宜地发挥技术能力和身体能力的情况下,解决运动中的战术任务。战术活动由3个阶段组成:126在课外运动训练中,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

(一)培养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变的比赛中,及时注意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或与同伴默契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

(二)基本战术同多种战术相结合

(三)增强战术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课外运动训练中,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127(四)、心理训炼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毒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四)、心理训炼128五、思想品德训练思想晶品德训练是指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思想品德训练的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勇攀高峰、振兴中华的崇高目标教育;勤学苦练,克服困难,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教育;体育良好作风,尊重同志,团结互助,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谦虚朴实,勤俭节约等高尚道德品质教育和胜不骄、败不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体育作风的教育。五、思想品德训练129课外运动训练中,思想品德训练的基本要求有:(一)结合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二)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教育(三)要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四)教练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课外运动训练中,思想品德训练的基本要求有:130第五节课外运动训练的方法一、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课外运功训练中,运用重复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明确目的,正确规定练习的负荷(二)根据项目的特点,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

(三)采用有效的教法措施,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五节课外运动训练的方法131二、变换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是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构成变换训练法的基本因素有:负荷数据因素;动作技术要素因素(如练习速度、幅度、速率等);练习条件因素:练习环境因素等。二、变换训练法132运用变换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明确变换条件的目的和具体任务变换练习的各种条件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和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的地变换练习的负荷,动作的组合、练习的环境和条件等。 (二)变换条件应有助于技术、技能的巩固和提高,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掌握好时机矫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运用变换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133

三、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又称连续训练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无间歇的连续进行练习的—种方法。常用于发展有氧耐力,如较长时间的按一定的强度连续跑、游泳等。持续圳练法可分为持续耐力法、交替法和法特莱克法3种。三、持续训练法134持续耐力法是指在有氧范围内.以接近相同的速度和负荷强度,井完全根据练习的目的来确定持续时间的一种耐力训练法。交替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有计划地变化速度,在某个阶段以很高的强度进行练习,使机体内短暂地获得氧债,在下一个阶段又降低强度,重新获得补偿的一种耐力训练法持续耐力法是指在有氧范围内.以接近相同的速度和负荷强135法特莱克是瑞典语,含义是:“速度游戏”。此法是瑞典的斯堪的那维亚人经常采用的一种越野跑的方法。它是指练习者根据野外的不同地形,以适应地形的速度,由小到大地任意选择距离和负荷强度,发展有氧和无氧耐力以及专门性耐力的方法。其特点是强调心理方面的负荷分配,以趣味盎然的游戏形式进行练习,并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自我监督能力,具有高度训练的自觉性。法特莱克是瑞典语,含义是:“速度游戏”。此法是瑞典的斯堪的那136课外运动训练中,运用持续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控制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由于持续训练法的练习时间相对较长,负荷量较大,因此强度不能太大。

(二)根据训练的不同时期,正确地运用持续训练法课外运动训练中,运用持续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137

四、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技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循环训练法的构成因素有:练习内容及循环顺序、每站练习的负荷量和强度;站与站每次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站的数量和循环的次数。根据训练内容的安排,可以采用不同的循环方式,如耐力循环、力量循环、速度循环、速度力量循环、协调循环等。四、循环训练法138循环练习的基本形式:①流水式,即一站连一站的练习。其特点是练习站较多,循环一周时间长。②轮换式,即将全队成员分成若干组,各组在同一时间内练习同一内容(或在同一个练习站练习),按规定时间一组一组的轮换。其特点是设的站比较少,练习一周时间比较短。③分配式,即设立很多个练习站,多达十几个,然后按运动员具体情况分配每个运动员练习某项内容和做若干次。循环练习的基本形式:139运用循环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根据训练的目标确定各站的内容和站的数量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负荷

(三)严格要求练习的规格和质量运用循环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140

五、竞赛训炼法竞赛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比赛的条件和要求而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课外运动训练中,运用竞赛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有:

(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要注意适当的时机

(四)竞赛中,教练员既要注意引导运动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要秉公执法,严格执行比赛规则,纠正违规行为。五、竞赛训炼法141上述各种训练方法是课外运动训练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实践中应根据训练目标、对象水平、项目特点、季节气候及场地设备条件等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同时,随着运动训练的不断发展,新的训练方法还会层出不穷。上述各种训练方法是课外运动训练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们各有其特点142第六节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

一、课外运动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指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和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一环。课外运动训练计划要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和特点,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目标和要求.制定长期(多年)、中期(全年、阶段)、短期(周、课)训练计划,井对计划进行实施、检查和评定。课外运动训练计划,一般有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等。第六节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143(一)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是一个多年系统训练的总体规划。制定多年训练是为了保证多年训练有一个统一的总目标,使训练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使每年的训练紧密相连,并使大、中、小学各学段课外运动训练相互衔接。多年训练计划通常可分为基础训练(发展一般运动能力)、专项提高训练(提高专项竞技能力)、竞技能力保持3个阶段。(一)多年训练计划144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多年训练的总目标;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如思想、意志品质、身体发育情况、运动技术、文化水平、个性特点等:确定思想教育、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身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