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XXXX-6-8-高校版-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1页
新疆-XXXX-6-8-高校版-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2页
新疆-XXXX-6-8-高校版-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3页
新疆-XXXX-6-8-高校版-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4页
新疆-XXXX-6-8-高校版-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XXXX-6-8-高校版---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

第一部分危机干预概念

危机: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关于危机的定义是由Caplan提出来的,其含义是:个体遭遇到无法避免的、强度较大的应激性事件,动员所有的应付手段失败时,存在明显的急性情绪、认知及行为上的紊乱,个体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

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不平衡,使症状得到立即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干预可分为4期:

1、评估评估包括:发生了什么事件?学生所用的应付方式是什么?这些方式作用的效果如何?到目前为止,学生是否有能力去应付这种场面?学生的支持系统如何?干预者尽快地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2、制定干预目标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估以后,就要制定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的制定需要与学生共同商量,干预者不能独断。治疗的最高目标是恢复学生原有心理水平。3、实施干预的次数由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4、终止如果学生已基本达到了情绪平衡和危机前的心理水平,并经双方同意就可中止干预。

结束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学会的应付新问题的技能和如何更广泛地利用支持资源,让他感到现在的他比以前更强大了,增强他对处理将来应激事件的自信心。

第二部分自杀预防

现代社会中,自杀已成为人类的10大死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新近的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每年有约100万人死于自杀,是第五位的死亡原因。在有些国家,自杀是青少年前三位,甚至头位的死亡原因。除自杀死亡者以外,尚有10-20倍于此的自杀未遂者。

自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自杀者这一术语的内涵界定仍存争议。Kaplan等在《精神病学概要》中认为:“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这个定义强调个体行为的动机的控制能力。根据这些定义,意识障碍,其行为失去控制力,不应作为自杀。

自杀分类:自杀意念: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意念自杀)自杀未遂:采取了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采取毁灭自我的行为,导致了死亡。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

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40秒左右有1人死于自杀,每3秒有1人自杀未遂。

自杀的发生率在有些国家保持相对稳定,而有些国家则有明显的波动,但近年来世界平均自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WHO(2003)报告的世界各国自杀率排位,男性前3位的是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女性是斯里兰卡、立陶宛、中国大陆;最低的是伊朗、埃及、叙利亚等国。中国男性自杀率的国际排行(1998)系第47位,为13.4/10万。男性女性立陶宛2000年75.6斯里兰卡199116.8俄罗斯200070.6立陶宛200016.1白俄罗斯200063.6中国大陆199914.8拉脱维亚200056.6日本199914.1(单位:每十万人)日《自杀对策白皮书》称失业导致日本年轻人自杀

人民网2013年6月18日讯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政府今天上午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2013年版《自杀对策白皮书》,指出二十多岁人群死因中自杀占近半数的“严峻情况”,建议重点针对年轻人群加强应对措施力度。《白皮书》中的日本警察厅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7858人,环比减少2793人,自1997年以来首次不到3万人。但从中长期来看,自杀人数增加的忧虑依然存在,应关注有关烦恼和不安情绪的民调动向。日本厚生劳动省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二十多岁人群死因中,自杀占到约47%。警察厅介绍称,因“找工作失败”而自杀的人数在2007年为60人,而2012年增加值149人;因“升学烦恼”而自杀人数也从2007年的65人增加至2012年的93人。《白皮书》称,自杀和完全失业率之间“被认为存在强烈的关系”,强调有必要制定综合经济对策,避免经济恶化导致自杀增加。(覃博雅)大学生自杀数据:中国高校美国高校日本高校

西方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1左右,而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3左右。而我国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自杀率却相当接近。

关于自杀的方法,研究发现高校学生采用跳楼、溺水、服毒(药)和自缢的方法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一

自杀相关因素

(一

)、

自杀者的心理特征

对自杀未遂者的研究发现,他们常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

第一:认知功能方面

1、自杀者一般采用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处理问题,易走极端。

2、自杀者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

3、应付应急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渴望即时成功,即时满足,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不计后果。

4、对人、对事、对己、对社会均倾向与从阴暗面看问题,心存偏见和敌意。

第二:情绪方面自杀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

第三:人际关系方面常缺乏持久而广泛的人际交往。回避社交,难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资源。对新环境适应困难。

(二)、精神应激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尤其当个体处于某种慢性痛苦时期,这些应激事件常可起触发作用。(三)、社会文化因素

1、性别与种族西方国家的自杀率大多是男多余女。种族间有差异。

2、家庭、婚姻关系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和睦、气氛融洽学生自杀率低。3、职业据美国的资料,按职业分,蓝领工人的自杀率最低。而从事专门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经理阶层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杀率较高。4、信仰有些宗教把自杀列为禁忌。信天主教者自杀率低于信伊斯兰教者。

5、社会经济状况统计表明,凡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升高。(四)、躯体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的/或难治的躯体疾病(如癌症、慢性肾衰等)仍然是自杀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自杀死亡者中患有各种躯体疾病者占25%-75%。(五)、精神疾病大量研究表明,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其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其次为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等。自杀死亡者中存在高比例的精神疾病者是不争的事实。在自杀未遂者中,精神疾病的诊断却要低得多,常常是一些精神健康的问题,尚不足以构成疾病的诊断。

抑郁症是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诊断,15%的抑郁症最终死于自杀,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亦有约10%最终死于自杀。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发病率:新近一项来自江西的11个城市调查报告显示,抑郁症(包括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的时点患病率为0.95%,总患病率为1.15%。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3%~25%之间,远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

(六)、遗传学因素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表明自杀行为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七)、精神生物学因素大量的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脑脊液(CEF)中5-HF的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CSF中5-HIAA的下降程度与致死性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即越是致死性企图,CSF中5-HIAA降低越明显。

最新自杀模型

近20年来,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自杀行为有着强烈的神经生物学决定因素。Mann等提出了一个应激-素质自杀行为模型,应激因素包括急性精神病,物质滥用,负性生活事件或家庭危机等,素质涉及遗传,人格特征等,单一因素不足以引起自杀,应激因素与素质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个体发生自杀或攻击行为。二自杀的基本线索

在工作中,发现学生有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到在近期内有进行自杀的可能性,同时有多项表现者,危险性更大,要结合当事人具体情况综合判断。1、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其再发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既往的行为是将来行为的最佳预测因子。在以求助为目的的自杀行为多次重复后,周围人常会认为患者其实并不想死而放松警惕,另外,当患者采取自杀这一手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其问题后,再次的危险性将会大大增加。

2、向亲友、老师或同学或在个人日记作品中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现过自杀的意愿。

3、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面临严重损失的早期,容易自杀,习惯以后,危险性反而减少。

4、当事人对某人、某事、某团体、某社会有强烈的敌意攻击性,而对方太强大时,可产生内向攻击,引起自杀。

5、和同学朋友讨论自杀方法,或购买可用于自杀的药物,或常在江河、高楼徘徊者,提示患者可能已有自杀计划。

6、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的学生突然不愿意接受医疗干预,或突然表现情绪好转,与同学亲友交待今后的安排和打算时。

7、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危人群。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如出现情绪的突然“好转”,应警惕自杀的可能;处于严重抑郁状态的患者常常在所谓的“平静期”自杀。三自杀预防影响自杀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预防的措施亦涉及到多个方面。

(一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开展525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心理问题求助意识。大学生积极求助是危机干预的关键。(二

)、提高识别能力大力加强辅导员,学工干部有关预防自杀知识的学习,懂得识别基本的自杀危险信号。目前社会上对自杀危险信号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这些误解甚至心理老师中亦广泛存在,如:1、“表明想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而事实上80%的自杀者在自杀前明确表示自杀企图,或会做出许多与自杀有关的暗示和警告。

2、“下决心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而事实上许多自杀者在行动前常常是矛盾重重的,他们只是拿死亡下赌,看看有没有人来挽救他们,很少有人是在不让别人知道他们的想法的情况下自杀的。3、“自杀危机过后,情况转好,自杀已不存在”而事实上,不少自杀者发生在所谓“情况好转“后的头3个月内,当事人有足够的能力将自己病态的思想和情感付诸行动。

4、“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事实上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自杀企图,对其自杀的危险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使他们体会到关爱、同情、支持和理解。5、“自杀的人都是精神病”事实上并非如此,给自杀未遂者贴上“精神病”的标签,会使他们觉得受到了侮辱和歧视,往往成为他们再次自杀的原因。

6、“有自杀行为者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事实上自杀者即使不能被诊断为精神疾病,至少其心理状态是极不稳定的。因此,在处理自杀者躯体问题的同时,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适当的精神药物治疗。7、“自杀未遂者并非真正想死”事实上,部分自杀未遂者死亡愿望很强烈,只是自杀的方法不足以致死或抢救及时,这些人再次自杀的可能性最大。(三)、

加强学校危险场所的管理加强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顶楼平台等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