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知识有用论”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_第1页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知识有用论”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_第2页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知识有用论”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有用论”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诺亚.韦伯斯特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要求:选好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有关“知识”的名言类材料作文题。“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法来审题,三则名言都强调了知识有用,“知识有用”就是写作的主题。具体而言,各有侧重:达.芬奇的名言侧重于知识对智力的有用,韦伯斯特的名言强调知识对自由的作用,高尔基的名言侧重于知识对健全人的作用。“知识有用”属于老生常谈,容易写,但不易写好。必须运用新解的素材,写出更深刻的发现。说知识有用,要着力于运用,着眼于长远,不可忽略精神、气质、素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不可用太功利的标准去衡量知识的有用与否。议论文写作时可以从批驳“知识无用论”入手,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尊重知识或轻视知识的现象来分析,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展开分析,可以从改进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等方面作进一步拓展延伸。要运用辩证分析的观点来看待现实生活中“脑体倒挂”“知识分子无助”等现象,特别要辩证看待:无用知识的有用性;那些短期看上去“无用”的知识,在长期的巨大有用性。【素材及化用】强力素材1: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考试制度。12月10日开始,全国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录取率1比29。芮明杰教授现在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当初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前后共六年之久。那时候还是小学水平,说起知识,也没有什么,就是小时候杂七杂八读过些小说和科学普及方面的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后,因为多年的耽误,学校不得不花半个学期给大家补习初等数学,然后再进行数学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同学们学习都很用功,每天都是等到整个教学楼要熄灯了才回宿舍。40年前的那次高考,使得“知识改变命运”的号角开始响彻神州大地。化用示例:1977年的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让他们不仅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有机会在社会上做出一些成绩,成为更加有用的人。这是当年千百万情懂少年、苦命知青的人生转折,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运拐点。一场考试,让公民拥有了公平竟争的机会。它让沉寂而迷惘的社会走向生动,让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1977年恢复的,不仅仅是高考这个考试形式事实上,它恢复了社会公平,打破了出身论,使人们平等地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恢复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等传统价值观。从此,教育,重新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强力素材2:一位名为“芙伊伊”的女主播在直播里晒粉丝送给她的新年礼物,其中有一本《史玉柱的创业智慧》。“芙伊伊”举起书称:“我不认识,史玉柱是谁啊,想都不想理。这书不知道说什么鬼”。旁边的一个网红问她“你要读书吗”,“芙伊伊”直接回答自己不读书,更称“傻子才读书,哪来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啊?”“芙伊伊”还吐槽史玉柱长得丑,直接把书撕掉。在撕书过程中,听到身边的网红说“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你不读书也能开跑车”,“芙伊伊”回答说“运气啦”。同时称:“我不读书照样开跑车,大学生也得给我打工”。这一事件在微博被曝光之后,引起了网友的争议。化用示例:撕书的举动透露出她们因读书之少而产生的愚昧无知,“知识无用”的背后是社会的悲剧,个人价值观的崩塌折射出社会的浮躁。“成功可以走捷径”这种观察确实存在,“颜值”、“运气”只能带来一时的富贵,它们不可能永远庇护你,那些认为读书无用的人,到终了不过是以自己的青春做赌注,自欺欺人罢了。[例文精选]实用与无用我们都还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发生过关于所谓“读书无用论”的全民大讨论。当时最形象也最犀利的说法,是说搞导弹的比不上卖茶蛋的",话语间有对所谓“脑体倒挂”现象的批评,也蕴含着人们对金钱的渴慕。几十年过去,其实关于读书有没有用的争论始终没有终结,只不过时过境迁,讨论的角度和内容有了变化,坦白讲,从本质上体现着的,还是追逐金钱利益的现实心理。大学年年招生,也年年有人毕业,于是年年发生着关于读理科好还是读文科好的争论,或者更准确说,是读那些毕业后好找工作、能快速挣钱的科目好,还是读那些所谓冷门、偏门好。答案在许多人那里当然是明确的,读大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赚钱,赚更多的钱。这就是当年全民大讨论内容的“新时期”翻版了。从普通民众角度讲,也许无可厚非,毕竟大家都想过得好一点。但从全社会的文化导向上说,却值得警惕。在人们眼里所谓的冷门偏科,其实大多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关。譬如说民族学的研究,仅在目前,全中国有多少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文化在渐渐消亡?一位大学校长曾说:学生从入学时就要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脑子里时时刻刻有根弦叫就业,这非常不可思议。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钻。校长的话充满了无奈,因为他尽管对此不满,却也扭转不了乾坤。文科,理科,工科,孰优孰劣,孰重孰轻,是不能仅用产生多少经济效益来衡量的。抛开文科不说,就是理科,其实也有许多所谓不挣钱的研究方向,而且越是有关人类未来的重大科研课题,如量子力学、超弦理论等等人类关注、研究的重点,越难谈经济效益。说到文科,有人认为其作用是“解决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说法意味深长,颇值得我们思考。那个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哲学命题:“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诘问,更是对大自然的探寻。可要想指着这个课题挣钱,恐怕是妄想。而随着科技的飞跃,各门学科也都会有交叉和联系。就说上述这个哲学命题,恐怕就涉及物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项学科。文与理,理与文,都是人类进步腾飞的翅膀。一个家里最实用的地方是厕所,其次是厨房。而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着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但是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我想,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讨论得最起劲的,恐怕还是齐白石画的虾。人文学科“没用”,但却是人“发自内心的本能需求”,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这,包含了文化的意义。评点:文章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关于“读书无用论”的全民大讨论说起,指出当前读理科好还是读文科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