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月是故乡明课件_第1页
燕歌行月是故乡明课件_第2页
燕歌行月是故乡明课件_第3页
燕歌行月是故乡明课件_第4页
燕歌行月是故乡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歌行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2.朗读全诗。3.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一、边塞诗二、作者

三、背景

四、整体感知

教学内容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边塞诗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有创新边塞诗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后寓居宋中近十年,贫困落拓。天宝八载(749),他因有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作者高适为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早年漫游燕赵,即有《塞上》、《塞下》、《蓟门五首》等作;作于开元二十六年之《燕歌行》最为脍炙人口。旧史谓其“五十始为诗”,殆非事实。高适诗反映生活面较宽,乐府、古风尤为擅长,颇为杜甫所推许。殷璠评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严羽名其诗为“高达夫体”(《沧浪诗话》),说明其自有独特风格。《新唐书》本传谓其“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所作诗当时就有入乐者。薛用弱《集异记》记与王之涣、王昌龄旗亭赌唱之事,虽未可尽信,然当时伶人已大唱其诗者,当非诳语。

作者背景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叙写了一场战役的全部过程,如何划分诗歌的层次?战役的全过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敌军入侵,汉唐将士离家参战。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将领在战场纵横驰骋,受到天子非常恩遇。

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

两层含义:(1)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军用紧急文书到处飞传,外敌进犯。局势紧急,战火蔓延。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

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犹”,还。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战前如此轻敌焉能不败?对比:

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写哪种人?什么手法?什么感情?

将领

对比

受朝廷厚遇,肆无忌惮,轻举妄动,进功求赏。

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未能解围。愤慨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

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

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久”“怨”。“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

“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表现出什么?

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

战争气氛的紧张。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士卒的心愿。勇敢杀敌不惜牺牲,完全为了保家为国,哪里念及个人功勋?沙场征战艰苦难熬,盼望李广一样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李广勇猛善战,善待部伍,与士卒同甘苦,士卒亦乐为之用,从而博得了广泛的敬重,与李将军相比,只知寻欢作乐的将帅,就愈显出其面目之可鄙了。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適、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这首诗歌能在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

曹丕

盛唐的秋天,叶落萧萧勇士的名字在大风中飘零猎火狼烟,猎火狼烟男儿征战在边关玉簪闪烁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