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供应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电压单位的换算。
3.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4.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2、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读数
三、教具预备:
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路板、电压表
四、教学过程:
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用水压形成水流来类比电压形成电流。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上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淌,就形成了电流。
2.电源是供应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应是通路。
3.电压(U)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伏)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
4.常见的电压值。
(1)一节干电池:1.5V。(2)一节铅蓄电池:2V。
(3)平安电压:不高于36V。(4)家庭照明电压:220V。(5)工业电压380V
5电源是供应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个,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1.电压表的结构:
电压表的外形,符号,接线柱,量程:0-3V,0-15V。
2.读数:
(1)认清所接量程。
(2)认清最小电压值。0-3V每小格0.1V,0-15V每小格0.5V。
(3)检查写单位。
3.练习读数。(幻灯显示)
4.电压表的使用:(实物讲解)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同学上讲台演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章。
6.争辩想想议议
7.练习:(1)把一个灯泡接人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L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小灯泡L两端的
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
(3)在图右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
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
“一”接线柱。
8.小结(同学归纳)。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教学后记: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2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通过动手试验,体验科学争论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育同学实事求是、敬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沟通与合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
三、教具预备:
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争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
这节课要通过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试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试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同学观看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同学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同学动手之前,除了要提示同学先检查试验器材、明的确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示同学,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章正确使用电流表。
试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争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IaIbIc
第一组
其次组
第三组
组织争辩: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同学观看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同学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同学进行分组试验,并把试验记录填入试验报告的表格内。鼓舞先完成试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
表3:争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干路IA支路IB支路IC
第一组
其次组
第三组
组织争辩:①哪个电流?②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练习题:
五、教学后记: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艳羡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同学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同学争辩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争辩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动身,怎么推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同学争辩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同学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同学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同学学会娴熟把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同学观看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同学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试验、试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育同学学会写简洁的试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试验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试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日我们就要用试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试验器材可从试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试验方案,画出试验表格,进行分组试验,收集数据最终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试验报告,分组争辩并完成试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试验报告在展台上呈现。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头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头进行试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头:
试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呈现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觉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精确值和估量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量值。长度测量写出估量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同学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试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方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试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试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试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便利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4
教学目标
1.设计并进行试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
2.了解密度学问在生产、生活和科学争论中的一些应用。
3.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熟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让同学经受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硬币密度的试验过程;
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题过程中,留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物理意义。
器材预备
天平、量筒、硬币、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实物,问:
1.猜一猜,这枚硬币是用什么金属制造的?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
2.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这个不规章石块的体积?
4.现有一大卷细铜丝,假如不拆开,你能测定出它的长度吗?
然后告知同学运用密度的学问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学查密度表
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的理解。
阅读密度表并思考:
(1)金、铜、铁、冰、水银、水、氩、氮的密度各是多少?
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
(2)金与铜、冰与水、氩与氮相比较,哪种物质的密度大?
(3)从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觉?
(二)测物质的密度
活动2测硬币的密度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教材上列举的试验器材,设计试验方案,
进行探究活动。
思考:
(1)依据密度公式,要测量硬币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2)硬币的质量怎样测量?硬币的体积怎样测量?
(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4)你在试验中实行了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三)课题争辩
1.如何测液体(水)的密度
仿照上面的做法,写出测液体密度的方案,并思考怎样做误差小。
(1)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密度公式,确定要测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3)依据要测的物理量选择的试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
还需要的试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要测的物理量确定试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要测的物理量和计算的物理量(密度)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请你使用小刀、天平、刻度尺和细线测出土豆的密度。
3.如何测铅球的密度。
4.漂移体、易吸水的物体等
(四)课本例题分析,留意解题的规范性。
课前几个问题处理。
小结
1.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
2.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洁计算。
练习设计
1.一块冰化成水后()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B.密度变大,质量不变
C.密度变小,质量不变D.密度变小,质量变大
2.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确定是空心的
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是实心的
C.铜球可能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可能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
3.一边长为2cm的正方体金属块,其质量为21.6g,。该金属块是由下表中
的某一金属物质组成,请你推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常温下一些金属的密度(×103kg/m3)
金19.3铝2.7
银10.5铁7.9
A.金
B.银
C.铝
D.铁
4.某施工工地购入横截面积为1cm2的钢筋7.9t,求这些钢筋的长度。
5.用天平和量筒可以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整好的托盘天平的左
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
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密度是________g/cm3。
6.现有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欲测出这种液体的密度,
请你写出:
⑴主要试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⑵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7.小明在试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章、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⑴用调整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
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⑵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
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⑶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
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缘由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5
教学目标
1.经受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悟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预备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1.假如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沟通争辩,使同学熟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
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同学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
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争论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
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争论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
(3)试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同学充分思考争辩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沟通,
明的确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试验的顺当进行。
3.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分组试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部分小组测量水和
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
试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呈现给全部
同学,引导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同学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争辩题:
依据你的试验数据分析: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
(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争辩沟通,最终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同学熟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同学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较:“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全都的。
6.评估
引导同学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
措施。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争辩: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
(2)密度单位:
依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
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
,
小结
1.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密度单位的换算
3.试验过程反思
练习设计
1.确定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它的密
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体积是0.5dm3的蜡块,质量是0.45kg,这种蜡块的密度是_____kg/m3,
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弓形体病性巩膜炎的临床护理
- 调研新质生产力
- 头部震颤的临床护理
- 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水利水电工程实务练习题(二)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峰会
- 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护理
- 用好新质生产力
- 2025设备租赁合同写作格式
- 2025倾力湖南省娱乐酒店商业行业劳动合同模板
- 陕西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答案b卷
- 贷款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 劳动法PPt-课件资料
- 中考英语补全对话135个必背句型
- 心理社会评估健康评估本科课件
- 结构化思维与表达课件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 深信服SDWAN产品介绍
- JT∕T 1431.3-2022 公路机电设施用电设备能效等级及评定方法 第3部分:公路隧道照明系统
- 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使用管理办法模板
-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