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_第1页
国际上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_第2页
国际上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传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危害,困于人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以及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同时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负面效应也不无关系。一、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弊端目前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基本上都是按照联合国制定的SNA核算体系进行的,它最初是在国民收入统计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是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主要指标的单一投入产出核算。凯思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就是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统计体系的核心,作为评价经济福利的综合指标和衡量国民生活水准的象征。于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发展表现为对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高速增长目标的热烈追逐,驱使着人们的发展行为和发展方式。虽然说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面确实起过历史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片面性、局面性和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它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生态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这是因为,现行以GDP为主要指标的SNA核算体系,是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物品和服务都是以其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核算的,即以市场化的产出来衡量经济的增长和进步程度。而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认为没有劳动参与和通过市场交易的东西就没有价值,自然资源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由取用物品”或“免费商品”,它们的价格是零,因而被排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外。与此同时,它也没有反映生态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多方面的,例如热带雨林起着调节气候、涵养水份、提供氧气、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各种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宝贵的基因库;秀丽的自然风景区为人类提供旅游、休养的场所,等等。这些生态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也没有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2.没有反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按照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现代社会经济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巨大开放系统,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运动都是在大自然的生物圈中进行的。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要有作为主体的人,作为客体的环境,这两者都是以生态系统运行与发展作为基础与前提条件的,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为基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影响和干扰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环境恶化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来说也没有相应的市场表现形式,因而同样被排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外。3.没有反映自然资源的耗减与折旧。按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办法,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性固定资产要按照一定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折旧费对其价值损耗进行补偿。同理,自然资源的消耗也需要补偿。自然资源的消耗得到了合理的补偿,完成资源的良性循环过程,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由于没有给予计价,因而也就谈不上计算其折旧或损耗,它们的价值损失在国民收入中没有得到反映。资源的持续削弱,出现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4.没有真实反映环境保护费用支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进行的环境保护活动,目的是为了防止或消除自身对环境可能或已经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不带来社会福利实际水平的提高,是一种“防护性费用”。而在SNA核算体系中,各部门投入到环境保护活动中的费用计入部门总产值及增加值中,其结果是部门的环境保护费用的增长将引起GDP的增长,尽管这是一种虚的增长。现行SNA的核算体系在这方面的弊端用油轮触礁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当一艘油轮发生触礁,这种运输活动以及石油泄漏会造成下述影响,由于石油运输而实现的价值附加,使GDP增加;按现行统计方法,GDP并不会因为这一油轮的油所代表的石油储量的减少而受到影响;为清除外溢的石油而支付的工资和使用的设备又会使GDP增加;由于石油外溢造成的生态损失,如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的损失,海洋生产力的损失(污染不仅仅是对商业性物种有影响),但这些并没有反映到GDP中。就是说,油轮触礁的事故越多,外溢的石油越多,污染越严重,GDP的增长也越大,即污染也能够成为GDP的生长点。这看起来近乎荒唐,但现行SNA体系就是这样核算的。因此,SNA核算体系计算出的GDP本身已经包含了一种扭曲。随着地球上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传统的靠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的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更换经济活动的“指挥棒”。二、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思考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践上存在种种弊端,从理论上看,也有不少不科学、不合理之处。对它进行改革,有关理论问题有待探讨、澄清。1.国民经济核算与自然力。如上所述,人类社会生产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巨大开放系统,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运动都是在大自然的生物圈中进行的。任何社会生产,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没有一定的自然力的支持,人类劳动是创造不出任何物质财富来的。基于此,作为对社会经济活动即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进行综合考核和反映的国民经济核算,就应该反映自然力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就是说,要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双重核算:不仅实行经济核算,通过核算检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得失;而且还应实行环境、资源的核算,通过核算检验自然生产力的消长。通过双重核算,较科学地弄清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弄清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破坏,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来调节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在我国,一些人之所以不认识或不承认自然力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误解,主要是把马克思着意加以区分的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混同起来,以为马克思谈论的价值就是使用价值或财富。其实,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并不认为它是使用价值或财富的源泉,他还对《哥达纲领》中提出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说法进行了批判,指出人类劳动并没有“超自然的创造力”。2.国民经济核算与发展现。西方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基本上是一种“工业文明观”和“工业实现现”,它以工业的“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当作是现代化实现的目标,这就是所谓“增长第一战断”。“发展”这一术语,经济学家最初就是将其定义为“经济增长”的。当时,学术界还没有把“发展”与“增长”两个概念区别开来,多数学者实际上认为发展等于增长。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一发展观表现为对国民收入和高速增长目标的热烈追求。工业革命以来,这种发展现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伴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增长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也日益加深了。认识到:增长不一定带来发展,经济增长与富裕并不一定带来幸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活质量,而不能单纯追求产值的增长。生活质量有自然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生活质量之分。人们不能为增加GDP而增加GDP,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生活质量的提高。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关于发展离不开增长,但“增长不等于发展”的见解,在更大的范围内取得了共识。国际学术界几乎普遍认为,不能把发展简单归结为经济增长,而应当把发展与增长两个概念加以区别。联合国“第一个发展10年(1960-1970年)”开始时,秘书长吴丹概括地提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这一广为流行的发展公式,反映了战后头20年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开始了跨学科的研究,从经济、政治、社会和行政等多方面进行发展问题的探讨,从而导致了一种“综合发展现”的出现。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托,法国学者佩鲁研究出版的《新发展观》一书可以视为综合发展观的代表作。新发展现强调发展的内涵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在的。所谓整体的,是指在系统各因果关联的具体分析之中,不仅仅考虑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对的各种外部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其内在关系中必须承认的各个方面的不协调;所谓综合的,指所涉及到发展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组合;所谓内生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的创造力,如其科技的水平与转化力、资源的储量与承载力、环境的容量与缓冲力等。承认发展所具有的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特征,有助于人们从深层次因果分析上去认识和把握发展问题,即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环境、资源等自身内在条件为基础的,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提高、文化价值观念变迁、社会转型、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的过程。1987年4月,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组织21个国家的专家对世界各地经过900天的考察后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列举了自该委员会成立至报告发展期间,世界上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环境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和关于人类命运与前途的最根本问题上,发出了足以震撼人们心灵的危机呼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热烈响应,世界各国很快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浪潮。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思想的提出,是人们对传统思维定势的突破,是人类对自身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