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指导手册_第1页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指导手册_第2页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指导手册_第3页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指导手册_第4页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指导手册目录TOC\o"1-2"\h\u24545第一章公路总体设计 113729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115636二、总体设计原则 131700第二章公路路线设计 312983第三章公路路基设计 87510一、路基标准横断面 813712二、考虑环保景观因素的路基设计 94816三、边坡绿化与工程防护(一)设计原则 1216051第四章桥梁(涵)设计 154046第五章互通立交设计 1832548一、指导思想 189825二、具体意见 1814684第六章公路服务管理设施景观设计 2027908一、服务区景观设计 2014383二、沿线收费站、停车区、养护工区景观设计 33第一章公路总体设计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1.坚持标准选线,合理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2、坚持地形选线,尊重地区地貌特性;3.坚持地质选线,合理选择路线走廊带;4.坚持生态环保选线,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5.坚持道路安全评价选线,在设计阶段引入公路安全性评价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6.坚持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观念,综合平衡建设期成本和运营期成本。二、总体设计原则按高速公路环保景观设计总体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三大设计理念,总体设计原则可表述为:1、坚持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进行路线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原则;2、坚持技术指标与地形条件相互协调的原则;3、坚持按地质条件选线的原则;4、坚持对典型工程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的原则;5、正确处理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关系;6、正确处理公路建设与占地、拆迁的关系;7、综合考虑路线与水源地、水利设施的关系;8、合理利用路线走廊带资源,充分考虑综合运输体系中各成分在路线走廊带的发展规划;9、综合考虑公路、管线的交叉处理;10、充分考虑土石方平衡,做好土地复垦、弃方造地和恢复植被工作。11、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各阶层;12、坚持安全第一原则,保证公路设施安全、运行车辆安全、旅客行人安全。第二章公路路线设计路线设计的关键是路线方案选择和路线平纵指标的掌握,应充分重视公路自身线形协调设计、公路线形与结构物协调设计和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并以运行车速进行安全检验。

一、考虑环保景观的线形设计

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路线线形设计要有“势”的理念。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不能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尽量避免长直线。要顺势而为,线形连贯,平滑平顺,自然流畅,给人良好视觉效果。

线形设计还要有“动”的理念。车辆在路上行驶,人的视线随沿途景观连续运动。选择、利用、创造景观需要用连续手法实现,这种连续可以通过形态、质地、色彩的渐进来完成。

二、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往较注重工程本身,如长度、工程量、投资等方面。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还应强调安全、环保、社会等因素。路线方案选择,除应做到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外,还应做到安全选线、环保选线。应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或对环境影响小的方案;应选择纵坡平缓、线形均衡、行车安全的方案;应选择少占耕地,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不把工程本身和投资放到第一取舍的位置。

三、运行车速检验

运行车速理念的运用是兼顾公路环保景观与运行安全的有效手段。总体上看,本高速公路要建设成政府放心、群众满意、投资者省心的环保景观公路,任重而道远。本项目所在区域大多地形较为复杂困难,采用过高平纵指标势必引起大量高填深挖,导致环境破坏。受地形等限制,部分困难路段甚至无法达到一般性指标要求。

运行安全是公路设计与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如果相临路段速度差大于20公里/小时,应进行线形调整,或增大低指标或降低高指标,线形难以调整的特别困难地段,应通过增大超高及完善交通工程设施等办法尽量予以弥补。

四、路线设计指导意见(一)基本要求1.规范指标的运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相当于强制性条款规定的极限值,如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小竖曲线半径、最大纵坡,应严格掌握;但对属于好中求好的线形指标,如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可灵活掌握,不宜片面追求高指标。从行驶顺畅、线形连续、环境优美、景观协调的角度,一般地形条件下,路线平曲线半径采用1000-3000米,曲线长度1-2公里为宜。

2、山区段长陡纵坡段长度及纵坡问题长陡纵坡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重车上坡速度慢,影响路段通行能力,对路面破坏力大;下坡速度快,容易造成刹车性能失效等,已在很多路段有反映。因此,应当选择纵坡平缓的线形方案和指标;在上坡侧根据计算决定是否设置爬坡车道。

3、平纵组合

应高度重视平纵组合,灵活运用规范条文。当平面或纵面指标达到较低值,特别是当平面与纵面指标同时达到较低值时,强调两者组合是必要的。当平面、纵面指标均较高时,可放松平纵组合的要求,尤其当平曲线半径大于6000米以上、纵面坡差小于1%时,可不考虑平纵组合的要求。

(二)路线平面1.平面线形本项目随州至京山段为山岭重丘区与河沟冲积平坝相间地形,京山至仙桃段地貌由低山丘陵区过渡到江汉平原区,地貌分区明显,高速公路线形应尽可能以曲线为主,最大程度地与沿线的地形、地物、景观协调,但也不必刻意去追求曲线比例,应考虑到沿线地形的分布,保证线形与地形、地物的协调,通过曲线为主的定线法增加线形设计的自由度,保证线形的连贯性。2.平曲线半径在选用曲线时,对曲线半径的确定,要充分研究与地形相适应,并充分分析与前后线形要素间相互关系,力求整个线形各种指标的均衡性。随州至京山段基本为山岭区地段,往往必须采用曲线接曲线的连曲线形,在线形设计时必须研究线形要素的连贯性,注意前后曲线半径的配合并处理好与纵坡的关系。京山至仙桃段地貌由低山丘陵区过渡到江汉平原区,平面指标应适度使用,线位布设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JD间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以内;短直线长度:同向控制在6V、反向控制在2V以上。平曲线半径优先采用4500-7000米,两相邻的JD的平曲线半径比不大于2。应避免长直线接小半径的平曲线。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原则上按2000米设计,开口长度30米。特殊地段如特大桥、大桥的两端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在选用缓和曲线长度时,要灵活掌握标准,在不增加过多的工程量时,宜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满足视觉上的需要和路面排水的需要,也适合超高的过渡。注意线形要素之间的协调,不能为了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而减少了主曲线的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宜采用4500m,当曲线半径R=2500—4000m时,采用0.02的超高值。(三)路线纵面1、路线纵面的控制高程以满足下列要求为原则:1)通航河流、等级公路、铁路、管线的现状或规划的净空要求;2)相关构造物净空要求;3)沿线水文分析和调查的洪水位、内渍水位资料。2、纵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采用坡率、坡长,力求指标均衡、视觉顺适。3、竖曲线半径应满足视觉要求,竖曲线长度不小于210米,两竖曲线之间直线长不小于100米,最短坡长不小于400米。4、填土高度不小于1.5米或内渍水位+0.5米。5、下穿主线的地方道路或等级公路,应保证其路面排水和净空要求,并尽可能降低主线路基的填土高度。6、为了保证路面排水顺畅,设计最小纵坡尽量控制在不小于0.5%,最大纵坡在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尽量不用临界值;凸、凹竖曲线指标应在满足公路线型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还应尽量满足视觉要求。7、应树立“欠方”拉坡理念,以减少弃方,同时施工图设计中尽可能不跨标段调配土石方。(四)路线平纵面线形的组合1、应充分考虑平曲线形与纵面线形的对应,竖曲线包含在平曲线之内,平、竖曲线半径之比采用1:10~20为宜。2、如果平曲线过长,在一个平曲线内不宜设置超过三个的竖曲线.3、在直线段上纵面线形不应反复凹凸,也不应连续采用最短坡长。4、采用动态透视图检验平纵配合合理性。5、避免只能看到近处和远处但看不到中间凹下部分的线形。第三章公路路基设计一、路基标准横断面(一)挖方区路基标准横断面结合环保与景观设计理念,在常规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土石方挖填平衡,尽量采用路堑取土,挖方边坡采用较缓坡率,对挖方区段设计了三种路基标准横断面1.对于小于10m的浅挖路段坡率一般放缓至1:1.5,碎落台宽度(含暗埋式边沟)采用5.7m,并换填30cm种植土,植草绿化,边沟为加盖板的浅蝶形暗沟。具体尺寸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一)》。2.对于挖深大于10m小于20m时,自下向上每8m设一平台,平台宽为2m,坡率放缓至1:1.0~1.5,底部碎落台宽度(含暗埋式边沟)一般为3.6m,换填30cm种植土,植草绿化,边沟为加盖板的浅蝶形暗沟。若局部路段存在较大弃方量,则考虑按常规设计,碎落台宽缩至2m,边沟改为0.6m常规边沟。具体尺寸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一)》。3.对于少量边坡高度大于20m的深挖路堑段,底部碎落台宽度采用常规值2m,边沟为非埋置式明沟,边坡自下向上每10m一级设一平台,平台宽2m,边坡坡率视土(石)质情况及边坡稳定计算结果而定。土质挖方边坡可根据土的含水量及密实程度采用坡率1:1.0~1:1.5。石质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岩性和风化程度按下表1选定。具体尺寸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一)》。(二)填方区路基标准横断面1.路基宽度,各分部尺寸同常规设计。具体尺寸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一)》。2.在有弃方路段,宜考虑放缓边坡坡率增加稳定性,并消化弃方。表一边坡坡率建议值岩性风化程度坡率花岗岩、混合花岗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砾岩等微风化1:0.5弱风化1:0.5~1:0.75强风化1:1~1:1.25全风化1:25~1:1.5泥岩、页岩、片岩等软质岩石微风化、弱风化1:1.0强风化1:1.25全风化1:1.5二、考虑环保景观因素的路基设计(一)路基填挖

路基填挖工程量,及填方高度、挖方深度、挖方边坡高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和环保景观,应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挖方深度(路中)大于30米或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6倍的路基宽度值的,应考虑深路堑与短隧道的方案比选,综合选定。

(二)边坡坡率

边坡坡率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不宜采用单一坡度,以减少人工痕迹(同时也为植被防护创造条件,避免多年后光亮的圬工防护坡面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力争经过几年生态恢复,边坡外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看不出明显开挖(填筑)痕迹。

山区挖方边坡的坡脚、坡顶,应取消折角,采用贴切自然的圆弧过渡;低填路段应尽量将边坡放缓,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形成缓冲带,可具美化环境、提高行车安全的功能。

(三)路基排水工程

路基排水工程设置应系统完整,敏感路段,如沿溪线等排水系统应自成体系,有条件地段应设置在视线之外。排水工程外观线形应流畅美观。

(1)排水工程断面类型选择

排水工程断面有矩形、梯形、浅碟形和漫流等多种,类型选择应从安全、视觉效果及与周围环境协调角度综合考虑。

从安全和视觉效果角度,一般认为,矩形边沟加盖板型式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挖方路基边沟(与狭长的路基及高陡边坡配合)、与之相接的填方路基排水沟、沿街路段、设置有内挡结构的挖方路基内侧等段的适应性较好,可具有路基视觉增宽、防止车轮卡陷和边坡碎落堵塞等功能。

从安全和景观角度,浅碟式排水沟(边沟)或放缓边坡漫流排水型式对于地形平坦、纵坡平缓的低填、浅挖路段适应性较好。排水沟(边沟)可与原地面舒缓自然衔接,克服沿路基边缘设置规则深排水沟所带来的行车不安全隐患,同时形成流畅优美的视觉效果。

高填路段因排水工程已处于视线之外,断面型式可灵活选择。

(2)排水工程防护类型选择

排水工程防护类型主要有圬工砌护、植被防护和土质三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表面植被防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采用圬工砌护虽然防止水流冲刷功能强,但显生硬不美观,与环境适应性差;土质边沟主要为与宽敞的填挖方边坡相协调,适用于无较大汇水面积的挖方路基两侧及与挖方边沟连接的填方路基外侧;植被防护若运用得当,可适用于各自然条件下路段,其兼具防止水流冲刷及生物过滤作用,减轻敏感水域的水质恶化。

(四)路基防护工程

防护工程是山岭区常见结构物。在自然环境中,高大混凝土或浆砌工程结构尤显突兀,应尽量避免。在岩土结构稳定,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以选择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坡治理为优。

上边坡切忌采用高挡墙、进行大段落防护,可以不设挡墙的一定不设。对于自然裸露的稳定岩体(如独石),只要对行车没有影响,可不作任何处理(其本身可构成风景)。对于地表土体裸露、无法绿化,但地质结构基本稳定,对路基及行车安全不构成威胁的边坡,可以采用“封”的办法进行遮挡(移载乔木和灌木遮挡视线)。

路线经过居民区的路段,考虑既有的人工痕迹,可采用挡墙防护,但应与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相一致。使构造物与沿线建筑融为一体,风格一致,不喧宾夺主。总之要给人以恰如其分,视而不见的感觉。防护材质的选择上应以当地材料为主。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片块石材料(避免采用光亮的混凝土材料)干砌挡墙,以使构造物表面生动活泼、贴近自然。

为避免出现大量圬工,影响感观效果,高速公路一般路段路基防护工程量控制在约每公里6000~10000方较合适。

(五)取、弃土方案

不良的取、弃土方式,将严重破坏公路沿线景观及环保。沿线取、弃土方式虽然简单、成本低,但它严重破坏公路沿线的地表生态,造成的损失长时间难以恢复,原则上应予禁止。集中取土场,应设在视线以外,选择荒地或小山包、山川河谷地貌易恢复的位置,且完工后应恢复原地貌。废方弃土,应可用于回填修补人工工程导致的地表创面,恢复原地貌。弃土应选择视线以外集中堆弃,并进行必要的地表绿化美化,与原地貌保持一致。

应充分重视腐质土的保护。陆地表面的腐质土一般经数万年的物理化学作用才逐渐形成,其中含有大量植物营养成分及植物种子和根系,它是当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条件,故应将腐质土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待。应揭除地表草皮和腐质土集中堆放,以备将来地表回填,恢复植被。事实证明这是恢复生态环境十分迅速、经济、有效的方法。三、边坡绿化与工程防护

(一)设计原则1、生态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2、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保护自然植被;3、工程防护体现地域人文特色。(二).沿线边坡绿化以最大限度恢复边坡原有生态形式为目的,在开挖边坡的过程中,将边坡现有的表层种植土做集中收集,待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收集的边坡原由的表层种植土再覆盖在边坡面层。边坡、隔离栅内侧绿化带绿化:指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主要采用乔、灌木、草坪相结合的形式,在树种选择上应遵循落叶与常绿间植,或落叶乔木连续栽植,达到层次分明,丰富景观的作用。土质边坡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当地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相结合来固坡。边沟外侧绿地以绿化生态保护为目的,兼顾美化环境,可栽植浅根性的灌木或乔木。隔离栅绿化以隔离保护、丰富路域景观为主,选择适应性强的藤本进行垂直绿化(三)中央隔离带绿化中央隔离带既具有安全运行功能(遮光防眩、调节疲劳),又具有创造景观的功能(美化路容),位于道路中央,种植土层浅,常年处于高速行驶车流中,风速大、污染严重。考虑以下因素:在绿化植物选择方面首先考虑其安全运行功能,保证防眩遮光效果,达到环保设计标准,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考虑一次性投资与日后管护方面的经济优化原则;在保证前两项功能的前提下,注意景观效果的创造,保证四季常绿。植物的选择常常以常绿、耐旱、耐修剪为原则,色彩以深绿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绿色为主进行搭配,在一定限度内充分表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虽然从功能的角度出发,中央隔离带不需要有太多类型,但在重复的基础上发生变化同样会产生韵律感和具有一定的观赏美,因此可以针对各个区段的不同景观在设计中稍加改变,形成一段一景,错落有致,清新悦目的感觉,避免同一种形式,过于单调,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四)有地域人文特色的工程防护类型1、编钟护面墙(间隔式)2、编钟护面墙(连续式)3、编钟护面墙(台阶式)4、自然型岩石边坡其建筑效果见附图第四章桥梁(涵)设计桥梁总体布置应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协调,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成比例。设计要充分考虑美学效果,结构外观应与当地建筑风格一致。涵洞构造物进出水口的设置是反映其与自然景观是否融合的关键部位,进出口导流设施在满足排水需要前提下,要与地面平顺自然衔接,避免采用固化模式。上跨主线桥梁,结构型式选择主要影响公路行驶视觉效果,其孔跨布置不宜过于局促;上部结构轮廓线条应明快简捷,下部结构尺寸选择不宜笨重,结构轻巧不压抑。

一、设计原则结构安全,使用舒适,经济性好,施工养护容易,造型优美与自然环境协调二、桥位选择考虑地形、地物及地貌;考虑桥址工程地质;考虑水文及航运、堤防。三、桥型结构选择1、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T梁,预制吊装。2、跨主要干线公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架现浇。四、沿线跨线桥的景观设计1)注重行驶中的视觉感受跨线桥是由外露的各种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性构造物,应遵循本身的力学构造的平衡,并且因其材料强度的充分发挥而产生结构上的舒张美。在随岳高速公路桥梁设计中结合桥梁美学,采用多种富于变化的桥型方案,如变截面连续梁、斜腿刚构、上乘式拱等,同时为避免短距离内视觉的突变,一段距离内桥型上尽量保持一致性。2)注意桥梁与环境的结合跨线桥作为公路视野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必须与整个公路环境相协调。a、融合法:从色彩和造型上统一考虑,弱化桥梁本身,使其和环境有机融合。一般在公路环境景观因素较丰富,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使用。例如在K36+000、K66+232处天桥结合两侧山形,路堑中心挖深分别为8m、10m,设计中采用上乘式刚架拱,与地形相结合并融为一体,美观实用。(插图)b、强化法:突出桥梁的色彩和造型,使之在平淡的环境背景下成为公路视野的视觉重点。一般在路线两侧地形平缓,桥梁本身结构形式轻巧美观时使用。在服务区、停车区范围内桥型设计中考虑采用简洁明了的方案,作为休息人员赏心悦目之处,配以大跨径、变(等)截面连续梁结构、分幅桥梁,满足多角度视觉效果。如K9+728车行天桥跨越均川服务区两山之间,设计采用三跨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梁、主跨34m,桥型轻巧美观,行车中视觉开阔,配以与地形相符合的色彩,效果良好。如大富水大桥位于宋河服务区设计中通过线型调整,使分叉桥变为三座上下行分幅式桥梁,即驾乘人员可从主线桥或匝道桥上相互欣赏桥型。桥下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桥墩及桥台边坡绿化,使穿行于两侧服务区间的人员欣赏桥梁与河流的景观匹配,体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视觉效果。c、遮蔽法:用障景的手法,利用植物等素材使桥体隐蔽在环境之中。一般在桥梁对公路景观有干扰和破坏的作用时使用。2)下穿桥体时的结构细节:在高速公路下穿桥梁时,无论使用何种手法,桥梁的结构元素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在视野之中。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方案:⑴在满足安全可靠要求前提下,尽量加大跨径、较少梁高、采用整体式结构,减少压抑感。⑵桥梁下部结构尽量简洁实用,采用独柱墩、变截面薄壁墩等轻型曲线结构。(插图)⑶桥台处避免外露,尽量采用前置锥坡(坡率1:1.5),将桥台隐藏,台高大于3m时,采用三维网植草;小于3m时采用喷播植草。当受地形影响桥台外露时,采用块石镶面并配以外形设计。⑷对桥梁结构细部如桥面板的边缘、栏杆、梁板底部等,以及桥梁与环境交接的部分尤其需要精致的设计、选型和施工。⑸结合地形及周围景观对桥梁配以必要的色彩,增加视觉美感。例如宋河服务区内大富水大桥原设计为与A、D匝道相接的变截面裤衩桥,现通过调整A、D匝道与主线的分、合流鼻位置,将大富水大桥改为三座等截面连续箱梁,并使A、D匝道桥与主线桥在高程上形成一定高差,既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又有利于加强全桥的景观效果。第五章互通立交设计一、指导思想高速公路立交区的景观设计,是道路景观构成中画龙点睛的重要区域,它的功能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他本身的绿化景观形式。区别于城市立交的精致,复杂的图案,绿化形式应以大气魄的色块和简洁的形式在车辆高速通过立交区的短时间内,迅速给人以概略、粗犷的印象。二、具体意见(一)结合地形地貌,进行立体设计在立交穿过的地带,以原有地形为依据在绿化范围内营造坡地或者台地,既能减少工程量,又能形成自然多变的视觉形态。并且可以使主路和匝道的行驶视线均能有比较好的立体画面效果。地形结构设计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对互通立交的地形结构设计原则是因地制宜,在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地形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地形处理,以减少不必要的大规模工程改造,同时尽量降低对当地地形地貌的破坏,绿化配合回归原有的自然生态性,使之具有科学合理的视觉形式美感,例如在标高不同的地形上,我们采取台地的地形做法,在保持原有的地形基础上,进行了局部的地形改造,加上现代的平面布局设计和绿化配合,具有了视觉美感和生态性特点。对于挖方段匝道包围圈内将边坡坡率放缓,并将挖方边沟做成暗边沟,隐藏在碎落台以下,然后对碎落台加以植草,可以有效改变匝道包围圈内视觉效果。

(二)结合区域形态,进行平面设计

立交绿化景观的平面构成和规模的大小是由其地理位置以及交通功能所划定的形状决定的。综合分析桥体的平面形式以及周边的环境因素,以自然形式为主,少量地运用规则式的布局进行绿化平面的布置,尽最大可能达到绿化形式与公路环境的高度协调。例如三阳互通A匝道跨线桥与被交路高差太大,为降低匝道纵坡原设计A匝道沿山坡坡脚布线,存在大填大挖现象,不仅路线长度长,而且增加两座桥,工程量巨大,现采取部分抬高被交路设计高程,辅之稍微增大匝道纵坡,调整A匝道平面线形,调整后可有效减小匝道设计长度,仅部分路段存在大挖,取消了大填地段和两座桥。

(三)结合使用功能,进行导向设计

在匝道弯道外侧进行灌木和乔木的连续性种植,在弯道内侧留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在车道交汇处进行无遮挡设计,保证汇流鼻前通视三角区的要求,以绿化形式的变化提醒司机,达到辅助诱导行车方向的功能。(四)结合生态规律,进行群落设计在植物配置上遵循“最小范围破坏,最大限度保护,最大程度恢复”的原则,在工程初期有选择地移走开挖范围的大型树木,待绿化工程阶段时移回,并配以多种当地土生的或适合当地生长的乔、灌、草,营造生态植物种群,形成共生特性,减小后期养护,保证景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公路服务管理设施景观设计服务区景观设计1、服务区功能服务区具有两大功能:为车服务与为人服务。为车服务的功能包括停车、加油、洗车、维修等。为人服务的功能包括绿地、广场、休息、餐饮、商店、小卖、厕所、通讯、娱乐等。随岳高速的两个服务区兼有管理中心的功能,因此场地内还包括办公、员工住宿等房建设施。2、服务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筑规模不大,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轻松、舒适、方便、安全的休息场所。同时,为公路沿线提供一处清新、宜人、醒目的人文景观。A、总体布局服务区用地范围打破传统“一刀切”的征地形式,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创立依地势而行的新型圈地方式。使服务区与自然风景达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并使挖填土方量最小。均川服务区-生态圈地均川服务区台地空间效果示意以合理组织人流、车流,给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休息场所为原则。服务区分为:停车区、功能区和休闲区三个部分。停车区:车辆驶入服务区首先进入停车区,采用大、小型车分开停放的停车形式,大行车停车场相对靠近公厕,小型车停车场相对靠近餐厅及休息厅。建议采用生态停车场做法。功能区:管理、办公、住宿、加油、维修等。主要建筑〈服务楼〉:置于进入服务区的视觉中心位置。公厕:是服务区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服务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建筑,设置在服务楼的一侧,在设计中要求具有明显的出入口及标志。加油区、修理场、洗车台:相邻布置,设置在服务区中部及靠近出口的一侧,给司机足够的时间考虑车辆是否需要加油、维修、清洗等。休闲区:可以作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设置在靠近自然风景的一侧,使进入服务区的司乘人员能够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放松,并提供赏景的便利条件。均川服务区-区域划分宋河服务区-区域划分B、建筑建筑位置:均川服务区:综合楼选在区内视线主要范围内,服务区地处风景优美的丘陵地带,路线左侧靠近轭头水库,建筑应与服务区边缘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设置在宜观赏、亲近轭头水库景色的适当位置。均川服务区-综合楼范围宋河服务区:建筑选在区内主要位置,以建筑围合的广场作为视觉中心,形成景观轴线并形成观景花园的对景。服务区地处平原地带,南侧为风光秀丽的富水河,建筑位置在不影响观景绿化带的同时,保证最大限度亲水性的位置。宋河服务区-综合楼范围建筑的平面布置指导形式:建筑采用统一的风格,结合当地的荆楚文化特征,展现简洁、现代、朴拙的设计。通透、轻薄、亲人。建筑与活动场地之间以步道联系,场地以密植植物加以限定,保证一定的私密性。形成鲜明的动与静分离,绿化与活动融合的规划目标。均川服务区原平面设计方案均川服务区建议平面示意建筑的立面指导形式:接近自然的轻巧、荆楚建筑的底蕴、精致的人文关怀。建筑物应控制体量,不宜高于三层,并采用本地特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应明快简洁,与环境有机融合。范例:生态、绿色的建筑活泼、通透的建筑均川服务区建筑侧立面效果示意宋河服务区建筑侧景观效果示意建筑与周边环境衔接的指导形式:建筑散水采用生态做法,建议利用天然卵石散铺,与周边的硬铺或绿地进行衔接,以达到最自然的生态融合。建筑和环境以通廊、透明体等灰空间过渡,既能使建筑和环境达到良好融合,又不遮挡观赏视线,并且能提供观赏景色的最好角度和处所。建筑外墙的局部可用灌木和乔木以及草坪与环境顺接,软化生硬的建筑外轮廓,使环境和建筑更加亲近。C、绿化总体指导形式:以最大限度的恢复自然形态和群落共生为主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力求植物群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从形式上、种类上相互融合。服务区内部各功能区块之间应采用组团式绿化分隔,绿化物种选择上采用本地树种,根系较深为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景观功能生态功能:遵从最大程度恢复当地生态植被的指导原则,使用本地土生植物素材,营造生态植物群落,使绿化植物种群间达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从生态学上保证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延续和补充。服务功能:为旅客提供呼吸新鲜空气、活动身体、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