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77页,共=sectionpages77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77页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单选题1.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欧洲,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A.闭关自守阻碍对外交往 B.中西方存在一定的交流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师夷长技思想逐渐兴起2.公元前3世纪以后,随着大量廉价粮食不断输入罗马,意大利的“大地主不愿意再把他们的田地用于种植谷物了。他们更愿意栽种水果和树木,其中橄榄树和葡萄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推知,当时罗马(

)A.奴隶制经济不断衰退 B.庄园经济趋于解体C.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D.小农经济快速发展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界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重新思考、审视并编写人类的历史。有学者明确指出新世界史的主题有5种,即跨文化贸易、物种传播与交流、文化交往与碰撞、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以及移民与离散族群。与这一编写方式有密切关系的是(

)A.文化多样化 B.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多极化4.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5.图1、图2、图3是甘肃河西走廊魏晋时期墓葬出土的画像砖(部分)。这三幅图反映出当时的河西走廊(

)A.成为中国丝绸的主要产地 B.手工业以丝织业为主导C.为陆上丝绸之路增添动力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6.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纷纷仿效路易十四,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来装饰自己的屋子。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等也莫不如此。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

)A.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 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C.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 D.成为欧洲反封建的武器7.美国学者米高邦曾在22个东、西方国家开展华人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1965—1984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这说明上述东亚国家(

)A.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 B.经济发展以儒学为导向C.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 D.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8.清朝前期,皇帝身边常聚集一些“西洋人”,部分人物情况如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所在国家汉名与生卒年专长与身份法国冯秉正(1669—1748)汉语诗文、中国历史、传教士意大利马国贤(1692—1745)传教士、西洋绘画法国张诚(1654—1707)汉语翻译、几何学、传教士法国白晋(1656—1730)传教士、化学实验、精通满文A.法国是东西文化交流主体 B.西学东传依附宗教传播C.早期殖民活动具有隐蔽性 D.统治开明促进科技发展9.文物凝聚历史。读图,对其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汉朝鎏金铜马这件鎏金铜马现藏于茂陵博物馆。据考证,它的艺术造型源自汉朝御厩中饲养的大宛“汗血马”。玻璃水注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这件玻璃水注出土于辽宁北票十六国墓葬。A.汉代社会一度战乱频繁 B.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C.中西交流丰富人们生活 D.河西走廊始终畅通无阻10.《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 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 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1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以下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④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12.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域外引入多种作物,根据下表可知,这些作物的传入(

)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物产名称类别原产地胡瓜蔬莱印度西北部胡豆蔬莱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胡蒜蔬莱欧洲南部和中亚胡荽(香莱)蔬莱地中海沿岸、中亚石榴水果伊朗、阿富汗地区葡萄水果欧洲、西亚和北非A.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全面交流 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13.《后汉书·西域传》载:“其(古罗马)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辟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D.罗马共和国和东汉并峙东西14.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的习惯是各人信仰各自的宗教,也不会以不宽容的态度对待其邻帮居民的信仰;外来宗教的传播者,在大多数历史阶段(魏晋至五代个别君主统治期除外)中都能感受到中国政府的“宽容”。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古代中国(

)A.统治阶级热衷于引入外来宗教 B.以和而不同作为外交指导思想C.具有祭祖不祭神明的传统习俗 D.宗教势力不足以挑战世俗皇权15.9世纪初,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组织下,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材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努力推动欧亚非文化交流C.为世界文化保存做出了贡献 D.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16.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有学者认为语言可以被分为两组:第一组主要是通过语言发源区域的人口增长所实现的语言使用者的增长,但这也包括侵占邻近土地所达到的人口增长。第二组则是发源区域的语言传播到了世界其他不连续的各个地区。——摘编自【英】奥斯特勒著,章璐等译(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5—18世纪第一组语言代表汉语和第二组语言代表英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使用者增长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18世纪西欧语言传播到世界其他不连续的各个地区的历史影响。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这种理念不但在历史上推动了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进步,也启示和呼应着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提出了“融通中外”的对外文化交流新理念,力图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民心相通。——摘编自唐润华《从“和合”到“融通”: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理念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意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2.C3.B4.D5.C6.C7.C8.B9.C10.B11.C12.D13.C14.D15.C16.A17.(1)明清时期,人口基数大,税收政策调整,引进高产农作物,农业生产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导致汉语使用者的增长。新航路后的早期殖民扩张,大量欧洲殖民者定居亚非拉和大洋洲,并将宗主国语言作为殖民地的官方语言进行推广。(2)打破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语言交流障碍,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的开始;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产生了新的混合语言类型。但也是文化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使得大量土著民族语言消失,破坏了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殖民地本土教育遭到破坏,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8.示例:论题:中华文化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丰富其文明内涵。阐述: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并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运用于中国现实社会。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大交流时期,西汉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并与西域诸国取得联系。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