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中的成语及文言引文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乡土中国》中的成语及文言引文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乡土中国》中的成语及文言引文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乡土中国》中的成语及文言引文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乡土中国》中的成语及文言引文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土中国》中的成语以及文言引文梳理《乡土本色》土头土脑: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2、拖泥带水:比喻做事不干脆。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不利落、不简洁。3、白首偕老:指夫妻感情和谐,共同生活直到老年。常用作新婚祝福。也作“白头到老”、“白头偕老”。4、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多指因生活环境的变迁所造成的不适应。5、飘忽不定:指变幻无常,动荡不定。飘忽:变幻,动荡。【文本中写的是“飘忽不定”】6、抛乡离井:离开家乡故土。【文本中写的是“抛井离乡”】辨析: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多指由于生活不下去,被迫离开家乡。背:离开。井:指家乡。也作“离乡背井”。7、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8、口说无凭:单凭嘴说,不能作为凭据。凭:凭据。9、与生俱来:一生下来就是如此。【文本中写的是“生而与俱”】10、衣锦还乡:指富贵以后穿着锦绣衣服回到故乡,含有回乡炫耀的意思(衣:穿。锦: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后泛指荣归故里。也说“衣锦荣归”。《文字下乡》1、愚不可及:原指假装愚笨,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到了极点。2、显而易见:形容事情、道理非常明显,极容易看得清楚。显:明显。3、自圆其说:指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也指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4、结绳记事:指文字出现之前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交流传播的一种手段之一。5、词不达意:言词不能准确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也作“辞不达意”。6、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削:用刀切。适:适应,符合。履:鞋子。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7、眉目传情:用眉毛和眼睛来传达感情,即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8、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现代多用来形容学者、工匠、老师等为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会用来形容作家作书的过程。呕:吐。沥:滴。【文本中写的是“呕尽心血”】《再论文字下乡》中的成语1、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形容必不可少非常重要。【文本中写的是“不能或缺”】2、熟视无睹: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不重视。3、鸡犬相闻:鸡和狗的叫声都可以相互听见。比喻住家相近,人烟稠密。4、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文本中写的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形容简朴的生活。亦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本中写的是“日出而起,日入而息”】6、开天辟地:指开辟天地,艰苦创业,多形容创造了空前宏伟的事业。又指以前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作谓语、定语。7、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稀奇:稀少新奇。8、荒诞不经: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9、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循、蹈:遵照,遵守。《差序格局》中的成语1、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一哄而散了。2、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辨析: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日而语:指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三个成语表意相近,且多用于否定句,但区别比较大——“相提并论”侧重点在不同的人或事上,“等量齐观”侧重点在有差别的事物,“同日而语”侧重点在同一时间。3、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后引申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也说“推己及物”,主要作谓语、宾语、定语。【出自《论语·卫灵公》里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朱熹注“推己及物”】4、犯上作乱:封建时代指违抗尊长君上、悖逆或叛乱的行为,统治者多用来指人民的反抗、起义。犯上:冒犯长辈上级。作乱:叛乱。现多指冒犯尊长。5、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6、以德报怨:用恩德回报仇恨,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7、以直报怨:指用公道正直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直:正直,公平。《差序格局》中的文言引文1、(沦,)伦也,水文相次(按顺序排列,等次)有伦理(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常指的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也。——《释名》【理解】《尔雅》、《说文》并云:“小波为沦。”2、亲(以……为亲近)亲也,尊(以……为尊敬)尊也,长(以……为长辈)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礼记·大传》【译文】以亲人为亲近,以尊长为尊敬,以年长为长辈,男女不同,要区分对待,这些可不能因为朝代变了就让百姓也跟着变。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敬爱兄长),而好犯上者,鲜(少)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敬爱兄长)也者,其(表肯定或反问语气)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画线句在后面的《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引用】【译文】有子说:“为人孝顺、尊敬兄长的人,而喜欢冒犯长辈的,很少见到;不喜欢冒犯长辈却喜欢犯上作乱的人,从未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这就是仁道的根本!)”为政(治理政事)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拱卫)之。——《论语·为政》【译文】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帮助,救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为什么)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大概)犹病(有不足)诸(之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使……树立)人,己欲达而达(使……通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成语】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译文】子贡说:“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这人怎么样?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或曰:“以德报怨,何如(怎么样)?”子曰:“何以(用什么)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译文】有人问:“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古之欲明(彰显,弘扬)明德(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修身齐家:儒家的伦理政治。指加强自身的修养,帮助宗主治理采邑。】【译文】古时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美好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采邑;要想管理好自己的采邑,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采邑;采邑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五、《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的成语1、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指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2、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稽:考查,引申为根据。也作“无稽之言”。3、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4、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论、行为都符合礼制。克己:约束自己。复:恢复。礼:本指西周奴隶制的礼法,泛指古代社会的法则、礼仪。5、欲说还休:想说又止住不说,多用于说明情绪复杂,难以表达;或说明想说却不敢说、不愿说。【文本中写的是“欲说还止”】《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的引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译文】(从天子至庶民百姓,)人人都应以修养品性为根本。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见前面的引文】——《论语·学而》【译文】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这就是仁道的根本。3、为人谋而不忠(尽心为人)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译文】为别人谋划办事,是否做到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恪守信用了呢?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译文】以忠诚守信为主,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译文】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敬爱师长,爱护兄弟,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子罕(稀少,很少)言利,与(赞同、肯定)命与仁。——《论语·子罕》【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说话迟缓谨慎,不容易出囗)。”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译文】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谨慎。”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实行起来很难,说话怎能不谨慎呢?”子曰:“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我没有看见完全崇尚仁的人,(没有看见完全厌恶不仁的人。完全崇尚仁的人,是至高无上的;完全厌恶不仁的人,他实行仁,不想将不仁的事加在自己身上。世上有人能在某一天致力于仁吗?我还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大概是有的,但是我还没有见到过。”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古代县、邑一级的行政长官。卿大夫的家臣也叫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译文】孟武伯问:“子路算得上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一遍。孔子说:“仲由呵,一个具备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负责军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求呢,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具备兵车百辆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的仁德,我弄不清。”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赤呀,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上,可以让他和宾客会谈。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恭敬),宽(宽厚),信(诚信),敏(勤敏),惠(慈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是仁了。”子张问:“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则会取得功绩,慈惠就能够使唤人。”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做官)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论语·公冶长》【译文】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几次担任令尹的职务,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罢免,也没有怨恨的神色。(每次被免职时,)一定把自己旧日当令尹时的政令政事,公告给接任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忠于职务了。”10、矢忠:立誓效忠。11、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译文】君子之所以要做官,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担负自己的责任)。12、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国家司法长官),瞽瞍(舜的父亲)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逮捕)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怎么)得(能够)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偷偷地)负而逃,遵(循,沿着)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译文】桃应问道:“如果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要是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应该怎么办?”孟子说:“逮捕他也就是了。”桃应说:“那么舜不禁止他们吗?”孟子说:“舜怎么能让皋陶不执行法律呢?舜当国家的天子就要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桃应又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看待放弃天下这件事如同放弃穿破的鞋子。他会偷偷背着父亲逃跑,沿海边住下,终生高高兴兴的,快乐得忘掉天下。”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huān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jí,诛杀)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古国名)。有庳(bì,矮小;.低洼)之人奚(什么)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孟子·万章》【译文】万章问道:“象天天把谋杀舜作为头等大事,等舜做了天子,却仅仅流放他,这是为什么呢?”孟子答道:“其实是封他为诸侯,也有人说是流放。”

万章说:“(舜流放共工到幽州,发配驩兜到崇山,在三危杀了三苗之君,在羽山诛杀了鲧,这四人被治罪,便天下归服,这是惩处了不仁之人的缘故。)象最不仁,却封给他有庳之国。有庳国的百姓又有什么罪过呢?仁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对别人,就加以惩处;对弟弟,就封以国土?”

孟子说:“(仁人对于弟弟,不忍气吞声,也不耿耿于怀,只是亲近他喜爱他罢了。亲近他,便想让他贵;喜爱他,便想让他富。把有庳国封给他,就是让他又富又贵。)本人做了天子,弟弟却是个老百姓,可以说是亲近他喜爱他吗?”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ǐ,五倍),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译文】各种东西性质好坏都不一致,这是万物的本身特性。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想要它们并列排放同等对待,这是会扰乱天下的。”六、《家族》1、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到解放前\t"/item/%E4%B8%89%E4%BB%8E%E5%9B%9B%E5%BE%B7/_blank"妇女应有的\t"/item/%E4%B8%89%E4%BB%8E%E5%9B%9B%E5%BE%B7/_blank"品德。\t"/item/%E4%B8%89%E4%BB%8E%E5%9B%9B%E5%BE%B7/_blank"三从:女子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t"/item/%E4%B8%89%E4%BB%8E%E5%9B%9B%E5%BE%B7/_blank"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就是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2、书香门第:旧时指出自读书人家庭,泛指好的家庭背景。3、街头巷口:指大街小巷。同“街头巷尾”“街头巷底”4、动手动脚: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也指男女间不庄重、挑逗一类的举动。5、有情有义:对人有深厚感情和情义。【辨析--文本中用的是“有情有意”,也有说是成语】七、《男女有别》1、男女有别:男子与女子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状态上有差别,要遵守的礼法应有所不同,互相交往亦应慎重守礼。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2、喜怒哀乐:

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3、生老病死: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4、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使它以新的面目出现(多指继承文化遗产)。5、摇摇欲坠:形容建筑物基础动摇,即将倒塌。比喻情势危急,就要崩溃或垮台。6、授受不亲: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送接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7、分工合作:依事件性质,将一件事分给多人去做。指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八、《礼治秩序》中的成语1、望文生义:指阅读时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文:文字,词句。义:意义。2、无法无天: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形容人目无法纪、肆意妄为,不受管束。3、返璞归真:指除去外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形容恢复淳朴的本性。璞:没有雕琢过的玉石。【文本中用的是“返朴回真”】4、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本为春秋时期老子的政治理想,后常用作谦词。5、相安无事: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6、文质彬彬:原义是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有礼貌)。充当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7、穷凶极恶:形容极端残暴凶恶。8、恻隐之心:指见人遭遇不幸所引起的同情怜悯之心。9、衣食住行:穿衣、吃饭、住宿、行路。泛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10、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11、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的轮转。形容不断循环。12、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说话或行动从容不迫。13、非礼勿视: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14、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15、不能自已:不能控制或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礼治秩序》中的文言引文子贡欲去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诸侯接受了这一历书,藏于神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这祭庙叫做“告朔”,听政叫做“视朔”,或者“听朔”。)之饩xì羊(祭祀用的活羊)。子曰:“赐也!尔爱(爱惜)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yì》【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译文】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仁,孔子说:“能约束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照着这些话去做。”九、《无讼》中的成语1、挑拨是非:搬弄口舌,制造纠纷。2、獐头鼠目:獐子的头小而尖,老鼠的眼睛小而圆。形容相貌丑陋猥琐而神情狡猾。旧时形容人贫贱穷酸的样子,后来多用以形容相貌丑恶而又猥琐、心术不正的人。3、形同虚设:指形式上虽设有,但却起不了作用,如同没有一样。4、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难:难以。辞:推托。咎:过失、罪责。【文本中用的是“不能辞其咎”】

5、不务正业:①不从事正当的工作。②指本职工作不好好去做,而把心思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6、世风日下: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不好。7、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儆:告诫,警告。效:效仿。尤:过失。8、与时俱进:时:时间。俱:一起,一同。进:前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文本中用的是“与时俱新”】9、理直气壮:理由正确而充分,说话的气势很盛。10、为非作歹:做各种坏事。为:做,干。非、歹:坏事。【文本中用的是“为非作恶”】《无讼》中的文言引文子曰:“听讼(审理诉讼案件),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译文】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一定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十、《无为政治》1、独善其身:原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多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含贬义。2、顶天立地:头顶苍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雄伟高大,气概非凡。3、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某些现象或事物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4、雄才大略:杰出的才智和远大的谋略。【文本中用的是“雄图大略”】5、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强烈的不满和怨恨。载:充满。也说“怨声满道”“怨声载路”。6、揭竿而起:高举反抗的旗帜,起来斗争。泛指人民武装起义。揭:举起。竿:竹竿,指代旗帜。7、天下大乱:形容国家局势动乱不安。十一、《长老统治》1、新陈代谢:①指生物体经常不断地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②比喻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2、不分轩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文本中用的是“并无轩轾”】3、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作“从心所欲”。4、损己利人: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到好处。反义词-----损人利己:损害别人的利益,使自己从中获利。也作“损人益己”。5、无为而治:原指道家主张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