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贵族权力的强化 B.人才流动的频繁

C.官僚政治的确立 D.宗法秩序的松动魏晋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极度重视个体的精神自由,鄙视礼教和君臣关系。阮籍母亲亡故时,别看他照样下围棋、喝酒吃肉,似乎不拘孝子之礼,但酒肉之后长号吐血并以孝子闻名;嵇康临终写《家诫》教育子孙奉行儒家伦理。据此可知,当时()A.追求精神自由却徒有虚名 B.阮籍和嵇康等人言不由衷

C.传统文化趋向多维度融合 D.儒学危机引发了思想混乱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以六百石的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国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有效防范高级官员渎职

C.以小驭大体现皇权至上 D.兼顾行政与监察高效能程颢认为仁者必须把自己与物切实的感受融为一体,强调“不须穷索”的直觉体会,只要经过诚敬的修养,就会体验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挥然整体之大成。如何体认天理,程颢偏重于()A.格物致知 B.内心感悟 C.经世致用 D.要知行合朱元璋时,程朱理学被定为一尊,一时间风头无两;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其教大行”,致使“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变动说明()A.思想变动植根于时代需要 B.心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C.理学遭到知识分子的摈弃 D.儒家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明清时期苏州农村有许多规模大、影响深的庙会,如立春行春会、赛猛将军(驱蝗神)会、东岳生日会、城隍解粮会等。这些庙会活动是()A.农耕文明的生动再现 B.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反映

C.江南市镇兴起的标志 D.政府推崇神灵崇拜的产物从明代天顺四年(1460)开始,朝廷不断下令额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定货”。这一举()A.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变化

C.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中国现存最早的两种竹简数学文献《数》《算数书》和传世文献《九章算术》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A.历史渊源较久远 B.服务于现实需要

C.重视逻辑与推理 D.居世界领先地位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将世界各地的文化翻译成了阿拉伯文并保存下来。14世纪,不少典籍流回到欧洲,这()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推动了信仰改革的兴起

C.加速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奠定了启蒙运动的基础在文艺复兴初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基督教会和神学信仰仍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和影响。整个欧洲社会的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信仰情怀,他们始终把人与神的关系作为思想和作品的主要命题。这表明早期文艺复兴()A.具有较为广泛群众基础 B.尚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C.矛头指向基督教和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在翻译《》时,经常走街串巷听路人发音说话,谨慎地从高地德语、低地德语和中部地区德语中选用词汇,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面语言,并至今通行于德国。这说明马丁•路德翻译的《》()A.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促进民族意识的萌发

C.不再认同基督教的权威 D.践行因信称义的主张信仰改革后的新教伦理把获利视为对于选民的期望,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伦理()A.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B.有利于封建民族国家的形成

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法国1875年宪法一方面肯定了共和政体,把“共和国”一词写入宪法,另一方面又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并有75名终身议员。它没有规定司法制度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不提。据此可知,该宪法()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B.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D.加剧了各派别之间的矛盾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演进的两条结论,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官•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材料二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项目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1800年)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5.723.856.427.210.710.5粮食亩产量(市斤)95110120154140/343155/337155/337总产量(亿市斤)205.39591.4415.8889.821749.452385.882340.97全国人口(万人)3200600050009000120002000030000(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500年前后,西欧地区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16-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此后,就开始了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扩展。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一

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

--据《长乐老自叙》等

材料二

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

--《旧五代史》

材料三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新五代史》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答案和解析1.D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土”,不问其出身,“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这反映了宗法制度下以血缘作为划分权力依据的标准发生变化,即宗法秩序出现松动,故D正确;

出身卑微的“士”人仕,会导致贵族权力下移,故排除A;

这一现象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但并不表明人才流动频繁,故排除B;

官僚政治的确立在秦朝,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土’,不问其出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法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C

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等人崇尚自然,极度重视个体精神自由的玄学,但他们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既有出格的表现,又自觉将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准则融入生活中,这恰恰体现儒家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同时也推动了儒学在这一时期吸纳佛道等思想,从而更利于儒学的创新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多维度融合,故选C项;

魏晋时期玄学追求个体精神自由并非徒有虚名,而是融入到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排除A项;

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不是儒学危机引发思想混乱,而是社会动荡和剧变引发儒学危机和思想混乱,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考生可结合材料“竹林七贤”“极度重视个体的精神自由,鄙视礼教和君臣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3.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后的监察官员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巡查时代表中央,体现的是以小驭大的特征,为加强皇权服务,C正确;

A属于夸大刺史的作用,且刺史没有行政权,排除;

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刺史没有行政权,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考生可结合材料“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以六百石的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国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

4.B

反对直觉体会,强调诚敬修养和“切实的感受”,说明在体认天理时,程颢偏重于内心感悟,B项正确;

格物致知与“不须穷索”不符,A项错误;

经世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不是体认天理的方法,C项错误;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生可结合材料“只要经过诚敬的修养,就会体验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挥然整体之大成。如何体认天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深刻理解材料所体现的主旨。

5.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后期心学的流行在于时代变迁的需要,原有程朱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一定程度上强调个性解放的心学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故A项正确;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即是封建王朝的官方正统思想,为统治者所推崇,心学并未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项排除;

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儒家一贯强调重义轻利,这一价值取向并未重构,D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其教大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6.A

材料中“农村有许多规模大、影响深的……立春行春会、赛猛将军(驱蝗神)会……城隍解粮会等”等内容,反映了明清时期农村地区有许多祈求丰收等主题的庙会,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说明这些庙会的活动是农耕文明的生动再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B错误;

材料中的现象是江南市镇兴盛的表现,而不是兴起的标志,故排除C;

材料中的现象是民间自发的,不是政府推崇的,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农村有许多规模大、影响深的……立春行春会、赛猛将军(驱蝗神)会……城隍解粮会等”。

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7.D

明代中后期,各地织染局在官营丝织作坊不能完成朝廷增造丝织品任务时,通过中间人,向民间机户“加工定货”,扩大了市场,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

各地织染局向“机户”加工订货的现象,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出现,A项错误;

各地织染局利用民间机户“加工定货”不能说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变化,B项错误;

各地织染局向本地的民间机户“加工定货”,并不能刺激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生可根据材料“朝廷不断下令额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定货’”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

8.B

根据材料中《数》《算数书》《九章算术》“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所描述的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式可知,这些数学著作具有明显的服务现实的功能,故选B项;

历史渊源较久远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以数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经验总结,并不重视逻辑与推理,故排除C项;

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故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考查学生对材料“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9.C

根据材料“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可知,陪审员易受情绪影响,主观色彩过重,容易影响审判工作的公正。反映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ABD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0.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使债权或债务主体灵活转移,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下市场主体交易频繁、快速处理商业纠纷的需要,故C项正确;

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

材料并未强调对奴隶主特权的保护,排除B项;

《查士丁尼法典》的完成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罗马法,结合题干“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结合罗马法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1.A

14世纪,阿拉伯人保存的典籍传到欧洲,其中包括指南针技术、人文主义(冒险精神)的典籍、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这些为15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

信仰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B;

14世纪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时间18世纪末相距较远,排除C;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

世纪,也距离14世纪较远,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XX和阿拉伯帝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4世纪”。

本题主要通过XX和阿拉伯帝国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12.B

材料“整个欧洲社会的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信仰情怀,他们始终把人与神的关系作为思想和作品的主要命题”体现了早期文艺复兴尚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故B正确,排除C;

文艺复兴局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生可结合材料“整个欧洲社会的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信仰情怀,他们始终把人与神的关系作为思想和作品的主要命题”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深刻理解材料所体现的主旨。

13.B

材料“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面语言,并至今通行于德国“体现的是马丁路德修饰、加工后的德语对于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起到了重大作用,B正确;

AD与材料无关,排除;

信仰改革并不否定信仰,C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信仰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面语言,并至今通行于德国“。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马丁•路德信仰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D

从材料可以看出,新教伦理鼓励人们通过劳动获得财富,有利于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故D正确;

材料并未强调资本积累的罪恶,A项排除;

BC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信仰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信仰改革后的新教伦理把获利视为对于选民的期望,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信仰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也被称为“窗户缝潜入的共和国”,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的“一方面肯定了共和政体”“另一方面又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有75名终身议员……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不提”,故C正确;

材料与三权分立体制无关,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议会的中心地位,故B排除;

材料未涉及各派别之间的矛盾,故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方面肯定了共和政体”“另一方面又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终身议员……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不提”。

本题主要通过法国1875年宪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6.C

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表述绝对,A项错误;

B.1900年普朗克已经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B项错误;

C.根据材料“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可知,当时人们觉得经典物理学可以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的表述符合材料内容,C项正确;

D.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建立的,D的说法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需要把握题干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界认为物理问题基本解决,后续只需要小修小补即可。

本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的能力,需要扎实掌握物理学发展的相关史实,题目难度适中。

17.①结论:根据“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隋唐)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概括得出:官话的演进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依据:根据所学可知,西周王畿一带是都成所在地,长安是隋唐时期的都城,说明各朝代、政权都将都城一带的方言确定为正统语言。

②结论:根据“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战国)雅言失去标准音地位,各诸侯国‘言语异声’”、“(隋唐)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概括得出语言的演进与政局的变化密切相关。依据:根据所学可知,西周、隋唐统一时期有统一的“官话”,语言融合步伐加快;战国、南北朝时期等分裂时期语言不统。任意两条,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任意两条,言之成理即可)

①结论:官话的演进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

依据:各朝代、政权都将都城一带的方言确定为正统语言。

②结论:语言的演进与政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依据:统一时期有统一的“官话”,语言融合步伐加快;分裂时期(如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语言不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发展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18.【小题1】特点:历史悠久;地位高,受重视;用途广泛;种植范围集中在北方。

作用: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提高了医疗健康状况;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题2】特点: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至明清达到高峰并相对稳定;亩产量逐渐增加,至隋唐以后北方亩产量相对稳定;至宋以后南方亩产量增加,且超过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