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体制改革本章内容第一节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变迁第二节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第三节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成因第四节完善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措施第一节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变迁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二、改革前中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三、“平均主义”分配体制的打破和市场经济分配体制的确立第一节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变迁
改革前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在农村和城镇实行不同的模式:在农村主要实行以工分制为特征的分配方式,在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以工资制为特征的分配方式。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一)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1.农业生产互助组的个人收入分配及其特点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个人收入及其特点3.高级农业合作社的个人收入分配及其特点4、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1、农业生产互助组的个人收入分配及其特点
农业生产互助组简称“互助组”,是中国劳动农民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互助组一般可分“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临时互助组是简单的劳动互助,这是最初级的,主要是临时性的、季节性的。常年互助组则是较之临时互助组的一种高级合作形式。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互助组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农民个人收入来源于农民自己的劳动,没有剥削性;第二,这种收入还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因为生产资料属个人私有;第三,个人收入量较单个农户独自生产经营要多。因为这种生产组织创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一般高于个体农户;第四,互助组的劳动成果基本属农民个人所有,除了相互间补偿换工以外不发生组织内部各农户间的分配问题。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个人收入及其特点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这是一种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重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
初级社的收益分配主要由五部分构成:(1)交纳农业税;(2)集体提留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社员公共福利项目支出;(3)支付使用社员的土地及其它生产资料如耕畜、农具等的合理报酬;(4)偿还向社员筹集的生产投资本金及相应报酬;(5)其余部分用于支付社员的劳动报酬。
初级社的个人收入分配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其收入分配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社员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多样化。
第三,注意了劳动报酬与其它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报酬的分配比例问题。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3、高级农业合作社的个人收入分配及其特点
高级农业合作社,简称“高级社”,这是一种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
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
高级社全年取得的扣除生产费用后的收入(包括现金与实物)进行分配的内容,由如下几部分构成:(1)上缴国家的农业税收;(2)完成国家的统购任务;(3)扣除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公积金(不超过全年收入的8%)和用于改善集体福利事业的公益金(不超过全年收入的2%);(4)剩余部分,根据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采取工分制或劳动日制的形式进行个人收入分配。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
高级社内部成员的收入分配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收入分配已是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劳动收入是社员收入的主渠道。
第三,分配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4、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人民公社是中国在高级农业合作社基础上联合组成的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它在生产关系上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一般实行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而以生产队一级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4、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人民公社社员的个人收入分配,分为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口粮是实物形态的主要部分,价值形态主要是在公社建立初期实行工资制,但工资水平低,占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小,而且在60年代初的分配方式调整时又恢复采用合作社时期就已推行的通过制定劳动定额,评工记分,按劳动工分分配的制度。二、改革前中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
1949—19561956—1965“文革”期间城镇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及特点中国城镇职工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企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二、改革前中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一)1949—1956年城镇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及特点建国初期至1956年,我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的特点主要有:分配方式比较混乱对于分配形式逐步进行完善低收入水平下的平均主义分配解放初期个人收入最终折算为以一定实物的种类和数量来进行分配二、改革前中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二)1956—1965年中国城镇职工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1956年开始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的特点主要有: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明显的计划性特征由国家统一规定量化标准,简化了工资计算的复杂手续较多地强调了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放松了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改革前中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三)“文革”期间,企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在总体偏低的工资等级和水平上,工资长期不调整造成的结果:一是出现了师徒同级、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同级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工资水平没提高,而消费品价格却上涨;同时,有关收入分配制度如技术考核、定额管理、奖励条例等的废止,劳动工资管理十分混乱;职工一律领取工资,“吃大锅饭”现象十分盛行。严重地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三、“平均主义”分配体制的打破和市场经济分配体制的确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由大包干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多种经营形式(如双层经营、股份合作等)等体制创新,其利益机制转变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总产值迅速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并一度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在较短时间里解决了温饱问题,并迅速向小康目标迈进。三、“平均主义”分配体制的打破和市场经济分配体制的确立
随着城市企业改革经由承包经营责任制到租赁经营责任制再到公司制的经营机制转换,企业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不负盈亏、没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利益主体转变。“大锅饭”的打破,按劳分配的贯彻实施,激发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加,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迅速提高。三、“平均主义”分配体制的打破和市场经济分配体制的确立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过程其实是我们对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过程;第二,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逐步扩大开放程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第二节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一、马克思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规定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中的现实三、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一、马克思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规定是以未来社会如下客观经济前提为基础的:(1)生产力高度发展;(2)分配对象是个人消费品;(3)没有了商品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存在;(4)劳动成果直接表现为社会有用的劳动成果,不存在通过市场承认的问题。一、马克思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内容作了如下规定:1.按劳分配是覆盖全社会唯一的分配方式。2.分配媒介是不能流通的劳动券。3.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4.劳动者个人消费品是以实物形式直接分配。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中的现实
社会主义国家在实施按劳分配原则时,与马克思的设想有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具体表现为:一二按劳分配的实现要借助货币媒介,是劳动—货币工资—个人消费品,而不是劳动—劳动券—个人消费品。三按劳分配不是覆盖全社会的唯一方式,而是以其为主体兼与其它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不是由社会直接实施,并不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是必须通过企业和市场层次来实现。三、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具有下列共性特征:(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经济行为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营管理法制化。三、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具有下列共性特征:1.按劳分配实施主体由国家主体到企业主体再到企业和职工双重主体变化发展。2.按劳分配的客体范围由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向总体范围扩大和具体行业范围细化方向变化发展。3.按劳分配对象由单一对象向复合对象、由有形物质产品对象向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对象变化发展。4.按劳分配量的评价标准由单一劳动时间尺度向复合尺度变化发展。5.国家对按劳分配实施的调控方式也由过去主要运用计划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规范方向变化发展。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收入分配问题仍强调按劳分配与其它分配方式是“主补”关系,其在理论上的主要突破是提出了收入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坚持共同富裕基本指导思想前提下,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作了新的概括。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明确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及根据
其主要形式有(财产)租金收入、资金(本)收入(利息、股票、红利等)、技术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生产要素所有制关系为依据的,不同要素所有者依据所有权参与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及根据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范畴,其区别主要在于:第一,二者层次不同。价值创造先于价值分配而存在,只有先有价值创造,然后才涉及价值分配,没有价值创造无从谈及价值分配。第二,二者所反映的内容实质不同。价值创造所反映的是价值来源问题,价值分配所反映的是收入来源问题。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配量至少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提供要素的质和量。第二,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与完善的程度。第三,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或领域。第四,管理与技术水平。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3、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
在我国现阶段,客观存在着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与结合的社会经济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及其结构。二者结合将采取外部结合和内部结合两种形式。外部结合,是指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分别在不同的经济领域中发生作用。内部结合,是指在同一经济内部可以同时存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内部结合有三种形式:
一是在混和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制经济的相互融合,使得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在混和所有制经济内部共同发生作用,形成两者的内部结合;二是在公有性质的股份制企业,由于有一部分企业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产生了按股分红,它和按劳分配就在企业内部结合了;三是在股份合作制经济中,既有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又有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前者采取按劳分配方式,后者采取按资分配方式,从而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同一经济中实现了内在的结合。第三节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成因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一)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状况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该问题得以缓解,但个人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具体表现:1、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拉大;2、城乡居民间福利性性收入差距较大;3、城乡居民财产积累和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二)地区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状况1、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1978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2年,不同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差距比分别为1.36:1.09:1、1.73:1.16:1、2.13:1.32:1、2.01:1.32:1和1.94:1.31:1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二)地区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状况2、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状况(1)在80年代,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整个80年代,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缓慢,且变化速度相对稳定。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二)地区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状况2、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状况(2)在90年代以来,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迅速(3)9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内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结论:(1)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相比,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特别在2000年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2)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越来越大,但2003年以前中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于西部,这与农民收入差距的情况是不一样的;(3)与中西部相比,在不同地区内部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变化中,东部地区内部各省市区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较快。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三)不同所有制经济内部的不同行业和企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变动状况1、不同所有制间职工收入差距变动状况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
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职工收入差距总体经历了一个先缓步上升后逐步回落下降的过程。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三)不同所有制经济内部的不同行业和企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变动状况2、不同所有制经济内部的不同行业和企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变动状况个人收入差距不仅表现为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职工之间,而且还表现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内部的不同行业和企业职工之间。具体是: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1)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不同行业和企业间的职工收入差距扩大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垄断性行业或级差利益较高行业,其职工收入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增长幅度来看都是最快的。行业内部不同企业间的职工收入差距扩大。同一企业内部“干群”间收入水平反差大。一、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2)非公有制经济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悬殊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在其内部迅速出现一批富裕群体的同时,也存在一般“打工族”的收入水平较低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批富裕群体的财富积聚和增长的速度惊人。非公有制企业内部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一)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一般成因
一二经济发展阶段差异成因
三分配体制差异成因劳动者个人素质差异成因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一)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一般成因1、分配体制差异成因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改革尚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计划分配体制与市场分配体制的并存,前者由于其自身特征,侧重于宏观层次的利益分配协调,其调控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后者由于其自身功能特征和运行规律,对微观层次作用明显,其作用目标是激励效率提高。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一)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一般成因2、经济发展阶段差异成因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业人口比重相当大;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较低,而向现代化进军过程中,对复杂劳动者的需求很大,这些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倒U”前半段特征。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一)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一般成因3、劳动者个人素质差异成因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即人力资本投资)对群体而言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个体而言可以提高个人的获利能力。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获利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和提高个人的资源配置能力。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二)个人收入差距产生的具体成因1、城乡不同的制度安排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要原因;2、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导致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2、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导致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1)从所有制结构上看,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异是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差距的反映。(2)从产业结构上看,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是其非农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差距的反映。(3)从收入结构上看,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是其收入渠道和规模变动差距的反映。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三)级差收益是造成不同行业部门职工收入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对行业、部门及地区个人收入差距影响的主要形式有:1.由于对国有资产占有量和质的不同所获取的级差收益。2.由于对经济资源垄断程度不同获得的级差收益。3.由于政策优惠度不同所形成的级差收益。第四节完善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措施一、完善分配和就业制度,从根本上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二、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三、促使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各个收入水平群体的主流一、完善分配和就业制度,从根本上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一)加速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体制(1)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完善计件工资制、责任工资制,并把产品及劳务的数量、质量和成本相联系,评定职工的贡献与报酬。(2)改革和完善个人经济利益的实现机制,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并逐步过渡到由市场机制形成工资收入,打破平均主义,强化按劳动贡献获取个人收入的机制。(3)改革和完善企业的用人体制。(4)改革分配的主体层次。(5)完善工效挂钩制度。一、完善分配和就业制度,从根本上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二)完善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制度,规范非正规就业的健康发展(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创造与市民平等的生存发展条件。(2)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3)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工在就业的所有制、行业、工种等的限制。(4)改革教育制度,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中,安排必要的就业经费,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5)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6)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市场环境。(7)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一、完善分配和就业制度,从根本上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三)深化个人收入所得税制改革,调节贫富收入差距(1)根据纳税人真实能力依法征收。(2)根据个人收入净所得征纳。(3)税基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调整。(4)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二、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一)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继续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主要是粮棉油)并继续加大对农业的“直补”力度。(2)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养业结构,稳定总产,提高质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后勤管理制度》课件
- 专科护理发展的意义
- 农产品培训教案
- 《通项公式的求法》课件
- 向管理要效益
- 基层医疗机构
- 学校反邪教教学活动
-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 2024年山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初中组第301-500题)
- 宫腔镜术后护理
- 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 材料自动分拣控制系统的设计
-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培训
-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解码国家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阻生牙拔除的护理
- 两癌知识科普课件
- 厦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定稿)
- 全科医生师资培训课件
- 《遗传学》课程标准
- 科学预测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