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论目录统计的性质和任务1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与过程2统计学中的常用基本概念3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4第一节统计的性质和任务统计的三重含义统计资料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或科学技术内容的统计数字和相联系的文字分析报告
统计活动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采用相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统计学统计活动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经过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
一、统计活动与社会发展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二、统计活动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三、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四、统计的职能与工作任务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三种职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故又称为整体功能。四、统计的职能与工作任务统计工作的任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工作必须做到“准确、公正、及时、方便”
第二节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与过程一、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二、统计认识的侧重点(一)强调质与量的辩证统一,突出量的认识(二)注意环境因素,突出主体认识(三)区别层次差异,重视规律性认识三、统计工作过程(一)统计设计(二)统计调查(三)统计整理(四)统计分析四、统计组织管理(一)计划管理(二)质量管理(三)服务管理(四)法制管理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常用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一、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的特征:(一)同质性(二)大量性(三)差异性(四)多样性(五)相对性二、标志和标志表现(一)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二)标志的分类1、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2、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可变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上的具体属性或数值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尽相同的差别称为变异。3、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任意两个变量值之间取值有限的称为离散变量;任意两个变量值之间取值无限的称为连续变量。二、标志和标志表现(二)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标志标线计量的四种尺度: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部分或组,对属性相同的总体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有序的部分或组,对相同等级的总体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3、定距尺度定距尺度是按照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顺序排列的部分或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总体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4、定比尺度定比尺度是类似于定距尺度、但又高于定距尺度的一种计量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0”的涵义,在定距尺度中,“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在定比尺度中,“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三、指标和指标体系(一)指标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指标的分类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的指标,也称为外延指标。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数量关系或发展变化的指标,也称为内涵指标三、指标和指标体系2、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与数量指标为同等概念,只是称谓不同而已按研究主体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以总量指标为基础计算的派生指标。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而形成的质量指标。三、指标和指标体系3、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显性指标是具体事物的物质记录,具有外在性的统计指标。隐性指标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具有模糊性的统计指标。三、指标和指标体系4、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描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现实状况,变化过程和运行结果的统计指标。评价指标是用于考核、评估、比较其社会经济活动质量及其效果的统计指标。预警指标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监测,通过正常值的比较而发出警示的统计指标。三、指标和指标体系(二)指标体系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指标体系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技术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按其考核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中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按其作用功能不同,可分为描述性指标体系、评价性指标体系和决策性指标体系。第四节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一、统计指标的设计要求(一)目的性(二)科学性(三)度量性(四)可比性二、统计指标的内容设计(一)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含义(二)确定统计指标的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三)确定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三、统计指标的体系设计(一)系统反映与简要描述相结合,突出重点指标(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突出动态分析(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突出定量分析(四)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突出微观分析ThankYou!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目录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1统计调查方案2统计分组3分配数列4数据显示5第一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基本要求——准确、及时地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一、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1.普查的特点普查是一次性调查,其主要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普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主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一、普查2.普查的作用搜集那些不宜用经常调查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统计资料。利用普查资料,可以深入地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各级领导制定方针、政策,拟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一、普查3.普查的原则: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正确选择普查时期;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调查,并尽可能在最短期限内完成;调查项目一经确定,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同类普查的内容在各次普查中要尽可能保持一致。二、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二、统计报表制度1.统计报表的特点: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是建立在基层单位的各种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基层单位也可利用其资料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的,各级领导部门能获得管辖范围内的报表资料,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由于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调查,调查项目相对稳定,有利于积累资料,并且可进行动态对比分析。二、统计报表制度
2.统计报表的种类: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定期报表和年报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特点: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单位,排除个人主观意图的影响;只对一小部分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数据,并据此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四、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通过对这部分重点单位的调查,可以从数量上说明整个总体在该标志总量方面的基本情况。四、重点调查确定重点单位应注意:重点单位选多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可能变动的情况,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五、典型调查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1.典型调查的特点:调查单位少,能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搜集详细的第一手数字资料;由于典型单位是有意识选出的,对其进行调查,就能取得代表性较高的资料;典型调查机动灵活,可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调查的时效性。五、典型调查2.典型调查分类:一种是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在这种调查中只要选出几个典型单位就可以了,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典型单位来说明事物的一般情况或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另—种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这部分单位形成一个总体,通过对这个总体的观察,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选择典型单位的原则是
——保证被选中的单位具有充分代表性。调查方式分类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不同,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目标模式为: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四、设计调查问卷五、选择调查方法六、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七、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确定调查目的调查目的,就是指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例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目的是配合召开全国人大,确定选民及人大代表名额的需要,并为国家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为了配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提供准确的人口数字。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首次人口普查。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调查单位,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总体单位,亦即所要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对调查对象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其主要特征,科学地规定调查对象的含义;明确调查对象的范围,把它与一些相近现象划分清楚。注意区分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调查单位所须登记的标志(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及其他有关情况。确定调查项目应注意:调查项目要少而精。需要和可能的原则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核对起到校验作用。有的项目可拟定为“选择式”。确定调查项目调查表--列出调查项目的表格调查表的形式:一览表是把许多调查单位和相应的项目按次序登记在一张表格里的一种统计表单一表是一张表格里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可以由几张表组成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调查表,主要用于非政府统计机构或个人的市场调查或社会调查。分为面访与自填两种设计调查问卷(一)基本结构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部分:说明词、问句、作业记录。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调查者就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等所做的说明,调查者身份介绍,以及对被调查者的请求与感谢。问句是问卷的主体。问卷通常包括对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询问和主题问句两部分。作业记录主要记载关于调查者操作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二)主题问句类型是问卷的核心部分。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问句只提问题,不设标准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封闭式问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标准答案,供被调查者选择。二项择一式多项择一式多项多选式多项排序式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1.主题明确2.提问科学3.逻辑性强4.容量适度选择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是指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即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主要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点数和计量。报告法就是报告单位利用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作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采访法具体又可分为询问法和通讯法。网上调查法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来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对普查来说,这一时点为标准时点。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要求2000年11月10日以前完成普查登记,则调查时间为11月1日零时,调查期限为10天。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调查工作的组织计划包括调查机构、调查步骤、人员及组织训练、经费等问题。第三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1.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2.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揭示现象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例例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2)揭示现象内部结构例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二、分组标志的选择应考虑(一)统计研究的目的(二)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三)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环境三、统计分组的形式简单分组又称单一分组,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起来进行的分组。第四节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配或分配数列。次数(频数)——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比率(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例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一)组距和组数组的上限和下限:在组距数列中是用变量变动的一定范围代表一个组,每个组的最大值为组的上限,最小值为组的下限。组距:每个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二)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等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是相等的;异距数列中每组的组距不是全相等的;例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二、组距数列的编制1.等距数列等距数列分组时,一般先确定组数,然后用全距除以组数,确定组距,并据以划分各组的界限.2.异距数列数列中最小组组距为标准组距,将不等组距次数换算为统一的标准组距次数,即在原数列基础上先计算次数密度或频率密度例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三)组限和组中值
1.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称组限。闭口组——组距的上限、下限都齐全;开口组——有上限缺下限,或有下限缺上限。按连续变量分组,一般原则是把到达上限值的单位数计入下一组内,即称为“计入下限组”原则。按离散变量分组,则相邻两组的上限与下限通常是以两个确定的不同整数值来表示。二、组距数列的编制2.组中值组中值是各组变量范围的中间数值,即三、累计次数分布次数分布——总体中各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累计次数分布——将变量数列各组的次数和比率逐组累计相加而成。(一)向上累计向上累计,又称以下累计,或称较小制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表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所包含的总体次数和比率有多少。(二)向下累计向下累计,又称以上累计,或称较大制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逐组累计。表明各组下限以上总共所包含的总体次数和比率有多少。三、累计次数分布累计次数分布曲线可以用来研究土地、财富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绘制方法:1.将分配的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数量均化成相对数并进行向上累计;2.纵轴和横轴均为百分比尺度,纵轴自下而上,用以测定分配的对象(如一国的财富土地或收入等),横轴由左向右用以测定接受分配者(如一国的人口)。3.根据计算所得的分配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计百分数,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绘示点,连接各点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线即所要求的洛伦茨曲线。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钟型分布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U型分布图2.4U型分布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J型分布第四节数据显示一、统计表统计表是统计的一种最常用的语言形式。把统计调查得来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其按一定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内,这个表格就是统计表。一、统计表(一)统计表的作用能使大量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因而能更清晰地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利用统计表便于比较各项目(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便于计算(如有些计算表比用公式更简易、明了)。采用统计表格表述统计资料比用叙述的方法表述统计资料显得紧凑、简明、醒目,使人一目了然。利用统计表易于检查数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一、统计表(二)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组成。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从构成要素看,统计表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总标题。分标题(又叫做标目)数字资料一、统计表例一、统计表(三)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按照总体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1.简单表对表的主词不作任何分组的统计表称为简单表例一、统计表2.分组表。对表的主词按某—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称为分组表
3.复合表。对表的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表称为复合表,一、统计表(四)宾词(即指标)的设计简单设计,将宾词(即指标)作平行配置,一一排列复合设计,即把各个指标结合起来,作层叠配置,分层排列。例一、统计表(五)编制统计表的规范要求
总原则——简明、清晰、准确、醒目,便于人们阅读、比较和分析。
1.统计表的标题(包括总标题和分标题)应十分简明地慨括所要反映的内容。2.表中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一般应按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排列。3.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一、统计表4.表中数字上下位置要对齐。遇有相同数字应照写。无数字的空格,用符号“―”表示;当缺乏某项资料时,用符号“……”表示,表内还应列出合计数。5.统计表的表式,一般是开口式,即表的左右两端不画纵线,表的上下通常用粗线封口。对于栏数较多的统计表,通常加以编号。主词栏和计量单位栏用甲、乙等文字标明;宾词栏各栏用(1)、(2)、(3)等标明栏号。6.必要时,统计表应加注解,连同数字的资料来源等一般都写在表的下端。二、统计图统计图是借助点、线、面积等几何图形或具体形象来显示统计数据的具体形式。(一)曲线图曲线图又称折线图,它由坐标系上的数据点间连线构成,主要用于显示连续型变量的次数分布和现象的动态变化。二、统计图二、统计图(二)柱形图柱形图又称条形图、直方图,它是以宽度相同的条形高度或长度差异来显示统计指标数值多少或大小的一种图形。二、统计图(三)圆形图圆形图也称饼图,以圆形的分割来表示总体各组的结构,用圆内扇形面积大小来显示统计资料的一种图形13.11%18.45%二、统计图(四)象形图象形图是用形象直观并且与显示内容相似的物体来表示统计指标数值的一种图形。ThankYou!第三章静态分析指标目录相对指标1平均指标2标志变异指标3第一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时间内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比值,也称为相对数。(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1、反映社会现象之间的相对水平和联系程度2、提供现象之间的比较基础3、便于记忆,易于保密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1、倍数和系数2、成数3、百分数和千分数4、有名数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也称计划完成百分数,是一定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用以表明计划完成情况。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1、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用于计划期末的计算分析某商场某年计划商品销售额为200万,实际完成220万,则例3-1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某企业生产某产品,本年度计划单位成本降低6%,实际降低7.6%,则例3-2计算结果表明,成本降低率比计划多完成1.71%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2、计划执行进度的检查用于计划期中的计算分析某工厂某年计划产值为4600万元,一季度完成960万元,二季度完成1200万元,三季度完成1340万元。则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例3-3计算结果表明,该厂截止到第三季度,在全年时间已过75%的情况下,完成计划76%,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分季度观察,其计划执行进度不均衡,有前松后紧的现象。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3、长期计划的计算检查(以5年计划为例)(1)水平法水平法是在5年计划中只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计划规定某产品第5年的产量为56万吨,第5年的实际产量为63万吨,则究竟提前多少时间完成5年计划?例3-4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现假定第4年、第5年每个月的完成情况如表3.1所示:由表3.1资料可知,从第4年9月~第5年8月,产量合计为57万吨,提前4个月完成5年计划。
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第4年3.53.543.843.844555449.6第5年44455556666763某产品第4年、第5年完成情况单位:万吨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2)累计法累计法是在5年计划中规定5年累计完成量应达到的水平某市1996—2000年间,计划规定基建投资总额为2.8亿元,5年内实际累计完成3亿元,则(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例3-5注意评价计划完成情况时以最低限提出的计划指标大于100%为好;以最高限提出的计划指标小于100%为好.(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二)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也称结构相对数或比重,它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总体内部各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反映总体内部构成情况的相对指标。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某省工业利税总额按轻、重工业分组资料如下某省工业利税总额比重计算表金额单位:亿元按轻重工业分组2001年2002年利税总额比重(%)利税总额比重(%)轻工业重工业114.47220.8934.165.9109.03295.2127.073.0合计335.36100.0404.24100.0
例3-6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三)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也称比例相对数,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三)比例相对指标2002年末全国总人口1284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212万人,乡村人口78241万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比例可表示为39︰61。又如我国2003年男性人口66556万人,女性人口6267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例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四)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也称比较相对数,是同一时间同一指标在不同空间的对比。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如各国、各地、各单位)下的数量对比关系。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某年有甲、乙两企业同时生产一种性能相同的产品,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19307元,乙企业为27994元,则例3-7计算结果说明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比乙企业低31%。(四)比较相对指标比较标准(1)比较标准是一般对象。这种情况下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2)比较标准(基数)典型化。这时,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不能互换。例如,将本单位产品的质量、成本、单耗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和国家规定的水平比较,和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比较,和国外先进水平比较等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五)强度相对指标也称强度相对数,是指同一时期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它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2003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总户数达到53200万部,2003年末全国总人口129227万人,则例3-8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两种表示形式:有名数如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商业网点密度个/千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千元/人等无名数如资金利润率,商品流通费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正指标和逆指标:(正指标)(逆指标)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一)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二)相对指标要和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三)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第二节平均指标一、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也称平均数,是将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同类现象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如职工的平均工资,商品的平均价格,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等。一、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特点:1、将数量差异抽象化。2、只能用于同类现象计算。3、反映总体变量的集中趋势。一、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二)平均指标的作用1、它可用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对比。2、它可用于同一总体指标在不同时间的对比。3、它还可用于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进行数量上的估算。二、算术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注意强度相对数和算数平均数的区别:算数平均数公式中,分子与分母在经济内容上有着从属关系,即分子数值是各分母单位特征的总和,两者在总体范围上是一致的。强度相对数虽然也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它并不存在各标志值与各单位的对应关系。
二、算术平均数二、算术平均数(二)简单算术平均数掌握的资料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而且没有经过分组,或虽分组各组次数分配相等(二)简单算术平均数某企业有6名工人某月加工零件数分别为200、218、224、246、250、260,则平均每个工人月加工零件数为例3-9二、算术平均数(三)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的资料是经过加工分组整理的单项数列或等距数列二、算术平均数某工厂某小组2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如表所示该小组每个工人平均日产量为例3-10(三)加权算术平均数两种权数一种是以绝对数表示,称次数或频数,对应公式为另一种是以比重表示,称频率或比率,对应公式为åå·=ffxx(三)加权算术平均数以上例资料为例用频率形式计算加权平均数例3-11该小组每个工人平均日产量为(三)加权算术平均数某企业工人月工资资料如表例3-12则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两种算数平均数的区别简单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值大小一个因素的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要受变量值大小和次数多少两个因素的影响。二、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按掌握资料的形式不同分为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一)简单调和平均数如果掌握的资料是未分组的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和标志总量,则用简单调和平均法计算平均指标。三、调和平均数例3-13某集贸市场西红柿售价:早市每千克2元,中市每千克1.5元,晚市每千克1元,若早、中、晚各购买1元的西红柿,则每千克平均价格为三、调和平均数(二)加权调和平均数如果掌握的资料是分组的标志值和各组的标志总量,未掌握各组的单位数,则用加权调和平均法计算平均的指标。m为各组的标志总量三、调和平均数例3-14某商品不同等级的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该商品平均价格为:三、调和平均数例3-15某商业集团所属的三个商场费用率资料如下表所示该商业集团三个商场的商品流通费用率为四、众数(一)众数的概念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直观地说明客观现象分配中的集中趋势例如,集贸市场上某种商品一天的价格可能有几次变化,其中成交量最多的那一个价格就是众数价格;再如,在大批量生产的男式皮鞋中,有多种尺码,其中41码是销售最多的尺码,则这个41码也就是众数四、众数(二)众数的确定方法1、单项数列的确定方法例3-16设某商店某月女式衬衫销售量资料见表3.8所示,试确定衬衫尺码的一般水平。四、众数2、组距数列的确定方法先以次数最多的组来确定众数所在区间,然后再用比例插值法推算众数的近似值。上限公式:下限公式:四、众数例3-17某企业工人日生产量如下表,求众数某企业工人日产量次数分布
=76.89(千克)
=76.89(千克)四、众数(三)众数的特点(1)众数是一个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和开口组数列的影响。它只考虑总体分布中最频繁出现的变量值,从而增强了对变量数列一般水平的代表性。(2)众数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平均指标。当分布数列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或趋于均匀分布时,则无众数可言;当分布数列是不等距分组时,众数的位置也不好确定。五、中位数五、中位数(一)中位数的概念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首先将某个标志值按大小顺序加以排列,然后用下列公式确定中位数的位置:最后求中位数。五、中位数(二)中位数的确定方法1、根据未分组资料确定如果总体单位数是奇数,则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单位所对应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如果总体单位数是偶数,则居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是中位数五、中位数中位数位置=日产26件产品即为中位数。例3-18有5个工人生产某种产品,其日产量件数顺序排列如下:20,23,26,29,30中位数位置=中位数是第3人和第4人月产量的算术平均数235件例3-196个工人某月生产某种零件排序如下:200,218,224,246,250,2601、根据未分组资料确定五、中位数2、根据单项数列确定例3-20故日产量26件为中位数。五、中位数3、根据组距数列确定五、中位数例3-21以表3.9资料为例,中位数确定过程如表五、中位数五、中位数(三)中位数的特点(1)与众数一样,也是一种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及开口组的影响,具有稳健性;(2)对某些不具有数学特点或不能用数字测定的现象,可用中位数求其一般水平。六、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的关系123六、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的关系皮尔逊的经验公式例某企业工人的月收入众数为800元,月收入的算术平均数为1100元,则月收入的中位数七、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一)平均指标只能运用于同质总体(二)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例3-21七、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三)用分配数列说明平均数第三节标志变异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大小的综合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和平均指标相联系的一种分析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与作用2.作用(1)它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例3-25某车间有两个生产小组,每个小组工人的日产量资料如下(单位:件):甲组:20,25,35,45,65,75,85乙组:45,47,48,50,51,54,55这两个小组的平均日产量均为50件,但各组工人日产量的差别程度不同,甲组比乙组离散程度大,即标志变异指标大,其平均数代表性则比乙组小。2.作用(2)它可用来研究现象的稳定性和均衡性某企业三个车间某月份产品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例3-26(3)它是确定抽样数目和计算抽样误差的必要依据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一)极差极差又称全距,是总体各单位中最大指标值与最小指标值之差,一般用R表示。优点: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缺点: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有较大的局限性。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二)平均差平均差是总体个单位的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1.简单平均法 在资料未分组的条件下,采用简单平均法。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例3-27两个小组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及其平均差的计算资料如表例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两组的平均分数相同时,第一组的平均差(10分)小于第二组(27.5分),所以第一组平均分数(75分)的代表性好于第二组。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2.加权平均法 在资料分组的条件下,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差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例3-28已知甲组工人月平均工资为767元,其平均差为80元;乙组工人月平均工资资料如下表结论:甲组工人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好于乙组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三)标准差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1、简单平均法在资料未分组的条件下,可采用简单平均法计算标准差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例3-29以前述例9资料为例,6名工人月产量平均数为233件其标准差计算如表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2、加权平均法 在资料分组的条件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标准差: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例3-30仍以前述表3.5资料为例,某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873元,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标准差计算如表所示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四)离散系数是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对比值,分别称为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例乙企业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企业三、交替标志的标准差当总体单位某种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为“是”与“非”或“有”与“无”两种情况时,这种品质标志就称为交替标志(或称为是非标志)。(一)成数把具有某种标志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叫做成数。三、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三、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二)交替标志的平均数用"1"表示具有某种标志的单位的标志值,用"0"表示不具有某种标志的单位标志值,交替标志的算术平均数记为三、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三)交替标志的标准差和方差ThankYou!第四章动态分析指标目录动态数列的编制1动态数列水平指标2动态数列速度指标3动态数列因素分析4第一节动态数列的编制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时序数列,是将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动态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是资料所属的时间,二是各时间上的指标数值。例一、动态数列的概念时期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时点数列二、动态数列的种类(一)绝对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总量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为绝对数动态数列。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期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变化发展的状况。二、动态数列的种类1.时期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这种绝对数动态数列就称为时期数列。例二、动态数列的种类时期数列的特点:(1)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是可以相加的,即相加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2)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联系。(3)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二、动态数列的种类2.时点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瞬间)所处的数量水平,这种绝对数动态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二、动态数列的种类时点数列特点:(1)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是不能相加的,相加不具有实际意义。(2)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3)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一定时期登记一次而取得的。二、动态数列的种类(二)相对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相对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为相对数动态数列。它反映现象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比例关系、结构、速度的发展变化情况。在相对数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二、动态数列的种类(三)平均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平均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为平均数动态数列。它反映社会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趋势。如上表中所列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平均数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一般说来不能相加。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1.时间长度应相等2.总体范围应一致3.指标内容应相同4.计算口径应统一第二节动态数列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动态数列水平,也就是现象发展水平。现象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一、发展水平动态数列水平各项具体的指标数值叫做发展水平或动态数列水平。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一、发展水平发展水平的分类:最初水平:第一个指标数值最末水平:最后一个指标数值中间各项水平:其余各指标数值基期水平:在对两个时间的发展水平作动态对比时,作为对比基础时期的水平报告期水平:作为研究时期的指标水平一、发展水平例……二、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叫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二、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与平均数的异同相同点:两者都是将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不同点:①计算依据不同 ②内容不同
二、平均发展水平1.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二、平均发展水平例4-1某省2005-2007年出口资料如下表所示。二、平均发展水平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连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A.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例如,已知某企业一个月内每天的职工人数,如果计算该月平均职工人数,则将每天职工人数相加除以该月日历天数即得。二、平均发展水平B.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f代表时间间隔例4-2某企业×年6月1日有职工500人,6月8日新进10人,6月20日新进5人,6月27日调离8人,该企业6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二、平均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2)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
首尾折半法例4-3某企业第二季度库存资料如表所示二、平均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B.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f代表各时点的间隔长度例4-4某街道某年个体商业户数资料如表
年平均个体商业户数为:二、平均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3.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例4-5某企业4—6月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资料如表所示,求其第三季度的平均数计划完成程度。
(1)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数列求序时平均数二、平均发展水平例4-6某企业某年第三度某月末职工情况如表所示
(2)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数列求序时平均数二、平均发展水平例4-7某商场×年第四季度商品销售、库存和商品流转次数资料如表所示
(3)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商品某年四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为二、平均发展水平三、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一)增长量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如年距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增长量(二)平均增长量(二)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反映现象平均增长水平。第三节动态数列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一)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发展速度的两个等式发展速度的种类一、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例说明2003年第一季度钢产量已达到上年同期产量水平的115%某钢厂2003年第一季度钢产量为450万吨,2002年第一季度钢产量为340万吨,则一、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二)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又称增减速度增长速度一、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区别:增长速度表示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程度;发展速度则表示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一、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例4-8我国1998—20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表所示,计算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1998—2003年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为: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和逐期增长的一般程度(一)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序时平均数。不能应用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1.几何平均法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例4-9我国1998—20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表所示,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2.方程法
对全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数作出规定,要达到这一水平中间各期应以怎样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二)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平均发展速度大于“1”,平均增长速度就为正值,这个指标也叫做“平均递增速度”或“平均递增率”;平均发展速度小于“1”,平均增长速度为负值,这个指标也可叫做“平均递减速度”或“平均递减率”。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例4-10某地2000—2005年煤炭产量资料如表所示第一步,计算判断增长速度的方向第二步,计算总发展速度。第三步,查表。求平均发展速度。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三)计算和运用平均发展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计算方法2.要注意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3.应采取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4.平均速度指标要与其他指标结合应用第四节动态数列因素分析一、动态数列的因素构成(1)长期趋势(T)
(2)季节变动(S)
(3)循环变动(C)
(4)不规则变动(I)
一、动态数列的因素构成动态数列的经典模式:加法模式Y=T+S+C+I乘法模式Y=T·S·C·I
二、长期趋势分析长期趋势就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长期趋势分析的目的
首先,在于把握现象的趋势变化;其次,从数量方面来研究现象发展的规律性,探求合适趋势线,为进行统计预测提供必要条件;最后,测定长期趋势,可以消除原有动态数列中长期趋势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显示和测定季节变动。二、长期趋势分析长期趋势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直线趋势趋势直线直线趋势的变化率或趋势线的斜率基本上是不变的另一种是非直线趋势即趋势曲线非直线趋势,其变化率或趋势线的斜率是变动的二、长期趋势分析测定长期趋势的主要方法有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二、长期趋势分析(一)间隔扩大法通过扩大数列时间间隔,对原始资料加以整理,以反映现象的发展趋势二、长期趋势分析间隔扩大二、长期趋势分析第一,数列发展水平之间的间隔应当一致,以便比较;第二,时间间隔的长短,应根据现象的性质和特点而定,必须能显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应用间隔扩大法应注意二、长期趋势分析(二)移动平均法采用逐项递推移动,计算出一系列序时平均数,形成一个新的派生的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来代替原有的动态数列二、长期趋势分析例以表4.13某化肥厂化肥月产量为例,采用3项和5项移动平均数分别进行修匀二、长期趋势分析1.对原有动态数列的修匀程度,与移动平均的项数有关2.移动平均数所取项数的多少,应视资料的特点而定
3.移动平均后的新数列,其项数少于原数列
4.偶数项移动平均,要计算正位平均数
移动平均法分析长期趋势时注意事项二、长期趋势分析(三)最小平方法(最小二乘法)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原有的动态数列配合一条适当的趋势线来进行修匀。使原有数列的实际数值与趋势线的估计数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二、长期趋势分析1.直线趋势模型如果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上相等,则可考虑配合直线趋势。a为截距;b为直线的斜率二、长期趋势分析二、长期趋势分析解联立方程组可得二、长期趋势分析例4-12二、长期趋势分析二、长期趋势分析预测某企业2009年产值,t=9二、长期趋势分析当数列顺序为奇数项,设中间项t值为0,时间数列依次顺序为……,-3,-2,-1,0,1,2,3,……当数列为偶数项,设数列中间项相邻两项的中点为0,此时,时间数列依次顺序为……,-5,-3,-1,0,1,3,5,……Σt=0时简便计算方法二、长期趋势分析例4-13以表4.17资料为例,用简捷法计算a、b参数值,建立直线方程。二、长期趋势分析预测某企2009年业产值,t=5二、长期趋势分析2.抛物线趋势模型抛物线方程的逐期增长量的增长量(即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同二、长期趋势分析同前面直线趋势方程的方法构造联立方程组,求解a,b,c简捷法一般法二、长期趋势分析例4-14某工业企业1994-2002年某产品产量如表二、长期趋势分析二、长期趋势分析预测该产品2009年产量。也即当t=7时二、长期趋势分析(三)指数曲线方程现象发展的环比发展速度或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二、长期趋势分析三、季节变动分析方法一是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直接根据原始的动态数列来计算,常用的方法是按月平均法;一是根据剔除长期趋势影响后的数列资料来计算,常用的方法是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条件用3年或更多年份的资料(至少3年)作为基本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三、季节变动分析(一)按月(季)平均法计算步骤:
1.列表。将各年同月(季)的数值列在同一栏内;
2.将各年同月(季)的数值加总,并求出月(季)平均数;
3.将所有月(季)的数值加总,求出总的月(季)平均数;
4。求季节比率(或季节指数)S.I三、季节变动分析计算公式:调整后的季节比率=调整前的季节比率×校正系数例4-15三、季节变动分析利用季节指数预测三、季节变动分析三、季节变动分析(二)趋势剔除法利用移动平均法来剔除长期趋势影响后,再来测定其季节变动一般来说,对于各因素属于乘积形式的现象,应采用原数列除以长期趋势的方法剔除长期趋势;对于各因素属于和的形式的现象,应采用原数列减去长期趋势的方法剔除长期趋势。例4-16以羊毛衫销售资料为例,将月资料整理成季资料,用长期趋势剔除法消除长期趋势后再来测定季节变动趋势。三、季节变动分析三、季节变动分析三、季节变动分析第四,调整季节比率。校正后季节比率=校正前季节比率×校正系数三、季节变动分析四、循环变动分析循环变动是现象在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从低至高再从高至低的周期波动。与趋势变动和季节变动的区别它不是朝着一个方向持续运动,而是涨落相间的交替;季节变动比较明显,并且有固定的周期,且变动周期一般为一年,而循环变动的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各个周期的时间长短往往不一致。研究目的分析循环变动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现象活动的规律性,研究不同现象之间循环波动的内在联系,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转折点,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四、循环变动分析(一)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采用计算年距发展速度,得到年距发展速度动态数列,观察其循环变动的波峰与波谷。分季资料分月资料缺点:消除时序数列长期趋势的同时,相对放大了年度发展水平的影响,使循环波动的振幅被拉大。四、循环变动分析(二)剩余法剩余法也称古典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从时间数列中一次或陆续消除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剩下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然后再将结果移动平均进行平滑消除不规则变动,所余结果则为循环变动。四、循环变动分析五、不规则变动分析测定不规则变动,在已测定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的基础上,采用剩余法则可求出不规则变动指数。ThankYou!第五章统计指数分析目录统计指数概述1统计指数的编制2平均指数的编制3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4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性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简称指数,通常是指被研究对象两个不同时期数值对比的结果,用以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方向及其程度,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广义指数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即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即用来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性质(二)统计指数的性质1.相对性2.综合性3.平均性二、统计指数的作用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分析和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长期变化趋势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三、统计指数的种类统计指数按其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三、统计指数的种类统计指数按其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统计指数按其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第二节综合指数的编制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销售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米38034210.0011.00乙件5205201.301.50丙顶5006500.400.40合计—————例求下面统计表的商品销售量总指数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表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一)在现象的联系中寻找同度量因素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商品销售额指数化因素同度量因素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二)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同一时期单纯地反映销售量的变动,排除价格因素变动的影响,就要把价格因素固定起来,使价格只起同度量的作用。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拉氏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商场三种商品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下降了6.84%,由于销售量的下降,使销售额减少了320元。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派氏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商场三种商品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下降了6.94%;由于销售量下降,使销售额减少了358元。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三)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时,一般采用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销售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米38034210.0011.00乙件5205201.301.50丙顶5006500.400.40合计—————求下面统计表的商品销售就价格总指数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表例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一)在现象的联系中寻找同度量因素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商品销售额指数化因素同度量因素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二)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同一时期单纯地反映销售量的变动,排除价格因素变动的影响,就要把价格因素固定起来,使价格只起同度量的作用。拉氏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三种商品价格总水平比基期上涨了10.35%;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加了484元。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派氏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三种商品价格总水平比基期上涨了10.24%;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加了446元。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三)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在实际工作中,在计算价格指数等质量指标总指数时,一般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数量指标)作为权数,这是由计算指数的目的决定的。第三节平均指数的编制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从个体指数出发,先计算出单项事物的个体指数,然后对其加权平均计算总指数,以测定总体现象平均变动程度。平均指数的意义:1.在全面资料无法取得而使综合指数公式无法直接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使用.2.平均指数也具有其独立的经济意义。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一)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是对个体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方式进行平均,即以个体指数为变量值,以综合指数公式的母项资料为权数,计算个体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例以下表资料计算销售量总指数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指数计算表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商品销售量平均下降了6.84%,由于销售量的下降,使销售额减少了320元。这个结果与采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例以下表资料计算价格总指数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计算结果与前面相同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是将个体指数的倒数通过加权平均方法计算的总指数。例以下表资料计算价格总指数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计算结果与前面相同二、平均指数的实际运用(一)编制价格总指数的基本问题计算公式的选择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编制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指数二、平均指数的实际运用2.代表规格品的选择3.选择典型地区4.商品(产品)价格的确定5.确定权数二、平均指数的实际运用(二)编制价格总指数的方法与步骤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某市商品零售价格资料及其相关计算过程(p185)
例5-1(1)计算代表规格品的价格指数,运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2)计算小类价格指数,根据所属代表规格品的价格个体指数,运用几何平均法计算。(3)计算中类价格指数,根据小类指数及相应权数,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即5-11式)计算。(4)计算大类价格指数,根据中类指数及相应权数,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即5-11式)计算。(5)计算总指数,根据大类指数及相应权数,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即5-11式)计算。二、平均指数的实际运用2、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指数某省某年建筑材料价格资料及其相关计算过程(p186)
例5-2(1)计算代表规格品个体价格指数,即以本期实际材料费为权数,运用加权调和平均法进行计算。(2)计算某种材料价格指数,即以各种代表规格品个体价格指数为依据,运用简单算术平均计算。(3)计算某类材料费价格指数,即以各种材料消费额为权数,运用加权调和平均法计算。(4)计算全部材料费价格总指数,即以各类材料消费额为权数,运用加权调和平均法计算。第四节指标体系与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生产总成本=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价格指数生产总成本指数=产品产量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在统计分析中,将经济上具有逻辑联系、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一、指数体系统计指数体系特征:①构成体系的各指数在经济上具有逻辑联系,相互之间能补充说明问题;②构成体系的各指数在数量上具有乘积对等关系和加减对等关系;③构成体系的指数个数在三个或三个以上。一、指数体系(二)指数体系的作用(1)指数体系的基本作用是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2)利用各指数之间的联系进行指数间的相互推算。(3)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时,指数体系也是确定同度量因素时期的根据之一。二、因素分析借助指数体系研究现象总体数量变动中,各因素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及其绝对效果.进行因素分析的步骤:1.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影响因素2.建立有效的指数体系3.综合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两因素分析总量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平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二、因素分析(一)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按其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1.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二、因素分析例5-3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如表所示,请对销售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销售额变动的因素分析表由以上计算可知,由于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增长了10%,使销售额增加了2650元;由于价格上涨了11.15%,使销售额增加了3250元;两者共同的作用使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增长了22.26%,增加5900元。二、因素分析2.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确定被分析的总量指标受哪几个因素的影响,再根据总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等式。确定各因素指标的性质,即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分析各个因素对现象总体变动的影响作用。二、因素分析例5-4已知某企业生产的三种产品的产量、单位原材料消耗量、单位原材料价格的资料,请分析原材料费用总额变动中,受产量、单位原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和单位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原材料总额变动分析表原材料费用总额的相关资料计算表原材料费用总额的相关资料计算表原材料费用总额的相关资料计算表原材料费用总额的相关资料计算表从以上计算可知,由于产品产量增长32.24%,使原材料费用总额增加7.9万元;由于原材料单耗降低0.74%,节约原材料费用0.24万元;由于原材料价格降低0.52%,减少原材料费用0.168万元;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原材料费用总额上升30.58%,增加7.492万元。二、因素分析(二)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在总体分组的条件下,总体平均指标可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固定构成指数二、因素分析例5-5已知某企业基期和报告期职工的月工资情况如表5所示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情况上述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量上看,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比基期上升了7.01%,是由于工资水平提高了6.72%和职工结构变动使平均工资上升0.28%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绝对量上看,总平均工资增加了53.23元,其中,每组工资水平提高使总平均工资上升了51.11元,职工结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上升了2.12元。二、因素分析(三)包含平均指标的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在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总体标志总量变动的影响,从而把总量指标变动分析与平均指标变动分析结合起来。例如,在研究工资总额变动原因时,可以先分析工人总数和平均工资两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然后再对平均工资进行动态分析。ThankYou!第六章抽样推断目录抽样推断的概念和理论依据1抽样误差2抽样估计和推算3抽样设计与组织实施4第一节抽样推断的概念和理论依据一、抽样推断概述(一)抽查推断的概念和特点抽样推断是依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资料计算的特征值,对总体特征值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特征的目的。
特点:1、以遵守随机原则为前提2、以部分特征推断整体特征3、抽样误差可以计算、控制一、抽样推断概述(二)抽查推断的主要作用可以解决无法进行全面调查、不能进行全面调查或很难进行全面调查的问题可以补充或修正全面调查的数据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对某些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三)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统计估计假设检验二、抽样推断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总体也称全及总体或母体,指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所研究范围内具有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体育教研室计划
- 中学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 2025年行政人事部年度工作计划目标
- 2025年教师个人提高工作计划范文
- 地产公司专题计划代理部组织管理新规制度
- 2025年集采工作计划
-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对口帮扶计划
- 《血液科护理查房》课件
- 《fxhx络合滴定法》课件
- 跳绳合同书家庭
-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 第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 含答案
- 探索心理学的奥秘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学术交流英语(学术写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悦读分享
- 钢丝绳吊装时最大允许吊装重物对应表
- 高中生校园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 员工工作失误责任追究条例
- 电风扇市场调查报告(共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