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9942_第1页
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9942_第2页
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9942_第3页
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9942_第4页
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994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新草桥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时间75分钟)1·曾子问》说:“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礼记·曲礼》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这说明当时()A.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个人价值服从伦理道德C.宗法观念影响社会风俗D.礼乐制度得到严格维护【答案】B“”“昏礼不贺,人之序也”,意思是儿女结婚,父母衰颓,没有什么B项正确;《礼记》的“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宗法观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礼乐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2.两汉之际常有刻画帝王、圣贤诞生的画像,如“女节梦接大星而生少昊,含始吞玉英而生高祖”,玉英出现的先决条件则是“五常并修”.只有社会风气醇厚、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的情况下玉英才会出现,以此象征大汉的天下前途无量。这些画像()A.彰显了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B.蕴含了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C.体现了传统人物画走向成熟D.宣扬了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答案】D“”“神”“”相联系,宣扬了天意与人事能够交感相应,D“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无关,排除A“天行有常”指的是自然按照一定规律运行,体现的是朴素唯物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唯心思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绘画本身,而是绘画的内容体现的天人感应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3.法国学者戴密微在《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一书中指出:“从17世纪开始,欧洲就开始了文艺批评运动,而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文中“发现中国”的准确含义是()A.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B.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C.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D.文艺复兴运动受到了中国文化积极影响【答案】A寻求思想和精神资源,“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说明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故选A合“17世纪开始”,排除BC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D。4.归纳知识图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A.造纸术传入中亚B.东亚文化圈形成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答案】C,空白处所对应的时间大致为宋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即理学,C正确;造纸术传入中亚是在8世纪,排除A东亚文化圈形成是在唐代,排除B;;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5.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方式不同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C.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D.周边环境的影响【答案】A文明,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张方式差异的主要因素,A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属于根本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68“阿拉伯人是以剑和舌为荣,而不是以笔为荣的”“他们把一切工作都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阿拉伯文学的突出成就B.造纸术的传播与普及C.西学东渐促进科技交流D.印刷技术的推广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公元8世纪”“在此之后,则变成了‘他们把一切工作都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8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对阿拉伯产生了影响。造纸术使纸张得到了普及,因此“笔”的使用也多了起来,B项正确;文学成就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印刷术当时还没有发明与推广,排除D项。故选B项。7.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里克利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A.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宣扬人文精神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答案】A论意在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ABC与题无关,排除;苏格拉底否定发放观剧津贴,是因为这容易引发公民的贪欲,而非增加城邦财政负担,排除D。8“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可见罗马法()A.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B.注意不断借鉴外邦人的法规C.以自然法为最高指导原则D.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答案】D“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反映出罗马法因其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对后世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罗马法产生的原因,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的来源问题,排除B;材料与自然法无关,排除C。9“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模仿盛唐制度”“抄袭我国典章”“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表明日本接受中华文明“不取道教”、“不用宦官”、“不学缠足”,表明日本没有全盘接受中华文明,日本对中华文明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儒家经典在日本的传播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未涉及“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排除C“锁国”期间,仍与中国、荷兰和朝鲜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BA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故C错误;《荷马史诗》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给后世提供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故D错误。11雷斯,北至亚美尼亚、南达尼罗河第一瀑布。历史上的波斯人主要源于()A.印欧人的早期迁徙的一支B.蒙古人东征的一支C.海上民族的一支D.匈奴民族的一支【答案】A亚、非洲的大帝国。故A项正确;蒙古人东征的方向是日本,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海上民族指青铜时代末期左右,特别是公元前13世纪入侵安纳托利亚东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埃及的任何侵略性的航海者集团。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匈奴是汉族对古代生活于蒙古大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的通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表:欧洲移民表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根本原因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数据美国移民数在3420①符合题意;伴随着移民潮必然将欧洲先进的文明带到欧洲人所到之处,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②符合题意;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交通工具革新,交通方式的进步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条件,③符合题意;欧洲移民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经济危机无必然的逻辑联系,④不合题意,①②③正确,故B项正确。13.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答案】C【解析】1789年至1880年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欢迎移民,但是在1924-1943年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因此对于移民不太欢迎,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移民地位,C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1924年至1934年美国不欢迎移民,排除B;题干未涉及到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14.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答案】D兴起“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D项正确;材料中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旨在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AB并非美苏文化领域冷战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15“”“寻源使”汉的张骞。张骞之所以成为千古名人,是因为他的两次出使西域()①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②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③为西汉与西亚、非洲通商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④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③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6.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B.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C.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D.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答案】A【解析】海上丝绸之路最开始确实是陆上丝绸之路补充,后来陆上通道因战乱阻塞,加之经济重心南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慢慢地演变为与陆上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贸易往来通道,故A项表述不严谨,符合题意;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B宋时期繁荣,明清时期由于实施海禁政策而衰落,C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美国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在强调文化认同()A.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B.促进了跨国文化交流C.是长期历史演进的结果D.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化认同的意义,根据材料“美国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美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不仅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根基,而且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知,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促进了跨国文化的交流,即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比较片面,A项只符合材料中的“美国文化认同是……美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内容,B项只符合材料中“跨文化交流”的内容,但都没有全面体现材料的内容,故排除AB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长期演进”,故排除C项。18.蒙古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至元161279“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B.冷兵器时代工艺技术的重要性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D.元朝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答案】B“对工匠技艺之人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反映出统治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体现工艺对冷兵器制造的重要性,B富等为目标,而非“以争夺工匠为目标”,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蒙古统治者对工匠技艺的重视,并非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排除C项;元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火炮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19.拿破仑通过一系列武力战争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传播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②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受到被征服地区革命者的欢迎③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普遍诉求④被压迫地区的民族意识觉醒与反抗是拿破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向这些地区传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求。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普遍的政治诉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力量弱小,尚不足以战胜封建势力,排除A、C、D。20.1807“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继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关于普鲁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比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B.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D.为普鲁士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答案】A【解析】鲁士的改革保留了封建残余,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21.1870“无清雅之气,一边又相约游“紫竹林(租界)吃洋点心、打台球、登轮船。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近代天津开埠后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影响B.满清官员对西方物质文明十分推崇C.天津是当时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D.华夷杂处是天津教案的发生重要原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天津“华夷杂处,而且在饮食方面西方饮食、生活、娱乐等在天津租界盛行,可见天津开埠后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影响,选项A定抵触,选项B排除;选项C表述绝对,排除;材料并非谈论教案发生原因,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中时间和“吃洋点心、打台球、登轮船”等信息,推断出天津受到西方影响。2219世纪80,“地火”赤脚走路可能导致“地火”攻心。这表明当时A.西方文明无法对中国产生影响B.上海市政建设全面改善C.国人用传统文化解读西方事物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答案】C【解析】“地火“地火”“攻心,由此说明,对于西方传入的新事物,国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解读,C正确;材料正是表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排除A;材料表明的是上海租界,不能解读为整个上海,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23.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D.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答案】B【解析】B据材料可知,亚洲模式与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模式有根本差异,故A色指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管理模式,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有误,故排除。24“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答案】B【解析】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B除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25.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转化成自己的国以外文化的影响?①春秋时期百家争鸣②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佛教兴起③明中叶到清初自然科学的发展④鸦片战争后科技文化的飞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佛教是外传的,自然科学是从西方传入的,近代的科技是外来的,故②③④D正确;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内部的思想解放,故排除ABC。26.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列举了两宋书坊名称22个。这些机构开始在所刊书之首尾、序后、目录后登出,或盖本坊印章,或刊本坊之名称,如“闽山阮仲猷种德堂刊,该现象表明A.两宋已有版权保护意识B.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普及C商品经济促进书房繁荣D.技术革新推动文化传播【答案】A【解析】“说明书商已经有了版权意识。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是否运用活字印刷技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多个“书坊”有了“本坊印章”或“本坊之名称,以便于与其他书坊区别开,反映的不是书坊的繁荣,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技术革新,排除。27.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馆1893个,是1949年的90.1倍。共有广播电台2571949年只有492774061978年仅生产故事片4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这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B.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价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答案】A【解析】。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均排除。28.梁思成先生提出对文物建筑“整旧如旧”原则主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什么原则?A.唯一性B.创新性C.真实性和完整性D.开放与保护性【答案】C【解析】“整旧如旧整性原则,C项正确;唯一性原则是文物保护的原因,与维护文物的“整旧如旧”原则不符,A项错误;建筑的创新性不能体现文物保护“整旧、“如旧”的主旨,B项错误;开放与保护性不是“整旧如旧”原则最主要的内涵,D项错误。29.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属于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答案】A【解析】的文化遗产,故选A。自然遗产更多地表现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良渚古城并不具备自然遗产的属性,排除BC;的民间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显然不属于这一分类,排除D。30.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①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②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④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正确;只有雅典卫城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故④错误。故①③组合正确。故选A,BCD选项排除。31了中华文明具有A.统一性B.连续性C.开放性D.多源性【答案】D【详解】据材料“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都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主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可知,中华文明的各个地区有不同特色的文明,这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多源性,而未涉及统一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连续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吸收外部文明,未涉及开放性,排除C项;故选D项。32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答案】C【详解】材料“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了王权,而王权的强化有利于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故C项AB项并不是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主要出发点,而且“防止”的说法也过于绝对,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曾发生过的“三监之乱”便是商朝旧贵族参与的叛乱,排除B调加强周王的权力,没有关于“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3“辞令”“辞令”专供辩士们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反映了A.春秋比战国时期更加有序B.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C.春秋战国周王室加速衰亡D.春秋战国交往日益频繁【答案】B【详解】材料“战国时期外交‘辞令’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体现的是社会转型助推了士的阶层兴起,进而引起外交方面的变动,BAC项;材料与各国交往频繁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4商鞅变法中最能推动社会转型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B.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答案】A【详解】社会转型,AB项;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有助于加强对民间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在推动瓦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排除D项。故选A项。3521350211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D【详解】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根据“与越人杂居”可知这些措施并不全是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排除A项;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和象郡并不是抵御匈奴的侵扰,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而非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排除ABC项。故选D项。36.汉初刘邦“约法三章”“据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除三族罪、妖言令”,而文景两帝更是把约法省禁(法令简约,刑网宽疏)作为国策推行。汉初的这些做法A.表明统治阶级对秦亡根源有正确认知B.有利于汉代中央集权权威的加强C.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D.依托于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答案】C【详解】现,故C项正确。秦亡原因复杂,材料反映汉初对秦苛法的修正,本质是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的一种表现,是秦法治的损益变化,不能体现对秦暴政而亡的正确理解,故排除A项;中央集权讲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故排除D项。故选C项。37.下表为汉代部分大司马大将军(中朝官员核心)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姓名人物简介卫青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霍光西汉宣帝第二皇后霍氏的父亲(废黜刘贺)王莽西汉平帝皇后王嫵的父亲何进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召董卓进洛阳)A.选官用官强调血缘关系B.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C.宦官势力仍被外戚压制D.中朝的设立威胁皇权【答案】B【详解】说明的是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B项正确;汉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宦官同外戚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中朝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38.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A.南北饮食习惯趋同B.北方民族交融加强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答案】B“‘鱼鳖之徒’”南方的食鱼习俗从讥讽到接纳,说明南北民族交融加强,故选B变化,不能全面反映饮食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北方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北方人对南方人食鱼的态度,不足以证明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排除D项。39.阎步克先生认为南朝一改东晋政局,出现了像“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措施,这些措施中隐含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皇帝垂拱”的门阀政治鼎盛B.“士族当权”的寡头政治消失C.“诸侯擅政”的宗主政治复现D.“主威独运”的皇权政治抬头【答案】D【解析】据材料“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可知,宋朝刘裕采取措施重振皇权,故选D所学知识“皇帝垂拱”的门阀政治主要存在于东晋时期,排除A权共天下的局面结束,但士族仍然是皇权之下最有影响力的势力,排除B朝时期刘裕采取措施重振皇权,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40.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这一状况的存在()A.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导致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成为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说明农民已经成为豪强地主的私有物,这就为地方豪强割据称霸一方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状况的存在,成为了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会导致其生产积极性降低,但是这仅是题干内容的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全部,排除A“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但是并没有述及农民与地主关系尖锐的表现,排除B项;题干内容并没有涉及农民的赋税负担等问题,排除C项。41.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A.《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B.《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C.《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D.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事件亲历者,且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答案】D【解析】【分析】D最可靠的,A史事件的叙述,并不是最可靠的一手史料,B的史料编撰而成,虽然治史严谨,但不是最可靠的,C项错误。42.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唐太宗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玄宗粟末靺鞨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由上表可知唐朝()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答案】C【解析】“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故选C项;表格中的交往方式没有涉及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A项;表B更多的是和平管理方式,排除D项。43“谏”成不为纠绳天子,反来纠绳宰相。这一变化()A.加强了谏官的权力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D.造成了对政府的制约答案:D方式和职责都发生了变化,成为监督宰相等官员言行的机构,故这一变化加强了对整个中央官僚机构——中央政府的制约,故选D宋代谏官开始由皇帝任用,职责也由进谏皇帝变为纠绳宰相,实际上体现的是宋代谏官的权力变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制度中谏官的任用和职责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府的决策机构,不能体现这一变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谏官的任用和职责的变化,这是监察制度的调整,没有涉及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44“边患”“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地反映了()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C.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可知当时富商相继兴建商铺以出租牟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