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岳麓版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宋元的政治制度(1)宋元君主专制的加强。(2)宋元中央集权的加强。(3)王安石变法*。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宋至元朝君主专制下的中枢机构不断革新,相权逐步削弱;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趋强化,基本奠定了后世的地方行政区划。历史解释宋代尚未完成全国的统一,但中央与地方机构增多,加强了君主专制,解决了唐代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也造成了庞大的管理体系;元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史料实证运用史料记载论证宋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理解,宋元时期政治演变趋势的特点及影响,辩证客观地评价政治现象。家国情怀从宋元政治统治的加强,多民族国家发展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爱国情怀。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宋元的政治制度(1)宋元君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君权专制的加强(1)宋朝:设置“__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政权、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元代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3)监察体制: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中书门下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宋朝:设置“________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枢密院皇帝地方节度使文臣通判物质基础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枢密院皇帝地方节度使文臣通判物质基础考点二王安石变法(选修1)1.背景藩镇割据冗官(1)北宋中期形成了“三冗”“两积”局面,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
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被起用为相,以“三不足”的精神主持变法革新。(4)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2.目的:解决社会危机,实现
,巩固封建统治。庆历新政富国强兵考点二王安石变法(选修1)藩镇割据冗官(1)北宋中期形成了3.内容 (1)理财:富国之法 ①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农民收获后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募役法
: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
”,越是大户人家,出钱越多。 ③其它: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免役钱3.内容免役钱(2)军事:强兵之法①省兵: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同时还归并军营、缩减编制,以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3)科举:取士之法①科举制度: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
的考试。②选官制度:批评“恩荫”授官制度,要求贯彻
的原则。③教育制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任官;设立了律学、医学,健全了武学,还拨出一些官田作为学田,发展地方教育。经义策论择优录用(2)军事:强兵之法经义策论择优录用4.结局 (1)失败:由于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变法最终失败。 (2)变质:宋徽宗时,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敛财之实。5.作用 (1)积贫局面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2)积弱局面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4.结局[史学论点]宋代的重文轻武国策为了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权重,乃至操纵政权的教训,宋初统治者开始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刻制誓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的权力,以文人代替武将出任地方官。重文轻武国策推动了宋代科举考试的发展,为士人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但也为宋代的“积弱”埋下了隐患。[史学论点]宋代的重文轻武国策
[史料史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由于矫枉过正,后继者又不知变通,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后果。如地方权力太弱,在反侵略战争中无力抵抗;对军队防范过甚,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对外战争中居于弱势;官僚机构分化事权和互相牵制不当,造成机构重叠、官员队伍庞大、效率低下等问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1)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军队战斗力不强,在抵抗外族入侵时居于弱势。(2)官僚机构分化事权和互相牵制,造成“冗官”“冗费”现象。[史料史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时空观念]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演变朝代行政机制秦汉郡—县东汉州—郡—县唐代道—州—县宋代路—州—县元代省—路—府或州—县核心论点:中国古代地方区划中,县是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州的地位呈现由高到低的演进,二级、三级行政设置是古代行政区划的主体。[时空观念]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演变朝代行政机制秦汉郡—县探究1宋元君主专制演变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
(2018·课标全国Ⅲ,25)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探究1宋元君主专制演变的特点及影响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点评本题以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为载体,考查宋代政治统治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审题解答此题关键是从记录的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中理解蕴含的本质原因。解题由表中信息可知,宋代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者占大多数,这说明两宋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比较大,故B项正确。隋唐以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消除,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宰相权力大小变化情况,可排除C项。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成功走向仕途,可排除D项。点评本题以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为载体,考查宋代政治统治的特点角度1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史论链接』(1)相同点: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①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②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2)不同点①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②最高行政机构设置: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角度1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史论链接』(1)相同点:通角度2宋代官僚制度完善的表现(1)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宋代形成了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的制度,并辅之以搜身、糊名、誊录、锁院等措施,尽可能体现公平竞争和高素质选拔。(2)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复杂。在“制衡”原则下,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官”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指较高文臣的虚衔,以彰显其清贵地位;“差遣”是指担任的实际职务,以“所任之事”为中心,体现了比较浓厚的务实色彩。角度2宋代官僚制度完善的表现(1)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3)抑制宗亲、宦官等政治势力。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4)士大夫集团与皇权之间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制衡关系。士大夫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抱负,通过经筵、台谏制度,牵制皇权。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成为宋代政治的基础。(3)抑制宗亲、宦官等政治势力。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即时体验』1.(2019·山东青岛模拟)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
解析
据题干从唐代“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到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的变化,可知这一变化扩大了招生来源,有利于优秀的平民进入统治集团,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向心力,故选B项。
答案
B『即时体验』2.(2018·山东烟台模拟)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仕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不是其功能,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科举制由注重门第到后期更加开放,促进了平民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北宋官僚队伍的发展,故C项错误;科举制看中的是人的才能,不是限制世家子弟,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8·山东烟台模拟)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探究2宋元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史论链接』角度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①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③财政上:在各路设立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2)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探究2宋元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1)措施角度2行省制度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依据 (1)机构和官员设置有玄机,从制度设计层面防割据。元代的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中央通过行省对全国实行分区统治。 (2)分权更集权。中央赋予行省更多的权力,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3)地方区划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中央比较容易控制。角度2行省制度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依据角度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 (1)中央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角度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史料实证』史料一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通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元)脱脱等《宋史》史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史料实证』(1)解读史料一,紧扣史料关键信息从知府和通判的职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角度理解。(2)史料二抓住“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理解元朝行省制度运行机制的特点。(1)解读史料一,紧扣史料关键信息从知府和通判的职能及二者之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代知府与通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这反映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什么特点?
提示:关系: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
特点:通判监督知府,知府与通判互相牵制,反映宋代通过地方分权来强化中央集权的特点。2.依据史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提示:行省既要为中央集权,同时又分留部分权力于地方。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代知府与通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这反映出『即时体验』1.(2019·广东珠海模拟)唐以前地方政府一直是一长制(即一个人负全责);从宋以后,地方政府由多人共同负责。这一变化促使(
) A.中央集权加强
B.君权不断强化 C.行政效率提高
D.地方势力膨胀
解析
唐以前地方政府一直是一长制(即一个人负全责)容易形成个人权力过大,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宋以后,地方政府由多人共同负责,可以避免地方官员个人权力过大,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
答案
A『即时体验』2.(2015·山东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解析地方官任职避亲和避籍是为了防止地方官与地方势力勾结,形成影响中央政权的地方势力,因此B项正确。秦代以来官僚政治的确立已经瓦解了宗法体系,A项错误;材料仅是地方官任职的原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建设,C、D项错误。
答案
B2.(2015·山东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命题素材]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宋代文官政治的确立及特点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命题素材]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宋代文官政治的确立及特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代文官政治确立的特点及原因,认为宋代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是隋唐五代以来政治统治、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材料主要阐述了宋代文官政治确立的特点及原因,认为宋代文臣士大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认为两宋时期“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解析解答原因据材料信息,迁移唐五代以来政治、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变化表现说明;影响从政治统治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世家大族的衰落、中小地主的崛起;科举制的推行和发展;崇文抑武的政策等。(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君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君权又有制约;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认为两宋时期“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形成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岳麓版32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岳麓版33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岳麓版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宋元的政治制度(1)宋元君主专制的加强。(2)宋元中央集权的加强。(3)王安石变法*。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宋至元朝君主专制下的中枢机构不断革新,相权逐步削弱;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趋强化,基本奠定了后世的地方行政区划。历史解释宋代尚未完成全国的统一,但中央与地方机构增多,加强了君主专制,解决了唐代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也造成了庞大的管理体系;元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史料实证运用史料记载论证宋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理解,宋元时期政治演变趋势的特点及影响,辩证客观地评价政治现象。家国情怀从宋元政治统治的加强,多民族国家发展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爱国情怀。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宋元的政治制度(1)宋元君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君权专制的加强(1)宋朝:设置“__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政权、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元代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3)监察体制: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中书门下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宋朝:设置“________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枢密院皇帝地方节度使文臣通判物质基础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枢密院皇帝地方节度使文臣通判物质基础考点二王安石变法(选修1)1.背景藩镇割据冗官(1)北宋中期形成了“三冗”“两积”局面,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
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被起用为相,以“三不足”的精神主持变法革新。(4)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2.目的:解决社会危机,实现
,巩固封建统治。庆历新政富国强兵考点二王安石变法(选修1)藩镇割据冗官(1)北宋中期形成了3.内容 (1)理财:富国之法 ①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农民收获后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募役法
: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
”,越是大户人家,出钱越多。 ③其它: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免役钱3.内容免役钱(2)军事:强兵之法①省兵: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同时还归并军营、缩减编制,以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3)科举:取士之法①科举制度: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
的考试。②选官制度:批评“恩荫”授官制度,要求贯彻
的原则。③教育制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任官;设立了律学、医学,健全了武学,还拨出一些官田作为学田,发展地方教育。经义策论择优录用(2)军事:强兵之法经义策论择优录用4.结局 (1)失败:由于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变法最终失败。 (2)变质:宋徽宗时,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敛财之实。5.作用 (1)积贫局面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2)积弱局面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4.结局[史学论点]宋代的重文轻武国策为了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权重,乃至操纵政权的教训,宋初统治者开始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刻制誓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的权力,以文人代替武将出任地方官。重文轻武国策推动了宋代科举考试的发展,为士人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但也为宋代的“积弱”埋下了隐患。[史学论点]宋代的重文轻武国策
[史料史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由于矫枉过正,后继者又不知变通,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后果。如地方权力太弱,在反侵略战争中无力抵抗;对军队防范过甚,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对外战争中居于弱势;官僚机构分化事权和互相牵制不当,造成机构重叠、官员队伍庞大、效率低下等问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1)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军队战斗力不强,在抵抗外族入侵时居于弱势。(2)官僚机构分化事权和互相牵制,造成“冗官”“冗费”现象。[史料史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时空观念]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演变朝代行政机制秦汉郡—县东汉州—郡—县唐代道—州—县宋代路—州—县元代省—路—府或州—县核心论点:中国古代地方区划中,县是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州的地位呈现由高到低的演进,二级、三级行政设置是古代行政区划的主体。[时空观念]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演变朝代行政机制秦汉郡—县探究1宋元君主专制演变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
(2018·课标全国Ⅲ,25)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探究1宋元君主专制演变的特点及影响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点评本题以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为载体,考查宋代政治统治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审题解答此题关键是从记录的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中理解蕴含的本质原因。解题由表中信息可知,宋代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者占大多数,这说明两宋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比较大,故B项正确。隋唐以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消除,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宰相权力大小变化情况,可排除C项。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成功走向仕途,可排除D项。点评本题以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为载体,考查宋代政治统治的特点角度1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史论链接』(1)相同点: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①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②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2)不同点①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②最高行政机构设置: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角度1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史论链接』(1)相同点:通角度2宋代官僚制度完善的表现(1)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宋代形成了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的制度,并辅之以搜身、糊名、誊录、锁院等措施,尽可能体现公平竞争和高素质选拔。(2)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复杂。在“制衡”原则下,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官”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指较高文臣的虚衔,以彰显其清贵地位;“差遣”是指担任的实际职务,以“所任之事”为中心,体现了比较浓厚的务实色彩。角度2宋代官僚制度完善的表现(1)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3)抑制宗亲、宦官等政治势力。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4)士大夫集团与皇权之间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制衡关系。士大夫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抱负,通过经筵、台谏制度,牵制皇权。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成为宋代政治的基础。(3)抑制宗亲、宦官等政治势力。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即时体验』1.(2019·山东青岛模拟)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
解析
据题干从唐代“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到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的变化,可知这一变化扩大了招生来源,有利于优秀的平民进入统治集团,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向心力,故选B项。
答案
B『即时体验』2.(2018·山东烟台模拟)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仕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不是其功能,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科举制由注重门第到后期更加开放,促进了平民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北宋官僚队伍的发展,故C项错误;科举制看中的是人的才能,不是限制世家子弟,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8·山东烟台模拟)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探究2宋元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史论链接』角度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①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③财政上:在各路设立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2)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探究2宋元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1)措施角度2行省制度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依据 (1)机构和官员设置有玄机,从制度设计层面防割据。元代的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中央通过行省对全国实行分区统治。 (2)分权更集权。中央赋予行省更多的权力,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3)地方区划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中央比较容易控制。角度2行省制度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依据角度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 (1)中央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角度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史料实证』史料一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通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元)脱脱等《宋史》史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史料实证』(1)解读史料一,紧扣史料关键信息从知府和通判的职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角度理解。(2)史料二抓住“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理解元朝行省制度运行机制的特点。(1)解读史料一,紧扣史料关键信息从知府和通判的职能及二者之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代知府与通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这反映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什么特点?
提示:关系: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副产品购销合同
- 施工工程进度保证信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完整
- 农业技术产品售后服务协议
- 挂靠合作协议简单
- 沙石运输质量协议书
- 钢筋批发购买
- 代收货款合同书
- 房屋买卖合同的签订与法律纠纷处理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教师口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模具报价表精简模板
- 形式发票模板 PI模板 英文版
- 初一的最美的风景高分的作文600字
-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题库题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日程表及签到表
- 完整版高低压开关柜投标文件技术标
- 兰州市行政区划代码表
- 管鲍之交-历史剧剧本(共4页)
- [交流][jtag]跟我学jtag协议破解——第一弹初识jtagtap状态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