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服务贸易》李慧中主编、程大中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服务经济原理篇第一章服务经济导论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服务经济与新工业经济服务概念的演变服务业形成的标志和条件服务业的分类第一节服务与现代经济一、全球经济的“服务化”衡量一个产业的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是其产出比重与就业比重,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已达70%的水平,而发展中国家总体上也已超过50%的水平。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比重提升的后发性,它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上升趋势变缓的同时,表现出更快的上升趋势,它会把50%的水平甩在后面。所以,从服务业比重尤其是从其产出比重意义上来说,全球经济已“服务化”了,而且将更“服务化”。二、“服务经济”与“新工业经济”“服务经济”或“后工业社会”与“新工业经济”争议的实质是当代以至未来社会生产的主导是服务产品还是物质商品?争议的实质其实也是“生产什么”与“怎样生产”的问题。“新工业经济”论认为,服务产出与就业比重大幅提高并不等于整个经济进入了以服务需求增长为动力的”服务经济”模式,相反,当前的经济”服务化”仍然服从于以物质产品的需求增长为动力的”工业经济”模式。现代经济“服务化”的特点是对服务的需求并非主要在物质产品生产体系外形成,也即服务的发展并不表示主要由最终服务需求所推动,而由技术进步、管理方式变革和社会分工深化所引致的对服务的中间性需求的发展所推动。统计资料可以表明,这种中间性需求远大于最终需求,所以,对服务的需求主要是在物质产品生产体系内部展开的。服务产业化是指服务生产“工业化”。为了提高服务生产本身的劳动生产率,要求对一些服务业的生产、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予以标准化。服务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背景是以劳动要素密集的服务本身的生产率增长滞后对整个经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拖累。而提高服务产品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支持条件是服务本身的信息化。第二节服务产品与服务业的发展一、服务:理论界定的历史考察
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从形态上划分,包括有形产品(tangiblegoods)和无形产品(intangiblegoods),后者就是指服务(service)。在经济社会中,无形的服务与有形的商品一样无处不在。然而,与有形商品不同的是,对于什么是服务,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概念的演变作者出处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二篇第三章萨伊(1803)《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篇第十三章穆勒(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第一编第三章巴斯夏(1850)《和谐经济论》第四——六章马克思(1861-18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即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附录富克斯(1968)《服务经济学》希尔(1977)《论商品与服务》瑞德尔(1986)《服务引致的增长——服务部门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佩蒂特(1987)《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四)“服务”条目(1)产出特征,即服务主要体现为一种过程或活动;(2)投入特征,即服务涉及到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投入;(3)服务生产的目的,即服务提供时间、空间或(和)形式上的效用。定义服务应考虑三个主要因素:二、服务业及其发展(一)服务业形成的标志和条件1、服务业形成的标志第一,服务劳动职业化。第二,服务部门独立化。第三,服务部门门类多样化。2、服务业形成的条件第一,整个社会的物质产品生产力达到了出现剩余产品的水平。第二、服务部门独立化产生正的效率效应。第三、整个经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经常化、规模化。(二)配第——克拉克定理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1、费雪理论:“综观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在初级生产阶段上,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与畜牧业为主,……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上。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商品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第三阶段开始于二十世纪初。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
2、配第——克拉克定理:(1)从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2)经济发展使制造业吸纳的劳动力比重得以提高,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因此普遍比发展中国家的高。但发达国家中的个别国家的情况也有差异。(3)交通业的劳动力比重与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以及运输技术状况有关。(4)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度最高的一般是商业和金融业。3、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理论(1)实际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劳动力的行业和职业的分布和人口分布的形态使现代经济增长时代有别于以前的经济组织形态。(2)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的普遍加速提高以及相应的生产资源在行业、职业和区域上的重新配置的动因,在于技术革命。(3)在有些发达国家,现代经济增长一直是以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技术现代化尤其是交通和通讯等服务业的革命为主要基础的。第三节服务业的分类一、服务业的部门分类
总的来说,服务业的部门划分基于三类标准:一是以生产为基础的针对全部产业的划分二是以消费为基础的专门针对服务行业的分类三是以经济功能为基础的专门针对服务行业的分类服务业(服务部门)分类概览分类标准作者生产基础分类(全部产业)(Production-basedclassification)Fisher-Clark(Fisher,1935;Clark,1940)Fuchs(1968)Sabolo(1975)消费基础分类(服务业或服务部门)(Consumption-basedclassification)Singer(1971)
功能基础分类(服务业或服务部门)(Function-basedclassification)FooteandHatt(1953)Greenfield(1966)Katouzian(1970)BrowningandSingelmann(1975)U.S.CensusBureau(美国商务部,1984)Riddle(1986)OchelandWegner(1987)商品产业与服务产业的分类商品生产部门农业、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石油与煤气业、公共事业、林业、渔业服务生产部门个人服务(personalservices)即消费者服务业招待与食品服务、私人服务、娱乐与消遣服务、杂项服务生产者服务(producerservices)企业管理服务、金融服务、保险与房地产分销服务(distributiveservices)运输与贮藏、交通与邮电、批发与零售社会服务(socialservices)健康、教育、国防二、服务业的经济分类第二章
服务产品特征和服务价格特征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服务产品的效用性质和外在特征2、服务产品的市场特征和进入障碍3、服务产品的价值:质和量的规定4、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价格特征第一节服务产品的效用性质和外在特征一、服务产品的效用性质(一)服务产品效用与物质产品效用具有性质上的同一性1、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同样具有可消费性2、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同样构成社会财富3、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同样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二)服务产品效用与物质产品效用也存在形式上的差异性
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活动形式的使用价值。服务生产过程生产的是向消费者以活动形式提供而不是实物凝固形式提供效用的服务产品。消费的客体,是效用的内容,而效用的形式,在载体上可以是凝固的,也可以是活动着的。恰恰是这形式上的差异构成了服务生产和流通与物质生产和流通的某种差异性,也为服务经济与贸易理论提供了存在的必要性。二、服务产品的外在特征第一,无形性第二,非储存性第三,非移动性第四,强异质性基本特征解释(1)服务一般是无形的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不直接可视的,无形的。一方面,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空间形态确定的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感知服务,在购买之后也只能觉察到服务的结果而不是服务本身。(2)服务的生产与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服务不像商品那样,一旦进入市场体系或流通过程便成为感性上独立的交易对象,生产过程在时空上同它分割开来。相反,服务要么同其提供来源不可分,要么同其消费者不可分。这种不可分性要求服务提供者或(和)服务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和)空间上分割开来。(3)服务是难以贮存的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一般不能像商品那样长久搁置或处于库存状态。如果服务不被使用,则既不会给购买者带来效用,也不会给提供者带来收益,相反却可能造成一定损失。列车、飞机上的空位不会产生服务收入;银行、医院若无顾客光顾,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4)服务的异质性同一种服务的消费效果和品质往往存在显著差别。这种差别来自于供求两方面:其一,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常常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于是服务随之发生差异;其二,服务消费者对服务也时常提出特殊要求。所以,同一种服务的一般与特殊的差异是司空见惯的。服务的基本感性特征(与商品比较)难以评价服装易于评价珠宝家具房屋汽车餐饮度假理发幼儿看护电视机维修法律服务牙齿保健汽车修理医疗服务寻找特征较强经验特征较强信任特征较强三大类产品/服务的特征比较第二节服务产品的市场特征和进入障碍一、服务产品的市场特征(一)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关于产品品质的信息不对称(二)服务市场的价格竞争具有低效性(三)一部分服务部门的自然垄断二、服务产品市场的进入障碍(一)对服务供给的政府规制政府管理或规制的具体形式很多,这些管理形式在作用机制上无非归为两类:一是部门结构规制,即管理和控制新进入者。这尤其指政府对有些服务部门的进入应建立资格门槛并进行严格审查;二是企业行为规制,即规范和影响已有供给者的行为。(二)沉淀成本无形的沉淀成本(sunkcosts)是服务业特有的进入和退出的障碍。
第三节服务产品价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一、服务产品价值:质的规定性(一)物质产品与服务产品:价值理论的“两分法”(二)服务产品具有价值的原因1、服务劳动的凝结性2、服务劳动的社会性3、服务劳动的抽象等同性(三)服务劳动的价值体现形式1、生产者服务:这种服务劳动所生产的使用价值是提升实物产品的使用价值,其价值是追加到实物产品的价值上去的。这类服务也被称为“追加服务”,即追加到服务对象产品上去的服务。2、消费者服务:这是满足人的多种生活消费需要的服务。它以消费的“核心服务”独立体现价值。可分为集体消费服务和个体消费服务。3、分销服务:它是消费者为获取实物商品而连带购买的服务。它以提供便利之效用承载价值。(四)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1、关于承认服务劳动创造价值是否违背传统劳动价值论的问题。2、关于服务产品的价值是否从物质产品生产部门转移过来的问题。3、关于服务生产者收入的国民收入再分配问题。4、关于内容不健康的“服务”的价值问题。二、服务产品价值:量的规定性(一)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1、重复生产型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决定2、不可重复生产型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决定(二)服务产品价值量的构成服务产品的价值和物质产品一样,是由C+V+M构成的。服务产品具有价值并以C、V、M构成,并不表明所有的服务生产都可以在市场上得到价值补偿。(三)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实现由于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服务业供过于求时的价值不能完全实现的表现形式与物质产品是有所不同的。在服务生产场合,表现为事前被迫在低于价值的价格条件下进行生产(只要价格高于变动成本而部分弥补固定成本即产生贡献就可)或部分服务生产能力的闲置与空放。服务产品不可能在生产后才发现价格不能补偿价值,也不可能发生产品的积压。第四节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价格特征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及其原因最早提出服务业生产率滞后问题的仍然是富克斯。面对服务业就业比重不断增长的现象,富克斯认为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服务的最终需求的增长;二是对服务的中间需求的增长;三是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的滞后。以格里利兹为代表,认为由于对服务产出的计量困难从而对服务产出的低估产生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的现象;以鲍莫尔为代表,认为服务的一些特征作为本质原因导致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
二、服务劳动生产率滞后的相对价格效应在发达国家的经验中,由于单位产品价格不变,物质产品生产的总价格随劳动生产率增长而上升,在总价格上升中,要素报酬与之同步上升。而在服务业,要素报酬均等化原理要求总价格的同样上升,由于没有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要素报酬的上升就只能通过单位产品价格上涨来实现。可见,服务价格上涨的原因并不在服务业本身,而在于同一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部门的价格不下降。其实,只要物质生产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情况与服务业形成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都会出现服务价格的相对上涨。三、“成本病”:两部门非均衡增长的宏观价格效应(一)非均衡增长的宏观价格效应:“成本病”模型(1)结论1:假定进步部门单位产出的成本不变,则停滞部门的单位产出成本上升到无穷大。结论2:如果停滞部门的需求对价格具有弹性的话,停滞部门的相对产出将趋于零,即这种行业会在经济中消失。结论3:如果停滞部门的需求不具有价格弹性的话,劳动力将不断转移到这个部门,而进步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将趋于零。结论4:如果要实现均衡增长,总体经济增长率将趋于零;即如果要保持两个部门的实际供给比重不变,由于将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资源进入停滞部门,经济增长将停滞。上述模型的理论意义表明在生产率增长内在不均衡的经济中,由于不同部门的名义工资是按同幅度增加的,那么不可避免地,停滞部门的工资成本从而总成本将不断积累地、无限地上升。其结果是,如果对该停滞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大,比如教育、医疗、政府服务等行业,那么对它们的消费将不得不支付越来越大的成本,;如果该停滞部门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由于消费它们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将不断减少对它们的消费,它们的市场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典型的如舞台艺术等行业。对于弹性不大的停滞部门,由于它们的消费成本越来越高,个人可能无法完全负担得起这种费用,这些部门将不得不变成政府福利事业,由政府提供财政资助;但这些部门的”成本病”是无法根治的,这样又会带给政府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困难。“成本病”会给服务业带来服务部门被迫下降服务质量或服务供给家庭化的影响。(二)非均衡增长的宏观价格效应:“成本病”模型(2)鲍莫尔认为,有些经济部门具有两种成分,一种是“进步成分”,一种是“停滞成分”。这种具有两种成分的经济部门的发展具有”成本病”模型同样的趋势:劳动力越来越集中于“停滞成分”的生产,“停滞成分”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进步成分”的成本越来越低。这样,经济体中的部门可以分为三类:进步部门、停滞部门和渐进停滞部门。生产率的不均衡表现在进步部门的生产率较快的增长、停滞部门生产率缓慢地甚至停止增长、渐进停滞部门的生产率开始较快增长但随后停滞。如果在实际产出方面这三类部门要求保持均衡增长,则劳动力将转移到停滞部门和渐进停滞部门的停滞成分中,它们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也将不断上升。之所以“停滞部门”和“渐进停滞部门”被鲍莫尔主要指为服务业,是因为他认为服务业中的劳动具有与物质产品生产所不同的性质,物质生产中的劳动力基本是生产的可替代的“工具”,国际服务贸易原理篇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特征及发展状况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2、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3、商业存在服务贸易的特征4、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与成因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一、可贸易性与不可贸易性的讨论(一)可贸易性、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定义
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区分是基于经济物品的可贸易性(tradability)。如果从跨国交易的角度看,可贸易性是指产品(货物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交易的可能性,即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degreeofactualtradedness)。(二)可贸易性问题的经济意义非贸易品的存在会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从价格(产品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等)决定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转移)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内外政策以及内外平衡)。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的并存意味着,一些市场是国内的,而另一些市场则是国际的,因此,在开放经济背景下,也可以出现在封闭经济中出现的所有非均衡状态。
(三)可贸易性的决定因素第一,产品自身属性。第二,运输成本构成贸易的自然壁垒。第三,产品市场结构。第四,政府管制导致的贸易保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上述四方面因素既涉及到短期因素,也涉及到长期因素;既有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因素。从长期趋势看,产品生产率的提高、交易成本的下降,将从根本上增强产品自身的可贸易性;在各种产品生产率发生相对变化的过程中,一些产品由贸易品变成了非贸易品,另一些产品则由非贸易品变成了贸易品。从而导致一国比较优势格局、对外贸易结构以及整个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二、《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定义1994年4月15日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服务贸易的定义有别于GATT对商品贸易的定义。GATS将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模式)(见下图)。
A国B国模式1:跨境交付A国的消费者服务提供者模式2:境外消费A国的消费者服务提供者A国的消费者公司或企业服务企业外国附属机构A国的消费者自然人自然人A国的消费者服务跨越国境消费者到国外提供服务模式3: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在A国直接投资模式4:自然人流动提供服务自我雇用到A国或B国公司派遣的雇员临时就业提供服务资料来源:ManualonStatisticsofInternationalTradeinServices,2002,p.23.GATS中的服务贸易定义
三、传统的服务贸易定义传统定义是基于传统的服务进出口。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人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与此相对应,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便形成服务的进口。各国的服务进出口活动,便构成国际服务贸易。其贸易额为服务总出口额或总进口额。这样的定义涉及到国籍、国界、居民、非居民等问题,即人员移动与否、服务过境与否及异国国民之间的服务交换等问题。
四、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服务贸易统计是国际经济统计的一种,另外两种形式的统计是以记录跨境商品交易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统计,及与国际投资活动有关,具有非跨境交易特征的外国附属机构贸易(foreignaffiliatestrade)统计即FAT统计。三种统计形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统计FAT统计贸易利益流向商品与服务出口A国C国贸易利益流向商品与服务出口投资流向贸易利益流向A国B国FATC国服务贸易统计、商品贸易统计与FAT统计的关系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分类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BOP)分类服务贸易统计BOP统计: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服务交易FAT统计内向FAT统计外向FAT统计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13个服务项目进出口注:大括号表示“包括”。资料来源: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与中国的实践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特征一、服务产品特征制约的服务贸易特征1、交易标的的无形性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步性3、交易标的与交易者的不可分离性和交易主体地位的双重性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表现1、服务产品进出口的非海关控制性2、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3、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4、国际服务贸易对要素移动和服务机构境外设置的更多依赖性5、国际服务贸易的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6、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第三节“商业存在”服务贸易特征一、服务业“商业存在”的贸易形式特征务贸易四种模式的统计覆盖服务贸易模式相关统计范围模式1:跨境交付BOP:部分商业性服务(除去旅游和建筑服务)模式2:境外消费BOP:旅游模式3:商业存在FAT统计BOP:建筑服务(部分)模式4:自然人流动(或自然人存在)BOP:部分商业性服务(除去旅游)BOP:与劳动有关的流动(补充信息)“商业存在”模式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性服务贸易模式相对比重(%)模式1:跨境交付35模式2:境外消费10-15模式3:商业存在50模式4:自然人流动(或自然人存在)1-2资料来源:WTO,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2005,p.8.二、服务业“商业存在”的发展特征(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历史回顾
(二)服务业“商业存在”的特点与趋势第一、规模巨大,潜力惊人。第二、从服务业的外向FDI和内向FDI看,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但地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第三、服务业FDI的部门与行业结构在发生变化。第四、跨国公司是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发轫者和主要载体。第五、服务业国际转移与对外投资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包括项目外包(outsourcing)、业务离岸化(offshoring)、跨国直接投资(FDI)以及收购兼并(M&A)等。第六、服务业国际转移与对外投资日益触及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敏感领域。三、外国服务业在中国“商业存在”情况分部门看,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利用外资均呈上升趋势,但分布很不平衡,目前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仍是中国吸引利用外资的主要行业
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利用外资的国际比较
行业中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东欧全世界全部服务业100100100100100供电气水93463建筑51352贸易620142118旅馆餐饮/2222交通仓储邮政611102411金融0.731222929商务活动/23401026公共行政国防/0000教育0.30000医疗社会服务10000社区个人服务/2112其他服务92422未注明行业/6205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投资报告2004》第四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世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BOP统计口径)的增长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1、科技革命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从而引起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2、科技发展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对象的迅速扩大。3、科技进步促进国际资本流动。4、科技发展加剧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5、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促使服务行业的独立化从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6、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日益国际化,也使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动因理论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传统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解释2、传统理论适用性的分析3、服务产品特征制约的国际服务贸易动因一、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动因的解释关于比较优势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有的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货物贸易,也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有的认为认为,作为一个简单思想,比较优势理论是普遍有效的。有的认为尽管服务与商品有着显著差别,但比较优势的强有力的逻辑超越了这些差别。也有一些国际经济学家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加以延伸,用相应的逻辑和概念来阐述国际服务贸易,以图实现货物贸易理论与服务贸易理论的对接,最终还是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中肯定它对国际服务贸易动因解释的适用性。主张适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库伯。而反适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菲科特克蒂。反适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说明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因。因为同货物相比,服务有着使传统贸易理论不足以解释它的特征。第一节传统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二、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动因解释性的讨论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1977年提出了折衷理论。他认为光有企业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两个变量是不足以解释FDI的,必须纳入区位优势的分析思路。区位优势是东道国所有,不是投资国所有的。决定是否对一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标准有以下五种。一是市场因素(比如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确保或扩大市场份额、与消费者保持密切联系、打破现有市场划分等);二是出口障碍因素(包括关税、配额及法规等产品进入障碍等);三是成本因素(比如劳动力成本低廉、运输成本低廉、通讯成本低廉、接近原料来源及原料成本低廉以及基础实施成本低廉等);四是投资环境因素(比如政治稳定性、所有权限制、外汇和汇率制度以及汇率稳定性,还有税收制度等等);五是其他因素。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要旨是,产品的不同生命阶段所需要密集投入的要素是不同的,在一产品生命周期中,最初的密集要素是创新技术,是研发能力,之后是资本密集,最后是劳动密集。因此决定了生产的不同阶段成本和区位的选择。到产品结束了创新垄断阶段而到了成熟阶段后,出口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甚至加上进口国关税逐渐接近并超过进口国市场的预期成本,成本竞争开始了,因此创新国的生产者需要FDI了。而到了产品进入标准化后,创新企业的垄断优势尽除,生产和装配逐渐转移到劳动力要素丰裕的发展中国家,创新国成为这种产品的进口国。
三、其他国际服务贸易纯理论的讨论
(一)服务价格的国际差异理论(二)Jones和Kierzkowski的生产段与服务链理论(一)服务价格的国际差异理论OQXR=XP要素L要素K
YR=YPSR=SPXRRSKR
PO(b)SKR
要素L要素KYR=YPXPKravis,Heston,andSummers表明,服务相对于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国家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与实际人均收入的差异正相关。这些解释都是基于要素生产率或技术的跨国差异,其实质是,服务生产中要素生产率的国际差异比商品生产中要素生产率的国际差异要小。随着国际贸易使商品价格在国际范围内均等化,那些总体上具有相对较低要素生产率(因而较低实际人均收入)的国家,在服务生产方面将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其服务价格也因此相对较低。
(二)Jones和Kierzkowski的生产段与服务链理论JonesandKierzkowski(1990)基于生产者服务的“黏合剂”作用,提出生产段和生产者服务链(productionblocksandproducerservicelinks)理论。一系列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生产者服务组成服务纽带,当生产过程逐渐由分散到位于不同国家的生产区段合作进行时,对生产者服务纽带的需求就会明显上升,从而诱发生产者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生产过程的分散化与生产者服务链注:PB表示“生产段”,SL表示“服务链”。SLSLSLSLSLcdbaSLPB消费者PBPBPBPBPBPBPBPBPBPB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ecba0总成本总产出H′HMM′Q生产段与服务链的国际化第二节服务产品特征制约的国际服务贸易动因一、比较成本(价格差成本差)与“跨境供给”二、非价格差:产品差异与“境外消费”三、非成本差:产品差异与服务业“商业存在”(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服务业FDI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二)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服务业FDI1、新H—O模型2、新张伯伦模型3、兰卡斯特模型
第五章国际服务贸易协议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内容2、WTO的体制第一节《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国际服务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谈判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第一阶段:1986年10月27日——1988年11月
第二阶段:1988年12月——1990年6月
第三阶段:1990年7~12月
第四阶段:1991年——1994年4月15日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总体结构及主要内容(一)GATS的框架结构1、GATS文本由三方面内容组成:一是GATS条款;二是GATS附件;三是各成员方的具体承诺(市场准入减让表)。这些内容除序言外,由正文六个部分,共29个条款、8个附件和9个部长会议决定,以及各成员方的承诺表组成。
(二)GATS文本的主要内容前面已经提到,GATS文本包括一个序言以及六个部分,六个部分(共29条)分别为:1、适用范围和定义、2、一般义务和纪律、3、承担特定义务(具体承诺义务)、4、逐步自由化、5、制度(机构)条款、6、最后条款。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重要意义GATS的制定是自关贸总协定诞生以来在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服务贸易纳入多边体制,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渐趋完善。GATS对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节WTO体制与国际服务贸易
一、WTO体制简介(一)WTO体制的根本特征
与GATT体制相比,WTO体制还具有以下三大特点:1、制度安排的正式性。2、协定内容的广泛性。3、体制本身的统一性。(二)WTO体制的内容和机构1.WTO的法律框架(见下图)2.WTO的组织框架(见下图)
WTO多边框架:法律框架
与组织框架附件1附件2附件4附件3A.货物贸易多边协定B.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各附录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农业协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反倾销协议)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7条的协议(海关估价协议)装运前检验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进口许可程序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诸边贸易协定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国际奶制品协定(1997年底终止)政府采购协定国际牛肉协定(1997年底终止)WTO协定本身文本《信息技术协议》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会议(贸易政策审议机构)总理事会总理事会会议(争端解决机构)各专门委员会:贸易与发展委员会(下设最不发达国家委员会)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国际收支限制委员会区域贸易协议委员会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工作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工作小组:贸易与投资关系工作小组贸易与竞争相互关系工作小组政府采购透明度工作小组上诉机构争端解决专家组货物贸易理事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专门委员会:市场准入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委员会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委员会反倾销措施委员会海关估价委员会原产地规则委员会进口许可程序委员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保障措施委员会纺织品监督机构信息技术协议委员会工作组:国营贸易企业工作组装运前检验工作组专门委员会:金融服务贸易委员会具体承诺委员会工作组:专业服务工作组《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工作组诸边贸易协定委员会:政府采购委员会民用航空器贸易委员会二、WTO体制下的服务贸易谈判
(一)改善市场准入的谈判金融服务谈判
基础电讯服务谈判
海运服务谈判
有关自然人流动的谈判
(二)完善框架协议的谈判服务业紧急保障问题
服务业补贴问题
政府采购服务问题
三、服务贸易谈判的前景与服务贸易多边体制的完善(一)服务贸易谈判的前景
(二)服务贸易多边体制的完善
第六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国际服务贸易的保护贸易政策2、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贸易政策3、国家竞争力概念及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因素4、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家竞争力服务贸易政策的概念服务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宏观上做出的旨在鼓励或限制服务交易活动的规定。它明确了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服务贸易管理的工作方针和目标,并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加以贯彻实施。同国际货物贸易政策一样,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也可分为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第一节保护贸易政策
一、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产生的原因国际服务贸易多受主权国严厉的保护政策所约束,具体来看,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需要如通讯和数据处理、陆空运输等服务部门关系到国家政治、军事和商业技术等方面的秘密等等(二)维护国家政治、文化独立和安全的需要如教育、新闻、娱乐、影视、音像制品等。(三)避免或缓和国家间服务业水平过大差异导致负面影响的需要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领域比如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为特征的金融、保险、咨询及信息等服务性行业具有不可动摇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幼稚的服务产业只有在国家的保护下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采取较为严厉的保护政策。
二、服务贸易进入壁垒措施服务贸易壁垒一般有两种分类:(一)把服务贸易模式与影响服务提供和消费的壁垒结合起来,服务贸易壁垒分为4种形式:产品移动壁垒、资本移动壁垒、人员移动壁垒、开业权壁垒。(二)按照乌拉圭回合谈判采纳的方案进行分类,服务贸易壁垒可分为影响市场准入的措施与影响国民待遇的措施。(一)把服务贸易模式与影响服务提供和消费的壁垒结合起来。1、产品移动壁垒:限制服务产品移动,包括:数量限制、当地成分要求、补贴、国家垄断、政府采购、歧视性技术标准、税收制度与落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1)数量限制:即采用数量配额、垄断和专营方式,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制外国服务者的数量、限制服务交易的数量、限制雇佣外国自然人的数量、限制外商股权参与的比例等服务贸易壁垒。美国在航空运输领域规定外国投资对美国航空公司的股东投票权不得超过25%。日本法律规定,日本的港口装货、卸货等商业服务由日本港口运输联合会(JHTA)独家垄断。韩国严格限制外国公司进入其专业服务市场,即使进入,其活动范围也只限于合资企业。
(2)补贴:这是服务贸易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即国家通过直接拨款或税收优惠等手段,对本国服务某些行业进行补贴,鼓励其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的补贴措施较货物贸易形式更多样、更复杂、更隐蔽,金额更大,并且许多涉及国内立法及政策措施。服务补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旅游业、运输业、银行业。补贴措施主要表现为:以援助落后地区、环境保护、保护文化等理由给予税收鼓励等其他间接措施,而不是直接的资金给予,例如对旅游业的补贴常具有明显的针对国外旅行社的意图,通常以保护本国传统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等等理由为旅游业进行补贴;对运输业的补贴常常凭着为维护边远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对运输公司的经营亏损给予补贴。
(3)国家垄断:主要是指市场主体通过自身的力量设置市场进入障碍,达到控制和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目的的行为和状态。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承认某些垄断的合理性,但规定某些服务的垄断提供者应遵循最惠国待遇原则项下的各项义务,以及本国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已经做出的具体承诺,而且要保证这种垄断不影响垄断范围以外的外国服务竞争。国家垄断并不一定须由国家或政府垄断。例如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电信、民航、铁路等服务行业就被一些实力雄厚的私人垄断公司所操纵,而且有效地阻碍了外国服务业的渗透和进入。(4)歧视性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对外国厂商进行歧视性采购服务的行为。例如:政府规定公共领域的服务只能向本国厂商购买,或者规定只要本国厂商的提供价格高于外国厂商不超过一定比例就必须购买本国厂商提供的产品。在政府招标中,首先优惠本国服务提供商甚至禁止外国服务提供商参与竞标。政府采购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形式,它主要反映了一国某些服务部门中的买方垄断特征。(5)技术标准:是指经过某一认证机构批准的文件,包括通过多次使用的、非强制执行的关于产品或有关加工生产方法的规则、准则或特性等。例如:产品生产标准、劳动保护标准、卫生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等。对外国服务厂商使用设备的型号、大小和各类专业证书等的限制;对顾客提供服务的条件、设施、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保障等等。(6)税收歧视:对外来的经济组织或个人所提供的服务或购买的服务征收较高或额外的税。例如:外国服务提供者在获准进入和使用本国的公共电信传送网及其服务时,通常要被征收更高的税费。与货物贸易进口关税相比,服务贸易方面的税费比关税远远缺乏透明度和统一性,并多由不同的服务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税率不稳定,地区差别大,可预见度低。因此,税收歧视对服务贸易的预期利益能否实现影响较大,是一种较强的服务贸易壁垒。(7)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也可以有效地阻止外国服务输入。知识产权既是服务贸易的条件,也是构成服务贸易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如果缺少对专利权和版权的保护,专业服务和产销权业务转让就会受到限制。
2、资本移动壁垒资本移动壁垒的主要形式有外汇管制、浮动汇率和对投资收益汇出的限制等。(1)外汇管制:外汇管制主要是指政府对外汇在本国境内的持有、流通和兑换,以及外汇的出入境所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对外汇持有、流通和兑换的管制,对旅游业等类似的以消费者移动方式进行的服务贸易影响较大,而对利润汇出的限制则主要影响以商业存在模式进行的服务贸易。(2)浮动汇率:浮动汇率体系是指一国的货币汇价不规定上下波动的幅度,外汇汇率主要由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力量决定。不利的汇率将严重削弱服务竞争优势,它不仅增加了厂商经营成本,而且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3)对投资收益汇出的限制:也就是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汇回母国进行限制。对投资收益汇出的限制大量存在于建筑业、计算机服务业和娱乐业中。
3、人员移动壁垒人员移动壁垒包括各种形式的移民限制与繁琐的出人境手续。种种移民限制和繁琐的出人境手续,以及由此造成的长时间等待,都属于人员移动壁垒的形式。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存在工作许可证制度,某个美国公司在加拿大的分公司需要维修设备,技术人员就在1公里之外的美国境内,但他们却不能进入加境内开展维修服务,而是从更远的地方,或用更多的等待时间雇用加拿大的维修人员来工作。东道国对外资企业规定雇用人员的当地人比例也是人员移动壁垒的形式,如给外资银行职员配额,规定本地人必须占多少比例、管理人员及领导必须委派本地居民、高级管理人员须经有关当局批准等等。4、开业权壁垒
又称生产者创业壁垒,指的是禁止外国服务提供商进入某些行业或地区设立机构或提供服务,或者政府对某些行业实行政府垄断,或者禁止外国服务人员进入本国从事职业服务工作,或者对外商进人部门、使用雇员和投资比例规定诸多限制等等。开业权壁垒主要表现为资格限制、股权限制、经营业务限制及许可证限制四个方面。(1)资格限制:资格限制一般指对外国个人与组织在本国经营某种服务业的权利进行限制。例如,许多国家禁止外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本国设立分支机构。(2)股权限制:股权限制虽然允许外国服务者在本国开业,但东道国要求必须参股,并通常要求控股,以此维持本国对该行业的控制。(3)经营业务限制:经营业务限制就是对外国服务实体在本国的活动权限进行规定,以限制其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甚至干预其具体的经营决策。(4)许可证制度:服务贸易中的许可证制度主要指东道国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国服务经审批而给予的许可经营或许可从事某项业务的制度。
(二)按照乌拉圭回合谈判采纳的方案进行分类,服务贸易壁垒可分为影响市场准入的措施与影响国民待遇的措施。
1、影响市场准人的措施。影响市场准入措施包括那些禁止或限制外国商人进人本国市场从而抑制国内市场竞争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对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大众传媒、电信等对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宣传舆论和文化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服务部门或企业,禁止或完全禁止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2)有偏向性的限制某类投资方式。如禁止或限制采用企业吞并、兼并手段的条款,防止外国服务企业兼并国内相关企业;(3)对服务业外来投资规定其在企业中的最高所有权比例。如中国电影院服务外资不得超过49%。(4)对服务业投资地域和企业数量的限制。如中国陆上石油服务,仅限于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合作,在经中国政府批准的指定区域内开采石油。2、影响国民待遇的措施国民待遇措施是指有利于本国企业,但歧视外国企业的措施,包括为国内生产者提供成本优势,或增加外国生产者进入本国市场的成本。各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原则方面存在的主要限制措施有:(1)对经营范围和介入当地金融市场的限制。例如日本和加拿大不允许外国银行进行工商业投资。(2)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要求,主要有:当地成分、出口、技术转让、国内采购、贸易平衡、就业人事和培训要求。(3)对外汇管理的规定。如巴西对非生产性服务业的利润汇出规定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8%。(4)对服务提供者人事资格的限制。如中国规定,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代表处不得雇用中国国家注册律师。
三、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效应保护贸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价格调控机制与数量调控机制。对于服务进口,关税措施无法实施,所以只能运用数量调控机制直接减少或限制进口数量。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对本国服务产业的保护程度可以通过价格变化来反映,对此可用类似货物贸易中的名义保护率、有效保护率、和类似关税保护的非关税等值效应来衡量。(一)服务贸易保护程度的衡量
服务贸易保护程度的衡量,就是对一项或一揽子保护政策的水平、影响及有效性的数量评估。
目前,衡量贸易政策保护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三种:名义保护率、实际保护率和生产者补贴等值。1、名义保护率(NominalRateofProtection,NRP)
名义保护率是衡量贸易保护程度最普通的使用指标。它通过测算同一类或类似产品在世界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衡量保护政策的影响。
NRP=(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100%
例:假定国内市场网络费率为1分/K,国际市场网络费率为0.2分/K,那么,该国信息服务市场的名义保护率为:
NRP=(1-0.20)/0.2×100%=400%2、有效保护率(EffectiveRateofProtection,ERP)
有效保护率反映各种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净增值的影响。有效保护率反映了一个产业所面对的实际保护程度,其大小由中间产品即投入品与最终产品即产出品的所受保护程度共同决定。
用公式表示为:ERP=(国内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100%。或ERP=[最终品名义保护率-(中间品价格/最终品价格)×中间品名义保护率]/[1-(中间品价格/最终品价格)]×100%
接上例,假设国内网络市场与国际市场完全一体化,上网费率为0.2分/K,但如果国内网络服务业相关的设施是从国外免税进口,且进口价值占服务价值的40%,为0.08分/K,则国外网络服务市场增加值为0.2×60%=0.12分/K,现在假定对国内网络服务业进行保护,国内价定为1分/K,保护使国内服务业获得增加值为1-0.08=0.92分/K,则该国信息服务市场的有效保护率为:ERP=(0.92-0.12)/0.12×100%=666.7%
也就是说,同样的信息产品增值,在国内价格达到0.92分/K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仅仅是0.12分/K的价格,因而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的实际保护程度达到了666.7%。但如果对进口设备征50%的进口税,将信息服务市场的名义保护率400%代入计算有效保护率的分式,则:ERP=(400%-40%×50%)/(1-40%)×100%=633.3%3、生产者补贴等值(ProducerSubsidyEquivalent,PSE)
生产者补贴等值方法是通过比较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的差异来考察一揽子政策的净效果,考虑贸易政策的总体影响,而不仅仅考察单个政策的效果,它测算的是政府政策给予生产者的价值转移量或政府政策对生产者收益的贡献。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领域,生产者补贴等值是不同的。(二)保护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服务贸易壁垒种类繁多,这里主要讨论政府管制、补贴、配额和许可证制度四种最为常见的服务贸易保护壁垒的经济效应。1、政府管制的经济效应不同政策对国家福利的影响,来自于它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管制虽然保护了国内服务市场,但因抑制竞争可能会导致福利损失。
2、政府补贴的经济效应借助于生产者补贴等值可较好地评估政府补贴的效果。在服务贸易领域,生产者补贴等值可定义为政府的各种政策转移给服务提供者的总价值与服务总价值之比,服务总价值等于服务的市场价值加上政府的直接支付,即:
政府政策转移的总价值服务的总价值
3、配额效应分析在服务贸易领域,配额这种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政府对服务进口数量的控制。
在政府制定的各种劳动力限制措施中,配额这种非关税壁垒,常常与签证、居留权、工作许可(营业执照)制度、劳工标准和个人汇款等限制措施,共同构成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政策手段。当一国劳动力禀赋稀缺,国内市场出现进口劳动力需求时,为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政府通常使用配额有限制地进口劳动力资源。
4、许可证效应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许可证制度多出现在生产者服务或专业服务领域,如通讯、金融、运输、建筑工程、教育、医疗、会计、法律、咨询、数据处理和专业技术服务等部门中。服务贸易中的许可证制度涵义比商品贸易中的许可证制度更加多样和复杂,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到目前,人们依然没能对服务贸易许可证制度的范围达成共识。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尽管有关开业权或建立权是否属于许可证制度范围的问题仍在争论之中,但从实际效果看,开业权或建立权与许可证制度的效果大致相同。就金融服务贸易来说,开业权或建立权是目前许可证制度下或类似规则下最重要的贸易制度安排,如东道国对外国金融机构提出创建代表或代办处、代理人、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开业权限制等措施。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效应分析1、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静态效应以信息服务的跨境交付贸易为例,用H-O理论探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静态福利效应。构造两个国家A和B,两种产品X和S的信息贸易模型。A国是现代信息产品X禀赋丰裕的国家,而现代信息服务禀赋S相对稀缺,B国情况正好相反。若实现自由贸易,A国向B国出口信息产品X以换取信息服务S,B国向A国出口信息服务S以支付进口的信息产品X。假设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均不存在“二级市场”,即购买者就是最终消费者,不存在再次被潜在消费者分享或被消费者盗版而出现二手销售市场的可能,这样就符合H-O模型要求。图6.4信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分析(1)在同等贸易条件下,贸易国从信息服务贸易中获得的福利大于或至少不小于从同等规模的货物贸易中获得的福利。由之导出的推论是,在同等规模的贸易中,贸易国在信息服务贸易中具有的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竞争力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在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竞争力。(2)在同等贸易条件下,信息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更能同时提高贸易双方的福利水平,但信息服务出口国从出口中获得贸易收益高于同等规模商品出口获得的贸易收益,信息服务进口国从服务进口中获得的贸易收益则不低于同等规模货物进口获得的贸易收益。信息服务提供者生产成本与信息服务消费者的消费规模无关的特征,构成同等贸易条件下信息服务贸易福利收益大于货物贸易福利收益的基础。信息厂商一旦生产出信息商品后就能够以非常低的边际成本销售高附加值的信息商品,从而为信息厂商持续开拓信息市场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同等贸易条件下,贸易国从信息服务贸易中获得的福利大于或至少不小于从同等规模的货物贸易中获得的福利。2、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动态效应
(1)规模经济效应。(2)竞争优势效应。(3)经济刺激效应。(4)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效应。(5)学习效应。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负效应分析1、阻碍国内服务业发展效应。2、危害国家安全效应。3、国际收支恶化效应。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选择发展中国家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商业政策应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开放的基本步骤和顺序,二是每个基本步骤和顺序中涉及哪些服务部门或哪些服务领域,它们对于开放服务市场的影响如何。1、实行有步骤的梯度开放策略。2、逐步放松国内服务市场的管制。3、逐步开放服务产品市场,减少服务产品领域非关税壁垒。4、逐步开放其他服务贸易要素市场,减少有形服务产品即有物质载体的服务品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第三节服务贸易与国家竞争力
一、国家竞争力概念及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因素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家竞争力由图6.5可知,国家安全利益与服务贸易利益之间的利益分割线是一条波动曲线(曲线BB’),其原因在于服务贸易将给贸易国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力。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服务部门专业化,而服务部门专业化一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导致服务部门技术标准化和服务综合化。这些均构成一国服务部门竞争力的基础。政府在权衡国家安全利益和服务贸易利益时将随时间而波动,有时可能更多地强调国家安全利益;有时候则更多地考虑维护或提高竞争力。图6.5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利益与服务贸易利益服务贸易给予厂商或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可分解为以下六个方面。1、服务技术(高技术)要素。服务贸易或依靠服务技术基础设施,或借助物理载体和其他高技术方式来实现。2、服务资源要素。高昂的初始投资产生的服务贸易对象如数据库、网络信息、软件、音像制品、专利技术、文艺作品或其他知识产权产品等。3、服务管理要素。4、服务市场要素。5、服务资本(投入)要素。6、服务产品要素。如果将上述六要素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组合理论结合起来,就形成如图6.6的形式。波特指出,在这些因素形成的钻石体系的演变过程中,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生产因素主导阶段,如农业生产优势依赖于基本生产要素;第二阶段为投资因素主导阶段,国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政府和企业积极投资,生产因素、厂商决策和竞争环境的持续改善;第三阶段为创新主导阶段,该阶段的竞争产业建立在较为完整的竞争力钻石体系上,企业向着国际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第四阶段为丰裕主导阶段,该阶段竞争力来自前三个阶段财富与创新技能的积累。如果说波特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竞争力变化过程的话,那么服务贸易将对除第一阶段外的其他三个阶段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经济竞争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深。图6.6服务贸易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内在联系
第七章服务贸易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2、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3、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一、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概述总体而言,现阶段货物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要远远高于服务贸易。从长远发展趋势而言,尽管目前货物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但是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不容忽视。具体到国家,不同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发展还是有所差异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支配地位相对稳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额排在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美国始终占据世界服务贸易领先发展的地位。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排名单位:亿美元;%排名国家出口金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年增长率排名国家进口金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年增长率1美国353314.6101美国288712.2102英国18347.6-12德国19868.443德国14295.973英国15016.444法国11374.744日本13595.815日本10664.4125法国10294.476意大利9343.9136意大利9233.9157西班牙9123.887中国8533.6198中国8123.4308荷兰6922.919荷兰7503.149爱尔兰6752.9510印度6762.8--10印度6742.9--二、美国的服务贸易1、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经济体,也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目前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1)进出口额大。美国的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历年都是世界第一。(2)服务贸易顺差多。美国服务贸易出口表现要优于进口,其服务进口额相对小些,2004年美国服务贸易实现顺差603亿美元,2005年服务贸易顺差增加到646亿美元。但是自2000年以来,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3)服务贸易增长快。美国服务贸易不仅总额大而且增长快,无论进出口增长趋势都很强劲,总体上讲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美国历年服务进出口增长率趋势图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国际统计年鉴和WWW.EBA.COM网上数据整理。2、服务贸易在美国国内经济中的地位虽然美国服务贸易总额高,发展速度快,但是它在美国国内经济中的地位远不如货物贸易重要。3、美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1)从规模上考察,美国是服务贸易大国。在统计期间,美国的服务出口额与进口额分别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15—20%之间。(2)美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是出口好于进口,即美国在统计期间各年份的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比重均高于其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4、美国服务贸易构成情况从总量上来看,在其他商业性服务、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三大服务行业中,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是其他商业服务贸易额最高;从增长趋势来看,出口方面,也是其他商业性服务贸易增长势头最为强劲;旅游次之;运输服务出口增长幅度最小,但不同年份之间也有所增长。进口方面,三大服务行业的变动也有差别,其他商业性服务贸易进口增长快于旅游和运输,但是总体而言三大行业之间的进口变动差距小于出口表现。
美国三大服务行业的进出口情况美国历年服务贸易出口情况
美国历年服务贸易进口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尹翔硕、胡俊芳、申朴、俞灵燕:《APEC的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数据制成。美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1、新技术革命对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2、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为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3、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4、美国服务业企业协会和民间组织对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作用。5、美国政府利用政治力量,推行“服务优先”的发展战略,为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美国的服务贸易政策美国的服务贸易政策是立足于以各种形式扩大出口的。它的政策表现有二:一是积极推动市场开放谈判,迫使外国政府降低或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扩大美国服务出口的机会。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服务出口的市场战略。美国商务部制定的出口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是服务业出口主要依靠传统市场,同时在新兴市场和传统市场都要积极寻求新的贸易机会。三、日本的服务贸易1、日本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在近20年间的增长很稳定,没有出现类似货物贸易中的波峰波谷式变化。现阶段日本服务贸易的特征是:(1)服务贸易总体规模比较大。(2)服务贸易进出口呈现正增长态势。(3)日本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4)与美国相同,尽管在日本国内经济中,服务业的贡献率高达67.7%,但是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始终低于货物贸易。1995—2005年日本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国际统计年鉴和网上数据整理。2、日本服务贸易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经济体中,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3、日本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具体而言,尽管在国内经济中,日本服务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但从世界服务贸易的总体来看,日本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始终保持着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十强的排名。
4、日本服务贸易的构成情况日本三大服务行业各个年度进出口额的差别非常大。其他商业性服务出口额最高,其次是运输,旅游服务出口额远远小于前两者。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最快的是其他商业性服务贸易,
(二)日本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一、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会推动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加快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第三、日本政府的外贸政策改革促进服务出口规模的扩大。(三)日本的服务贸易政策日本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这决定了日本的服务贸易政策选择相对有限,在服务市场开放的进程中,日本政府的态度是:承诺并坚持逐步开放市场。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概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规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比较小,但是近20年来发展速度却是非常迅速的。从贸易差额方面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普遍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发展方面的差异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这种巨大差异的根源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等原因,使得国内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二、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1、从总体规模上考察,不难发现自90年代以来,东盟5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发展比较迅速。(1)东盟5国服务贸易总体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合同3篇
- 2024年物业公共区域维修合同3篇
- 学生在校行为规范与管理计划
- 2024桥梁吊装施工合同范本:高空作业人员保险合同3篇
- 家电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游戏产品推广员
- 《粉尘与尘肺》课件
- 计算机行业技术培训
- 博物馆服务员工作总结
- 数码产品销售工作总结
-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 【合同范本】补充协议-面积差补款-预售版
- 铁路工程-轨道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案
- 福建省福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高中语文文言断句》一等奖优秀课件
-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 (完整版)自动感应门施工方案
- 8站小车呼叫的plc控制
- _ 基本粒子与宏观物体内在联系
- 象棋比赛积分编排表
- 小学赣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十课向往和平课件(16张)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