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中国粮食生产发展与布局第一节粮食的概念第二节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整理课件第二讲中国粮食生产发展与布局第一节粮食的概念整理课件1第一节粮食的概念一、我国传统的粮食概念1.狭义:
指谷物类,即禾本科作物。它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其它谷物(大麦、青稞、燕麦、黍稷)等。2.广义:
指谷物类、豆类和薯类的集合。3.粮食概念的演变“行道曰粮,谓糒也;至居曰食,谓米也。”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
(五)谷,指:“黍、稷、菽、麦、稻”。(明代中后期,玉米、甘薯、马铃薯先后从国外引进)
4.
中国通行的粮食的概念: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和其他(杂粮、薯类)整理课件第一节粮食的概念2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Grain译成中文是谷物。既小麦、稻谷、粗粮(包括玉米、大麦、黑麦、燕麦、小米、高粱)三大类。Food译为中文是食物,指可吃的干物质。它和供饮用的含营养成分的液体“饮料”相对。Food是维护肌体生长、代谢和生命过程以及供给能量所必需的物质,其基本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构成,此外,还含有一定肌体所必不可少的矿物质、维生素,它是固体形态的营养物质。其包括谷物、块根块茎、豆类、油籽油果、瓜蔬、糖料、水果、禽畜水产品等。解放前,人们把Food、Grain都译成粮食,解放后约定成俗至今沿用这一译法。如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译成中文应为“联合国食物及农业组织”,但是,人们长期译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郑州粮食学院译为ZhengzhouGrainCollege由此可知,国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通用的粮食概念与中国粮食的概念及中国粮食统计口径有很大的差别。整理课件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Grain译成中文是谷物。既小3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FAO每年公布的“世界谷物总产量”,由于中国翻译上的习惯,常译成“世界粮食总产量”。其实,这个“世界粮食总产量”只是谷物类,不包括豆类和薯类。“世界粮食总产量”只是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
“中国粮食总产量”除谷物外,还包括豆类和薯类。
如果将“中国粮食总产量”与“世界粮食总产量”进行对比,一定要将豆类和薯类的产量从中国粮食总产量中剔除出去,统计口径一致,才有可比性。由于中国粮食概念与世界通行的粮食(谷物)概念不一样,使得粮农组织对中国谷物库存量的估算偏高。因此,建议中国公布“世界粮食总产量”时改为“世界谷物总产量”,中国在同时公布“中国粮食总产量”和“中国谷物总产量”时,还要公布“中国谷物库存量”,以便对世界和各国的谷物生产、库存和消费进行比价分析研究。
整理课件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FAO每年公布的“世界谷物总产4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粮安天下》《FoodSecurityGlobalStability》
foodcrisis粮食危机;foodsecurity粮食安全;
foodconsumption粮食消费;
foodproduction,grainproduction粮食生产;weightofgrain
粮食重量;FoodsecurityandConstructionofMajorGrainProducingAreas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主产区建设★
粮食经济地理中粮食的概念,是指中国传统的广义的粮食概念,即谷物类、豆类和薯类的统称。整理课件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粮安天下》《FoodSecu5专家观点大豆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近年国产大豆产不足需,自给率严重偏低,大幅度拉低了我国粮食的自给水平,大豆长期掩盖我国谷物类粮食自给率超过100%的现实,正在误导国家领导和政府部门对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正确判断和不断刺激粮食生产的决策。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统计已与国际口径接轨,继续沿用过时的粮食统计口径,很难准确判断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并难以做出科学的政策选择,因此,应将大豆从中国粮食统计口径中剔除出去。整理课件专家观点大豆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近年国产大豆产6第二节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一、粮食生产的特点(一)不稳定性.(二)季节性和周期性.(三)地域性.(四)综合性.
二、中粮国食生产发展概况(一)中国粮食生产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早的国家之一,不少粮食作物就起源于中国。从商周到西汉,粮食生产的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公元200~581年)逐渐南移,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南方水稻渐趋发达。而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南方的粮食生产超过了北方,长江中下游的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中占主要地位。到了有明代(公元1368~1644年)以后初步奠定了中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分布的基础。到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中国的粮食种植业,已由内地推向边疆地区。清朝之后,粮食生产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仅11318万吨。
整理课件第二节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整理课件7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早的国家之一宋代农业整理课件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早的国家之一宋整理课件8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
1.1949~1957年,生产规模、生产水平同时恢复和发展时期。
1949年粮食产量11318万吨,1957年达19505万吨。八年增产8187万吨,年均增长1023万吨,为新中国第一的粮食生产辉煌时期。焚烧地契分得土地恢复生产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焚9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
2.1958~1965年,出现曲折而又得到恢复时期。发展经济失误,加上自然灾害,粮食连续大减产,1959、1960年连续减产15%以上,1961年也只有14750万吨,比1958年减少26%,1965年恢复到19453万吨,接近1957年的水平。大炼钢铁食堂如我家人民公社万岁早稻亩产36900斤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大10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
3.1966~1977年,克服严重干扰、缓慢发展时期。克服“文革”干扰、缓慢增产,1977年达28273万吨。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11十年动乱整理课件十年动乱整理课件12整理课件整理课件13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
4.1978~1984年,快速持续增长期。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1978年粮食产量突破3亿吨,1982年突破3.5亿吨,1984年突破4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0731万吨,首次跃居于世界首位,成为中国粮食生产的第二个辉煌时期。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14家庭承包制---全家齐生产整理课件家庭承包制---全家齐生产整理课件15土地承包制---交足了国家的,留下是自己的整理课件土地承包制---交足了国家的,留下是自己的整理课件16土地承包制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今昔整理课件土地承包制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今昔整理课件17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5.1985~1994年,徘徊状态和低水平的增长时期
“卖难、储难、运难”,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播种面积、减少投入、自然灾害,连续减产,1989年恢复到40755万吨。1994年达44510万吨,人均由84年393kg下降到368kg。6.1995~1999年,持续增长时期政策稳定,投入增加,风调雨顺,1995年达44624万吨,1998年达51230万吨,1999年达50839万吨。连续四年总产达5亿吨左右,人均超过400kg。整理课件(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理课件18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7.2000~2003年,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时期从2000年起粮食数年减产。2000年粮食产量46258万吨。2003年粮食产量为43070万吨,人均占有量仅有335公斤,回落到了20年前的人均粮食水平,出现产不足需。8.2004年至今,为粮食生产恢复和发展时期2004年起,惠农强农,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产,连续四年超亿吨(50150、52850、53082、54641万吨)。中国粮食持续增长,加上品种和品质结构的调整,产需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基本满足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整理课件(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理课件19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理课件20整理课件整理课件21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一、由长期短缺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上世纪末粮食产量达5亿吨,2004年以来六年连续增产,目前达5.4亿多吨,达到供需平衡。二、粮食增长中心逐渐由南方向北方转移,粮食供求格局由“南粮北调”变成“北粮南运”东南沿海粮食大量减产由净调出变成净调入区;北方相反,不仅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大量南运。
主产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区);产销平衡区包括:山西、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1个省(区、市);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省(市)。整理课件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整理课22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三、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格局发生变化,粮食生产布局逐渐向区位优势地区集中
华北地区产量占全国比重逐渐增加,东北地区比重不断上升,华中地区略有增加,华东地区不断下降,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下降趋势。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份额很小,变化不大。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内蒙古、河北、山东等9个主产省区净调出原粮占全国净调出原粮总量的96%,中国粮食生产布局逐渐向具有区位优势的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和东北地区集中,一些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粮食产业带逐步形成。整理课件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整理课23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四、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发生变化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粮食的供求压力主要不再是总量问题,更强烈地显现出粮食品种和品质等结构性问题。
1.粮食品种变化稻谷、小麦和玉米是中国的三大主粮,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始终占优势,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高粱、谷子和其它杂粮等低产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所占的比重总的趋势在不断下降。
2.品质结构变化
优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整理课件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四、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发24项目年份稻谷小麦玉米合计(%)播种面积所占的比重(%)198028.924.917.471.2199029.127.118.975.1200027.624.621.373.5200927.222.228.678.0产量所占的比重(%)198043.617.219.580.3199042.422.021.786.1200040.721.622.985.2200936.721.730.989.3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构成变化情况整理课件项目年份稻谷小麦玉米合计播种面积所占的198028.924.25
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
一、沿海和经济发达区: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并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自给率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西九龙江流域,环渤海地区粮食生产已失去优势
整理课件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26
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二、粮食主产区:调整农业结构,进行区域化布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核心产区,为全国提供主要商品粮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土地面积不到全国2/5,而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6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75%以上。
整理课件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27
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三、生态脆弱区: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开发粮食增产潜力,确保本地区粮食产需基本平衡
云贵高原、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高原的绿洲农业及沙漠戈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关中平原、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灌区、河湟谷地、新疆绿洲农业区和西藏“一江两河”流域是本区的粮食生产基地,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恢复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整理课件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整理28生态脆弱区整理课件生态脆弱区整理课件29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地貌)整理课件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地貌)整理课件30生态脆弱区(绿洲)整理课件生态脆弱区(绿洲)整理课件31新疆坎儿井整理课件新疆坎儿井整理课件32草原牧场
南山草原内蒙牧场整理课件草原牧场南山草原33整理课件整理课件34敦煌月牙泉渐受风沙威胁整理课件敦煌月牙泉渐受风沙威胁整理课件35整理课件整理课件36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
粮食主产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淘汰劣质品种,压缩一般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建设优势粮食品种产业带,主动适应粮食流通、粮食消费和粮食国际贸易的新形势。
1.重点建设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大兴安岭沿麓的3个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小麦带
整理课件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
37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布局整理课件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布局整理课件38小麦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整理课件小麦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整理课件39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
2.重点建设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和广西等优质水稻产业带
长江流域是优质籼稻、优质杂交水稻的集中产区;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是优质粳稻的优势产区;
广西是华南地区最具优势的水稻产区。整理课件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40优质水稻产业带整理课件优质水稻产业带整理课件41优质水稻产业带优质水稻产区整理课件优质水稻产业带优质水稻产区整理课件42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3.重点建设东北(含内蒙古东部盟市)和黄淮海2个专用玉米产业带
重点建设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整理课件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43专用玉米产业带整理课件专用玉米产业带整理课件44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4.重点建设东北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等专用大豆产业带
重点建设东北高油大豆带,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重点建设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
使东北、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地区,形成中国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整理课件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45东北高油和黄淮海高蛋白专用大豆产业带整理课件东北高油和黄淮海高蛋白专用大豆产业带整理课件46东北高油大豆产区整理课件东北高油大豆产区整理课件47
优势粮食品种和产业带区域布局的实施和建设,使中国优势粮食品种日益向优势区域聚集,区位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粮食生产优势,使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格局、资源配置和生产能力发生重大转变,有力的促进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优化,强化了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优势发挥,明显地提升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十大优势产业带,其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5%,为粮食连续增产、自给率超过95%做出了突出贡献。整理课件优势粮食品种和产业带区域布局的实施和建设,使中国优势粮食48整理课件整理课件49
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11.
主要目标
为保证到201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不低于389公斤、到2020年不低于395公斤,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全国谷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2.6亿亩以上。—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亿吨以上,到2020年达到5.4亿吨以上。其中,稻谷、小麦保持自给,玉米保持基本自给。—保持合理粮食储备水平。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保持在合理规模水平。粮食库存品种结构趋向合理,小麦和稻谷比重不低于70%。—建立健全“四散化”粮食物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到2010年全国粮食物流“四散化”比例达到30%,到2020年提高到55%。整理课件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50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11.
*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科学谋划粮食生产布局,明确分区功能和发展目标。*加强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粮食调出量大的核心产区;*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着手开发一批有资源优势和增产潜力的后备产区。*抓好非主产区重点产粮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扩大西部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稳定粮食自给水平。*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全国提供主要商品粮源;*主销区要稳定现有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继续确保本地区粮食产需基本平衡,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恢复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整理课件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51第二讲中国粮食生产发展与布局第一节粮食的概念第二节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整理课件第二讲中国粮食生产发展与布局第一节粮食的概念整理课件52第一节粮食的概念一、我国传统的粮食概念1.狭义:
指谷物类,即禾本科作物。它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其它谷物(大麦、青稞、燕麦、黍稷)等。2.广义:
指谷物类、豆类和薯类的集合。3.粮食概念的演变“行道曰粮,谓糒也;至居曰食,谓米也。”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
(五)谷,指:“黍、稷、菽、麦、稻”。(明代中后期,玉米、甘薯、马铃薯先后从国外引进)
4.
中国通行的粮食的概念: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和其他(杂粮、薯类)整理课件第一节粮食的概念53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Grain译成中文是谷物。既小麦、稻谷、粗粮(包括玉米、大麦、黑麦、燕麦、小米、高粱)三大类。Food译为中文是食物,指可吃的干物质。它和供饮用的含营养成分的液体“饮料”相对。Food是维护肌体生长、代谢和生命过程以及供给能量所必需的物质,其基本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构成,此外,还含有一定肌体所必不可少的矿物质、维生素,它是固体形态的营养物质。其包括谷物、块根块茎、豆类、油籽油果、瓜蔬、糖料、水果、禽畜水产品等。解放前,人们把Food、Grain都译成粮食,解放后约定成俗至今沿用这一译法。如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译成中文应为“联合国食物及农业组织”,但是,人们长期译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郑州粮食学院译为ZhengzhouGrainCollege由此可知,国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通用的粮食概念与中国粮食的概念及中国粮食统计口径有很大的差别。整理课件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Grain译成中文是谷物。既小54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FAO每年公布的“世界谷物总产量”,由于中国翻译上的习惯,常译成“世界粮食总产量”。其实,这个“世界粮食总产量”只是谷物类,不包括豆类和薯类。“世界粮食总产量”只是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
“中国粮食总产量”除谷物外,还包括豆类和薯类。
如果将“中国粮食总产量”与“世界粮食总产量”进行对比,一定要将豆类和薯类的产量从中国粮食总产量中剔除出去,统计口径一致,才有可比性。由于中国粮食概念与世界通行的粮食(谷物)概念不一样,使得粮农组织对中国谷物库存量的估算偏高。因此,建议中国公布“世界粮食总产量”时改为“世界谷物总产量”,中国在同时公布“中国粮食总产量”和“中国谷物总产量”时,还要公布“中国谷物库存量”,以便对世界和各国的谷物生产、库存和消费进行比价分析研究。
整理课件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FAO每年公布的“世界谷物总产55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粮安天下》《FoodSecurityGlobalStability》
foodcrisis粮食危机;foodsecurity粮食安全;
foodconsumption粮食消费;
foodproduction,grainproduction粮食生产;weightofgrain
粮食重量;FoodsecurityandConstructionofMajorGrainProducingAreas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主产区建设★
粮食经济地理中粮食的概念,是指中国传统的广义的粮食概念,即谷物类、豆类和薯类的统称。整理课件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粮安天下》《FoodSecu56专家观点大豆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近年国产大豆产不足需,自给率严重偏低,大幅度拉低了我国粮食的自给水平,大豆长期掩盖我国谷物类粮食自给率超过100%的现实,正在误导国家领导和政府部门对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正确判断和不断刺激粮食生产的决策。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统计已与国际口径接轨,继续沿用过时的粮食统计口径,很难准确判断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并难以做出科学的政策选择,因此,应将大豆从中国粮食统计口径中剔除出去。整理课件专家观点大豆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近年国产大豆产57第二节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一、粮食生产的特点(一)不稳定性.(二)季节性和周期性.(三)地域性.(四)综合性.
二、中粮国食生产发展概况(一)中国粮食生产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早的国家之一,不少粮食作物就起源于中国。从商周到西汉,粮食生产的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公元200~581年)逐渐南移,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南方水稻渐趋发达。而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南方的粮食生产超过了北方,长江中下游的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中占主要地位。到了有明代(公元1368~1644年)以后初步奠定了中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分布的基础。到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中国的粮食种植业,已由内地推向边疆地区。清朝之后,粮食生产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仅11318万吨。
整理课件第二节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整理课件58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早的国家之一宋代农业整理课件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早的国家之一宋整理课件59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
1.1949~1957年,生产规模、生产水平同时恢复和发展时期。
1949年粮食产量11318万吨,1957年达19505万吨。八年增产8187万吨,年均增长1023万吨,为新中国第一的粮食生产辉煌时期。焚烧地契分得土地恢复生产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焚60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
2.1958~1965年,出现曲折而又得到恢复时期。发展经济失误,加上自然灾害,粮食连续大减产,1959、1960年连续减产15%以上,1961年也只有14750万吨,比1958年减少26%,1965年恢复到19453万吨,接近1957年的水平。大炼钢铁食堂如我家人民公社万岁早稻亩产36900斤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大61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
3.1966~1977年,克服严重干扰、缓慢发展时期。克服“文革”干扰、缓慢增产,1977年达28273万吨。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62十年动乱整理课件十年动乱整理课件63整理课件整理课件64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
4.1978~1984年,快速持续增长期。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1978年粮食产量突破3亿吨,1982年突破3.5亿吨,1984年突破4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0731万吨,首次跃居于世界首位,成为中国粮食生产的第二个辉煌时期。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65家庭承包制---全家齐生产整理课件家庭承包制---全家齐生产整理课件66土地承包制---交足了国家的,留下是自己的整理课件土地承包制---交足了国家的,留下是自己的整理课件67土地承包制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今昔整理课件土地承包制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今昔整理课件68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5.1985~1994年,徘徊状态和低水平的增长时期
“卖难、储难、运难”,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播种面积、减少投入、自然灾害,连续减产,1989年恢复到40755万吨。1994年达44510万吨,人均由84年393kg下降到368kg。6.1995~1999年,持续增长时期政策稳定,投入增加,风调雨顺,1995年达44624万吨,1998年达51230万吨,1999年达50839万吨。连续四年总产达5亿吨左右,人均超过400kg。整理课件(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理课件69
(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7.2000~2003年,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时期从2000年起粮食数年减产。2000年粮食产量46258万吨。2003年粮食产量为43070万吨,人均占有量仅有335公斤,回落到了20年前的人均粮食水平,出现产不足需。8.2004年至今,为粮食生产恢复和发展时期2004年起,惠农强农,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产,连续四年超亿吨(50150、52850、53082、54641万吨)。中国粮食持续增长,加上品种和品质结构的调整,产需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基本满足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整理课件(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理课件70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理课件二、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二)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整理课件71整理课件整理课件72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一、由长期短缺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上世纪末粮食产量达5亿吨,2004年以来六年连续增产,目前达5.4亿多吨,达到供需平衡。二、粮食增长中心逐渐由南方向北方转移,粮食供求格局由“南粮北调”变成“北粮南运”东南沿海粮食大量减产由净调出变成净调入区;北方相反,不仅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大量南运。
主产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区);产销平衡区包括:山西、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1个省(区、市);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省(市)。整理课件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整理课73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三、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格局发生变化,粮食生产布局逐渐向区位优势地区集中
华北地区产量占全国比重逐渐增加,东北地区比重不断上升,华中地区略有增加,华东地区不断下降,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下降趋势。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份额很小,变化不大。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内蒙古、河北、山东等9个主产省区净调出原粮占全国净调出原粮总量的96%,中国粮食生产布局逐渐向具有区位优势的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和东北地区集中,一些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粮食产业带逐步形成。整理课件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整理课74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四、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发生变化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粮食的供求压力主要不再是总量问题,更强烈地显现出粮食品种和品质等结构性问题。
1.粮食品种变化稻谷、小麦和玉米是中国的三大主粮,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始终占优势,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高粱、谷子和其它杂粮等低产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所占的比重总的趋势在不断下降。
2.品质结构变化
优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整理课件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四、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发75项目年份稻谷小麦玉米合计(%)播种面积所占的比重(%)198028.924.917.471.2199029.127.118.975.1200027.624.621.373.5200927.222.228.678.0产量所占的比重(%)198043.617.219.580.3199042.422.021.786.1200040.721.622.985.2200936.721.730.989.3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构成变化情况整理课件项目年份稻谷小麦玉米合计播种面积所占的198028.924.76
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
一、沿海和经济发达区: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并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自给率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西九龙江流域,环渤海地区粮食生产已失去优势
整理课件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77
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二、粮食主产区:调整农业结构,进行区域化布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核心产区,为全国提供主要商品粮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土地面积不到全国2/5,而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6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75%以上。
整理课件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78
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三、生态脆弱区: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开发粮食增产潜力,确保本地区粮食产需基本平衡
云贵高原、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高原的绿洲农业及沙漠戈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关中平原、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灌区、河湟谷地、新疆绿洲农业区和西藏“一江两河”流域是本区的粮食生产基地,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恢复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整理课件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整理79生态脆弱区整理课件生态脆弱区整理课件80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地貌)整理课件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地貌)整理课件81生态脆弱区(绿洲)整理课件生态脆弱区(绿洲)整理课件82新疆坎儿井整理课件新疆坎儿井整理课件83草原牧场
南山草原内蒙牧场整理课件草原牧场南山草原84整理课件整理课件85敦煌月牙泉渐受风沙威胁整理课件敦煌月牙泉渐受风沙威胁整理课件86整理课件整理课件87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
粮食主产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淘汰劣质品种,压缩一般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建设优势粮食品种产业带,主动适应粮食流通、粮食消费和粮食国际贸易的新形势。
1.重点建设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大兴安岭沿麓的3个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小麦带
整理课件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
88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布局整理课件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布局整理课件89小麦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整理课件小麦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整理课件90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
2.重点建设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和广西等优质水稻产业带
长江流域是优质籼稻、优质杂交水稻的集中产区;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是优质粳稻的优势产区;
广西是华南地区最具优势的水稻产区。整理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喷泉维修施工合同
- 厂房门窗工程承包合同
- 网络安全行业风险防范实战指南
- 天津汽车抵押借款合同
- 保证金质押担保合同
- 药物治疗了吗复习试题及答案
- 略读实践课《昆虫备忘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公园喷灌安装合同范本
- 承包沙场劳务合同范本
- 股东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占用土地赔偿协议书
- 2024年韶关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5年衢州龙游经济开发区下属国资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北师大高二上】北京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英语试题分类汇编:阅读表达专题
- GB 30720-2025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小学生金融知识进校园
- 2024年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飞利浦超声基础培训
- 大学生创新创业演讲稿
- 养老床位建设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学打结做毽子》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